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中的无序状态颇受业内外人士“诟病”。对于成人高等教育在社会转型时期发生的巨大变化,各方面似乎一时还未能理清其纷繁的头绪。诸如管理体制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问题,还有不同类型高校和教育机构的“错位”等问题都日趋凸显,而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的重点移向成人,也更加剧了现行体制内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各方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考虑,都不能不特别关注“谁动了我的奶酪”——普通高校扩招势头趋缓,但成人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却好像愈演愈烈,且在一些地方呈现出“恶性竞争”态势。有消息说,教育部正在组织进行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全面调研,通过调研为政府制定宏观政策和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应该说这是很有必要的。
到底是“谁的奶酪”?从大的方面说,取决于整个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结构与布局,而各类高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科学定位无疑也是至关重要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教育需求的多样化是个必然趋势,显而易见的是,谁也别想“包打天下”,“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必然选择。本期介绍的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试点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其定位的探索,应该能给同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这些做法的效果如何可能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但他们提出的“发展网络教育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的命题确实是很有意义的。本刊卷首大约4年前曾谈及,远程教育发展的进程同时也是优胜劣汰的过程,并预言现在的参与者最终不可能都是成功者,“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才有可能在未来的教育竞争或者市场选择中站稳脚跟”。各方目前所采取的战略与策略,恐怕会是决定性的因素。
可以断言,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需求总体上将是持续上升的趋势。教育需求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在某个时期当然是“定数”,但同时又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变数”。而且,这不是个正等待什么人去占领的现成的“市场”,这个“市场”在相当程度上还有待于发现、培育和引导,直接考验着各类高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眼光”,以及对于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的适应能力。比如前几天,教育部在深圳召开了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教育和培训现场会,远程教育就很可能从中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本刊此前在深圳举行的学术圆桌会议上,与会专家已注意到深圳电大在这方面的开创性实践。专家对深圳电大“开荒地”、“耕瘦田”的许多做法也很感兴趣,并改“广种薄收”的说法为“广种博收”——稍稍掂量,应该承认还是这种说法更有道理。而令人遗憾的则是,确实还有不少同行的“眼光”未免短浅了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