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宣布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方式,将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尽快为农村第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从而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此举立即引起了颇为强烈的社会反响,众说纷纭。叫好者认为这个计划“明确切实可行”,是“为农村撒播的星星之火”;有人则认为虽然其初衷“无可置疑”,但各种障碍使得计划“前景堪忧”;也有人直言不讳地称这个计划是个“大泡沫”,只是有关部门“作秀”而已……
现在好像谁都明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其教育发展目标,无可回避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所谓“重中之重”,但又“难上加难”,再放到我国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中观照,人们对这个计划见仁见智,甚至有些尖锐质疑,是可以预料的事情。其实,近年来黑龙江等地已先后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河北农大也于前年开始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都引起了一些争议。有意思的是,黑龙江计划和河北农大工程的首倡者都是“海归派”——在东北农大校长李庆章看来,全省行政村几乎没有一个受过相当于高等教育的技术人员,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障碍;河北农大校长刘大群则认为,中国农村要想全面实现小康,急需一批扎根农村、献身农业的接受过高等农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急切地呼唤高等教育和“留得住、用得上”的专门人才,漠视这种需求是中国教育的失职,甚或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耻辱!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远程教育在这方面是应该而且很可能有所作为的。或许可以说,如果不能通过试点找到为农村提供有效教育服务的途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就不能算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当然,这个计划是个系统工程,采取的似乎又是超常规的做法,所面临的困难也同样无可回避,会涉及许多复杂因素和深层次问题,要把好事做实并不容易。已有不少人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包括那些不同的声音,对于计划的完善与实施都是极有益处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人脚踏实地去做,做的过程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做恐怕才是最大的问题。我们期待计划的主要实施单位中央电大及全国电大系统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同样期待高校农业科技与教育网络联盟发挥应有的作用,更期待各有关方面乃至全社会为农村教育发展而共同努力。当然还有不少问题亟待研究解决,本刊将予以密切关注并适时开展相关讨论。
出处:《中国远程教育(综合)》20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