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 远教厂商 | 培训考察 | 资源中心 | 市场研究 | 行业媒体 | 国际远教 | 网上书城 | 杂志订阅
远教沙龙 | 群英会 | 案例分析 | 名家评论 | 人物专访 | 人才中心 | 专家专栏 | 2006 历届大会:05'04'03' | 网友投稿 | BBS
姓名:严继昌
单位:清华大学教育培训管理处
职位:清华大学教育培训管理处处长、教授 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助组秘书长
Email:
[email protected]
发表论文
远程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需先行
整合资源 保持特色
普通高校网院 要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事关网院声誉 定位至关重要
高校网院要尽快建立起质保体系
呼唤新的教育培训体制
充分发挥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
网络教育防两种倾向
思考资源建设
探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创建学习型社会: 远教大有作为
中澳远程教育对比
   

 

 

 专家专栏 名家评论


 
充分发挥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

    网络教育需要公共服务体系,这已成为网络教育同行的共识。有了公共服务体系,试点高校可以从繁杂的、自己并不擅长的一些服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工作,把培养质量提高上去。这就是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做好同一件事。

  设立公共服务体系有几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覆盖全国的组织体系,零星几个服务机构是不可能解决网络教育学院的困难的;二是要有比较完备的网络教育基础设施;三是要有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的经验,起码工作人员应该受过相应的培训;四是拥有一定数量的辅导教师,教育层次越低越需要加强面授辅导;五是服务机构本身应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社会公信度要高。其实,具备这些基本条件的系统并不多,笔者认为,电大系统比较符合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的条件。电大系统拥有覆盖全国的四级管理体系;有二十多年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的经验;有比较完善的网络教育的基础设施;也有一定数量的辅导教师,教师不足还可以从学校中去聘;有比较严格的规章制度,电大系统承担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合适。

  顾名思义,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的是网络教育学院不擅长做的部分教学支持服务工作,包括教学支持、技术支持、管理支持、考试服务等等。它本身不拥有办学权,也不会削弱试点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一句话,办学权还在试点学校手里,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统一的高水准服务,为试点学校排忧解难,只要服务费用合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教育部的批准支持下,今年四月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宣告成立,这是中央电大与TCL共同投资建设的我国第一个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也是依托电大系统建设起来的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已有130多个省地两级电大加盟这个公共服务体系,所有这些加盟的电大都是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中期评估,并按“奥鹏”的统一标准进行建设和专家验收,应该说是电大系统中挑选出来的,在办学条件方面是较好的一批学校。奥鹏公共服务体系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但遗憾的是,目前进入奥鹏服务体系的试点高校不多。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个:先期批准试点的学校已经有了一批校外学习中心,有协议约束;一些试点学校担心会影响办学自主权;还有就是经济利益原因。

  我国目前已有2000多个校外学习中心,其中经过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不过半数,虽说也有一些按高水准建设的、学习支持报务做得好的学习中心,但这样的学习中心为数不多。即便是共建共享型学习中心,在资源共享方面做得也不好。笔者受教育部委托,曾对某个省的学习中心进行过抽查评估,接触过一个共建共享型学习中心。这个学习中心共承担着八所名校的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八所名校全都自成体系,画地为牢、各自为政。共建的学习中心却没有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更谈不上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说严重一点,这是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封闭办学的陋习所致。事实证明,自建自用型、共建共享型学习中心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

  搞网络教育需要更新观念,使用公共服务体系也需要更新观念。网络教育本身是一种开放式教育,不应该再把网络教育办成像传统高等教育那样的自我封闭体系。我想,一方面我们应该对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加强检查和指导,教育部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有责任使自建自用型、共建共享型学习中心切实提高对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水平。另一方面,对学生数量少、管理不规范、办学条件差、学习支持不到位的学习中心,通过检查评估,坚决予以撤并。对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快完善的进程,提高服务水平。教育部既要有明确的导向,引导网络教育学院尽量使用公共服务体系,使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有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又要鼓励学习中心不同形式之间的良性竞争,几年以后,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许多经验和教训。

 
网站地图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在线调查 广告服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大楼11层1107室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840290 传真:010-5884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