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中心│ │ 资源中心远教厂商培训考察网上书城杂志订阅市场研究行业媒体国际远教
论坛远教沙龙群 英 会案例分析名家评论人物专访专家专栏2006 历届大会:05' 04' 03'网友投稿
姓名:徐皓
单位
职位:上海电视大学副校长、研究员
Email:
[email protected]
发表论文
还是“回到原点去”
应是“低”标准,严要求
“学—导”乎?“导—学”乎!
网上教学的特征
关键是找准切入点
观念,还是观念
聚焦远程学习者
除了互动,更要呼应
准确定位方显特色
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其实这是一个过程
有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要记住你们是开放大学
开放性只能由我们自己来定义
重新发现教师的意义
另行定义“受过教育的人”
获得支持的开放学习
国家立法与大学章程
把学校还给社会
   

 

 

 专家专栏 名家评论


 
网上教学的特征
评估杂感之五

  网上教学既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广播电视大学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中正在探索的重要内容。对网上教学这一新生事物进行探索,不能不涉及到对其本质的认识和相关特征要素的把握。

首先,网上教学归根结底还是“教学”,这是核心。而教学的本质用教育家叶澜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这也验证了另一位教育家钟启泉先生的意见: “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说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与教学的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我认为,教学通常就是师生作为一种“共同体”,面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共同客体,既履行“教”的职责,同时完成“学”的任务。从这个角度来看,网上教学其实也就是“传统课堂”的再现,只不过由于载体改变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和“平台”将其不断完善和优化了。这里的“完善”,主要是教学环境,这里面既有多样的教学设施,也有优质的教学资源;而这里的“优化”,我认为是指教学结构的变化,即由于网络的通达性和平台的交互性,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了加强,于是在这个“完善”和“优化”的过程中,新的、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便开始形成。

  然而网上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学生获取资源进行学习的途径,也不仅仅是一般的E-Mail的信息沟通,当然也不仅仅是常见BBS答疑往来。网上教学特别需要周密的设计,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即不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于教或辅助于学的工具,而是强调用来创设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既能够营造情境、提供信息和享用资源,又能够方便自主探索、多元互动和协作学习,继而能够展示一种全新的、体现我们理念的教与学方式。

  在以上探讨的基础上,再尝试归纳出网上教学应有的特征性要素,并以此来判断和研究现状,就有了“有组织、有主题、用资源、多互动”这四个方面。

  什么叫“有组织”?作为教学本身而言,就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有效果的师生双边的活动。因此,组织很有必要。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四通八达,平台高低错落,开展远程教育教学机构的安排和提示更有必要,其实这也是学生知情权的一部分。“有组织”也同时意味着有机构实施、有支持服务、更有人文关爱,而这一切正符合远程开放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尤其在试点期间,依托某一专业学生群体,面向所在办学系统来开展网上教学,也不失为一种聚人气、易互动的好办法。

  “有主题”是说教学既然是学校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主要任务仍是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学内容的设定、教学环节的配套、教学程序的关联、教学活动的安排都必须围绕一个主题才行,这才是教学。而一般的“聊天”、“沟通 ”则是教学主题活动的配套而已。当然,有主题的教学也不应只是教师的“平铺直叙”和“照本宣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平时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更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应用,也是我们教学主题的应有之意。

  至于“用资源”,是指网络教学的特点是灵活、方便和快捷,然而其还有一个较大的好处便是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集聚和发散。因此网上教学不单单是讲解章、节、目一类的书本知识,而是围绕课程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地运用网络平台上的“素材库”、“问题库”、“案例库”等教学资源,讲重点,剖难点;讲方法,议思路;讲理解,重应用,从而起到“教与学互融,建和用共通”的资源建设新路,并使其利用效率最大化。

  “多互动”则是针对远程教育中师生相对分离这个最主要的特点所提出的。因为“分离”,所以需要“网络”联系,有了网络仅是信息渠道,其目的是为了沟通,即互动,这也就是建“平台”的本意。再者,教与学也并非是一个“授”,另一个“受”,其互动的过程就是新的知识框架与原有的知识结构相吻合的过程,也就是知识内化为能力,能力升华为素质的重要途径。

 
网站地图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在线调查 广告服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大楼11层1107室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840290 传真:010-5884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