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社区是有着紧密关系的。任何学校都存在于一定的社区之中,社区对学校的影响也同样是客观存在的。学校与社区隔离,学校对社区封闭,学校孤立于社区,崇尚知识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学校关起门来传授知识,不重视生动的社会实际,与社区完全隔绝,这是传统的学校观念。而在实际上,社区是教育的基础,离开社区的生活,离开社区的成长,学校无法单独完成教育的目标。
学校与社区沟通和互动,是把学校和社区看做为不同的社会实体,同时在共同的目标下,实现双方的相互参与、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共育人才。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和互动,思想观念的沟通统一是前提和基础,教育资源的沟通共享是内容和标志。
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和互动,从学校方面说,主要表现为:(一)学校为社会所有、社会所治、社会所享,学校需要社区参与和评估。(二)学校为社区的文化教育中心和传播科学技术的中心,学校的设施、场地应该向社区开放。(三)学校是培育儿童社区乡土观念的场所,能促使学生对社区生活具有科学的认识并具有乡土情感。(四)学校应该协助社区居民满足其文化教育需要,清除社区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改善社区的生活,共同建设和发展社区。
从社区方面说,主要表现为:(一)社区为学校所在地,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基础。(二)社区协助学校实施教育方针。(三)社区要参与学校,支持学校,评估学校。参与学校培养教育学生的任务;参与同社区紧密相关的各种重大决策和改革;参与学校的发展规划,把学校发展和社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参与协助学校解决各种问题,支援学校财物等;参与对学校工作和成果的监督和评估,这种监督评估是对行政监督评估的有益补充。(四)社区提供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提供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接受教育。
当前,我们的学校正在实施素质教育。所谓(个体)素质,体现为个体对特定的思想、观念、知识的认可,并内化成为个体的自觉的行为。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形成自身的良好素质,学校教育是重要途径,但不是惟一的途径。如果学校不与社会、社区沟通、结合、互动,只是封闭在课堂教学中,封闭在学校的围墙内进行“素质教育”,是不可能真正形成学生良好素质的。青少年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需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在全国社区教育委员会和“九五”社区教育国家重点课题的推动下,三年前,首先在北京西城区,一些学校向社区开放,学校与社区互动、双向参与、共同育人。同时,重庆市九龙坡区制定了各方职责,这些职责有:街道领导职责,学校教育指导职责,家庭教育职责,社会单位参与社区教育职责及居(村)委会教育组织职责等。总结这些地区的经验,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共同参与的办学体制,实现双向运作、互参互管、互帮互助、互建互派、互评互促,整合社区育人资源,丰富素质教育活动内容,这是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