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与继教学院合并后,三块业务: 成教、自考、网教业务都在一起,江南大学网院黄正明院长现在更忙了,所以比之半年前清瘦了一些。
得知黄院长现在还住在拆迁过渡房里,记者问他,这种过渡的日子还要过到什么时候?他回答说,要到下半年了。不过,现在搞了一套旧家具,搞了一张方桌子,电脑可以放上去了。
说这话的时候,黄院长也没有什么烦恼的表情,就像被问到网院发展时期他
有什么烦心的事,他怎么也回忆不起来一样,在他眼里,似乎困难最后都可以克服,能克服的困难就不用再烦恼。包括2004年江南大学网院被停招,他竟然也不觉得那是最困难的时期。
说起来,被停招有些冤枉,毕竟其中有政策突然改变,造成下面不适应的原因在内,但是他也并不想过多解释,好在学校领导和业界同仁都能理解,对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给他增添了继续做下去的信心。停招期间,他干脆率领网院上上下下练内功,加强了规范管理培训,修订了业务流程,如今江南大学网院的日常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员工各司其职,按规矩和流程正常运作,他可以不再事事过问,这都是停招那一年打下的基础。
“大风大浪不好说,中风中浪经历了不少,甜酸苦辣俱全。”黄院长在总结网院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时说: “以前从来没有碰到过的事情比较多,现在社会接触多了,也学到很多东西,最欣慰的是没有事情要麻烦学校出面解决,基本上全部靠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自己跟上形势才能改变周围的人
早在学校成立网络教育学院之前,江苏省教育厅就率先在省内搞了一个远程教育试点项目,江南大学是参与项目试点的四所高校之一,由教育厅投资在学校里建了一个直播教室,有两个试验班的学生利用这种方式学习,因为没有对口单位,就放在教务处管理,恰好由时任教务处副处长的黄院长分管,也正是在那时黄院长接触到网络教育这个全新的授课形式。项目进行了两年,虽然只是很简单的直播授课形式的远程教学,但还是积累了一些经验。
后来这些设施和经验部分被用于网院起步,首届全日制学生就是通过直播形式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分三地学习,讲课老师不习惯这种方式,常常讲起课来就把分会场的学生忘了,所以当时最花精力的就是和老师沟通,黄院长几乎和一大半的任课老师都深谈过教学上的事。其次是如何保证实时授课时网络的畅通。
第一批计划内招生后,第二年政策变化,不允许计划内招生,于是网院从第二批学生开始全部转为自主招生,除本地外,在杭州和大连各建了两个校外学习中心。虽然当时教育部对建学习中心还没有具体的规定,但黄院长一直觉得既然是远程教育,就不是局限在本地,要跑出去才行。“大前提肯定要跑出去,当时不像现在,没有跑外经验,其他省市的情况完全不了解,两眼一抹黑,有一种漫天撒网的感觉”。七八个招生人员有目的无目的的在外面找合作单位,拿着一个事先拟定的考察表,调查目标学校的所有情况,打分。这样调查了十几家学校,把考察情况汇总,采取审查淘汰制,筛选后定了两家。这样“跑出去后”,就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学过程如何保证,二是外围建设如何贯彻学校的要求,一句话,就是如何保证质量。
回忆创业当初,黄正明感慨,除了政策层面的问题、技术的问题,还有观念的问题。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用传统的眼光看这个新事物,很多事情连网院自己的人都搞不清,说那个时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儿也不为过。黄院长脑中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无论如何网院人要跟上形势,然后才能改变自己周围的人。2001至2003年间,网院办学从全日制向业余转轨。相对来讲,全日制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校内差异不大,但是业余就不行了,课件怎么做?资源如何建设?包括老师上课的方式也变了。原来是在直播教室上课,和在教室里上课差不多,但是对着摄像头讲课就不一样了。这一点黄院长自己也有体会,他也有一门课需要做课件,往往备课备了很长时间,一到录课件的时候很快就讲完了。同样,校内老师也不会对着摄像头讲课,很多老师在校内上课时讲得很精彩,可是一旦开始课件录制,面对摄像头就不会讲了。为了让老师适应这种教学方式,黄院长只好再次出面,一个一个找他们聊天。一般越是好老师越忙,越是好老师个性越强,越有思想,有时很难说服他们理解,只能多费口舌,多花时间沟通。
除了制作课件,还有规章制度,教学教务管理,工作流程,教学计划,考试考务,学籍管理,学生工作等等都要重新制定,学院就是在那个时候买了第一台投影机,放在会议室,专门用于开会讨论交流之用。交流时间一般放在下午五点钟以后,或者双休日,视内容多少而定,讨论的内容少,就晚点儿下班,内容多就利用双休日。那个时候,业余远程教育模式可借鉴的经验不多,只有人民大学网院的模式可以作为参考,人大网院的经验让学院的领导班子受益匪浅。不过很多具体的做法和条条框框还要自己琢磨,逐字逐条去考虑。后来,大家研究出一个务虚与务实相结合的方法,务虚就是大家先坐在一起聊,集思广益,会议室里太正规太沉闷,就在双休日找一个公园或者茶室坐在里面聊,在聊的中间就出现了思想的火花。然后就是务实了,在此基础上起草一个具体的方案,大家再议。讨论很多时候是限时限刻的,说定这一天讨论一定要拿出结果,没有结果大家不回家,学生手册、教师手册、教务管理手册等等,就是这样制订出来的。那时基本没有双休日,而且因为定稿、修改都要利用晚上的时间,黄院长就是从那时起养成了熬夜的习惯。
起步时期,学校领导的支持也十分重要。那时教育部要求网院院长必须由校长兼任,以便协调学校的资源。江大的主管校长陶校长是个大忙人,找他办事常常要在办公室外排队,一次黄院长等了好长时间,校长就说: “类似的事情你以后就不要再等了,直接进来我马上就帮你处理。”一句话让黄院长心里暖融融的。让黄院长感动的还有学校财务上的支持,不把网院作为创收的单位,办学收入学校基本上都会反投回来支持网院发展。而网院也从不滥用学校的信任和政策,从运行到现在,网院所花的每一分钱,都物有所值,绝不会大手大脚。
管理要张弛有度
“以人为本,注重结果,讲究效率。”这是黄院长的管理风格。他不管下属在过程中花了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具体工作怎么做的,只管结果。落实到每件事的时候,首先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如果是需要学院和领导班子出面协调的问题可以提,如果是个人原因只要他认为能克服的,你提都不要提。
黄院长不喜欢业余时间找人谈工作,他的习惯就是八小时以内的工作时间完成工作。八小时之外,除了必须要加班的时候,不提倡加班。可是有紧急的事情,需要加班的时候,也不允许员工因个人原因请假。除此以外,尽可能不占用教职员工的业余时间。所谓“严中有宽,张弛有度”,严,一定是把事情做完做好,宽,不把规矩卡得很死。现在员工都适应了这种管理,份内的工作如果白天来不及完成,会自动晚下班或者是双休日过来加班。
自己的事自己去处理,不能影响工作。黄院长不但这样要求员工,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继教院与网院合并后,各种各样的考试一下子多起来,经常要占用双休日监考,员工中间就开始有一些牢骚。一次在全院的大会上,黄院长忽然触动了心事,第一次说起自己的事。他说: “你们谁的家庭负担都比不过我。”原来从前年开始,黄院长夫妇和双方父母的房子都面临拆迁,从拆迁到找过渡房,再到新房子落成装修搬回去,既耗时又耗力,全要靠夫妇二人安排,直到现在黄院长还住在农民的安置房里,曾经有半个月的时间,房子里面只有一张床和一张吃饭的桌子,然后是满屋的纸箱,连电脑都只能放在纸箱上。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也没有影响工作。员工们听了都觉得难以想象。
要懂得变通与策略
严谨、稳健,稍稍有点儿严肃和霸道。这样一个简单的印象,当然并不能概括黄院长性格的全部。
他说: “我的性格,如果以软硬论断,一定是软的。”他透露,从小学到中学,每年班主任的评语中,缺点就只有一条,该生是个老好人。这种与人为善的性格一直保持到现在,即使是在工作以后,他也从来没有因为工作上的分歧造成过个人之间的矛盾。所以一些好友总是称他为老实人,平时很好说话,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违反原则,都会采取一些变通的方法来处理问题,但是碰到原则性的问题时他是绝不会让步的。
事实上作为网院这个家庭的“大家长”,他也喜欢倾听不同的意见。先民主后集中,什么事情出来之前肯定会先民主,听取各方的意见,然后再作决策。遇有反对意见,他会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看反对意见中有没有合理的东西,如果有,把它考虑进去;二是照顾大部分人的想法和意见。如果反对意见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半,就要慎重的考虑,思考这个决定错在哪里。
比如2005年,继续教育学院和网院合并的时候,为了把两部分业务两部分工作人员融合在一起,他研究推行岗位责任制,把所有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全部混在一起重新分配,以多劳多得为原则,明确全部岗位的职责,自选上岗。想法刚一出来,就遭到了好多人的反对,觉得理论上行得通,但是改革的力度太大了,风险也太大了。后来,黄院长调整了方案,保留了工资和一部分岗位津贴不动,其余的重新分配,用了大半年时间听取员工意见,做通思想工作,逐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以民主方式推行了岗位责任制,打破了传统的大锅饭。更重要的是,打通了原来的业务分界线,以条线管理替代分块管理,将成人、自考、网教的所有业务和人员整合到了一起,以教学、技术、招生、行政进行划分,由三个副院长分别管理,真正实现了继教院与网院的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
近几年,政策相对稳定,人们的观念也有了彻底地改变,正是网络教育力展宏图,做大做强的时候,不少网院都把招生的规模目标定到了两三万人以上,相对来讲,江南大学网教一万多人的规模显得过于保守了。
对此,黄院长表示,他始终是遵循着教育部最早的文件要求,即根据办学的能力适度发展。在他看来,规模不应该是自己主观想要做大,而是应该顺其自然,现在网院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内涵建设,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在已有的基础上再创新。与扩大规模相比,他反而认为开好特色学科,发展非学历教育,支援西部人才培养更为重要。
黄院长心里总有一种危机感,人人都知道网络教育的发展要依靠本校的品牌,而几年前才由三校合并而成的江南大学恰恰缺少这一点,江大的网络教育因此有点儿先天不足,所以更要规范,更要谨慎,更要讲究策略。
像刚开始招收业余学生时,江大网院舍近求远,放着江苏省的生源不做,去做周边的浙江、湖南、福建等省,就是为了避开江苏几所名校的锋芒,直到外边做得有声有色了,再回来做江苏,江苏做好了,再向更大的外延扩展。
黄正明
江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院长。自1982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一直在高校任职。从普通的任课老师,到介入教学教务管理起,专职在学校教务处从事教务管理工作,一干就是1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