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刊2005年远程教育十大新闻事件评选中,“我国网络教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备受关注。此新闻事件缘起于2005年12月29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正式通过国家验收。该工程项目在科技攻关过程中,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7项,科技攻关的同时实施了不同层次的网络教育重点应用示范工程,目前共建示范应用点142个,在线学习人数60万。该项目除了技术上的突破,推广应用及时到位以
外,在大型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的组织实施方面亦取得不少经验。针对此事件,严继昌教授评论说: “网络教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为我国的网络教育带来新的契机。”丁兴富教授则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国际网络教育技术的前列。近日,该项目的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教授专门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科技攻关要的就是创新 记者: 您从1976年就开始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和教学实践工作,作为我国最早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及教学的研究人员之一,您见证了我国计算机网络教育从无到有,从粗浅到精深的发展历程。作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的专家组组长,您一定有很多感触。首先请您谈谈国家实施“网络教育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项目的背景和指导思想是什么? 顾冠群: 我国利用计算机和IT技术以及其他学科来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我记得,早在1977年10月,我们计算机学科的专家在北师大制定教育部的科学计划的时候,就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和 “计算机辅助教育网”。而当时国际上还仅仅是利用单纯的教育技术,局限在单个教室来进行。网络教育关键技术是利用网络IT以及其他各种先进技术来与教育教学相集成,现代化教育要采用很多先进技术,比如,利用课件、图像、网络、多种通信方式等,都是很好的技术。 为了攻克制约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点,提升我国网络教育的综合应用技术水平,推动网络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教育部在1999年下半年开始酝酿这个工程,针对原来网络教育的不足攻关,以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培养网络教育的师资力量。经过两年的酝酿和可行性论证,我们理清了网络教育攻关项目的思路,在科技部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确立了“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的攻关目标,理出了项目攻关的思路和主要任务。项目攻关的思路和主要任务主要概括为五个方面: ● 要推进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尤其要发展网络教育,而且是有效地发展和集成地发展。 ● 20字指导方针: “效益驱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实际见效”。 ● 要改变单纯的科技攻关与市场推广及示范应用相隔离的“孤岛式”的发展方式。既要有技术攻关的先进成果,也要有示范工程的实际应用和存在。 ● 攻关成果要符合国家标准,以推动我国网络教育标准和规范的发展。 ● 通过科技攻关和示范应用,推动领导管理干部、从事网络教育的相关人员的观念、技术和经验的发展,乃至推动制度的创新。
记者: 该项目取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研究成果,应该说在自主创新上有了很大突破,请问您怎么看待创新这一问题? 顾冠群: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实践中不断取得的。我们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体会很深,必须首先在系统本身和应用上都有所创新,然后整个工程才能有所创新。我们的科技攻关不是原始创新,更多的是进行集成创新的工作。 创新就是人们有意识地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探索的过程,有自觉的也有自发的。我想,创新的规律都是一样的。应用本身,包括方法、过程、产学研结合等方面都有新的方法,也就是有所创新。这一点我体会很深。当前,国家把自主创新这一点特别提出来,这是很正确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落后了就要挨打,只有充分发扬科技自主创新精神,才能够更快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技发展。
发展战略必须适合国情 记者: 项目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制定我国的网络教育发展战略,请问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教育发展战略是什么? 顾冠群: 中国网络教育战略研究包括网络教育模式、网络教育评估体系和网络教育社区三方面。 首先,网络教育的最主要特点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性学习,但对一些学生来说,单纯的主动学习容易迷失方向,因此需要教师的网上引导。另一方面,“孤单”的学习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互动性学习也很必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互动-引导式”网络教育模式。实行“互动-引导”式的网络教育模式,要从学生主动学习做起,实现师生互动,达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目的、有兴趣的网络学习。 其次,网络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应该以长期的形成性的评价手段为主来进行评价。设计网络教育评价系统不仅可以对网络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而且它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收集各阶段、各方面的信息来进行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以及诊断性评价。网络教育评价的目标不仅在于对网络教育活动中的各个对象进行评价,还在于通过评价改进网络教育,提高网络教育的产出比。面对新型网络教育的开展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我们提出了基于成本-效应的多元网络教育评估模型。 第三,目前,网络教育环境是以“课程为中心”。网络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生源、资源和学习环境的多样性,学习并不只是课程和分数。未来的网络教育环境应该打破课程的界限,在开放标准、开放体系结构和开放资源三大原则的指导下,支持师生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获取所需资源,服务于社会大众的个性化需求。我们提出了一种以知识和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社区知识管理系统框架,也有专家将其称为“教育超市”。通过我们的项目研究和实践,网络学习社区已经初具模型。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很重要 记者: 有哪些研究成果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这些成果的取得对于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顾冠群: 在这个项目开始之前,我国开展网络教育所采用的软硬件系统主要依赖进口,比如video conference(会议系统)等。很多网络学院招生以后,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发适合我国国情和教育教学方式的网络教学系统,于是就使用一些现成的商用系统。我们这个项目就是要把适合我国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通过一系列系统的开发表现出来。通过几年的攻关,我们按照我国的网络教育教学方式进行了集成创新,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网络教育系统解决方案。 我们对网络教育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和功能需求分析,对网络教育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以及逻辑关系的梳理。通过7个关键技术课题的设立,攻克了我国网络教育的关键技术难点,开发出新一代高速互联网络环境下开展网络教育所需的成套关键技术和可缩放、能互操作的系统集成支撑平台——网络教育系统集成支撑平台,它可以为不同层次的示范工程提供多种网络教育模式。 这个项目产生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包括关键技术、示范工程和集成平台系统三个方面。关键技术包括: 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育管理系统、网络教育支撑工具以及网络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四个方面,具体包括实时教学系统、非实时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网上教育结算系统、课件制作和智能答疑工具、作业和考试管理工具和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示范工程包括大学、中学、职业和医学四个方面。“网络教育系统集成支撑平台”是一个大的软件系统,支持各种网络教育软件系统。这些成果的获得意味着制约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技术瓶颈已经打破,为我国网络教育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
记者: 与国外现有技术相比,该项目的科技攻关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 顾冠群: 国外现有的主流产品有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大学开发的WebCT、IBM公司的Learning Space、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学开发的Virtual-U、美国Cornell大学开发的CourseInfo等。这些系统各有优缺点,有的系统相对比较独立,相互之间不能进行数据共享,开放性也不够,其成本以及后期的更新维护费用比较高,有的易用性不好。 我们提供的是一套全面的网络教育系统解决方案,通过7个关键技术课题的设立,攻克了我国网络教育的关键技术难点,而且建立了大学、中学、职业教育和医学等不同层次的示范应用工程;网络教育系统平台是可缩放和可拆卸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灵活的系统定制和跨平台的系统移植,可以进行技术系统间的集成以及技术与示范工程之间的集成;整个网络教育系统遵从国家CELTS标准,支持大规模千人课堂的学习等等。这些特点使我们提供的网络教育解决方案更符合我国网络教育的实际情况。
联合攻关组织精干 记者: 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41所大学、科研机构和公司的800多人组成了联合攻关队伍。如此庞大的联合攻关,在组织协调方面遇到哪些难题?取得了哪些经验? 顾冠群: 我想可以用“规模庞大,组织精干”来形容这个项目的攻关和实施。针对40多所大学和800多人的科研队伍,攻关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是不可想像的。在科技部和教育部的领导下,我们制定了五级管理体系,包括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专家组-技术总体组-课题责任专家-课题组。另外,我们还聘请了第三方专家,组成项目监理专家,对项目进行全面监督。其中,总体技术组负责设计系统集成框架、制定网络教育系统集成的各种技术规范、设计并开发系统集成支撑平台,并进行总的系统集成,负责整个项目的技术协调、人员协调和管理工作。总体技术组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法,即充分利用项目交流网站进行各种文档的传递,同时在项目网站上开设讨论组,方便技术人员的交流。必要时就召开相关课题的技术人员协调会议,就技术和规范进行讨论。课题组实行例会制度,在系统设计阶段每周进行交流讨论,制订详细的课题进展计划并严格执行。应该说,在项目管理方面,我们取得了进行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的管理经验。 开发示范转化同步进行 记者: 该项目实施了大学、中学、职业培训和医学临床教学等一批不同层次的网络教育重点应用示范工程,建立了应用示范点142个,在线学习人数达到60万。请您谈谈科研成果和示范工程之间的联系和关系,项目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哪些经验? 顾冠群: 前面我提到,这个项目要改变单纯的科技攻关与市场推广及示范应用相隔离的“孤岛式”的发展方式,既要有技术攻关的先进成果,也要有示范工程的实际应用和存在。因此,从项目一开始就强调示范的重要性,我们进行关键技术攻关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网络教育中进行使用。通过示范工程,可以对攻关成果进行检验和反馈,有利于系统的快速改进,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在全部12个课题的考核指标当中,我们强调了技术指标、应用指标和经济指标并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开发、示范和成果转化一体化的原则,做到开发一个示范一个,成熟一个转化一个。比如,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将自己原有的远程教育系统完全替换了,现在招生就在新的系统上面进行,可以说已经见到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记者: 那么,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有怎样的考虑?成果应用的产业化前景如何? 顾冠群: 我们计划采用市场化机制实现项目成果的转化,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培育网络教育产业,同时探索以职业经理人为核心,组建网络教育专业化的软硬件企业的思路和做法。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前景看好。
记者: 项目开发过程中有没有暴露出一些值得借鉴的教训,或者在今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顾冠群: 各个关键技术子课题密切相关,在系统集成时,总体技术组不仅需要技术协调,同时也要进行人员协调和大量的管理工作,从整个项目的运行效果来看,项目总体技术组的责任应该有所加强,各个课题经费的管理应该与总体技术组对项目中各个课题的检查结果相结合,这样更能进一步促进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在推广应用方面,需要扩大项目成果在更多学校的示范应用,融合国内外优秀的网络教育产品,建立以项目开发人员为核心的研发机构,对项目成果进行提炼和封装。需要认真研究面向中西部地区和其他领域的大规模推广的应用策略,使之分别满足中小学教育、城市社区教育、职业培训、军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学校机制也需要改变,才能使攻关成果更好地产品化和产业化。
记者: 您认为在攻克了网络关键技术后,我国网络教育如何深入发展? 顾冠群: 通过国家联合攻关所形成的这一系列成果,需要国家对行业的政策支持,以探索一种合适的机制来推动这一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将解决教育公平性问题,普及大众教育,实现终身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因此,今后我国网络教育发展方向包括四个方面: 整合现有各种资源形成国家资源系统;集成现有攻关成果和国外可用系统;探索数字化教育的推广普及模式;建设国家级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具体工作为: 以数字化学习超市的运作模式来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构建遍布城乡、社区、基层、厂矿、企业、部队的数字化、集成化、终身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环境;为千万计的大学生、亿计的中小学生、数亿计的在职和非在职社会人员(特别是农村和西部贫困地区的广大人群)公平地提供低成本的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学习支持服务,满足社会各类群体对享受个性化服务、获取优质资源的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记者: 请问“十一五”期间该项目实施的计划和重点是什么? 顾冠群: 项目圆满完成了攻关的任务,但是要达到“实际见效”还要有很多的努力。必须抓好应用,才能对项目成果进行应用推广;通过突破口来推动应用的规模效益;推广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到理念、技术、工程、产品四个环节的联合推广等。在一定程度上,推广应用比攻关本身难度更大,它涉及到人员管理和组织协调,以及知识产权、成果共享等诸多问题。 在应用推广上我们已经有一些具体的考虑,比如湖南广电部门和卫生系统的应用就是应该重点推广的。目前,湖广电已经从国家广电总局申请下两个专用电视频道,希望在电视频道里面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来播放远程教育的节目。学生可以通过机顶盒来实现交互学习。再一个重点就是将北大人民医院的示范应用在卫生系统进行应用推广。北大人民医院已经有了很好的临床远程教学平台,能够将直观的手术过程传到远端。这是很好的医学教学示范,应用的前景很广阔,但是需要扎实地推进。这些都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