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将会对教育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甚至会引起革命性变革,这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既为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同时也使我们面临着国际竞争和教育自身变革的挑战。如何把握信息化发展机遇期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真正实现以信息化带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需要回答的现实课题。发展中国家只要抓住机遇,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果我们丧失机遇,就会进一步被边缘化,拉大同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差距,这样对我们的现代化是极其不利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抓住战略机遇期对教育信息化做出一些筹划?实际上这也是如何对待机遇和挑战的问题。
第一,在缩小国家间数字化鸿沟的同时,如何缩小国家内部的数字化鸿沟。
信息产业部有一个国家信息化指数,有一系列的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指数。我们整个的信息化指标只相当于美国的2%。教育上和巴西、墨西哥这样的中等国家相比,我们千人拥有计算机的比例与人家差三倍以上,每万人的网络基础相差十倍左右。这是我们在国际上的差距,非常大。
在我们致力于发展国家信息化的时候,要考虑到不是扩大而是要逐步地缩小这种数字化鸿沟。现在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东部和中西部之间信息化的差距已经很明显了,如何不使它进一步扩大,而是能够逐步缩小,这是在面对信息化浪潮的时候,我们要关注的。
第二,在建设信息化校园的同时,如何重建信息化时代的大学。
现在大学校长在讨论建设信息化校园时,着眼点并不完全是一门课程,怎么用计算机,怎么用软件等等,而是要思考信息化时代、网络时代,大学从整体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应对整个时代要求大学的变化,重建信息化时代的大学。
当虚拟学校、网络学校、网络教育发展的时候,原先的大学不可能不变化。密斯顿大学的校长讲过这样一句话,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的大学要么进行变革,要么就灭亡。哈佛大学的前校长、现在的名誉校长路德福廷教授在90年代后期写过一篇文章,叫“互联网与大学: 珠联璧合”。他认为互联网是20世纪在技术上对大学产生最具革命性影响的因素,且这种影响现在刚刚开始。他还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育本质上是一个人文过程,是有关价值的事情。尽管互联网对大学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但是。互联网是不能代替大学的,因为人文精神价值观的培养,人和人的交流,校园文化的熏陶,是互联网不能代替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究竟如何通过自身的变革,适应互联网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问题。包括学校的地位和功能,即学校在这样的网络时代,究竟居于什么地位,究竟要发挥什么样的教育功能;虚拟和现实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大学的组织和管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第三,在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如何迎接信息化时代的学习革命,发展新型的教育教学形态。
网络会不会引起学习上的革命?信息技术、网络对教育的应用和影响,如果仅仅从技术层面来看,是如何利用更多的学习资源,如何使得教学能够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学习等等。如果进一步扩展,实际上所涉及的是教和学的很多方面,可以说是一种极其深刻的变化。
最近美国有个学者在《高等学校与终身教育》这部著作里谈到了网络在教育应用以后,高等教育最终将以技术为基础进行重组,学习将在时间和地点上实现独立(非同时发生),学习内容对于教学来讲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学习的评价、学习的组织也都将会发生新的变化。所以技术的变化会扩展到其它方面的变化。
第四,在应用全球网络资源的同时,如何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本国知识产权,发展国家知识优势。
互联网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它是没有国界的,大量的信息传播是用英语。有台湾的大学校长认为,互联网是英语霸权主义。在互联网上基本是英语作为公共语言,因此它传播的大量信息——当然包括文化内涵,都带有明显的美国或者其他发达国家的文化上的优势。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一方面要吸收世界多元文化的优秀部分,同时又要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还要保护本国的知识产权、发展国家知识优势。这肯定要经历一个过程。当然开始时要面对目前我们并不占很大优势地位的情况。但是通过自觉的注意,慢慢地就要注意弘扬我们自己的文化和知识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