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中心│ │ 资源中心远教厂商培训考察网上书城杂志订阅市场研究行业媒体国际远教
论坛远教沙龙群 英 会案例分析名家评论人物专访专家专栏2006 历届大会:05' 04' 03'网友投稿
谈网络教育实施中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后现代课程观对网络课程建设的启示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下)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上)
远程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案例研究(下)
远程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案例研究(上)
我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体系框架初探(下)
我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体系框架初探(上)
远程教育的文化迟滞
三种学习理论与现代远程教育(下)
三种学习理论与现代远程教育(上)
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研究(下)
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研究(上)
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应用(下)
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应用(上)

 

 

 

 

 

远教研究>>
  综合研究 发展研究 教学研究 海外动态 研究课题 课题动态

努力培育基于互联网学习的先进文化
2003年7月17日
 

 
 

        怎样培育基于互联网学习的先进文化?我觉得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中国的远程教育就没法发展。E-learning,现在很多人翻译成“电子化学习”,我一听“化”就有点害怕,因为一化就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所以我翻成“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我觉得它的实质必须是互相联系,在一个网络上的学习,才是今天我们用计算机学习的一个实质,而不是说多年前已经有了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翻版。

  文化是什么?有很多文章已经阐述过了,我有非常简单的自己 的理解。我认为文化是分层次的,最下一层就是我们日常的习俗和行为;往上,有艺术、文化、科学,是经过提炼、加工、升华的;然后是理论、思想和哲学;再上面是信仰。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以不同的生产力为标志,同时也需要跟它相适应的文化上的进步。生产力越发展,文化和文明的变化越快。漫长的农业社会,可能很长时间它的文化是可以长存的,然后到了工业社会,现在到了网络社会,这绝对是一个生产力的飞跃,绝对是先进文化又一次的产生或体验。

  我很愿意回顾一下中国远程教育波浪式发展的启示。成功是因为有领导的重视,具体说岚清同志的重视,部长的重视,各级领导的重视,所以远程教育也好,网络教育也好,或者说E-learning也好,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应该讲这个成绩是很大的。比如cernet网,我在网上查了一下,2001年的点击率超过6亿次,今年已经超过10亿次了。小学的计算机数两年来从一百多万台增加到四百多万台,虽然还不够,但也是原来的四倍。两年来,天地网结合的平台形成,还有对西部的投入,不管是对西部大学网络教育还是中小学教育,现在投入明显增大。这是我们中国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取得的巨大的成绩,而且我们可能是在发展中国家里面进步最快的。

  然而我们不能老在发展中国家这个行列里来比,我们不是想要抓住机遇,来实现我们的目标吗?从高的标准来看,我们受到了挫折。这种挫折并不是硬件投入上的减少,现在硬件投入据说在继续加大,光是电大告诉我就有好几个亿的增加。为什么现在我们的质量受到了批评?电大曾经一度产生向全日制大学转向的倾向,变成全日制大学的翻版,这样走是没有前途的。后来费了很大的劲,首先是电大系统的同志做了很大的努力,从注册视听生教育试点开始,一步一步发展。电大走到了今天我想是很好的。这个弯路就是远程教育上的挫折。网络学院现在为什么又重复这个过程?当时开展网络教育,在湖南大学开现场会的时候,我坚持只批二十几个大学,我认为那二十几个大学应该是有信誉的,是我们国家走向世界一流的大学,他们不会拿他们的学术质量和信誉来做交易。为什么出现这样的质量问题?若属我们经验不足,可以原谅,我们努力了,这个新的事业发展需要过程。如果是为了赚钱,就是很不光彩的事。而且又是国家投入比较大的学校,带了一个不好的头。

  我们国家面临着高等教育要大众化。到现在为止,我们高等教育占的人数是非常少的。很多国家从农业社会转到工业社会的时候,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候是圈地的,因为那个时候有汽车了,所以大家要到一起来学习,圈一块地,建立了很多大学。工业化比较典型是在美国。到了信息化社会,我们已经有信息高速公路了,我们可以用信息高速公路得到知识。我有一个梦想,如果我们网络学院能做好,就可以用网络学院的办法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就可以使很多人用比较便宜的方法、比较快的速度,得到比较高质量的教育,同时又使我们现在的一些比较好的大学仍然保持校园不受到冲击。而那些就地培养的人,可以在当地就业,那些地方太需要人才了。我在做电大校长的时候,电大的一个例子给我很大的教育,大连有一个岛,其他类型教育都难以延伸到那里,就只有电大培养的学生在那里一直做,一级级的领导,把那个岛给建起来了,不存在就业的问题,就地培养,就地消化。这是我很大的梦想。我用那么大的热情去推动网络教育,就是希望网络教育能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一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候,我们有可能是用了21世纪的文明手段。现在看来有可能要落空了。原因很多,我们的网络大学也做了一部分负面贡献。这是一个机遇的丧失。对西部的远程教育,我寄很大的希望,希望西部教育能够用21世纪的文明和文化,把教育送给最需要的地方、最穷的孩子们。

 我建议现在首先要加大投资,投资在建设软件上。在我们网上,现在除了网站,几乎没有太多可以用的资源,但会英文就不同了。最近我对学习科学很感兴趣。搞学习科学,在网上会找到很多很好的教案、很多很好的教材、三维的图象,我自学很快就会了。可是在我们的中文网站,有多少资料、资源能够给我们的教育?我希望能够加大软件的投资,而且现在金字塔式的投资,一定要改为相互竞争、相互尊重的分布式投资。过去我们也搞过,建个资源库中心,然后给这个中心钱,他再领导省,省再领导市,市再领导下面,这就是金字塔式的投资。今年9月底,我去巴西参加国际科学理事会、国际科学能力建设会时了解到,法国科学院搞了一个很好的网站,关于“做中学”的,已经连了17个国家。可它首先提出来的是建立相互尊重的文化,我不是头,我跟你相连,是互动,我尊重你。什么地方能够做好,哪怕它是一个县,它就是头,就是中心。互联网倡导相互尊重,资源放在哪儿都是一样。必须建立这个文化,即使这个文化的跨度很大。如果建立不起这个文化,我们建立不起网络社会。

  第二,国家投资建立的网站要招标、验收,并明令开放其拥有的资源。这里我提出至少两个。第一个是在我管的时候,国家投了一个亿给各级教育的资源建设。这一个亿的资源,建议组成专家组进行评议以后明令开放,要有相当于一个亿的资源放在网上来。另外还有一个四千万的项目,也是资源,科技司搞的。至少这1.4亿元带个头。这些资源拿到网上,值不值1.4亿元?应该加上我们对国家教育事业的热爱,它肯定值更多,但是要拿出来,必须开放,不能变成某个公司的起家资本。

  第三,希望高教司对大学、重点实验室、院士、教授提出建立网站、开发资源的明确要求,并且进行评估。每个拥有知识的人,都有义务为社会贡献知识。在国外的网站上,有很多教授把自己的知识贡献出来,建立网站为大家服务。国外都能做到,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做不到?要把它作为评估教授资格的一个标准。没有这样一个文化的大踏步突破,中国的网络教育没有前途。院士也好,教授也好,大学也好,重点实验室也好,他们掌握了最多的国家资源,是国家最优秀的人。所谓最优秀的人,是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看得远一点的人都看不到21世纪的共享文化,还有什么人能看到?

  在美国,曾提出每个学校的教授要把讲稿、备课和下一堂课要讲什么首先放在网上,让学生知道你的课用的是哪些资源,讲的是哪些问题,学生先跟你讨论,讨论以后你再去上课,带着问题去。这些资源是共享的。听说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有这个勇气在中国率先鼓动这个事,要求教授这么做,而且凡是教授这么做的给额外补贴。这个应该作为明确的要求,我们才有资源。

  另外,建议所有管理技术标准要国际化,我们不要再走弯路,没有国际标准是持久不了的。互联网本来是在网上的互通,必须按照国际标准才能够兼容。我在这里不是讲内容,是讲管理、技术和标准,这都应该是属于我们的一种先进文化。

  要加强对学习科学的研究。我自己对学习的认识在深化。首先认识到学习是一种生存的必需,假如不学习我们活不了。然后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新学到一句话“学习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学习已经成了一种科学,我们必须大力推动对互联网社会中学习科学的研究。

  学习是一门科学,从教学设计员到教学研究员,要建立学习学科的设计,包括学习科学的立论到教学研究、科技基础。建立学习学科有不同的设立方向,有认知为主的,有技术教育媒体为主的。真正要建立网络教育,要把这个事情做好,我们的确有很长的路要走。真正使学习成为科学,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实现教育上的平等,我们任重而道远。

  希望我们能够研究网络教育,能够大力呼吁建立先进的文化,要求我们的教授和知识拥有者,把你的知识变成大家可利用的资源放在网上。凡是国家投资的要进行验收,并且要求明令公开这些资源,然后经过竞争,用不是金字塔,而是分布式的办法来使得我们发展。我也希望我们的网络教育——虽然某些学校走了一点波折的路,它们最近采取了很多措施去补救——在这个形势下,找到自己发展的道路。

  (本文为作者在“2002中国远程教育发展论坛”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本刊刊发时有删节。)

相关评论
以下所有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保留删除攻击具体个人与单位的留言的权力。
 
1 帖  第 1/1 页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末页
yaodong  发表时间:2005-4-23 20:46:56
多有几个象韦副部长这样的人出来支持网络教育该多好!
 IP地址: 222.217.19.★

1 帖  第 1/1 页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末页
 
 发表评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本站保留删除攻击具体个人与单位的留言的权力。
 
作 者:
 
邮 箱: (不公开显示)
 
内 容:(内容要少于500个字符) 目前字符:
 
网站地图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团队风采 在线调查 广告服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大楼11层1107室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840286 传真:010-5884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