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通过对国内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素养文献的研究,提出了教育技术职业人员的教育技术标准,从 5 个维度来规定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素养;并分别为各级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和学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专职教师制定了相应的绩效指标。
【 关键词 】 教育技术,素养,标准,职业人员
【 中图分类号 】 G451.6 【 文献标识码 】 A 【 论文编号 】 1009—8097 ( 2005 ) 01 — 0005 — 06
信息技术的发展、学
习化社会的来临,使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显。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学术内涵,又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并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引领、掌握这些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正是教育技术职业人员——辅助、支持学与教的中坚力量。因此,研究、制定教育技术职业人员的教育技术标准已是势在必行。
《中国教育技术标准( CETS )研究》课题组依据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实际水平,主要参考国内有关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素养的研究文献及调查结果,结合实际的工作需要,在对各级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学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机构内专业人员,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专职教师三部分人员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技术职业人员的教育技术标准(讨论稿),供广泛地征求意见。
一、国内的相关研究
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领域有所不同,它既是一门学科(专业),又是一项事业,同时还是一种产业。 [1] 我国的教育技术一直具有自己的工作领域和严密的组织机构、人员。教育技术学专业从 1984 年发展到今天,已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这是我国教育技术不同于国外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这项事业在教育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发展很快,尤其是近十年来发展迅速 , 从媒体到技术、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 , 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起步较晚,发展迅速,大批专家、教师、电教机构内的职业人员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带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加入到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的队伍中来,他们基于自身的工作实际和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开展电教工作,确实对我国电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的教育技术职业人员队伍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想素质有待提高,结构失调,人才不稳;偏重技术,轻视理论;缺少培训,后劲不足;科研欠佳,能力不够等。 [2] 这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结构的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教育技术职业人员还需要不断补充哪些知识、技能及道德情感,提高自身的素养?这些已成为影响当前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
目前,关于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技术素养方面的研究文章不多。国外没有这样专门的组织机构,所以没有可供直接参考的研究资料。但一些信息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欧、美、日等国 对于教师、学生及管理者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已经充实了大量的参考案例,这些成熟的标准和体系是制定我国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技术标准值得认真思索的资料。另外,美国教育技术与传播协会( AECT )与国际培训绩效与教学标准委员会( IBSTPI )在上个世纪的 80 年代就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技术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标准。最近, IBSTPI(1998) 与 AECT ( 2000 )又提出了新的专业技能标准 [3] ,这些都是值得参阅的资料。在 本文撰写的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国内的相关资料,如各级电教机构(或教育机构)制定的相关文件;认真分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的体系等。此外南国农先生提出了电教者的基本素质及使命 [4] ,李龙先生提出了教育技术的素养理论 [5] , 何克抗先生提出了信息素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素质 [6] , 李克东 先生提出了 信息素养要点 [7] , 桑新民 先生提出了学生信息素养 [8] , 尹俊华 先生提出了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结构 [9] ;刘成章等人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其结构 [10] ; 胡巍提出了信息化社会中教育技术人员信息素质的培养 [11] , 还有其他的人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关论述,这都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二、问卷调查的分析和研究
在对国内现有文献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李龙先生提出的“技术素养构成要素”的论述,我们拟定了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标准(初稿),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同时,设计了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我们提出的关于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否与这些职业人员本身对于技术素养的理解相符,并征求补充意见。该问卷包含以下内容:
1 、基本情况(包括工作单位的基本情况及教育技术职业人员个人基本情况)。
2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基本知识。
3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基本能力。
4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在运用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道德情感素养。
问卷中所列问题都分别从三个层次——必须(应该)具备、可有可无、无需具备来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190 份,实际回收 168 份,回收率为 88.4% 。其中有效问卷 158 份,有效率为 94.0% 。
1 、对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的调查分析
具体内容及调查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 1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基本知识
层次
调查项目 |
必须(应该)具备 |
可有可无 |
无需具备 |
统计百分比( % ) |
教育技术的学科体系 |
100 |
0 |
0 |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 |
100 |
0 |
0 |
各种技术系统的组成原理 |
97.48 |
1.26 |
1.26 |
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
100 |
0 |
0 |
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
97.48 |
1.26 |
1.26 |
从表 1 可以看出,几乎全部的教育技术职业人员都认为应该全面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体系、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种技术系统的组成原理;熟练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应该掌握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这些都是作为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教育技术学作为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受到很多学科相关理论的影响,知识结构庞杂,不易掌握,但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来,广大的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已经认识到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进行教育技术实践非常重要,是必不可少的。
2 、对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基本能力的调查分析
具体内容及调查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基本能力
层次
调查项目 |
必须(应该)具备 |
可有可无 |
无需具备 |
统计百分比( % ) |
各种技术系统的操作技能,并能评价其优势与不足 |
98.74 |
1.26 |
0 |
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的能力 |
100 |
0 |
0 |
运用技术构建、维护、管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能力 |
91.18 |
7.56 |
1.26 |
运用技术收集、整合、评价教学资源的能力 |
98.74 |
1.26 |
0 |
运用技术支持教学资源、教育环境建设的能力 |
96.21 |
2.53 |
1.26 |
制作多媒体产品,运用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能力 |
97.47 |
2.53 |
0 |
运用技术支持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能力 |
93.7 |
5.04 |
1.26 |
支持和帮助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提高技术素养的能力 |
93.7 |
5.04 |
1.26 |
运用技术工具和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评估和评价的能力 |
96.21 |
2.53 |
1.26 |
由表 2 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教育技术职业人员都认为应该具备以下的能力素养:掌握各种技术系统的操作技能,并能评价其优势与不足;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的能力;运用技术构建、维护、管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能力;运用技术收集、整合、评价教学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支持教学资源、教育环境建设的能力;制作多媒体产品,运用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能力;运用技术支持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能力;支持和帮助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提高技术素养的能力;运用技术工具和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评估和评价的能力。其中有 7.56% 的职业人员认为运用技术构建、维护、管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能力是可有可无的;还有 5% 左右的职业人员认为运用技术支持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能力及支持和帮助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提高技术素养的能力是可有可无的。
3 、对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情感道德素养的调查分析
具体内容及调查结果如表 3 所示。
表 3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在运用技术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情感道德素养
层次
调查项目 |
必须(应该)具备 |
可有可无 |
无需具备 |
统计百分比( % ) |
关注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及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的意识 |
98.74 |
1.26 |
0 |
积极参加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研究的意识 |
94.31 |
3.16 |
2.53 |
愿意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
96 . 84 |
3.16 |
0 |
利用现有的技术资源,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素养的意识 |
100 |
0 |
0 |
注意遵守并教育他人遵守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 |
97.48 |
1.26 |
1.26 |
由表 3 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教育技术职业人员认为应该不断关注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及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应该积极参加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研究;应该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应该利用现有的技术资源,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素养;在教育技术实践的过程中注意遵守并教育他人遵守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表中反映的数据来看,还有极其少数的教师科研意识不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