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中心│ │ 资源中心远教厂商培训考察网上书城杂志订阅市场研究行业媒体国际远教
论坛远教沙龙群 英 会案例分析名家评论人物专访专家专栏2006 历届大会:05' 04' 03'网友投稿
谈网络教育实施中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后现代课程观对网络课程建设的启示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下)
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上)
远程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案例研究(下)
远程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案例研究(上)
我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体系框架初探(下)
我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体系框架初探(上)
远程教育的文化迟滞
三种学习理论与现代远程教育(下)
三种学习理论与现代远程教育(上)
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研究(下)
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研究(上)
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应用(下)
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应用(上)

 

 

 

 

 

远教研究>>
  综合研究 发展研究 教学研究 海外动态 研究课题 课题动态

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研究(上)
2004年1月13日
 

    【摘要】“信息化教育内容分级”是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的跟踪研究课题之一。笔者在此课题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ISE:Information Security Education)的概念,并就其与传统道德教育以及信息化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教育

  近些年来,我国互联网用户的发展异常迅猛,尤其青少年用户。截至2003年6月底的统计,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6,800万,其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用户占了734%[1]。共青团中央等 机构的调查发现,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2]。

  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增强青少年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同时,难免也会因一些不良内容而对他们造成精神伤害。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上网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沉迷于格调低俗的网上聊天等。一系列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因特网上非学术信息中,竟有47%与色情有关;60%的青少年无意中接触过网上色情内容。在接触过网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的行为或动机。在对3千名大中学生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曾光顾色情网站的达到了46%[3]。据一份国内社会调查显示,有346%的青少年用户公开承认自己曾浏览过色情网站;而另一份社会调查则显示,在200多万的学生中有50%以上的学生宣称自己曾浏览过色情站点[4]。根据对北京五所高校的调查,有98%的人曾查阅黄色图片或文字,986%的人曾获得机密和他人的私人信件,54%的人曾发布不健康的信息[5]。除此之外,网上暴力、反动、迷信、赌博、毒品等不良内容的危害性也不容忽视。

  网上的不良内容不仅造成了人的心理伤害,生理上的伤害也已出现,“网络上瘾症”(IAD: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医学新名词。这种患者深陷于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无意与正常人沟通,下网后就出现断绝症状(withdrawal symptoms),如精神萎靡、身体不适等,以至造成学业、工作的荒废。最近,我国台湾省对全省2,000多名大学生的网上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患有严重的“网络上瘾症”[6],而造成“网络上瘾症”一个不容忽视的诱因就是网上不良内容。必须承认,青少年不仅仅是网上不良内容的受害者,有时也会成为散布网上不良内容的罪犯。2001年,四川宜宾警方破获四川省首例未成年人网络制黄案件;成都某高校大学生因制作色情网页而被警方拘捕[7]。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就让他上网去,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你的孩子,那就也让他上网去,因为那里是地狱。”这就是网上流行的一句“至理名言”,它真正道出了网络“双刃”的两面性。

  一、 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提出刻不容缓

  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5月,江泽民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主编专访时指出,世界各国都关注确保人们不受互联网的负面信息影响。2001年1月,江泽民在与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同志座谈时又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舆论宣传。要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使它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工作的新渠道”。2001年7月11日,中共中央就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和促进信息网络健康发展举办法制讲座,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主持讲座并做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对信息网络化问题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必须看到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比如,网上一些迷信、色情、暴力和其它有害信息的传播,对人民群众尤其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危害。在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同时,更要注意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搞好对信息网络的管理工作,以推动信息网络的快速健康发展”[8]。

  某项对网站调查的评估结果显示,用户对于网络色情网站的泛滥、语言的庸俗化和混乱化、讨论区里相互漫骂、攻击成风等消极文化现象给予了高度关注。调查表明,7718%的用户支持有关部门对互联网进行正确引导和管理,而持反对意见的仅占538%,这反映出了用户对于治理网上不良内容的充分理解和支持[9]。

  对于如何保护青少年在网上的合法权益这一问题,人们意见不一。有提出改进信息过滤技术,有主张加大执法力度,还有则强调教师和家长应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网络犯罪的法律,现在对于网络犯罪的处罚依据只是《刑法》、《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的相关条款。由于没有系统化的专门法规,执法部门在实际操作中面临不少困难。即便是信息过滤产品,也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许多教师和家长缺乏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对于这些过滤技术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说,我国大多数中小学还尚未开设相关课程,因此仅仅依靠现行的传统道德教育恐怕难以抵挡网上不良内容的毒化。

  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的资助下,笔者于2002年对上海、无锡等地2000余名师生进行了一次“因特网内容分级和过滤认知及倾向性”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师生上网存在时空差异。学生主要是在家里或网吧上网,教师主要是在学校或家里上网,而被访教师中竟然没有一人在网吧上网。在网吧上网占据了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由于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监管,网吧此前较混乱的管理必然使得学生很容易接触到网上不良内容。许多学生都曾无意间浏览过不良内容,相比较而言,绝大部分教师只是听说而已,还有近半数教师不知道有网上不良内容之说。笔者在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时,许多教师对网上不良内容的认知表示“根本不懂”,而学生对于网上不良内容的认知却远远高于教师。笔者在问卷中列举了国内与网上内容分级过滤相关的法规、组织、活动或事件,主要是想了解师生对此的了解程度,结果令人遗憾,大多数学生和教师一无所知。同时,绝大多数青少年对浏览色情网站感到无所谓,说明他们普遍缺乏上网安全意识,也反映了我们对于青少年的上网安全教育还相当薄弱。看来,问题的症结所在是青少年本身。只有提高青少年的自我防范意识和技能,才能真正扭转目前尴尬被动的局面。

  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仅仅依靠技术、法制或教育的某一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而基于三者有机整合的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行动不仅重要,而且十分迫切。

  二、 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内涵

  应该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其内涵和外延都比目前人们谈论较多的网络伦理教育要宽广得多。该系统由法律规范、伦理道德和防范技术等三个方面构成,如图1所示。就教学内容而言,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大致可划分为下述三大模块。

  ——法律规范:介绍国外和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一些约定成俗的行为规范。

  ——伦理道德:阐述国内外有关网络的伦理道德。

  ——防范技术:讲解常用网络防范技术,以及信息分级过滤软硬件产品的使用方法。

  就教学层次而言,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可分成识别、应用和评价等三个层次。

  识别——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

  应用——学生自觉应用相关知识点;

  评价——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倾向性评判。

相关评论
以下所有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保留删除攻击具体个人与单位的留言的权力。
 
目前没有评论。欢迎发表个人观点!
帖  第 / 页  
 
 发表评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本站保留删除攻击具体个人与单位的留言的权力。
 
作 者:
 
邮 箱: (不公开显示)
 
内 容:(内容要少于500个字符) 目前字符:
 
网站地图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团队风采 在线调查 广告服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大楼11层1107室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840286 传真:010-5884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