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中心│ │ 资源中心远教厂商培训考察网上书城杂志订阅市场研究行业媒体国际远教
论坛远教沙龙群 英 会案例分析名家评论人物专访专家专栏2006 历届大会:05' 04' 03'网友投稿
姓名:黄荣怀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
职位: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
Email:
发表论文
试论当前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上)
网络课程认证标准及优秀课程点评(上)
直面网络教育
论教育信息化与信息技术教育(上)
关于课程整合实际问题的探讨
论协作学习中的动机因素(下)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析
试论当前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下)
网络课程认证标准及优秀课程点评(下)
论教育信息化与信息技术教育(下)
论协作学习中的动机因素(上)
网络化学习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
   

 

 

 专家专栏 名家评论


 
网络化学习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
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暨200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论坛综述

    2002年6月14日至16日,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暨200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论坛HCCCE/NEIF2002(6th 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 N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Forum 2002)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457名出席了本次大会。

    本次大会是历届GCCCE大会中收到论文数量最多的大会,GCCCE共收到论文350篇,收录325篇,评选出优秀论文6篇。全国教育信息化论坛NEIF2002收到论文230余篇,收录190篇,评选出优秀论文5篇。大会采取主题报告,特邀报告、论坛、专题小组讨论、论文报告等多种形式展开学术交流和讨论。大会共设了4个主题报告和4个特邀报告,均由顶级专家主持和报告,大会还组织了4个论坛和8个专题小组讨论,均由知名专家主持。此外,300余位作者报告了论文。

    总的说来,这次会议规模大,地域广,互动性强,交流活跃、学术气氛好、学术水平高。本次大会得到了来自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协会GCSCE、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各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的关注与支持,这些都是本次大会得以成功的重要保障。

    本次大会是国内举办的教育技术领域少有的国际性盛会,不仅大大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国际交流,更给予了国内教育界人士一个了解全面了解教育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良机。下面我将个人的一点认识总结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应该注重网络时代教育理论与观念的更新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来自于实践,又对实践起指导作用,而新的实践又会对理论提出新的要求,网络时代,是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时代。传统的教育理论和观念必须接受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在题为“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对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的报告中提出“在网络时代许多传统观念都必须变革,对许多传统理论,尤其是教育理论都必须重新审视……在网络时代,理论上应推陈出新,观念上应与时俱进。”何克抗教授介绍了深圳市南山 实际小学“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实验项目,该项目是一个基于Web的,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教改实验,实验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两个班(共80位小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实验,这两个班的儿童已经经“能读会写”,掌握了3000多个常用汉字,并能通顺、流畅地写出800—1000字左右的文章,基于这一实验结论,何克拉教授对皮亚杰的“儿童认识发展阶段论”大胆提出了的质疑,并提出这种划分标准在理论上的片面性,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划分结果的不合理性与不科学性。何克抗教授提出,在讨论如何选择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划分标准的主要依据时,应当同时考虑思维加工能力和思维加工材料两个方面的因素,偏颇于任何一个方面都将不是全面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的途径和方法,而传统的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样,实际的需求或者结论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理论和观念提出质疑和挑战,因此,我们冷静的对待,缜密的思考,探索和改进适应于网络时代的新的理论和观念。

二、应该加强网上学习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网上学习从欧美兴起,很快便扩展到亚洲地区。华人社区都纷纷掀起了网上学习的热潮,时下,各种教育思想交织融合,如人本主义、建构主义、认知主义等等,同时网络为人们共享资源、多元交互、互相协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把教育思想有效融合于网络教育当中。构建新型的网络教育模式,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和最优化,将成为未来几年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但是目前相关网上学习效果的研究,大都是质性的研究,对学习效果并无实质的支持。而且目前人们对于教、学以及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高质量的网络学习资源比较匮乏,并且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们对于信息技术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这些都影响到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进程,而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在推行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只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反复揉合,总结或者创造出有效的网上学习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出网络的巨大潜能,为人类的学习带来无尽的益处。

    香港中文大学李芳乐教授在“华人社群的网上学习”的报告中指出,网上学习的形式很多,但基本上都强调两个要素,就是利用网上资源以创造知识与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广大的资源得到相关的信息,然后通过与同伴及专家的讨论,建构个人的知识。而在学习过程中,由于需要分析,整理,筛选及整合信息,所以除了学到学科知识以外,更同时学到整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习其他科目都有极大的帮助,令学生终身受用,正因为网上学习的诸多好处,所以受到极大的推崇,并将带来学习模式的重大改革,将一向沿用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再由教师辅助的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以便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此外,他还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东西方学生网络学习的基本区别,因此,我们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给学生产生的影响。

三、应该重视网络教育的办学模式研究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于1984年4月对中国产业的首次划分,教育分在第三产业的第三个层次。世界各国也普遍倾向于将教育划分为第三产业。网络教育是一个很特殊的产业,一方面要求对现代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又需要敏锐的市场眼光和营销策略,因此,必然会产生网络教育的产业化问题。只有把网络教育作为一种产业,才能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资源,才能够调动各类人群的热情投入到网络教育中来,整个网络教育才能发展起来,比如德国的网络教育的实施采取政府与企业集团共同发展的途径,美国的网络教育采用了学校和企业结合的方式,时至今日,在美国通过学习网站进行学习的人数正以每年300%的速度增长,60%以上的企业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在本次大会上,论坛“中国现代远程教育产业化模式与趋势”,针对独立运行的网络教育模式,现代远程教育产业化中的关键问题以及远程基础教育产业化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仅对我国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现代进行了精辟的概括,更对于我国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在产业化方面所应该研究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基本的运行模式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目前,中国的网络教育主要以学校为主体来运行和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有67所国家认可证书的网上大学,在基础教育领域,有专门面向中小学生的网校。但是,这些网络学校的教育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与社会实际需求脱钩的现象,而且在办学模式,管理,评价等方面和传统教育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基础教育领域尤其如此。如何把网络教育和市场的真正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如何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是中国的网络教育,同时也是中国的教育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四、应该创建符合学习者学习心理特征的网络课程和学习资源

    计算机网络以其不断增长的浩瀚的资源吸引着无数的学习者,各类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在开展不同程度的网络教育,网络课程和网络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作为网络教育的核心内容模块更是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传统的网络化课程资源主要都是以超文本或超媒体的形式呈现,这对学习有积极的影响,但也容易使学习者在浏览时出现迷航或认知超载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人们纷纷寻求解决方法,台湾师范大学的张国恩教授概括了概念图与网络环境相结合的优点,从认知的角度,提出将阶层式概念图引入网络化课程资源的设计和开发,利用概念图二维的图形化的信息呈现方式来改善传统课程资源的线性表述。并且,专门针对这种应用阶层式概念图的网络课程与线性网络课程、导航式网络课程的对比实验表明,这种二维的图形化的信息呈现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有效性。同时,杨宜瑾教授指出,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使用在教师和学习者中的普及,学习资源库愈来愈重要。当学习者对计算机熟悉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他们就会希望能直接获取所需资源,商业信息系统中的实践者们至少在十年前就开始关注数据仓库的问题。杨宜瑾教授提出,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使用在教师和学习者中的普及,学习资源库愈来愈重要。当学习者对计算机熟悉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他们就会希望直接获取所需资源。商业信息系统的实践者们至少在十年前就开始关注数据仓库的问题。杨宜瑾教授提出,我们可以借鉴商业信息系统中的经验来构造学习资源的资源仓库,并提出了中文学习资源的资源库结构以及数据仓库转化为资源数据仓库的基本思路。

五、应该注重网络化学习的支撑技术的应用研究

    人才是社会的核心要素,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源动力,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创造性人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向人们展示了其多媒体化,人工智能和全球网络化的发展特性,正是这种特性可以便于创设一种全新的教育环境,创造出实现个别化教学,让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易于实现人际之间的广泛交流和协作,支持人际之间的智蠡性交互;易于实现学习环境的虚拟化,提供给学习者更多的创造空间和实践的自由。

    来自加拿大远程教育研究中心的Terry Anderson教授在“元数据、对象和知识库——构建语义网络的教育举措”中指出,当前的课程内容管理系统不能很好地满足教育的需要。教育中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交互,包括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互、学习者和内容之间的交互、内容之间的交互、教师之间的交互、教师和内容之间的交互等。他提出应该注重代理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对教师代理、学生代理和内容代理这三个概念进行了阐述,并针对非良构领域知识的特点,提出应该构建语义网络。

    此外,专题讨论小组“网络化学习的支撑技术中的智能代理技术”以及论坛“智能代理研究综述”中,针对教育领域内智能代理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并认为,智能代理应该开始由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六、应该重视实施有效的教师培训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今世界,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日益依赖科技。研究表明,现在百分之六十的新工作都离不开基本的计算机技能,而且该比例将会越来越高。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科技的发展最终都会对教育领域造成深刻的影响。教师作为教育功能的重要执行者,需要承担起相应的改革职能。目前,全世界的教师占据了世界人口的1%,教师培训任务非常艰巨,世界各国也正在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训方式。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王本中主任在题为“关于教育信息化若干问题的思考”的报告中指出,我国今后十年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过程存在着三大困难,而师资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香港中文大学的李芳乐教授在报告中也提及到由于教师不了解或者不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方法和作用,而便利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浮于表面,并未产生预见的成效。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的Bernadette Robinson教授在题为“计算机和ICT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的报告中指出,目前在职教师培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培训量不够,缺乏高质量的学习材料,资金不够,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不够,而且标准化的课程于当地实际需求不协调,自上而下的培训往往效果甚微。她认为,培训应该面向全体教师而不是某些专家型教师,计算机应该成为学习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学习的目标,教师应该成为教学资源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校本培训而不仅仅是采用自上而下的培训方式,她指出,ICT可以为教师培训带来巨大的帮助,比如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教师同行之间的交流和社会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可以利用ICT来改善教学,因此,可以利用ICT重构教师培训的结构和实践,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来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七、应该加强各个层面的交流与合作,改善教育技术的国际合作

    来自美国Concord协会的Robert Tinker主席作了题为“改善教育技术的国际合作”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他提出,开发高质量的、免费的教育软件需要全球教育工作者的协作。这其中包括以下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开放的工具源代码,开发工具的脚本、教学平台。并指出,当前重复开发的现象之所以非常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合作与交流的广泛性和深入性不够。

    教育技术属于交叉学科,是连接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桥梁。教育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研究主体和实践主体的多元化,需要来自教育、心理、教学设计、计算机技术、媒体理论等不同背景的专家和学者的共同研究和实践、开放式的讨论与合作。这种合作与交流不仅是一种区域范围内的合作,更强调一种大范围内的合作即国际的合作与交流,强调一种打破行业约束的合作,尤其是教育技术本身的特殊性,更应该关注与心理以及IT业的沟通与合作。

八、应该关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已成为当前教育变革的重点之一,也成为人们研究教育问题的热点之一。人们普遍认识到信息素养成为未来社会成员的必备素质,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班级教学,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仍是主流,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可能占据主导地位。如何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而不是外加于课程,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关键,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更应该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资源服务,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也不是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而应该把信息技术真正作为他们教学的基本手段,作为教学的工具。

信息技术与教学和课程的整合在宏观和中观层面上,一是基于现有分学科的体系,考虑信息技术如何与每一门学科的整合;二是基于综合学科的思想,考虑信息技术如何与若干学科的整合。即把学生要掌握的学科教学目标和信息技术素养目标结合起来,在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同时实现信息技术素养目标。这种整合体现在微观层面上,就是信息技术与具体教学过程的整合。

在本次会议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各位学者、专家交流讨论的热点之一。专题小组讨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之探讨”,从网络多媒体测验系统、网络教学应用于师资培育课程-职前教师的观点、从教师的观点谈网络教室之应用等方面对该主题进行了阐述和讨论。专题小组讨论“信息化教育环境中的综合性学习”中,专家们指出,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大多数教师仍然缺少设计和实施综合性学习的技能,并就怎样设计综合性学习、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也包括对于学习的主要学习方法之一——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专题小组讨论“信息技术如何促进中学教学的革新”从“Z+Z智能平台巨大威力——几何探索与证明”、“几何画板经验与教师培训”、“学数学与学编程结合的效果”、“图形计算器与数学建模”等几个方面引入,结合具体的案例,介绍了目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成功经验,并就目前尚存在的误区以及未来的改进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

总的来说,这次会议反映出了当前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并由此可以预测未来几年内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从这次会议的论文以及会场交流的情况来看,大陆对于网络化学习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高质量的研究或者成果还是比较少。而且,大陆的论文在行文的严谨性方面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强。大陆的研究者需要多参加一些类似的国际交流活动,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参与交流的能力。

 
网站地图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在线调查 广告服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大楼11层1107室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840290 传真:010-5884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