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育质量观、教学观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网络教育学院从“学与教”的层面上提高质量需关注的四个主要方面:必须正确理解开展网络教育试点工作的出发点;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把握网络教学过程的四个关键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
【关键词】 网络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学习方法
我国网络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由最初的4所发展为目前的67所,在读学生由开始试点时的3000多人扩展到目前的120余万人,大量原来无缘接受高层次教育的人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手段接受“名师、名校、名教材”的高等教育,同时许多著名高校将一些学习中心建在我国西部地区,使得我国东部的很多优秀教学资源正在向西部地区输送,网络教育方式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关注,并逐步得到认同。
但是,伴随着网络远程教育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对学生的“宽进严出”缺乏“严出”的有效措施;个别试点大学缺乏自我约束,招生失控,学生人数恶性膨胀;一些校外学习中心不够规范,网络教育质量令人担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同时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工作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本文仅从“学与教”的层面上论述网络教育中教学质量的相关问题。
一、以新的视角看待网络教育的质量
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需要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是马丁·特罗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他分别将15%和50%作为大众化和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1,即将毛入学率低于15%的高等教育称为精英教育,在15%50%范围之内称为大众化高等教育,而在50%以上称为普及化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到2002年,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超过16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4%。最新研究表明,到2003年末,这个数字将接近15%,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标准。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我国高等学校从扩招伊始就面临了学校容量、硬件、师资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因而也引起了社会上和教育界不少人士对教育质量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担心。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命线。从量上来说,由于现有大学容量与大众化教育需求之间的差距,仅仅依靠传统高校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不现实的。因此,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发展校外远程教育,是从“量”上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不只是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变化2。在大众化阶段,由于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办学形式多样化(包括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远程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办学层次多样化和培养目标多样化也造成了教育质量内容的多元化,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层次有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培养目标也发展为理论型、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管理型等多类型多规格人才3。因此,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也应是多元化的。
在精英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以精英教育的标准来衡量,在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则应建立与此阶段相适应的质量观。既然我国目前的网络教育定位在以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以面向成人教育为主的这样一种远程教育形式,那么就应该有适应这种教育形式的质量标准,而不是仅仅拿传统精英教育阶段的质量标准来衡量与比较,更何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目前的“在校”高等教育也面临“分类发展”的问题。
2. 在终生教育理念下,需要新的教学观
网络教育是构建现代社会终身学习体系的基础,它对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课程和教材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教育需要教育价值观、人才观、教学观、学生观、管理观以及教育发展观等的转变。根据谢维和教授的观点,新的教学观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
第一,新的学习观,即由过去的那种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之间的互动为主,简单地说即形成一种分享式的学习模式。这种分享式的学习模式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的小组建设来实现。
第二,新的课程观,即由过去以课堂的教学内容、教材、教师的经验以及学生的接受和理解等为主的课程,转变为一种包括其他各种类型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经验和反馈,以及课程体系的调整等方面在内的课程观。这里,特别重要的是网络课堂之外的各种学习资源的提供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
第三,新的讲授观,即教师的讲授不能仅仅注重单纯知识的传递而应该更多地加强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二、正确理解开展网络教育试点工作的出发点
1. 发挥“名校名师”的优势,探索网络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试点工程从1999年开始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办学观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而“网络教育”这种形式在社会上也褒贬不一。笔者作为这一发展过程的见证人之一,有必要回顾一下当时开展网络教育的出发点。当时在评估一个学校是否能开展网络教育试点时,要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条件:
第一,要发挥“名校名师”的优势。“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是其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长期发展过程,在教学、科研、人文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积淀,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名师”是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大师,同时具有非常好的师德,是“学子”们向往的名家,也是名校的“精髓”。
第二,要有较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同时在校内开展了大量的ICT教学应用,能为网络教育提供优秀的网上教学资源。
第三,要有一个好的方案。包括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教学点建立规则、资源建设方案、管理机制、招生对象及规模等。所办专业必须是本学校的优势专业,同时应有广泛的社会需求。
第四,要进行网络教育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教育部在《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教高厅200010号 中明确指出5:“网络教育学院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探索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件制作、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和监控等,都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检验和完善,这对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也有重大意义。”
可见,开展网络教育试点工作的初衷是很好的,符合社会发展及目前实际的需要。但网络教育还是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也是必然的,关键是如何认识这些问题的根源,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2. 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积极改善和发展成人教育
根据网络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部又明确规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在现阶段要以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为主。成人教育与在校本专科学生的教育相比,在教育对象、内容、方式上具有特殊性,它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学习内容与职业或工作密切相关。成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有着较浓的兴趣,他们目标明确,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术或职业水平、使自己向新的方向发展。
第二,学习的时间与精力有限。这类学习者绝大多数是在业人员,都有一定的社会经历和社会阅历,具有丰富多样的个性化经历(如学习、家庭、职业、社会、政治等经验,且具有个性化),用于学习的时间只能是工作、生活以外的业余时间,精力有限,往往还要处理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第三,理解能力强、记忆能力弱。成人学习者大多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心理结构(如道德、知识、能力等),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成人的机械识记能力减弱,意义识记能力增强。根据成人的心理成熟水平和认知心理特点,他们在学习上呈现出较强的理解能力,而记忆能力相对较弱。
面向成人的网络教育与传统的函授、夜大等成人教育的形式也有很大的差别 不能单纯按函授、夜大的质量标准来衡量现在网络教育的质量。因此,提高和改善成人学习的质量,对网络教育学院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如何针对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帮助他们有效克服学习时间不足、学习效率低等困难,根据成人学习者的需求设计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策略6,开发新的教育与培训方法,如自我导向的学习、问题导向的学习、经验学习、行动学习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