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中心│ │ 资源中心远教厂商培训考察网上书城杂志订阅市场研究行业媒体国际远教
论坛远教沙龙群 英 会案例分析名家评论人物专访专家专栏2006 历届大会:05' 04' 03'网友投稿
姓名:毛向辉
单位:维众创业投资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职位:维众创业投资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Email:
发表论文
教育是一个需要战略经营的领域
学习的建构法则
教学设计 E-Learning成功保证
学习物件 互联教育体系的智能积木
开放吧,教育内容
从凤凰城大学看远程教育产业发展
全球E-Learning: 波澜不惊
开展教学设计创建完整学习
远程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要传承,还要创新——变革时代的“大教育观”
平等 互信 共享 开放
Blog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
学习的互联法则
学习的混沌法则
   

 

 

 专家专栏 名家评论


 
要传承,还要创新——变革时代的“大教育观”

    在教育中,始终有着两个相互依存却又相互矛盾的功能: 传承和创新。传承是让人们世代继承先辈们已经了解的知识;而创新则是让学习者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传承和创新相互对立却又互为补充,并在对立中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内容,即教和学的过程。我们渴望创新,但希望从我们已知和理解的基础中创新;我们也需要传承,但是如果只凭借经验,我们将无法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应对现代生活的多元化问题。

  未来十年或到二十年,围绕这对矛盾演进所带来的教育问题将逐步凸现出来,甚至有些问题在今天已经到了必须严肃对待的地步。我们并不需要简单地决定究竟是创新高于传承,还是传承高于创新,而是要综合考虑与教育相关的各种大环境因素,不仅更好地传承,还要更好地创新。

  未来教育体系: 多维度、多思考

  过去两个世纪,人类创造的以学校为特征的教育体系已经为文明的传承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丰硕的成果,而教育本身也汲取了工业时代的管理精粹,成功地从为少数人服务转变到为大众服务,形成了一种以压缩的课本为内容载体、以固定教室为环境和以教师为传播途径的人才“生产模式”。这种模式与工业时代的发展齐头并进,形成了全球每年约2万亿美元的传统教育产业规模。

  在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大量的新事物、新问题、新要求开始冲击传统的教育体系,使之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目前,教育已处于一个多维度决定的空间中(见图1),这些维度包括新的经济特征、社会大趋势、教育自身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等等。每个维度的变化都会影响教育发展的整体特征。因此,超越传统的教育体系的边界,用“大教育观”去思考和解决教育中发生和尚未发生的问题,用“大教育观”研究每个维度之间的复杂关系,帮助我们发现走出思维误区的新方法,开辟未来教育的新天地。

  维度一: 社会多样性和复杂性

  当前,无论基础知识还是应用知识,每天都在从宏观至宇宙、微观到纳米的各个尺度上不断地增长变化。信息技术的个人化和互联网的出现,促进了个人创造和共享知识的能力和机会,更加提升了知识涌现的速度。速度,往往是个人、组织和国家竞争的最重要因素。多样性已经客观存在,个体差异则愈显突出,草根文化的特征开始出现。

  传统教育体系越来越多地受到外界的冲击。当教育主管部门维系传统学校体制的同时,还要从大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层面考虑如何制定学校的资金预算、平衡招生比例、框定教育内容、设立评估标准、关心就业问题等。与教育相关的问题也千奇百怪地涌现出来,包括学生心理、就业、性教育、校园暴力、平等教育机会、教师权威、应试-素质教育的矛盾、民办教育的公平竞争等。随着多样性的自由度不断跃升,当前的教育体系难免捉襟见肘。

  “大教育观”承认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帮助我们分析并重构了教育管理模式,让管理者用更加系统的方法去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多样性社会。

  维度二: 离散教育形式到个性化终身学习

  21世纪知识经济的全球化,意味着国家、组织、个人都要围绕知识进行竞争。我们仅仅在某个阶段掌握一定知识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创造知识、管理知识和应用知识。因此,“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至今,我们的教育体系仍由一个个离散分割的阶段组成,人们从一种教育机构被挑选到另一种教育机构,在成年时期结束学校教育。幸运的人经历比较完整的阶段,而更多的人不得不被排斥在这种框架的外面。尽管在知识更新频率急速提高的今天,这种人为阶段分割和排斥分类的方法并不能等同于个人的最终社会价值,但终身学习的观念还难以在短期内带来教育上更大的变革。

  若要真正消除教育阶段划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则必须把终身阶段的各种学习纳入到教育体系的版图中,而不是任凭其它学习形式游离在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但不应该否定学校的教育形式,相反更应当加强学校阶段的学习能力与真实世界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如果教育体系扩展到终身阶段,则会让人们在基础教育(K-12)阶段掌握知识的乐趣和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在高等教育阶段把知识变为创造和研究的资源;通过在职培训获取判断决策与群体协作的生产力和创造力;而无所不在的继续学习则成为丰富人生阅历和体验的自由阶段。

  终身学习的要求告诉我们一个“大教育观”的基本原则—— 人人都是学习者。在“大教育观”思维中,教育不仅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还创造了合理的机制,让每个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以及学会生存,这样才能够让每个人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个性化学习和发展。

  维度三: 教育科学发展引发教育观念大转变

  20世纪的教育学进展,很大程度来自于人们对自身大脑的重新认识以及在认知科学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一系列大脑研究的新进展中,可塑性和阶段性两个概念将对教育基础理论产生重要影响。近年的研究表明,人们的大脑并不会象其他器官一样会停止生长,而是与人们的生命活动一样持续发展和变化,因而具有可塑性(Plasticity);另外,科学家发现人的大脑发育过程有不同的敏感阶段,即阶段性(Periodicity,也称为“机会阶段”)。不同阶段对不同的刺激有特殊的敏感度,这对学习不同类别事物的时机选择很有参考价值。可塑性和阶段性很明显地从生理上支持了人类终身学习活动,不同生理阶段的学习特征也会帮助人们更好地安排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今后任何人说,“我这个年纪,不能学习....”,都不能成为站得住脚的借口了。

  除此之外,认知心理学的成果对教育学思想一直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当前,建构主义已经逐渐代替行为主义,在一些教育观念上发挥着指导作用。例如表1。

  在“大教育观”的引导下,神经学家、教育学专家和认知心理学专家的协作,将会极大地丰富教育学的基础理论。

  维度四: 信息技术发挥能动性

  电灯的发明给人们延长了学习时间,眼镜的发明让人们轻松学习,而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则提升了人们创建知识和分享知识的能力。

  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 “大教育观”中的一些设想,E-Learning、知识管理已经在工作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采纳。与此同时,一种更有利于共享的开放版权概念也正在得到众多教育杨柳的拥护和支持,让学习者有机会接触到全球各地的最新鲜的知识,而下一代互联网---语义网的发展更为人们带来了一个知识网络的新视界,其于XML、RDF和Ontology的现方法更适合在网络上创造、传播和分享知识。

  过去一段时间,用信息技术"包装"教育的现象很多,包括很多远程教育机构,不但达到学习目的,还制造了浪费,导致人们挫折感出现并对技术发生误解。因此,我们应避免通过信息技术模仿、复制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应当从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礼口包装"误区中走出来,真正让信息技术"交叉纺织"到教育的整体设计中,让学习者能够浸润于信息技术中而忽略"技术"的障碍,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并掌握信息管理技能的现代人,可以更加容易地驾驭多样和复杂的信息。而教育体系的管理者本身是否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不仅关系到能否提高管理效率,更关系到一个体系的持续发展能力。

  值得注意的,学习 仍然是一种社会活动,正确的途径可以是适量的高科技和高接触的组合。当然,有信息技术的支持,高接触意味着学习者可能是在真实环境中,在线或者两者兼备。

  大教育观:拓展教育思维 推动教育改革

  "大教育观"的思想将教育思维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但仍需以当今的教育体系为基础才具有实践性。实践中,教育管理部门的参与是必要的,这种参与随"大社会---小政府"趋势逐步减弱,而"无为则是有为"的市场经济哲学也许让教育管理部门在轻的管理中获得成就感。

  "大教育观"要求全面系统地考虑教育问题。教育中一些改革的失败或无果更多归因于没有系统考虑周围环境、相关联的系统以及配套的资源等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用简单的例子说明了此观点,"夏天,如果把房间里的冰箱门打开,其门口附近会降低一些温度,但整个房间的温度不但没有降低,反倒升高了。"用同样的系统观点看待至少一个国家的教育休所应当采纳的系统原则是很重要的。

  "大教育观"的多维窨需均衡考虑,如果某个维度方向上有所欠缺,则会影响到整个教育丰满程度,如果哪此方面不足,则需尽快补充和调整,保证整个平衡。补充的过程不是靠一两场运动可以达到的,须从目的。目标和实际行动的计划做起,保证达到实际效果。

  "大教育观"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将带来更多创新思维,并能采取实际行动。"人们并非要决定是创新压过传承,还是传承压过创新,而是要更地传承,还是更好的创新。"

 
网站地图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在线调查 广告服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大楼11层1107室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840290 传真:010-5884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