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中心│ │ 资源中心远教厂商培训考察网上书城杂志订阅市场研究行业媒体国际远教
论坛远教沙龙群 英 会案例分析名家评论人物专访专家专栏2006 历届大会:05' 04' 03'网友投稿
姓名:毛向辉
单位:维众创业投资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职位:维众创业投资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Email:
发表论文
教育是一个需要战略经营的领域
学习的建构法则
教学设计 E-Learning成功保证
学习物件 互联教育体系的智能积木
开放吧,教育内容
从凤凰城大学看远程教育产业发展
全球E-Learning: 波澜不惊
开展教学设计创建完整学习
远程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要传承,还要创新——变革时代的“大教育观”
平等 互信 共享 开放
Blog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
学习的互联法则
学习的混沌法则
   

 

 

 专家专栏 名家评论


 
学习的互联法则

    “学习就是优化自己的内外网络”——杰·克罗斯(e-Learning专家)

  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的年代,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几乎所有的事物都相互联系,一个事物如果不是一个节点,也会是一个联接。信息在各个节点之间通过联接进行传递,可能在节点之间增强,也可能在某些节点衰减消失。旧的节点和旧的联接可能会消亡,而新的节点和新的联接也在不断产生。学习,原本发生在属于不可见的大脑神经网络中;今天也透过社会网络、计算机网络而外延到更大的范畴中。教育学的理论支持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建构,而信息科学则加速了这种建构的效率和强度。学习,从网络联接的角度来看,有了新的隐喻和新的规则。

  学习就是优化学习者的网络

  每个学习者在一生中都要管理好自己的四类与学习相关的网络: 神经网络、知识网络、社会网络,还有已经无处不在的计算机互联网。这四个网络在过去看来是完全不同的研究领域,但是在今天却被以“学习”为核心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把它们统一称为“学习网络”。一个人带着自己的大脑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就有了一个完美设计的神经网络;此后他就会利用这个天然的网络从周围的环境和引导中学会如何驾驭周围的学习资源,包括各种声音、图像和实物的刺激,更进一步的学习资源包括工具、参考书;然后他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任何其他人是平等的,也是有所不同的,于是他开始用各种方式与别人进行交流,包括同伴、亲友和导师。他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于是他开始借助于自己的各种关联性的辅助力量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建立自己的认识和含义,以至形成属于个人的独特观念。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关联性辅助,他就可能会丧失这样的学习体验,也不会建立相应的观念模型。所以,在早期如果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信息环境、沟通交流等必要的互联基础,则在学校阶段乃至成年后都可能会出现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

  这四个虽然不可见却实实在在存在的网络分别意味着智力因素、信息和工具、社会关系以及人机混合的虚拟数字世界。对于今天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来说,人们必须在早期就学会让四种网络之间产生耦合关联,也就是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网络。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活动建设和“强化”自己的网络。人类作为经过复杂进化的现代智人(Homo Sapiens),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其实并不大(可以肯定说除了严重的脑损伤,不同人之间的智力没有本质的差异),真正的差异都是后天学习体验的反映。而学习者是否能够驾驭和发展自己的“学习网络”,才是终身生活中是否能够做出贡献和获得成就的更重要因素。实际上,在现实的世界中,高智商失败和普通智力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而任何成功的个案都不能缺少学习活动或利用网络所产生的放大效应,可见后天对自身学习网络的管理比先天而来的神经网络优势更重要。正因为如此,当e-Learning专家Jay Cross在自己的Blog上谈到一种新的隐喻“学习就是优化自己的内外网络”的时候,才会引起众多的反馈和共鸣。

  学习者从自身的天赋智能出发,逐步拓展到外层的网络中,整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就是管理和使用这些网络资源的过程。因为心理的因素影响,他们也许会在拓展的过程中遭遇挫折而不再愿意继续拓展。这些挫折大多是因为学习环境的问题导致的,当学习者需要访问知识网络的时候,他可能因为不平等的教育环境或者经济条件而无法获取;当学习者需要周围社会网络的协助时,可能因为受到歧视而打消交流的念头;而无所不在的互联网则更可能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让绝大多数人分享到科技发展的成果。一种畸形的情况是,因为我们传统的教育体系忽略了对互联性的关注,反而把传统的封闭观念重新强加在互联网上,造成了新的封闭和孤立。

  无论在哪一个层面的网络上,都具有一种共同的重要特征,那就是平等性。任何学习过程都是信息的交换和相互作用。既然“任何人都是终身学习者”,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间也应当是“相互学习”的关系。一些延续下来的纲常让教师无法突破传授者的本位角色,所以很多教师一旦被赋予了教学的角色,便会常常忽略自己在讲授的同时,其实还有来自学生的大量隐性信息。一旦他忽略了这些信息,也就会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美国知名教师Ron Clark在他的“核心55法则”中告诉学生们: “如果你在一次对话中被问到一个问题,你还要回问一个问题”。Clark在自己的课堂上面对非优秀学生,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让孩子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可见很多时候,教师对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网络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他如果没有发挥促进作用,就等于破坏了学生的学习网络的发展机会。好的教师(本身也要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学习者)要充分尊重和启发每个学生的见解,而不是很多人至今还认为的只要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能够讲解清楚就是好老师。

  对学习者来说,要想提高学习的效能,则必须学会驾驭和管理自己的所有学习网络。我们认为学习网络也就意味着学习的“大环境”必须适合学习者的互联规律,学习效能的结果取决于对这些网络的优化程度。“学习的互联法则”中其实包含了很多技术中对网络优化的技巧: ●提高“信号/噪音”比例●为骨干连接配置足够强壮的管道●修剪无用和过期的材料●建立互操作的标准

  大脑就是一个网络

  学习网络中的最核心环节就是学习者的大脑神经网络。关于大脑的工作原理,现在还有很多未解的谜团,这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程度是相似的。尽管如此,科学发展已经让我们既可以从相对微观的角度考察人类的大脑,也可以从相对宏观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其工作机理。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大脑是上千亿的神经元细胞组成的。这些神经元的形态非常类似,每一个都有细胞核心、长长的轴突和数千个树突。这种特殊的细胞结构让每个神经元和周围的神经元穿插交错在一起。每个神经元都可以视作一个独立的处理单元,对保留的信息和来自相邻神经元的信号进行复杂的耦合加工,然后通过自己的树突再传递给相邻的神经元。这个处理过程是分秒不停的过程,但是整体上看仍然是有方向的(可以肯定会有很多迭代递归,这属于混沌学范畴,参见“学习的混沌法则”)。因此,所有相关神经元的最终处理可以汇集到中枢处理,产生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是一个明确的判断,也就是思维的输出。从人们对认知的研究来看,大脑神经网络中的一些特性直接影响了思维。这些特性包括已有的神经元中所保留的信息和信息的多少;相关的神经元之间的信息相关性,等等。在早期的认知建构中,如果忽视了对儿童的神经网络的外在结构性信息刺激,必然会导致内部网络上信息的无序和分散。会影响其进一步的学习能力,无法有效管理更复杂的外部信息网络。从而可能导致一些认知性心理障碍(例如,ADHD),这样的障碍虽然可以通过治疗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仍然会影响很长时间。

  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参考神经网络用机器来模拟人类的思维方式,除了不断发展的计算处理能力,下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应当是让机器学会学习,也就是学会在周围情境中自我发展,模拟人的“思维”。虽然机器在第四层网络上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是现在要突破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上的障碍还有待时日。相对来讲,我们人类的学习网络确实是具有天然的优势。所以,如果在早期教育中就对学习网络加以重视,可以帮助学习者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社会网络中的六度间隔

  在人们学会掌握更多的周边信息渠道后,就会更加关注任何和自己同类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发展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领域。196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得出了一个“六度间隔”理论,那就是我们整个世界上,任意两个人的平均间隔只有六个人。这个实验的一个现代版本则是哥伦比亚大学Watt Ducan教授用E-mail进行的,结论也很一致。“六度间隔”说明除了每个人自己的“强连接”网络,社会上还普遍存在一些“弱连接”关系,弱连接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也在社会关系中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

  有很多人在找工作时会体会到这种弱链接的效果。同样,透过“强连接-〉弱连接”,学习者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延伸能力和潜在知识”。在一些创造性的项目中(例如创业),本来能够找得到的志同道合的人并不多,但透过广泛的交流和介绍,你也许可以很快找到“巧合”的合作者。其实这正是强连接和延伸的弱连接共同作用带来的小世界效应。在弱连接中,“朋友的朋友”成为很多社会活动可以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让知识的传播带来了媒介基础。在语义网的研究中,对知识表达的第一个示范性项目就是用RDF技术设计一个“朋友的朋友”(FOAF)这样一个开放系统,最终让网络上的人们可以透过信息技术连接在一起。这样的系统虽然还不能涵盖到所有的人,但是存在一种语义上的可能,那就是计算机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语句查询,就可以把很多分散的人的关系网络推导出来。

  基于社会网络的理论,很多新型的软件技术开始浮现,我们统称这些软件为“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和传统的软件相比,社会性软件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真实存在和真实关系,同时促进了建立在这些信任特性上的信息和知识交换。把社会性软件应用到学习环境中,更有实际意义。人们从建立个人的信任网络而获得知识或建立协作,不但可以扩大优化自己的学习网络,更可以创造很多前所未有的累积知识。在这方面,一些早期的社会性软件形式,例如Blog和Wiki,已经展现了巨大的潜力。例如,全球最大的自由协作百科全书Wikipedia就以惊人的发展速度显示了协作网络的价值。在未来的社会性软件中,学习将会成为一个主要功能,加上网络无所不在的访问能力,学习者可以随时进入一个高度多维的学习空间中。

  社会网络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以至于很多从学习到行为的变化(这也是学习的本来意义)并非简单地依赖于知识,而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强连接是自己周围最熟悉、最信任的社会网络,而如果透过沟通和主动延伸,可以让人们学习驾驭超出自己物理空间的大量知识和能力。

  互联教育体系

  我们今天的教育体系还存在各种各样的人为障碍,体现在课堂上、校园里,以及整个教育体系中,阻碍了学习网络的优化。从社会的大趋势来看,我们需要一个互联的教育体系,这就必须首先认真考察学习者的学习网络。首先突破的障碍就是唯智力观念,要根据每个学习者的不同情况加以个性化,而大前提是提供给每个人平等的学习机会,这样才能够帮助每个学习者拓展到第二层网络。其次,还要让学习者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学习情景,而不是枯燥而不实际的学习材料,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学习的真正驱动力。我们的教育体系还要重视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做事,让学习者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声音。只有建立在前三个层次得到优化基础上的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才真正有意义。否则即使有再先进的技术和基础设施,都会因为学习者的准备不足而陷入无用的尴尬局面。在走向“互联教育体系”的道路上,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时刻有需求驱动的意识,不可心血来潮而屡次造成教育投资的浪费。

  互联需要开放的信息交换,虽然很多因素还影响教育体系中的开放程度,但是学会开放和分享的机构将会从不断地创造和开放中最先获得额外的回报。在一个具有开放思想的学校,教师之间能够毫无顾忌地分享教学经验;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地交换信息;学校把自己的实践通过网络分享给其它学校。这个学校不但不会丧失任何竞争力,反而会更加突出自己的特色而且能够保持活力和创造力。

  互联还需要兼容的信息交换,如果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就是标准数据格式。今天大量的知识被封闭在不同的机构内部,在每台电脑上,或者在很多人的头脑中。除了上面说的开放程度影响了这些知识的互联,还需要为这些知识的输出/输入建立可以相互理解的规范。目前看来,学习物件(Learning Object)和相关的技术也许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学习的互联法则

  需要知道,今天的终身学习者有了完全不同的学习环境,管理和优化自己的学习网络是每个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技能。困难的是,这种技能几乎都是隐性知识,必须依靠一些经过设计的实践和体验才能够掌握。学习的互联法则已经成为了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将这个法则融入其中,让抽象的法则变成可以执行的学习活动和学习习惯:

  ●沟通和对话: 增加对话的机会,可以有效地扩展自己的社会网络。这样可以从单一的社会环中走出来,避免“回音壁”效应。结识和请教有经验的人,对人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作用。

  ●防火墙: 互联的结构是开放的,但是很多联系也可能是有害的。所以,每个层面的学习网络都需要设置一些防火墙,分清哪些信息是有益的,而哪些应当挡在自己的网络之外。

  ●学习是一个全身性的活动,不仅是大脑,人们身体的其他部分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智力中,身体的作用可能有不同的作用。综合性的知识发展(包括运动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都对加强学习网络是有利的。

  ●分享: 尽量公布和分享自己的知识,如果你有了Blog,应当首先把它当作学习和分享知识的工具。不可否认有人可能企图不正当使用你的成果,但是把知识锁在任何地方都并不能为你带来更大价值。为了在分享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利,你可以选择“创作共用”许可协议。这种基于数字版权法律的新型许可协议能够帮助你在公开分享自己作品的同时保护自己的特定权利,例如署名权等。

  微观来看,每个学习者管理自己的学习网络是一个独立和平等的人生经历。但是从互联的弥漫性来看,恰恰是这种独立和平等让整个社会形成了一个丰富和复杂的动态知识体系。随着个人的学习网络延伸到互联网这个层面,整个世界的学习网络开始真正进入了“永久连接”(Always On)的状态。

 
网站地图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在线调查 广告服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大楼11层1107室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840290 传真:010-5884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