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很多人都知道一份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题目是"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是由"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研究提交的。这个委员会为了给自己的报告选择题目,想到了拉封丹的一首寓言诗"农夫和他的孩子们"中的一段话"千万不要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产业卖掉,因为财富蕴藏其中",因此报告引用了这句话作为标题。中国的的远程教育机构,是否真正挖掘出其中的财富了呢?
现状
说到远程教育,很多人已经把它认为是国内一批获得国家教育部认定资格的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还有一些人把它理解为电大的延伸。这些理解都是从本来条块划分的教育形式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而造设出来的。而概念一旦如此框定之后,这些机构的所作所为,和相应的后果,就无疑会与远程教育这个名诩本身的声誉产生直接的关联。国内远程教育的现状,还是问题居多,也自然会引起很多行政干预。在探索如何从远程教育中挖掘出财富之前,还是要考察国内远程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先来看看在这个领域目前的一些基本特征。
动机
有人选择远程教育,就会出现远程教育的市场。从选择远程教育的动机来看,有两个价值取向需要照和考察,其中一个是"社会需要",另一个取向是"个人的学习需要"。
很显然,今天基于"社会需要"的选择动机还是很多,这种选择动机首先决定了远程教育与传统的教育一样,受到社会传统人才价值观念的影响,让远程教育本身的基础受到了冲击。从另个一个角度来看,现在的学生(包括影响学生决定的其他人)在选择远程教育机构时,也会受到这种影响,而导致另外一种倾斜关系,那就是如何选择合适的远程教育提供者。
可以看出,以"品牌/价格"为导向的选择还是很多。但是实际上,学习者本身并不是不想获取更好的教育服务,以真正获得职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只不过在远程教育市场本身还存在混乱的情况之下,他们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更依赖于品牌(学校的原有品牌)和价格方面的因素。而一旦他们选择选择了一个教育机构,再重表考虑服务的问题,也会陷报告文学各种"被动无奈"中。这种选择的倾向性,来自于卖方市场的绝对优势,也会冲击远程教育的基础。
问题种种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国内远程教育学院的问题确实不少,除了毕业的人数和发放出来的文凭之外,其他方面的成果目前尚无法衡量,而问题,却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形态:
名不符实:说白了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这种问题大概在所有的远程教育学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远程教育学院打着现代远程教育之名,行函授和夜校之实。所谓远程,确实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但是今天的远程教育,必定与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数字技术紧密相关,忽略了这个特征,也就不能称之为远程教育了。没有远程教学的远程教育是很多的,不求更新自己的观念,却抱怨远程教学不如传统教学效果好的托词多多。有很多人告诉我,现在电大系统也是远程教育,我则建议电大要么全面融和网络技术,要么就保持自己原有的特色,暧昧的态度只能对自己的发展不利。
远程的代价: 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却应当是简易、廉价、丰富和随时随地,因为技术的演进就是为了能够让普通人实现从前不可能的事情。不过现在国内的远程教育机构,这些特征却都恰好被翻了一个身。很多远程教育的学费甚至超过了正常教育服务的价格;很多远程教育学院只不过是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网站,就开张营业了。有些远程教育学院甚至只有几个E-mail地址加上一些打印材料,其余全凭一些面授的机会提供传统方式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无从谈起。为了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安慰,大部分远程教育学院提供“近程辅导”,教师学生则东奔西跑,忙于应付,自然效率也是低下无比。
教学质量: 很多远程教育学院都是传统的继续/成人教育学院的一个旁枝,教学师资无法保证,而且没有强有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团队。这样的方式不但无法保证一个远程教育学院能够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而且连传统教育能够提供的能力也无法达到。因为没有设计合理的教学质量目标,学生的素质、综合能力更是无法达到与社会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相匹配的能力。很多远程教育的学生,到了毕业还没有真正享受到一次有价值的演讲(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线下的辅导方式)。很多人的借口是,教育本来就分为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既然是大众教育就可以忽视质量,呜呼。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可以想象除了靠学生自身的造化,整体上的远程教育的质量是很难达到真正社会挑战所需要的能力。
学历歧视: 从最直接的就业来说,拿着一所名牌大学的远程教育学历,可能还不如一所普通大学的学历更有把握。在没有考察能力之前,社会已经不自觉地为远程教育定了三六九等。
技术策略: 很多学校有自己的远程教育技术研究机构,也有各自的研究“成果”。有的成果已经应用到了相关的远程教育服务,而有的则纯粹是理论性的探索。因为很多研究都局限在某些专有的技术和特定的应用要求上,所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标准和开放的程度。本来以技术创新为特征的远程教育,将面临未来几年技术的巨大挑战。缺少一个好的技术战略的规划,远程教育机构还是会不自觉地陷入传统教育类似的资源稀缺的矛盾中。一方面想扩大招生,另一方面又无力提供足够的“物理资源”。
体系冲突: 远程教育至今还很难融合到传统教育打不破的围墙中去,更难以成为打破这个围墙的新生力量。这个围墙没有倒下不是因为网上网下的差别,而是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管理体系中。深入探究下去,可能上面几个问题都来源于这个问题。而在整个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如何定位远程教育,几乎成为了远程教育是否能够真正生存下去的一个关键问题。
我们看到,这些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来了一个系统性的问题——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来运作远程教育是不可行的。如果想真正挖掘出远程教育的财富,则必须重新思考。
财富如何挖掘
进入二十一世纪,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们都已经切实感受到了教育经济的力量。拿近年来说,美国几家提供在线教育的网络大学今年都是高奏凯歌,不但招收学生数量激增,股价也是应声而上,颇让投资者心头暗喜。凤凰城在线大学(NASDAQ代码: UOPX)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家,今年不但在招收学历教育方面增加了70%的生源,而且对在职特别培训方面也有很大的突破。很多企业与其签署了长期的培训服务合同,对中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短期的职业训练。这家从属于阿波罗教育集团的在线教育服务提供商预计在明年可以达到5亿美元的收入。虽然美国经济不景气,但是能够普遍认识到再教育的价值,企业也知道储备人才的意义,所以这就成了类似凤凰城在线大学这样的远程教育提供者发展的最佳时机。
并非只有凤凰城在线一家机构专美于前,其它几家比较有名远程教育服务提供商,也都在今年有不俗的表现。Strayer 大学(NASDAQ: STRA)今年招生人数也增长了92%。DeVry大学 (NASDAQ: DV)和Capella大学也都获得了飞速发展。他们都提供了多套热门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并且建立了完善的在线服务体系,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这种市场的快速增长的需要,也因此能够在商业运作上获得满意的结果。
回头看,实际上国内的教育市场需求比国外还要强烈。未来几年,中国的继续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乃至企业培训都将进入远程教育的时代,而且每个细分市场都会有飞速的增长。但是今天国内的教育体系很难满足多层面的教育需求,从现在每年仍然不断升温的出国留学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知识经济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专业性的人才需求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但是另一方面的就业困难和出国潮则恰恰说明了现有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的核心资源都控制在卖方的手里,这种状况恐怕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改善。既然现状如此,如果教育机构不能合理利用这些稀缺资源,就不会创造持续的价值。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客户不可能永远是“傻瓜”,所以必然会产生一些畸形的现象,同时会逐步影响到社会的整个人力资源环境中。
我们不能坐失远程教育的机会,这也是中国教育走向未来的一个希望点。所以即使有以上所说的各种问题,如果能够更好地从远程教育机构的层面找到一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相信还是可以做到“因时而动, 因势而为”的。基于前一段时间对国内的一些远程教育机构的考察,我们提供几个方面的思路供国内的同行们参考。这些思路在今后的专栏文章中都将做出详细的介绍和论述,在本文中暂时做基本的介绍。
首先,系统地思考
挖掘远程教育的财富和抢劫财富是不一样的,挖掘的过程要包含探索、精化和提炼;而借助冠冕堂皇的名义,改一个时髦的称谓,就想从这个领域获得价值,那可无异于是抢劫的行为了。现在中国教育面临的是一个复杂性和多样性都急剧提高的社会状况,固定不变的教育指导思想和封闭的教育体系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多样性。而进行改革和创新,都需要有合理的理论支持,才能够更加系统和有效地转入新的模式而不至于引起混乱。远程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在创新中探索发展的模式。如何能够借助网络和计算的能力,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就是一个挑战。
浙江大学的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韩玉芬正在做的一项关于远程教育管理系统结构的研究采用了基于控制论的可生存系统模型(Viable System Model),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国内采用这样的系统模型应用于研究远程教育的结构性问题研究 。所谓可生存系统模型(VSM),就是研究一个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如何有效地控制信息流,达到自组织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维持自身的发展。VSM 由英国管理控制论的奠基者Stanford Beer(1926-2002)首先提出,在国外大量应用于商业机构以及公共事业系统的分析和重建管理流程的设计。让现有的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多样性和复杂性逐步提高的社会需求,需要良好的系统模型
在VSM中,提供了一个由五个子系统组成的自组织系统模型,分别是运作、协作、控制、智能和政策,这五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在一个组织中构成良好的信息处理结构,保证组织即能够有效地运作,又可以调适自身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对于采用信息技术的组织来说,尤其可以从这个模型中找到很多重构的方法。我相信运用这个系统模型,以及其他的一些系统理论方法,对解决国内的远程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结构性问题是会产生很大的作用的。
最近的一些悲观看法认为,国内的远程教育几乎快走到了一个角落中。行政部门已经对一些混乱的现象进行政策调整,但是因为并没有指明新的发展方向,所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因噎废食的现象。虽然社会的教育需求在不断增加,但是能够真正有持续发展的远程教育机构并不多。原因当然有一部分是机制上的,但是更多的原因还是要从远程教育机构本身去探寻。通过考察国内教育市场和经济发展的状况,我们对远程教育的市场基础还是很有信心的。而关键是远程教育提供者如何运作,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机制,这就需要我们做出进一步的思考了。
其次,远程教育要按照商业化方法
运作国内开展远程教育的资格是比较严格的,这大概是简化行政管理的需要。但是就远程教育本身的运作而言,我们则建议按照商业化的方法来运作。这一点不影响公立办学的本质(是否应当给予民办机构这样的资格,不在本文中探讨),而且同时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市场的需要,更不至于让教育的市场旁落于人。
对于国内的远程教育提供者来说,如果要真正实施商业化运作,就必须首先建立一个适合于商业运作的团队。这个团队的人员要同时了解教育市场,也要精通于企业化的管理,能够在远程教育机构内部建立高效合理的管理机制。这种方法在国内的一些在线教育机构中已经看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得到更高层管理机构的支持和有效协调之前,很多管理上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在商业化运作的远程教育中,可以建立具有全新品牌概念的服务体系。这也是管理中非常强调的,但前很多远程教育机构借了传统学校的品牌优势,却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质量。这不但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而且还拖累了学校主体的声誉。借助传统学校发展起来的远程教育机构,不妨建立自己的品牌策略。在这方面,中国的学校可以参考MIT的OCW(开放课程计划)的运作模式。
商业化的运作方法,还要求有良好的管理流程,这就需要建立类似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从理论上说,远程教育的质量要求应当是24×7的服务,但是国内运行于传统管理模式下的远程教育如何能够提供这样的服务呢?此外,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方面也要有严格和稳定的质量控制手段,这样才可以达到客户(学习者)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城市的中小学校仿效ISO和CMM的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虽然有大材小用之嫌,但是借用其思想也不为过分。相反,正应当采纳这些服务思想的远程教育机构却很少在这方面下功夫。
远程教育的财富不在于拥有什么资源,而是在于如何让这些资源产生附加的价值。远程教育机构如果真的有长远的规划,不妨从建立专业性商业化的管理模式入手。
再次,要善用技术
“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教育。教育正在从采纳技术到接受技术对教育的革新,这就是模式的转换(Paradigm Shift)”。这是本专栏在上一期的文章『技术重新定义』中所阐述的观点。虽然我们不想夸大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但是必须指出技术策略对未来教育的不可替代重要性。 ICT技术已经改变了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不再是一种固定场所的概念,而是一种终身活动。
近期,围绕网络和远程教育的技术标准方面越来越活跃,也出现了比较多的突破。比较大的进展在今年10月份,支持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SCORM规范、以定义内容元数据为主的IMS规范以及支持应用互操作的SIF之间开始了全面的协作,并共同为IEEE的学习技术标准提供内容。这种合作将进一步促进全球教育技术领域的产品走向更加标准化,促进更大范围内的共享可能。变革性的技术虽然还在演进,但是现有技术对建立一个合适的远程教育体系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了,更大的问题集中于人的身上。前面所提到的几家发展比较快的国外远程教育服务提供商,都已经建立一套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各有特色教学支持系统。而在国内,忽视技术策略的远程教育机构现在反倒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很多远程教育学院只关心做一些多媒体课件,而忽视了内容管理、教学管理、学习社区的构建,以及如何用IT技术提升整个教育管理的能力。在一家远程教育机构访谈的时候,还发现他们打算放弃网络教学,退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值得担心的现象。
国外成功的远程教育技术框架不过如此,但是也要精心考虑每个部分之间的互操作善用技术,我们的远程教育机构还必须地把技术融入远程教育的各个层面中。要在管理、教学中都能够普遍地采用新型和实用化的技术,并真正培养和发展师资力量,让早期进入远程教育领域的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工具,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而这些人,包括远程教育本身所展现的优势,都会带动传统教育的信息化。那时候,也许传统教育和远程教育的边界就不存在了,一个完整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将出现在我们面前。
有了以上几种新的方法和思路,我相信远程教育提供者更应当理解如何修炼内功,以一个类似IT企业的心态构建一套适合教育市场需求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服务体系,还要充分面向学生和社会的需要,这样才能够真正在未来的几年中发掘出在远程教育中的真正财富。
总 结
再来说说我们文章开头所谈的那份联合国的报告,其实这份报告的英文版名称是“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不知道翻译在提供中文版的时候为什么把“学习”翻译成为了“教育”。大概他们认为在中国来说理解教育(和相关的体系),比学习这个含义广泛的名词更让读者容易接受。但是无庸置疑,学习也好,教育也好,都已经成为了需要终身关注的活动。学会学习,是掌握其他任何技能的元技能。而在网络和数字时代逐步渗透到我们每个角落之前,我们的教育界应当认真考虑如何面临这样的机会,善用新的工具,打破教育中条条块块的围墙,给予远程教育合理的地位,认真钻研远程教育中的各种管理机制、技术特征、服务价值,让远程教育真正成为挖掘教育财富的桥梁和通途。
当前中国已经运行于WTO的整体体系之下,尽管教育还没有变成一个必须做出具体承诺的领域。但是教育的延伸服务,以及教育的边界、国界都在逐步模糊中。现在出国留学已经难以阻挡,而一旦国外的教育服务提供商进入,激烈的竞争则不可避免。如果说其他行业还有一些成本方面优势的话,我对国内教育机构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本土化优势并不看好,也希望中国的教育机构能够未雨绸缪,真正系统地思考远程教育的机制和运作模式,及早地理顺价值链。以为能够占着稀缺资源而安步当车,必定会错失发展良机。
未来的教育体系将会变成一个“互联教育体系”,财富就蕴藏于探索这个 “互联”的过程中,等待人们来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