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中心│ │ 资源中心远教厂商培训考察网上书城杂志订阅市场研究行业媒体国际远教
论坛远教沙龙群 英 会案例分析名家评论人物专访专家专栏2006 历届大会:05' 04' 03'网友投稿
姓名:毛向辉
单位:维众创业投资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职位:维众创业投资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Email:
发表论文
教育是一个需要战略经营的领域
学习的建构法则
教学设计 E-Learning成功保证
学习物件 互联教育体系的智能积木
开放吧,教育内容
从凤凰城大学看远程教育产业发展
全球E-Learning: 波澜不惊
开展教学设计创建完整学习
远程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要传承,还要创新——变革时代的“大教育观”
平等 互信 共享 开放
Blog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
学习的互联法则
学习的混沌法则
   

 

 

 专家专栏 名家评论


 
全球E-Learning: 波澜不惊

    我在2003年7月的时候加入著名E-Learning市场分析公司Brandon Hall的年度优秀E-Learning产品的评判组,对“创新技术”类(共分为“创新技术”、“最佳内容”以及“最佳实践”三个类别)的40多种产品进行评选。从入围的产品可以看出,确实有很多采用了创新技术(包括创新的模式),而且各家公司都准备了充分的材料和演示环境,无论在网络上还是通过光盘传送的产品资料,都让评委们可以充分对产品的不同特性做出详尽的比较。9月23日,所有的奖项结果全部揭晓,至此一年一度的E-Learning盛宴又一次圆满落幕。

  但是,值得思考的信息很多。可以看出,虽然最终获奖产品的技术、内容和案例都各有特色,而普遍来看,今年的入围产品在成色上好像并没有太大的提高。而且,很多企业的新瓶装的还是旧酒,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现状。不过,在与E-Learning相关的一些外围领域中(例如社会性软件)正在悄悄地快速发展,让我们在年终还看到了更多乐观的前景,无论从技术趋势,还是市场趋势。

  无论如何,先盘点一下今年的E-Learning吧,方方面面都有话说。

  市场

  总体来看,2003年的全球E-Learning市场并没有突出的增长,年中召开的World Education Market全球大会上,单一讨论E-Learning的内容已经很少。一方面人们已经熟悉了E-Learning的概念,在各个教育层面都已经融合了其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确实E-Learning的市场状况并没有高速增长,而是表现了一种稳定的发展态势。E-Learning领域的企业规模还非常小,按照Learning Circuit上的分析,SAP和PeopeleSoft等公司已经进入了E-Learning市场,但是从销售额来看这些企业的规模已经是专门从事E-Learning业务的SABA等企业的数十倍。

  目前还没有看到一个完整的全球E-Learning市场的数据,甚至局部地区的统计都很难做出。在IDC所做的几次E-Learning市场报告中,虽然对市场的规模有过几次框定,但是又反复做过不同程度的修正,从目前的统计方法来看,仍然缺少一定的公认性。因为我们知道,E-Learning的边界正在越来越模糊,无论从用户的需求还是供应商的分类角度都很难确认某些花费可明确划入E-Learning的范围。对于很多企业的成本核算来说,也很难把培训/学习与IT的系统投入相提并论,这是因为E-Learning毕竟是一个交叉的应用层面。这样的难题,决定了E-Learning市场的一种不确定性,也往往因此而影响了企业的决策。

  2003年,是E-Learning相对稳定发展的一年。企业、组织和个人都开始接受不同程度的电子学习方式。中国本土的E-Learning市场几乎没有任何突出的发展成果。这个状况和全球E-Learning市场的成熟化并不相同,因为国内相关领域的服务提供商并没有显著增加,缺少实质性的合并或投资项目(少量的投资事例也是前面一年的延续),还有很多公司转移了业务方向。在台湾地区,一直以发展E-Learning为主要业务的天下趋势也于年初宣布退出E-Learning解决方案市场。“天下趋势放弃该项业务的一个原因是E-Learning领域标准化程度低,多采用客制化专案式服务的方式,无法像传统IT软件那样大量复制、散布。”在资本市场上,E-Learning受青睐的程度也大不如前。2003年,除了比2002年的投资水平略微有所增长,根本无法与1999年左右的投资水平相比较。不过可喜的是,已经上市的一些E-Learning企业的投资价值并没有被忽视,几乎所有的已上市E-Learning公司的价格都有所上扬,这和他们在低迷时期所表现的稳定业绩分不开。此外,还有一些E-Learning企业因为其优秀的业绩,准备冲击NASDAQ等资本市场。这其中就有Blackboard,这家高等教育领域的E-Learning头号供应商已经不再满足目前的步骤,这从他们2003年悄然进入中国市场的步骤上也可以看出些端倪。

  商业和产品

  说到E-Learning产品,不可避免要谈到LMS。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E-Learning供应商都已经推出了适合不同组织结构的LMS或者LCMS,从大企业到中小企业的版本可以说一应俱全。按照Bradon Hall的统计,目前有超过1900多种不同品牌的LMS在市场上竞争,分别因为平台、适应企业/组织规模和功能的不同而有所差别。除了商业性的LMS产品,还有很多开放源码的产品,适合于小型组织的引入方案。以LMS为核心,很多使能性技术和功能实际上都是其他网络创新技术的整合应用,例如视频会议、海量内容存储、移动学习等等。Saba已经推出Enterprise Learning Suite和Click2Learn(已经和Docent合并)的ASPEN都在市场上有不同程度的渗透。而NETg和SAP合作推出了企业学习管理系统,也正在威胁本来并不算很有实力的一些早期E-Learning先行企业。

  在内容产品方面,关注企业人力资本培训的内容仍然是最大的消费领域。这类内容一般分为三个类别: 1.发展技能和竞争力;2.关键知识的传递;3.信息广播。后两种内容都属于快速E-Learning的范畴,更适合于用“灌输”的学习方式进行组织内传播。SkillSoft(已经与SmartForce合并)在这几个类别的内容销售中都已经在市场上获得了足够的占有率。分布在全球的不下数千家小规模的E-Learining内容开发商和设计商也都在不同程度地分享着这个领域的一块蛋糕。像本年度获得最佳客户化内容的Cognitive Arts & Cable & Wireless公司,其获奖内容Interactive Sales Training for Account Managers(交互客户经理销售培训)这样的小而精课程正在为很多企业选择。

  除了学习平台和学习内容,围绕人力资本和评价的各种周边系统也是很多E-Learning提供商非常关注的领域。今年获奖的几个创新技术,几乎都是和实施、评价或者投资回报计算相关的产品,真正学习本身的技术倒是没有太大的突破。

  研究

  学习科技是多个学科(最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层面: 1.如何用开放的标准技术支持学习内容的分享和交换;2.如何用创新的技术提高学习的效能。

  在2003年,这两个领域的具体研究都有很多进展。国际上协作的学习技术标准组织已经发布了一些新的技术规范。学习物件(Learning Object)已经成了公认的技术模型,尽管其实际应用能力还有很多待完善的地方,但是基于这个模型的很多教育内容已经在网络上使用,表现为可以公开分享的教学资源仓库。这样的实践活动对进一步拓展学习技术标准的边界会产生很积极的作用,毕竟标准的制定都是服务于实践。目前国际学习技术的标准制定工作仍然采用了企业、研究组织、政府机构共同参与的民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来自不同层面的声音和经验。   

  到目前为止,国内与E-Learning技术相关的规范和研究显得既分散又缺少深入。大部分内容都是舶来的,“中国远程教育技术标准”(CELTS)也是没有任何落脚点,纯粹限于学术领域的学习领悟,甚至连公开的网站都找不到,这样的研究工作是无法真正推动实践的进步的。另一方面,国内的E-Learning产业界也同样存在低级重复的问题,因为提到E-Learning,很多人的观念就用视频会议把传统教学搬到网络上,如果这样就是E-Learnign,其实所谓的标准也没有必要了,只要试图更大程度提高网络的带宽,就不必研究如何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了。其实同样的误区也存在于西部的远程教育项目中,一些卫星教学的项目也同样是大而无当,纯粹浪费投资而已。因为在这些地区TCO的问题比信息达到可能更为重要。

  在亚洲,日本和新加坡也在加紧制定各自的E-Learning技术规范,分别由ALIC和ECC组织标准化工作。他们的工作也同样是在产品、市场和实践中进行的,这和我们这里的脱离实际多少有一点鲜明对比,这也让我们对国内标准化工作的未来产生了一丝担忧。

  趋势

  可以肯定,未来的E-Learning市场已经不会再出现任何"激动人心"的跳跃发展,但是我们已经看到未来一两年中E-Learning的一些值得关注的发展动向,这些趋势也许会让E-Learning本身的概念更加丰富。

  趋势一:整合/融合

  E-Learning的技术正在与企业/组织的传统学习方式相融合,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在很多与E-Learning相关的研究中,已经把人的因素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E-Learning的“成效必定要表现为行为的变化”(Kirkpatrick),所以2003年以来的“混合学习”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而Jay Cross所说的“E-Learning已死”也并非哗众取宠,其目的是要提醒人们更关注E-Learning中的Learning部分,而不是“e”,这是一个良好的回归趋势。另一方面,E-Learning的技术和产品正在和其他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并逐步融入到企业/组织的其他系统中。这有助于E-Learning逐步成为企业的必备信息系统,并能够让用户降低学习曲线的障碍,不必产生“学习电子学习”的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我非常欣赏WEM'2003的做法,在会议结束后,他们把研讨继续延伸到网络上,这本身就是E-Learning的具体应用,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创新之举。国内很多专家在用传统方式讲完E-Learning的理论后,还是云蒸雾罩,连个电子邮件都找不到,这也是一个矛盾。

  趋势二:社会性软件

  2003年,社会性软件的研究成为了一个异军突起的领域。其实非常简单,过去几年积累的很多软件技术和网络社会性研究让人们发现一个重要的规则:那就是信息的价值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的社会学模型,那就是基于信任的社会关系中。这样的认识导致了2003年出现了一批新型的社会性软件,包括辅助建立更广泛社会网络的LinkedIn.com, Friendster.com, Ryze.com等,以及帮助人们建立终身学习档案的Blog等。

  这些社会性软件的最终目的是支持更可以信赖的社会活动,E-Learning正是符合社会性的学习活动,因此非常适合采用社会性软件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一点也在近期Learning Circuit上被广泛引用的文章“WE-Learning: Social Software and E-Learning”(我们学习——社会性软件和E-Learning)中得到了很详细的论述。这里的“我们学习”实际上鼓励利用e技术建立基于信任的学习社区,让人们可以在更加信赖的真实环境中获得更高的学习效能。我们预计,2004年将是一个火热的社会性软件年,E-Learning的产品也将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2002年底,我曾经写过“2003年——创新技术将引领企业E-Learning方向”。一年来,相关的技术已经融入到E-Learning的研究领域中,例如Blog/Wiki。在教育领域的很多层面,创新的技术得到了很自觉的渗透应用,这来自于一种草根力量,仍然与人的创新分不开。所以,谈到E-Learning的市场趋势,也许不得不考虑一个社会性符号:草根E-Learning。这是我和若干国外的研究者所共同认可的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

 
网站地图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在线调查 广告服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大楼11层1107室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840290 传真:010-5884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