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中心│ │ 资源中心远教厂商培训考察网上书城杂志订阅市场研究行业媒体国际远教
论坛远教沙龙群 英 会案例分析名家评论人物专访专家专栏2006 历届大会:05' 04' 03'网友投稿
姓名:胡瑞文
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职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Email:
发表论文
大力发展教育产业 促进中国教育超常规发展(上)
大力发展教育产业 促进中国教育超常规发展(下)
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教育市场问题(上)
满足社会消费需求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教育市场的利用与规范
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教育市场问题(下)
   

 

 

 专家专栏 名家评论


 
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盛行的深层次原因是教育不能满足百姓需求,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为素质教育实施重造环境,就必须先调整教育结构,充分满足百姓需求。

  对于素质教育,绝大多数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有所认识,理论上也都赞同。但从目前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人在行动上还是不得不屈从于应试教育,有所谓“轰轰烈烈讲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干应试教育”、“学校抓素质教育,家庭抓应试教育”、“白天搞素质教育,晚上搞应试教育”的说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造成上述状况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分化导致的利益驱动。二是优质基础教育与高中后各级教育的供给规模过小,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人力资本投入不足,教育发展水平偏低,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却很快,造成了高层次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供应严重紧缺。1998年,全国就业人口总数为6.9亿人,文化程度在大专及大专以上的仅有2100万人,占3%;其中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不到700万人,仅占1%;而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者占80%以上。这种人力结构远远落后于经济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的需要,造成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新的青年大学毕业生收入远高于同年龄低学历的体力劳动者,前者的就业机会和社会地位更远高于后者,深层的利益动因刺激了大多数家长,他们强烈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先上普通高中,再上大学,接受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

  二是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发展不足造成的供求比例严重失调。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家庭收入水平与教育支付能力的提高,青年学生升学、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急剧膨胀,但由于长期以来单一的政府办学体制、筹资体制和严格的计划控制,造成了普通高中与大学招生规模过小。去年,全国普通高中只能为同龄人提供17%的入学机会,全日制普通高校只能为同龄人提供6%的入学机会。供求反差过大形成的“瓶颈”现象,引发了激烈的升学竞争,导致应试教育现象日趋严重,这也成了中小学择校与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

  综上所述,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除了要转变人们的教育观念外,还必须创造外部环境,也就是在已经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应逐步提升教育结构。一方面努力扩大普通高中和大学规模,同时发展一部分综合高中,并构筑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立交桥”,争取通过8~10年的时间使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的目标,初步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然后再经过10~15年的努力,使我国同龄青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进一步提升至30%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这样就能在相当程度上缓和青少年升学的供求矛盾,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更多年限、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并为素质教育创造一个尽可能宽松的环境。

  也就是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从优化我们国家的教育结构入手,而不能只局限在基础教育的范围内;要调整全国高等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基础教育的比例,要把我国的教育从目前的金字塔型(按同龄青少年毛入学率计算,我国研究生教育仅为0.4%、本科教育为4%、专科教育为7%;高中阶段教育为34%;初中为85%,小学净入学率为99%)逐步调整为梯形结构(争取在2020年左右,全国各级教育的毛入学率———本科及以上达到10%、专科达到20%、高中阶段达到65~70%、九年义务教育达到95%以上)。根据梯度发展战略和东、中、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2005年前后,首先在大中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普及高中教育,率先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

  要满足百姓需求,就需大力发展各种教育,这就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国家加大投资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老百姓的投资热情,发展民办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延长青少年的受教育年限、建设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扩大教育规模,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率,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另一方面,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也要花更多的钱,没有高强度的投入,就没有教育的优先战略地位,不解决投入问题,素质教育将成为无米之“炊”。

  如何解决高强度的资金投入问题?我们以为,一要借鉴我国农业、工业部门通过体制改革、制度创新,高速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二要借鉴与我们国情相类似的后发型国家和地区超常规积聚人力资本、发展教育的经验。

  这里看一下国外的例子。六七十年代以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是在自然资源和资金相对短缺的条件下,通过政府办学和私人办学并举,广泛吸纳企业和受教育者家庭的资金,超常规积聚人力资本,高速度提升人力结构,创造了教育超前于经济发展的东亚模式,并以此为支撑,实现了经济腾飞。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的高中与大学教育,原来都是以政府举办的公立学校为主体的。为了将政府有限的财力集中于义务教育,它们分别从六七十年代起,制订私立教育法规,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大力扶持非政府办学,大规模发展私立高中和私立高等学校,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目前,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的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中,私立高中都占半数左右;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中,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私立大学都占了大多数(其中,日本占73%,韩国占75%,台湾占70%)。

  同样,在呼吁国家加大投入的同时,我们也应积极想办法吸引民间的投入。今年初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突出强调了办学体制改革问题,要求在“今后3~5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目前我国的民办中小学只有5000多所,还不到同级学校总数(70万所)的1%;经过国家正式批准的民办高等学校不到30所,还不足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3%,远不足以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实现“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必须像当年经济上扶持乡镇企业、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一样,出台若干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各类民办教育通过3~5年的快速发展,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世纪之交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民办学校的机制决定了它要以自己的优质服务和质量来赢得市场和生源,只有质量高、服务好才有人来购买它的教育服务;同时,它们还必须注重投入产出,提高办学效益,否则,他们将面临的是破产和关闭,体现了市场经济社会的“消费者”至上和用“脚”来投票的铁的法则!

  只要有利于积聚更多的教育资金、有利于解放教育的生产力、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对其子女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实现科教兴国,我们就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和手段,调动社会力量投资、集资办学和亿万人民群众投资子女教育的积极性,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常规发展教育的道路。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倡特色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为此,我们必须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地方放权,给校长放权,给学校放权。

  第一,上级政府要给下级政府放权。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要向省区市放权,省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向地、市和县、区放权,将教育的大部分决策权和管理权交给了最了解本地区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及教育需求的下级政府。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差异,需要各地区从实际出发,决定当地的教育结构、教育规模、办学体制模式、经费筹措办法和考试、招生办法,以及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具体的培养目标。要结合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地方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

  第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给校长放权。为了使学校更有活力,要给校长在人财物管理上以更大的自主权;鼓励学校通过正常渠道,加大自筹资金的比重,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要给学校以一定的教学计划和教材选择的自主权;要给高中和高等学校的校长以更大的招生自主权,大幅度减少教育行政部门的统测统考,把毕业考试权和文凭发放权还给学校,让更多的具有个性特长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更要充分尊重校长的办学自主权,让这些学校形成各自的特色。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1999.6.16

 
网站地图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在线调查 广告服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大楼11层1107室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840290 传真:010-5884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