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民办院校为了增强招生效果把品牌宣传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惜花心思、下本钱、费力气,而在事关品牌生死存亡的品质问题——教学质量上,则用功不多,“轻描淡写”,甚至为保招生而冲击教学工作。笔者认为,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学校能否吸引学生前来就读,宣传工作固然必不可少,但如果摆位不正,主次不分,则会事与愿违,欲速而不达。对于一个优秀企业来讲,其良好品牌形象的树立不仅仅靠宣传,而首先要有自己能够领导市场潮流、在消费者中享有充分信誉度、在市场上取得一席立足之地的“拳头”产品或者“高人一筹”的服务。学校也是一样,良好品牌的树立主要靠塑造内在品质来实现,而其品质不是吹出来的,要靠其创新的办学理念、优良的教学质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有特色的专业设置等相关指标打造出来,要靠许许多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去形成。要提升自己的品牌地位,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在提升办学品位、创新办学手段、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上下苦功、做文章。
学校担负着“为社会贡献智囊,为国家输送栋梁”的重大责任,这个责任就决定他们的长期性与稳定性,是打“阵地战”,而不是“游击战”。因为教育消费者分布在全国各地,教育质量关系到他们的直接利益,如果他们对学校的品质感同身受,是教育的受益者,他们就是最直接而且是无须进行投入的广告宣传。反之,他们如果成为某学校“教育的受害者”,那反面宣传效果则是学校倾尽家底做广告也无法挽回的。近年来,一些民办院校之所以走了下坡路,学生数量逐年减少,办学规模不断下滑,甚至出现了“办学危机”,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一条就是办学品质下降。
可见,品质既是创品牌的关键,也是保品牌的核心。品质提升了,品牌地位也随之提升;品质下降了,品牌形象也自然会受到损害,甚至难以立得住脚。一所学校要守住教书育人这块阵地,要在民办教育事业日趋发达、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下功夫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提高办学水平要做的工作很多,但主要须把握这样几条:一是抓教师队伍的培养,苦练内功,提高他们执教治学的能力,真正成为学生走向理想之路的导师;二是抓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与改进,扎扎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学生创业的“厚基础”,拓展学生就业的“宽口径”;三是坚持放眼市场,面向社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做到“产销对路”、“学用一致”;四是力创办学特色,培养自己吸引学生前来就读的“拳头产品”。这样,才能实现品牌与品质的一致,才能使教育消费者真正受益,也才能赢得信誉、赢得生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