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资源建设要树立共享观念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技术装备处处长蔡耘:近几年来,在校园网建设中重复购买资源的现象十分普遍,比如两所临近的学校,各自购买设备和资源,造成学校间的资源重复。如何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改变信息孤岛的局面,核心在于信息资源共享观念的建立。
目前,大中城市的硬件环境已经基本建成,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共享。目前的办法是,在城市通过建设教育城域网解决城市所有学校的资源共享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建设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建立省级资源中心。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是精品资源,省级资源中心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国家与省级进行资源交换,省级资源中心与地方教育城域网资源进行交换,建立起资源共享的机制。
如果学校自己建设资源,就不如通过上级节点(教育城域网资源中心)共享资源。互联网上的资源是海量的,如果每所学校都去进行资源的筛选,不仅工作量非常大,同时还需一大批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如果通过教育城域网资源中心或省、国家提供的基础教育资源库共享资源,将可以节约很多资金。
此外,目前资源建设存在很多误区,其中重要的两点是:第一,企业引导误区。企业资源产品是批量生产,不能满足教学个性化的需要。第二,教师缺乏资源再加工能力。学校的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教师应该对资源进行再加工,而目前大部分教师缺乏对资源再加工能力。资源是教师实践的产物,而不是公司闭门造车的结果。此外,教师应用资源能力不够,很多学校买了资源却不用。
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为农村中小学免费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从今年开始,将连续5年每年投入10亿元,地方配套10亿元建设国家教育资源库。
北京四中副校长李建华:近年来,校园网的建设和发展十分迅速,但就总体而言,校园网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方面并未起到实质性作用,这引起我们几点思考。
校园网的建设一方面需要专业性的文献、图书与多媒体等系列教学资源,形成教学的资源环境,同时,还要不断积累本校的优秀资源,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实现教学资源的逐步深入的挖掘。
教育资源不仅仅是简单的文本、视频、音频和课件,资源的内容应该比它更宽泛,它应来源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校园网要逐渐吸纳具有多种功能、解决多种问题的资源,应该逐步形成包含期刊、报纸、图书、多媒体、互联网整合资源等多种类型的资源,同时在教学中不断挖掘自有内容,形成特色资源。这样,才能构成完善的资源环境,才能避免资源的孤立和单一。
教育教学不断面临新的情况和新的变化,我们的资源必须是鲜活的,必须注重开放性和过程性。静态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不断地被应用,才能具有“生命活力”。教育资源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学校、教师、学生以及行业的从业者。无论是自建还是引入,总体来说,应该是在整体规划之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样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从这样的观点来看,教师、学生和学校不仅仅是资源的使用者,更是资源的创造者。这才是活的教育资源的根本。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余胜泉: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库产品,几乎每个产品都号称有几十到上百G的数据量,可谓是“资源丰富”,然而教师在真正使用后,却普遍反映有效资源内容匮乏,需要的资源难以找到,没有参考价值的资源很多。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资源内容建设合理体系尚未形成。厂商建设资源内容主要依赖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源,而非制作资源,并且由于其收集的资源与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不相符合,造成厂商收集的资源可用性比较差;另一方面是由于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不同厂商之间存在相互抄袭的现象,使得不同资源产品出现内容雷同的局面。此外,由于原创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造成企业大投入不能大产出,打击了原创资源建设者的积极性,造成当前教育资源总体质量不高。
有效资源内容匮乏的核心问题是资源内容建设模式。目前资源内容建设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厂家批量提供,二是由学科教师开发。完全由厂家提供的资源由于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大部分是一些旧教材、网上图片、声音等文件的堆积,对教学缺乏支持,从而使得可用性比较差;由教师制作的资源虽然能满足个别教师的应用需求,但难以规模化,而且这些资源散落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就难以共享。
针对有效资源内容匮乏这一现状,在一定区域内资源内容的建设可以采取由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出面组织,以教师建设为主、购买为辅,分布建设、共享使用的资源内容建设模式。
目前,很多教师和学校都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源,但这些优秀的教学资源未能得到共享和应用,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激励政策、信息服务和应用支持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普遍的认识是,资源建设要转移到以促进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为中心。
在资源整合、共享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五方面:
1.资源整合规模要适中。在资源整合、共享过程中,不能一味贪大求全,比较理想的方式是以基层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即以学校的上一级机构为单位,比如以一个区或县为单位,进行资源整合、共享。
2.建立畅通的资源建设渠道。很多地区一说资源整合,就是发文,要求学校交资料到电教站,结果往往不了了之。比较好的方式是由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学科网站群系统,资源由教师直接提交上传网站。
3.学生也是资源建设主体。资源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教师教学,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来学。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实际是开拓视野、体验知识、迁移知识的过程。学生自己搜索素材的过程既是资源积累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因此,学生、教师都是资源建设的主体。
4.要给教师和学生真正易用、直观、有价值的工具。目前各类教育资源中心对教育资源的管理大多采取了数据库存储方式,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存储大容量数据,便于资源的快速检索和定位,但其采用的以数据记录为核心的界面视图过于生硬,不符合人们的习惯性认知思维,而且,各学科的资源混杂在一起,干扰信息太多。比如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他就不希望在他使用的资源环境中看到无关的数学方面的资料;再比如他想利用这些资源管理系统,在100G的资源库中放入一张图片,却犹如一滴眼泪落入大海,无影无踪,难以寻觅,他看不到自己的东西,肯定不会有成就感,从而降低了使用资源库的兴趣。
资源管理目的并不是为了管理资源数据而管理,而是为了更好地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应用这些资源内容。因此在进行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资源数据库的数据管理,更应关注基于数据库管理的资源应用环境的建设。
以用户为中心的资源服务体系大多以门户网站作为基本呈现方式,具有友好的界面和便捷的资源获取方式,能提供及时的服务,如信息查找和常见问题解答等。按照学科建立专题网站,为资源整合、管理、应用、交流搭建服务环境,应是今后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
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资源整合的过程不是完成上级任务、应付上级检查的过程,在资源整合上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整合资源的积极性。
(本组稿件/范丽艳 钟伟 王煜蓉)
【链接】
佛山教育资源建设方式
广东佛山地区教育资源建设主要通过构建学科群资源网站的方式开展。
学科群资源网站的建设采取“市教研室、责任学校、责任教师”三结合共同构建的模式。
首先由市教研室牵头组织资源建设课题组,由学科教研员担任项目主持人组织全市教师提供素材资源,并进一步组织相应学科中的骨干力量对搜集的资源进行整理加工,制成网页。
其次结合某些学校具有的学科优势和资源积累较丰富的特点,由市教研室和网管中心指定这类学校承担相应学科资源站点的主要建设工作,这类学校被称为“责任学校”。
此外,由一些本身对多媒体开发、网络应用感兴趣的教师主持网上资源库的日常维护与动态更新工作,这类教师被称为“责任教师”。建设学科资源的责任教师必须是了解学科教与学的需要、同时又能积极收集教学素材的一线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