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中心 招生平台 资源中心远教厂商 企业培训 网上书城 杂志订阅市场研究行业媒体 国际远教
BBS 远教沙龙 群 英 会 案例分析名家评论 人物专访 专家专栏历届大会: 2005 2004 2003  网友投稿
给教学管理插上网络的翅膀
教学改革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直面信息化的鸿沟 突破“二元结构”之困
网络学习环境下师生交互活动研究
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

 

 

 

 

 

 

远教研究>>
  综合研究 发展研究 教学研究 海外动态 研究课题 课题动态

网络课程评价维度的四个方向
2003年7月30日
 

 

在网络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网络课程表现十分丰富,形象生动,所用的技术手段也非常多,但学习者寥寥无几;有的网络课程比较简单,多数情况下使用网页,动态的内容也不多,但学习者却趋之若骛。那么,什么样的网络课程是成功的网络课程?什么样的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所需要的网络课程

朱凌云、余胜泉等学者已在《网络课程评价》一文中对国外的有关网络教育的评价体系做了介绍,并分析了我国 网络课程的评价原则和方式方法,其他学者也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在此,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所得,仅就网络课程评价的几个维度这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网络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技术、资源等多方面的问题,对网络课程的评价不能简单的以好和不好的标准来衡量。只有综合地、客观地、全面地评价网络课程,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首先确定我们如何看待网络课程网络课程不是在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简单外化,但脱胎于在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网络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和学两个方面,因此网络教育需要遵循在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一定的教学规律;另外,网络课程是以internet网作为传输的基本工具来进行教学的,涉及技术方面极多,没有技术的参与,网络课程就不能存在,因而,网络教育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规律;此外,所有的网络课程都有其制作费用和管理维护费用,而这一点在网络课程的制作方面起着不小的制约因素,其必然结果就是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网络教育还必须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按照这种思路,网络课程的评价维度可确定为以下四个方向:教、学、技术应用、性价比。

 

第一个维度

教是网络课程的核心。首先,教是组织和发出信息的的源头,引领了整个学习过程中信息的流动;同时教对信息的流动又进行着有方向、有目的的组织,以至于摒除大量无效信息,形成最佳的信息流。其次,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掌控中心,按照明确的目标对信息和信息的流动进行管理,对有效信息进行反馈,并将有效的信息直接传导至学的一方。再次,教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终端,信息流向学的一方,效果如何,需要对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并按照结论进行下一轮的信息交流。因此,教在网络课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教的维度中,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  教育理念的实现。教的活动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理念进行的,无论图式理论还是建构主义理论,都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和学的一种实践。因此,网络课程中教育理念的体现是必须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实际上是对教育规律的一种体现。

二、  教学方法的采用。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就会出现许许多多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理念的直接表现,也是网络课程最能直接表现的。而实施教学方法的人——教师的个性又使其教学方法或多或少带上个人色彩,这就是教学风格。能不能全面地反映教师的教学风格,实际上也是衡量网络课程是否成功的一个因素。

三、  教学内容的体现。清晰的教学目标、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否在网络课程中得以体现,主要遵循了在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

四、  对教学信息的掌控。网络课程需要对信息和信息流进行掌控,以保证最佳的信息和高效的信息流流向学习者这一方。若缺乏控制,大量信息就会淹没最重要的信息内容,导致接收方无所适从。对教学信息的掌控还体现在对学习方反馈信息的统计比较分析方面,优秀的网络课程应该能够客观科学的对这些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并做出积极的个性化反应。

五、  学校的文化。网络教育能否将院校的区别消除呢,这是个有待研究和实践检验的问题。就目前的几十家试点院校,都在开展着自己的网络教育,每一家网络教育与他家的都不一样。因此,只要有院校存在,这种差别就会存在下去,而不同院校所具有的不同的文化特征也就会存在下去。因此,网络课程不能忽略本院校的文化特征,应该最大限度地将此体现出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学生从直观上就可以得到区分,这就是因为两所学校所拥有的特色鲜明的文化特点所致。

 

第二个维度

学是信息接收的终端,是信息加工成为知识,知识通过实践转为能力的一个加工中枢,是教育的指向和最终目的。网络课程中,学生接收到学习的信息,需要记忆、加工,略过学生个人的因素不说,信息是否易于接收、记忆、理解是很重要的,这意味着能否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另外,如果学生通过学习,产生了问题,如理解方面出现偏差,需要沟通和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来进行,也是网络课程需要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再有,如何把学生学到的知识转换成能力需要研究和实践,优秀的网络课程应该具备如何研究和如何获取实践机会的条件。从这几方面看,学的维度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一、  信息接收的难易度。包括记忆、理解的难易度。

二、  与同学、老师沟通的方式及方便程度。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的沟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是教学相长最为重要的环节,缺了这个环节,整个的教学过程就无法闭合,形不成系统。

三、  供研究的信息的广泛度和深入程度。网络课程不仅要提供学生在校内学习所能够得到的相关信息和研究机会,网络课程应该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更多更广泛地提供这样的信息和研究机会。

四、  实践机会的多寡。实践可能是网络课程目前比较薄弱的地方,但是从长远角度看,网络课程也必须在这个方面下功夫,因为实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关键的一步,走不好这一步,远程学习就谈不上升华。

五、  作业和考试方式的难易度。这里谈到的难易度,不是作业和考试内容的难易度,而是参加的难易度。

 

第三个维度技术应用

技术应用是网络课程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不可或缺的。实际教学中应用大量的技术,与网络教育的技术应用不同。在校教育和课堂教育中的技术应用起辅助作用;而在网络教育中,技术应用则既是网络教育至关重要的传输方式,又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师风格的具体体现,同时还是辅助学习的重要措施,对整个教学过程中信息管理的唯一有效的手段。没有大量的技术运用,就没有网络教育和网络课程。技术应用应围绕着整个教学目的加以使用,决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喧宾夺主。网络教育既要充分运用技术达成教学目的,又必须考虑技术的制约和限制,考虑国情和技术应用的领域,如果因追求效果而损害基本传输功能,技术的运用就会起到负面的影响。网络课程的技术应用需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一、  技术手段与教育内容的符合程度。在实际操作中,避免为技术而技术的情况,应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文化体现采用技术的手段渗入到网络课程中。

二、  大众技术的使用程度。使用大众技术是为了最大程度的普及,不因为独特的技术使学生的接受面狭窄。

三、  技术手段辅助教的效果。尽可能多地体现出教的规律。

四、  技术手段辅助学的效果。尽可能体现出学习的规律。

五、  技术手段辅助互动沟通的效果。这是网络教育中需要十分强调的方面。学生与教师身隔千里之外,不能见面,如何发挥网络的巨大作用,达成天涯若比邻的效果,是网络课程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六、  技术手段辅助实践活动的效果。这是网络课程需要加强的部分。

 

第四个维度性价比

直接地讲,性价比维度就是效益问题。这个效益不是指赚了多少钱,而是指如何以最小的资源代价获取最大的教育效果。实际上,不仅网络教育需要面对性价比的问题,其他类教育也需要面对,只不过网络教育更明显。简单地说,商业机构计算成本是商业运作的要求。教育机构同样也不能忽视成本的计算。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前面三种维度的网络课程是可能的,但面临这样一个矛盾:过于完美的课程往往耗资巨大而无法承受,这样就不能广泛开展网络教育,达不成教学效果,从而弱化了网络教育的普及目的,这是不可取的。关于性价比需考虑以下因素:

一、             网络课程开发费用与网络课程的使用频率之比。

二、             网络课程开发费用与技术应用费用之比。

三、             网络课程开发费用与教师费用之比。

评价网络课程的意义   

一、  示范。对网络课程进行评价,找出成功例子和不成功的例子,无疑会为整个网络教育界提供范例,减少摸索的实践,促进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

二、  指导。网络课程的评价维度对分析、理解网络课程及其制作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  决策。通过对网络课程的评价,其评价结果会对开发决策提供有力的佐证,有助于决策的进行。

四、  标准化。全面、综合、客观地评价网络课程会对网络课程的标准化起到促进的作用。

相关评论
以下所有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保留删除攻击具体个人与单位的留言的权力。
 
1 帖  第 1/1 页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末页
旁观者  发表时间:2006-2-1 20:12:46
这样的原则不具备信度,如何使用?第四维中第一条更是荒唐:有多少网络课程是学生有权利选择上与不上的?学生多的就是好课程?

作者能够动脑筋是好的,但是这样不切实际的文章编辑还是应该把把关,耽误大家的时间啊。
 IP地址: 221.221.149.★

1 帖  第 1/1 页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末页
 
 发表评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本站保留删除攻击具体个人与单位的留言的权力。
 
作 者:
 
邮 箱: (不公开显示)
 
内 容:(内容要少于500个字符) 目前字符:
 
网站地图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在线调查 广告服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大楼11层1107室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840290 传真:010-5884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