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的联合备课使教师备课之间的结合点达到最大化、备课过程的深层次介入、备课成果的最大程度共享、以及讨论与研究备课的最大限度高频率,从而使备课质量达到最优化。
在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今天,如何使一直在“非教学”、“边缘性”应用上徘徊的教师们把真正的精力转移到学校的核心工作上来?以教学为中心的应用应该从教学管理的改变开始,在实现网络化教学管理过程中开展“联合备课”打破了教师的个体备课方式,
使教师的备课行为不再是单一的、个体的,而是集体的、共同的。它把教师备课的整个过程展现出来,使备课的结果不再是教师个体享用而成为全体组织成员的共同成果。除了共同研究备课的人数增加、过程展开以外,对备课关注的提高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对备课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教师对备课的深入研究。
本文就如何在实现网络化教学管理过程中开展的“联合备课”进行了分析、论述,试图为进一步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提供范例。——编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加上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已经呈现出比较可喜的局面:运用的面已经越来越广、参与运用的教师越来越多、使用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接下来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使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从过去服务性的边缘应用转到课堂及教学管理的核心运用?即指向教学及管理的应用应该成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主导性应用。
近几年来,我们从教师的备课入手,开展了“联合备课”综合系统的研究,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网络教学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
指导思想
实现教学管理的高效化和整体化,使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过程的管理随时处在“展开”、“透明”的状态下,为促进学校教学管理质量不断深入提供最大的可能
所谓的联合备课是指同学科(或不同学科)的教师以一定的(比如根据年级、单元或进度等)方式进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同一学科同一年级(或不同学科)的备课任务的一种协作式研究型备课方式。
联合备课的基础是教师的个体备课,教师个人备课的质量决定了联合备课的质量。联合备课又有别于“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指多名教师针对某一学科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式的备课,它所进行的备课是单个的内容或零散的教学内容,而联合备课则是针对全部教学内容而言的;就参加人员来说,我们指的是全部教师参与而不是个别或部分教师参与;另外,它也有别于学期初教研员给教师进行的全员式“集体备课”,因为联合备课不是蜻蜓点水式的辅导或讨论,而是直接指向课堂的具有很强操作性的研究式备课。
联合备课网络化管理是指联合备课的整个过程是基于网络来进行的,也就是说,教师备课间的联合依靠网络来完成,而学校对于教师联合备课的管理也是通过网络化实现的。这里所说的网络概念可以理解为最简单的校园局域网,也可以是广义上的综合性开放网络。
实行网络化联合备课的基本出发点是,全员参与,全部教学内容的研究,只不过其中的教学内容的备课是大家共同协作完成的,而且我们所研究的联合备课,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传统的简单的课前备课内容,而是指以备课为核心的过程化管理的综合网络化教学管理。
操作办法
基于网络的联合备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立足于课堂教学研究,致力于开放式的教学管理,组织教师协同研究,共同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技术支持、制度保障、全员参与来保证基于网络的联合备课的可操作性。
1.技术支持
(1)建设平台。由学校教育技术中心专门建立一个教师开展联合备课的操作平台,即“联合备课中心”网站,并发布于Internet网络,教师无论在学校或家中及其他任何可以上因特网的地方都能通过网络访问到;并为每个教师开设不同权限的实名账号,用于不同层次的管理。
(2)科学分类。网站的建设以学科分类为主。所有学科按开设年级全部开齐,共有11个项目的108册学科内容,同时建有优秀教案推荐、参考教案、录像课点播、课件推荐、备课研究、教学计划总结、检查与反馈等栏目和专题,用于存放各类相关的教案,并提供大量的备课资源(包括各种格式的资源)为教师备课服务。
(3)培训同步。联合备课是在网络环境下实施的,因此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开展联合备课的重要保证。学校通过制定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六项措施”,指导教师综合地运用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设备,通过网络开展以联合备课为中心的实践,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在联合备课过程中的运用,强化使用的意识,强调“用中学、学中用”,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运用水平和操作能力,使联合备课实践研究得以顺利进行。
2.制度保障
制定学科联合备课网络化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制度化以后,不仅可以使要求覆盖到每个人、每个学科,更可以保障研究的完整性,同时鼓励创新式的各种研究。
(1)教师人员分类参加。从事本学科3年以上的教师均可参加联合备课,备课的基本任务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分配与调整。教龄未满3年的新教师不参加联合备课,但也提倡其把教案发在联合备课中心,这样可以一起参与研究讨论。
(2)协同完成联合备课。平行班的教师任教同一个学科的,大家可以共同完成本册内容的集体备课,即在数量上可以累计共同完成备课。充分发挥同一年级组教师的智慧,共同修改教案,提高备课的质量。教师在提前将教案发到联合备课系统中后,同年级的教师及时通过联合备课系统,对这些教案开展教案点评,从而提高备课的质量。
3.人员落实
联合备课的做法不仅成为学校的一项制度,更成为学校开展过程性网络化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强调“全员性”、“过程性”。
(1)所谓“全员性”是指参与的对象是全体教师,也就是说,网络化的联合备课已经覆盖了整个教学。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全员性能使沟通更频繁,更易于教学的质量监控和全面管理。
(2)所谓“过程性”是指把教师教学过程展开,包括备课的过程、教学的资料(包括素材、课件、学生作品资源等)、课后的体会和评议等,都在联合备课系统中完成,同时,我们还把许多优秀的课堂教学实录链接到联合备课系统中,使教学过程展示得更加完整。
(3)“共享”是开展联合备课的又一个重要理念。基于网络的联合备课最大的功能就是可以实现整体教学资源的“共享”,并可以使这种共享的程度达到最大化、全方位。教师个体在输送本人优质备课资源的同时,更可以最大程度地获得他人的教学资源,既可以共享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备课资源,也可以共享其他学科非同年级的资源,这样就使得备课的“综合性”大大增加。
以上3项保障是我们开展联合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措施,也是开展网络化联合备课以来最大的收获,是开展联合备课的初衷所在。
实施效果
为教师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也为过程性教学管理提供了非常好的途径。它实现了跨学校、跨地域、跨时空的管理,真正实现了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共享
网络化的联合备课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几年的实践,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联合备课在提高教师备课效率、实现资源最大共享、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等方面,走出坚实而有效的步伐。
资源合力现优势
我们鼓励教师群体中出现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通过网络化的联合备课,使这些可贵的学术性的资源随时进行彼此的交流与共享,实现1+1〉2的优势。先进的网络化联合备课环境,为教师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通过网络化的联合备课,由于把备课内容和过程“端”到了大家的面前,接受评议和修改完善,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的实施,教师又把在教学实践中的所得与备课过程中的预设进行对比,反思性地记录下那些得与失,这样,就不仅使备课的过程变成多向互动,更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多元与共享,使备课的内容越来越完善与多样。这一过程,使教师的备课与教学过程由原来的“单兵作战”的个体化劳动变成了“统整式”的协同作战,这样再去实施的教学活动,一定比原来教师个体准备要丰富和成熟得多,当然,效果也会好得多。
专业成长建平台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决定着新课程实施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网络化联合备课”这一平台,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不仅老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新教师一进入工作岗位,就可以同时看到不同学科、不同层级的教师们的精彩教学设计,结合录像、资源的学习,可以使教师迅速成长。
教师参与联合备课必然经历“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创造”这样一个过程,当他打开联合备课系统,去看其他教师的教案时,这首先就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案设计和他人的教案进行对比,寻找自己的教学设计和他人教学设计的差异,这是一个反思和研究的过程;然后汲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或者他人的教学设计做出修改,形成一份新的教学设计或者片断案例设计,这又是一个合作和创造的过程。教师经过很多次这样的“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创造”过程,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使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虚拟教研立沃土
教研活动是学科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途径,按照惯例,每周一次由学科教研组长组织相关成员聚集在一起,通过听课、评课、案例分析、教学漫谈、观点汇报等形式,在一起探讨交流。由于某些学科教师人数较多,要在一次教研活动时间内,每一个教师都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几乎是不可能的,教师的主体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有时因学校其他工作,更难保证教师能经常在一起交流,教研活动受到影响;更何况,拥有3所学校的教育集团,要把分别在3所学校同学科的教师集中在一起,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基于网络的联合备课,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以上谈到的一些缺憾,拓宽了教研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变革了传统的教研活动模式,使真实的教研活动(人对人)、虚拟的教研活动(人对机或人机人)结合起来,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
评价管理有创新
传统的教学管理中,我们对教师备课这一工作的评价,往往是考察教师是否按照规定去做,是否达到了有关预定的标准。如今,实行网络环境下联合备课,使教师封闭式的备课完全“示众”,再加上学校对联合备课有一定的制度,学校教学管理者再也不必为教师是否按时备课,备课环节是否完整这些问题犯愁了。
我们认为,和联合备课实践研究内涵相适应的对教师的评价,应该进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发现问题促提高
在实施网络化的联合备课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直面教研不可少。教师的备课网络化了、虚拟化了,并不代表我们不用再坐在一起开展传统的教学研讨了。正好相反,我们在网络化的联合备课的同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开展直面的教研活动。
系统学习要加强。这里所说的系统学习,主要是对教材体系的学习,因为联合备课使教师在一学期中只精备了一部分内容,另一部分是他人备课内容拿来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对教材体系的研究,所以要加强对教材体系的研究。
精品教案要推荐。如果不进行仔细地辨别,很多优秀的教学设计会被“忽略”,这些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所以我们要从管理的层面上积极地推荐这些教师设计的教案。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如何使网络化的联合备课在更大层面上发挥作用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目前我们正在尝试把联合备课的资料向家长开放,让广大家长参与到教师的备课中来。我们相信,已经有良好开端的关于网络化联合备课及管理的研究,定能在促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 章献明 田巧玲)
链接 联合备课制度
为了有效推进教师联合备课,杭州市西湖小学于2003年1月制订了联合备课制度,经过一年的实践,学校对此制度又进行了修订。现摘要刊出,供各校参考。
1.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说明,充分了解本册教材的体系,熟练掌握本册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2.在全面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案、教参,联合备课中现有教案、网络中优秀教案等资源,提倡修改他人教案,鼓励个人设计有新意的教案并及时上传,鼓励教师充分用好联合备课中心的已有资源。
3.每位教师每月必须备好2个课时的精品教案。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的力量,调动教师共同参与研究讨论,提高备课的质量。具体操作办法如下:
(1)实行精品课时负责制:每位教师每月设计2个精品课时,由备课组长或者教研组长牵头,假期完成课时的分配任务,按月分配好本组教师精品教案设计任务,定下每位教师精品教学设计的内容。
(2)每位教师根据分工,提前1周将设计好的教案发到联合备课系统,不得延误。
(3)教师在设计教案前,应该精心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资源,充分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设计出有特色的精品教案。
(4)教案的设计不一定按照原有模版,提倡个性化。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教案,也可以是一个课时多种不同设计。设计时,除了应该设计的常规内容,要体现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的突破,教学设计要有梯度,要有亮点,作业设计要体现一定的层次,重点要写好教学设计的理念。
(5)充分发挥同一年级组教师的智慧,共同修改教案,提高备课的质量。教师在提前1周将教案发到联合备课系统中后,同年级的教师及时对这些教案开展教案点评。每位教师参加教案点评1周不少于2次,1个月不少于8次。
(6)教师根据他人的点评,及时修改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力求教学设计精品化。
(7)每个月每位教师在2篇设计的精品教案中挑选最满意的1篇,进行修改,月底前上传备课组长,同时上传与本课相关的自制课件(包括修改他人成品课件)或者是相关的教学图片资料至备课组长处。由备课组长进行检查登记后传给教导处。
(8)教导处将对每个备课组上传的精品教案进行指导修改和推荐。最后由教育技术中心与教导处整理后发布到联合备课系统优秀教案栏目中,供大家参考、使用。
(9)教师每个月撰写1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案例(不少于500字),发到学校主页的“教育科研”栏目中。
4.考核与反馈:
(1)全体教师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抱着真正提高备课质量,促进资源最大共享的态度,完成联合备课的有关任务。
(2)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按时做好相关检查整理工作,每月30日前上交“联合备课检查反馈表”至教导处。
(3)对没有按照规定完成任务的教师,根据情况扣除当月教育教学常规考核的相应部分。
(4)教导处对各备课组、教研组上传的教师精品教案,进行点评推荐,定时在教师会议上进行反馈,同时重点加强随堂听课的力度。
(5)学校教育技术中心每月公布教师登录使用联合备课次数情况。
(6)凡两次检查不合格者,由教导处确认,退出联合备课,按以往备课要求进行备课。当年不得推荐为各类优秀候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