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能否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综合竞争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南京大学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一贯重视高水平高效率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从1995年开始学校就已经开始了211工程,进行校园网络的基础建设工作,2001年学校提出了数字化校园的总体规划,并成功的利用3年规划时间分布实施完成了数字化南京大学的建设工作。通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努力,目前的南京大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数字化校园教学、科研和管理模式。
总体设计
南京大学的整个数字化校园是由应用支撑平台(软件基础平台)、应用建设(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接入(应用系统接入和集成)、应用表现、管理决策支持五大部分组成。南京大学数字化校园整体架构图如下:
主要特点
新中新针对南京大学开发的数字化校园整体解决方案主要特点如下:
统一身份认证
自从南京大学211工程启动以后,在校园网络基础建设之上,学校各部门、院系陆续建设了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其中不乏很多提供公共服务的系统,这些系统往往各自拥有一套权限管理机制和身份认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用户如果需要登录不同的系统就需要采用多个账号和密码,不容易记忆,而很多用户往往在不同系统中使用相同的账号和密码,这样也不安全。同时,对于不同系统都采用自身的一套认证和用户管理机制,也是非常不利于学校统一管理的。
随着南京大学校园网提供的信息服务质和量的提升,对信息安全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新中新在南京大学建立了统一身份认证机制,它将同一个用户在所有应用系统中的权限和身份统一管理和分发。这样一来,各个应用系统只需保留角色和权限控制,用户相关的数据统一保存在身份认证服务器中,用户和角色的管理由应用系统自行管理,从而简化了应用系统中用户管理模块的建设。
校园网的用户从一个统一的登录界面登录校园网,访问校内不同的系统时只需要输入一次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了,使用方便,使用户在完成身份认证后无须再次登录就可以接受校园网中其他信息服务系统提供的服务。另外,为了更多的支持不同安全等级用户的需要,例如校领导、部门或院系重要人员、普通用户等,他们可以相应通过卡认证、数字证书认证、用户名/口令认证等不同安全等级的认证方式登录使用系统。
统一信息门户
南京大学在建立数字化校园之前曾经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的信息服务网站,这些网站从不同角度解决了一部分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的问题,为推动全校消息资源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因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缺乏个性化服务,偏重于静态信息发布,而且只能按照某一种预定的固定格式、固定的层次提供用户查询和使用。同时前期建立的各应用系统都各自提供独立的操作界面,用户只能通过这些系统提供的界面才能进行正常的操作和管理。在这种状况下,一方面对最终用户带来很大的使用不便,因为用户需要登录到不同的系统中才能进行日常操作和信息查询,而且无法实现各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一方面在信息采集和系统管理分散各职能机构,加重了这些部门的负担,影响了信息的发布的效率,也影响了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各部门的信息服务局限于部门内部,无法从整个学校服务的角度进行服务扩展。
为此,新中新为南京大学建立了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特定需要的信息发布平台,它通过和共享数据中心系统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结合,将学校里所有的业务应用信息集成在一起,让最终用户能够很轻松地发布、共享和查找信息,并可以根据自身要求管理相关信息,最终提供统一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平台。同时通过该平台对RSS标准的支持,从Internet网络共享和采集相关信息。另外,学校里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对信息的需要和喜好,创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信息发布页面。
统一信息标准、共享数据
以前,南京大学的各个部门、院系基本上都有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因为开发的时期和需要不同,使这些系统大都自成体系,数据重复冗余,导致了各部门相互之间同一信息不一致,有用的不能及时共享,数据的利用率不高,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存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信息系统就必须做到数据共享,只有数据共享之后才能保证数据一致,减少冗余,提高利用率。这就需要统一设计一个数据库(包括共享数据库)架构,并且统一信息标准。
南京大学成功应用了共享数据中心系统并统一了全校信息标准。在国家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基础上,结合南京大学的学校标准制定,保证全校信息编码的一致性、兼容性和开放性,减轻了学校人力资源和财政管理的负担。这样一来,在南京大学中,任何两个业务系统之间没有冗余的业务数据,保证了全校数据的唯一性,而且这些数据仅有唯一的维护者(谁生产谁维护)。另外,这些数据可以真实准确的反映整个学校的全面信息,并提供给决策支持系统,用于校领导准确的分析学校情况,进行决策工作。
统一接入老应用、分步建设新应用
在建设南京大学数字化校园之前,南京大学已经拥有了一些应用系统,这些应用系统往往建设时期不同,应用领域不同,开发建设单位也不同,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应用系统因为设计上的差异,很难达到统一数据、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信息发布等。从学校建设成本角度出发,如果我们对这些应用重新建设,这将大大增加学校的开销,而且多数老应用系统在学校具有多年良好的运行期,业务流程较为成熟,相关操作人员也已经对这些系统非常熟悉,新的应用系统未必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工作效率提高。为了达到统一数据、身份、信息的目的,我们将南京大学的老应用系统进行接口和数据的处理和转换,将其接入到数字化校园平台中,在保证老应用系统的常规运行外,使老应用系统的数据、身份、信息在整个数字化校园中统一、共享。
除了老应用系统之外,南京大学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也提出了校园应用系统的新规划,内容涉及师生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办公自动化等等。如果这些项目同时上马,无论学校还是建设单位,资金和人力都是难以支撑的,很多应用系统还存在着一定的建设顺序关联,所以,在学校和我们的共同研究下,决定对新应用系统科学分析依存关系,分步建设。
个性化、多元化应用表现
建设全新的数字化校园,应当尤其突出个性化的建设。对于南京大学的校园用户来说,基本可以从学生、教师、行政人员和领导等多视角来划分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的视角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科研、管理等等多种功能强大、使用便捷的服务,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不断提升功能和性能,形成校园的数字化文化。另外,面对当今通讯手段的不断发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实现数字化校园的服务表现也成为南京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点。
在南京大学数字化校园中,新中新成功的应用了以个性化Web、多元化Web服务、即时通讯系统、电话及无线系统等组成的数字化校园应用表现。个性化Web也是统一信息门户的一个重点,它使校园的每一个用户都能拥有自己喜好的应用表现形式;数字化校园系统对校园网各种应用的信息进行集成,然后从不同的使用层面分类展示给校园用户;同时,我们引入了即时通讯和无线网络交互为用户提供最为快捷便利的表现形式。
实施效果
经过三年的建设,南京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以说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依托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了一场教育变革。数字化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南京大学的发展促使了南京大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也牵动着南京大学的网络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的队伍和相关制度建设的同步发展。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南京大学的不懈努力和持续改进,南京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将更加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