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中国远程教育大会全程报道
网校重生
贴近国民经济主战场
灰领风暴
独家报道:教育部整顿网院招生
独家报道:网教统考已成定局
贴近国民经济主战场
2004年5月9日
出处:《中国远程教育(综合)》2004.3作者:乔方

    前一段时间,记者对江浙、东北、西北的部分传统制造业进行了一些走访调查。得到的印象是,技术进步和现代制造业的整体发展,体现出对教育的新要求:技术进步带来的技术专业化分工需要提升人才的专业技术起点,需要更专业化和复合知识结构的新型人才。

  记者深深地感受到,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应当比普通高等教育更贴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国民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对于教育,尤其对于远程开放教育而言,展现着广阔的市场,提供了繁荣发展的机遇。回顾相关学科,比如理工科教育的发展历程,应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顺应形势发展的需求,抓住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机遇,相关学科教育的发展就会呈现出繁荣的局面;相反,如果不能持续地抓住发展所带来的机遇,部分专业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滑坡、萎缩和衰落。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获得了异常迅猛的发展,面对新的机遇,以及相伴而来的更多的挑战,远程开放教育应当再造辉煌。

  走访调查的过程使记者深有感触。尽管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还不全面、不系统,但还是愿意把看到的一些情况呈现出来,希望引发更多的探讨、交流。

  探索职业技术教育新模式应对人才需求新变化

  远程开放教育的大众化、社区化的本质和教育投入产出周期长的特征,要求教育必须敏锐地发现社会需求的变化,包括对人才结构、知识结构、教学模式及手段的需求变化,去主动适应和满足需求。那么,与国民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学科教育应当走怎样的发展道路?面对不断增长与变化的职业技术教育需求,发展这些学科的教育应当秉持怎样的理念与策略?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去探索适应新需求的职业技术教育新模式与新方法,而这种探索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格局、生产技术的提升状况,与经济体制、企业制度的改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市场经济首先发展起来的沿海地区,经济与高新技术的发展冲击了制造业的传统模式。在现代制造技术和装备引进的同时,出现了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以苏州为中心的现代加工技术培训模式值得关注:从经济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招生,为沿海地区企业大量地定向培训技术工人,既解决了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引进设备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又可以相对节约学生在培训期间的成本,同时也拉动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多赢的效果。根据调查,省内经济发展较不平衡的湖南省也采取了类似的模式,并取得了多赢的效果。

  西北地区的“老三线企业”西安红旗制造厂在国有企业转制后成立了“西飞”集团。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推动了“西飞”集团的工业进步。目前的现代化加工设备已经超过设备总量的50%,产品进入美国波音公司配套生产过程,企业拓展了发展空间。原来的电大工作站从企业剥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西安航空职工大学”之后,注重人才培养策略的转换,在企业变革中迅速重新定位,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进行自身的再造,现已成为数控专业、航空专业的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之一,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西飞”集团,一批批学生能够做到半年内进入生产线实际顶岗作业(按照传统高等教育情况的统计,该专业培训后至少需要一年多的生产实习期才能上岗)。规范的管理和科学的办学方针以及对教学工作的及时调整,促成了其快速发展,同时为相关的企业输送了大量急需的各种人才,并解决了理工科基本教学条件建设投入大的高成本专业发展矛盾。调查中发现,西部地区中处于国家“老三线”工业基地的地区电大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引进,在岗专业人员再培训的任务量还在迅速增加,对新形成的教育市场构成了相当的压力,如在西安航空职工大学,很多企业慕名而来,提出人员代培要求,但现有规模已经不能适应人才短缺状况,其背负的社会人才需求压力也使他们难于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调查表明,西安航空职工大学适应设备专业化维修队伍的技术储备还非常缺乏,相关的专业教育仍然是空白。在江浙地区也有类似情况,培训操作人员的技术教育供不应求,培训单位往往迫不得已采取“预定”承诺的方式缓解企业发展造成的需求矛盾。

  实现传统制造业和能源输出型城市的改造是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振兴东北三省的发展过程中,瞄准世界技术前沿,实现我国现代制造技术跨越式发展是一项基本方针。我们在东北的调查中看到,振兴经济的100个项目中,以现代制造技术为核心的项目占有一定的比重,而我国东北地区的制造业具有良好的制造技术积累,需要引进现代加工技术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并以此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但是,针对现代制造产业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却基本上还没有形成与这一形势相匹配的“气候”,新的教育市场亟待开拓。

  产业与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相关学科学习内容的不断更新,最为明显的是,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需求的推动下,培养目标的调整,学科专业的改革,教学模式与手段的更新,都成为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着力探索的方面。在对西北、东北和江浙地区的调查中发现,由于对人才的需求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应对之策,一些企业教育单位采取了如下一些办法:

  1.培训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的细化

  以在西安的调查为例,所走访的企业职业教育单位中存在明显的专业化分工:西飞集团以现代加工技术培训为核心开展多层次人才培养,包括自动控制、电子专业的培养方向;西电集团以集团所属13个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开展包括现代制造、传统制造技术、电子专业在内的各类技术教育,其共同专业是适应企业需求的文秘和财会专业课程。值得注意的是,各个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而且采取“多品种、小批量”培养适合社会急需人才的发展策略。西飞的教学计划设计一般都要针对每届学生做相应的调整(和英国开放大学一样),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管理学生的思想、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质量,在制度上保证学生毕业后的岗位择优就业。

  2.教师、课程、实习环境的针对性建设

  在西电集团的一个教学单位,在为适应企业发展而做出的规划中,仅在数控机床和相关实验设备上的投入就相当于目前学校的资产总量。各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前瞻性地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例如,现代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生产模式,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岗位特定的知识和技能。为适应教学需求,西电专门对教师进行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派出培训。在组织教学的活动中,各校都坚持以专职教师为主、外聘兼职教师讲授专业课的师资队伍建设道路。他们的经验是,现代制造技术更趋专业化,对教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一是要把握知识和技术发展前沿,二是要具有现代技术实际应用的丰富经验。外聘专业教师均具备现代技术的这些基本特征,同时,外聘制度既加强了和用人单位在需求和管理体制上的沟通,又保持教学单位在管理和控制教学质量上的主动。

  3.以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宽泛化赢得发展空间

  为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知识扩展是必要的。西安航空职工大学坚持对学生英语水平高一个层次的要求(中专学生要求达到大专、大专学生达到本科的英语水平);学生的专业课程内容也留有发展空间,例如,为中专学生讲授的Pro-E的教学内容明显增加了系统和设计的相关内容,既满足了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的要求,也可以延长专业人员在职学习的实践间隔,减少学校的教学压力。

  几个现实问题的探讨

  贴近国民经济主战场,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化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扎扎实实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记者在调研中有这样的感受:确立培养复合型、专门型人才的理念,把握市场需求关系,制定相关的策略(如跨专业教学计划设计、小专业方向教学设计等),准确定位,创建职业技术教育服务品牌,是一条值得深入探索的路子。对于覆盖面广、规模大的理工科远程开放教育而言,鉴于其目前人才培养方面的种种不适应,尤其如此。

  记者感到,在培养目标上,确实不能仍以学历教育为唯一目标。从培养对象的知识结构看,学生应当是更能够适应市场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原有的偏于理论性的学科教育已不适应产业与企业第一线的需求,不应继续沿袭传统课程的知识结构、传统的教学内容,专业与课程的结构需要调整,条块分割应予打破。与此相联系,教学资源的整合建设、师资及其知识结构、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等等,也都应当适时调整,做出切合产业、企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计划是体现培养规格的基础,其整体设计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是否能符合社会需求、达到应有的质量。这就需要专业技术、教学和教学管理部门及人员的通力合作。在多级办学的环境下,必须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使相关部门、人员之间保持密切的沟通与交流,使社会需求能够通过适当的渠道在办学系统中传递与反馈,使共同确定的教学计划真正适需对路。

  相应地,现有的师资格局,就有一些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担负人才培养重任的相关学科的教师力量是否充足?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否得到了及时的调整?还有,基层教育培训队伍的现状如何、有哪些新的变化?他们有什么新的需求?记者看到,原来企业电大的教学人员的状况已经和原来不同了,如知识结构的更新、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比例的增长等。在此次西安调研中走访的几家单位,其员工中已经有MBA高学历人才,能够和普通高校联合或独立开设与现代制造技术相关的大部分课程,而困扰他们的恰恰是缺乏“办教育”的经验,他们提出:“缺少办教育的专门经验,需要在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等实际问题上得到教育专家的帮助,解决我们的教学计划设计,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保持发展后劲。”这种情况告诉我们,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必须针对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

  面对国民经济与现代制造业技术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远程开放教育究竟如何确立和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赢得新的振兴与辉煌,还要踏踏实实地做许多事情。调研中看到的一些情况,无论是积极的探索,还是面临的困惑,都令我们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大力发展适应新形势的职业技术教育,还有一些问题也值得着重提出:

  1.集中建设精品教学培训基地

  在沿海、东北和西北的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三个地域中所开展的职业技术教育都具有各自明显的特征。比如,在西北地区广泛使用的Pro-E瞄准了制造业发展中计算机辅助集成制造(CIMS)的前沿技术,教育围绕高精度的航空发动机产品,对设备操作者的培训要求保证产品的精确度水平,教学目标是保持设备的完好和精度。他们有针对性很强的培养方向和专业课程设计,包括专业维修队伍建设的教学规划。在东北的老工业基地,现代制造技术主要是针对老工业企业的转化,有以机床制造为代表的一批项目。这里的培训对象具备良好的传统工业生产知识,职业技术教育显然要立足于这个现状,让更多的企业尽快过渡到现代技术产品的生产,以新老技术转化的培训为主。江浙地区的现代制造技术以操作人员培训为主,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要求教育能够短平快地输出具备基本操作能力的人员。

  以现代制造技术为主的制造业有两个明显特征:从初级技术向高技术的发展,即从简单的数控技术(NC)向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发展;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和设备维护向专业化分工发展。这是具有共性的东西。那么,各个地区都需要建设整体配套的培训基地吗?理工科教育具有高投入、高成本的特点,建立高技术实验基地需要更高的投入,而且,面对不断进步的高技术,我们有足够的师资队伍吗?记者认为,各地有自己的发展优势及特征,也存在发展中的相对不足之处。各方都坚持人才的全面培养(现代加工技术的生产需要所有配套的人才),不如各地发挥特有的优势,建立精品教学基地,选择能够兼顾一定范围的地点建立高质量的实验中心,提高学生的实验环境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同时降低单个学生的教育成本,特别是培训教学中有大量的公共课程,例如专业基础课的实验室建设。实现教育的专业化分工发展模式,同时采取优势互补的方式实现共同发展,这正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必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2.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实现资源共享

  从1960年建立北京广播电视教育学院开始,中国的远程教育已经有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史,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拥有“天、地、人”互动的网络系统。例如,可以同时开通全国48个点的双向视频系统并实现双向互动,卫星直播系统能够将课程传输到全国所有具备平台的落地点(粗略统计为2000点)。在软资源方面的优势则在于高质量教学资源建设和质量保证体系。中央电大集20多年制作电视课程的经验,已经建立了与高校专家的合作联系,保证了高水平的教学资源的产出,同时形成了从课程教学设计到课程制作的完善的制作规范和审查规范,保证了广播级电视课程的教学和技术质量。

  这样的技术环境给我们的启示是:各地建设精品专业教学中心,不断在自己的主攻方向上总结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课程制作经验形成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通过天地人网络实现这些教学资源的共享,应当是技术发展到今天水平下的现代教育所做的事情。实施远程开放教育,一定要建设优质资源,提供给更多的学习者,例如,对于需要非常昂贵的实验设备的课程可以采用双向视频技术和卫星广播系统,使得这些重要的课程为全国共享;一定要理顺和做好教学的组织和协调,包括课程的传输服务工作。

  在国民经济的主战场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教育的市场是巨大的,这需要我们更新观念,认真研究社会需求,科学分析决策,明确定位,加强协作,完善服务机制,发挥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优化资源利用,有效提高教育质量,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网站地图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在线调查 广告服务
地址:北京朝阳区建国路88号现代城A座2604 邮编:100022 
电话:010-85806056\85804383 传真:010-85804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