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中国远程教育大会全程报道
网校重生
贴近国民经济主战场
灰领风暴
独家报道:教育部整顿网院招生
独家报道:网教统考已成定局
灰领风暴
2004年4月9日
出处:《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04.1

灰领黄金时代来临

  灰色是永远的流行色,这是时尚大师们深谙的经典法则。

  灰色几乎可以跟任何颜色搭配,它既不张扬,也不显得俗套,是一种生命力非常顽强的颜色。然而就是以这样一种颜色为象征的职业群体,长期以来却一直被国人所忽视。直到今天,灰领这一概念才逐步进入我们的视野,并在2004新年到来之际迅速窜烧成中国人才市场上的一股热潮。灰色,骤然成为当今中国人才市场的流行色。

  灰领人才是什么?它将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将成为近期未来中国人才流向和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标志物。

  一些关于灰领的报道的确“触目惊心”:深圳一家企业开出6000元的月薪仍未能如愿找到高级钳工,浙江一家企业动用年薪70万元的高价从日本请来一名高级技工,2002年上海市需求高级职业技能人员1.38万人,但供给却只有3800人。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赖克在《国家的作用》一书中提出劳动力三种类型的划分方案:从事大规模生产的劳动力、个人服务业劳动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劳动力。其中,解决问题的劳动力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白领”,而蓝领则是指一线工人。信息社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则是对蓝领需求量的逐年下降。业内人士预测,今后白领、蓝领的比例将会逐渐减少,而灰领则会逐步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体,从而使白领、灰领和蓝领的数量呈现出菱形分布。

  一份针对12个工业化国家和6个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未来15至20年内蓝领将降低到劳动力总量的52.5%以下。全球信息化浪潮同样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传统产业的调整和新兴行业的出现,为灰领这一职业群体的涌现提供了沃土。

  中国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就业准入体制的完善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这些静悄悄的变革预示着中国正面临着从学历社会向资格社会的转型。换句话说,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学历证书将会更适应中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需要,蓝领一族将会迅速缩小,而越来越多懂技术、有经验、能动手的灰领人才将会出现在生产第一线。

“鸡肋”如何变成“香饽饽”

  在2003年11月22日开幕的上海首届“灰领”职业大赛比赛现场,一个被称之为皮皮的电脑虚拟小猴吸引了众多目光。只见这只可爱的小猴一会儿模仿演示员挤眉弄眼,一会儿又跳起芭蕾舞,实在是非常可爱。这展示的其实就是目前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动作捕捉技术。这种技术彻底改变了过去手工绘制动画的方法,能够将人的动作快速而完整地拷贝到所需的对象上,制成动画片。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厂(Dreamw-orks SKG)、华纳兄弟工作室(Warner Brothers)等大牌电影公司在其影片拍摄中就经常采用这种技术。在全球热映的影片《指环王3》,就大量应用了这种电脑特技,营造了逼真奇幻的世界。

  这样的动作捕捉技术设备目前在全国仅有6套,而上海有3套。但遗憾的是,整个上海市能找到操作这个“魔法机”的高手也就只有2位,其身价如今也已从月薪1.5万元飚升到2万元。有人做过估计,如果按上海实际需要300套计算,光上海市动作捕捉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就将超过千人。

  “缺、缺、缺!”这就是目前我们对灰领一族的印象。当前市场对于灰领的大量需求和灰领从业人员的稀少形成了强烈反差,这在上海灰领职业大赛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参加数字音乐制作竞赛项目的选手也就只有几个人,而其他一些新产业、新技术项目所催生的新行当更是从业人才寥寥无几。据上海职业培训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透露,整个上海合格的智能楼宇布线员不会超过3人。受人才市场目前供求严重失衡的影响,灰领一族的身价也在不断攀升。一位参与大赛现场指导的专家估算,那些会设计、选材、制作、打样的复合型服装设计人员,其月薪目前就在1万到2万元之间。

  由上海发端,2003年底一场灰领风暴席卷中国。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人士认为,此次之所以推出灰领概念,一是要落实“科教兴市”发展战略的需要,二是要适应上海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三是解决上海就业问题的需要。正如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所指出的,灰领的出现源于产业结构的提升。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动,生产和服务部门的技术含量增大,劳动复杂度提高,无论在制造业还是在服务业中,新兴职业不断出现,出现了许多要求劳动者既有理论和专业知识、又有很强动手能力的岗位。

  灰领,即是指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的心智技能的新兴技能人才。它兼有白领和蓝领的共同特征,是目前职场中最稀缺的人才。2003年底围绕首届上海市“灰领”职业大赛、灰领职业成果高校广场巡展、首届上海市职业培训国际论坛,上海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灰领推介活动,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

  2003年12月6日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上海市职业培训国际论坛上,中国政府官员、国际组织高级官员、著名跨国企业总裁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等知名人士就“灰领与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国际劳工组织就业战略司司长邓肯·科林·坎贝尔先生在题为《世界经济发展与灰领兴起》的专题演讲中说:“运用新知识创造新财富的人,知识经济工作岗位越多就越富有,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所占的优势就越大。”而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则更多关注中国的现状,他认为:“十几亿中国人就业是最大的问题。技术进步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这就需要有新的就业队伍。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提升,能够用知识创造劳动成果,灰领是追求新技能、创造新成果的人群,他们的收入将更高。”

  只要留心一下每天人才市场的招聘信息就不难发现,目前中国人才市场的需求已经发生了转变,前几年的“学历高消费”正在逐步降温,电子工程师、装饰设计工程师、模具工程师等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人才市场关注的焦点。目前人才市场的实际状况是非常讲究“务实”,强调专业对口、人尽其用、经验资历,学历文凭反而退居其次。灰领人才既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又有较高的职业资格,具有一线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等多岗位适应能力,适应了当前市场对人才资源结构的需求。这样的毕业生往往还没有毕业就被用人单位一抢而光,甚至有的学生还在学校读书就可以领工资。与此相反,一些在就业市场遭遇寒流的专业毕业生却不得不为饭碗问题四处奔波。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目前就业市场,那正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陈宇认为:“在过去25年中,中国无限供给的价格低廉的劳动力是支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资源,但是低素质、廉价的劳动力又恰恰是导致经济效率低下的根源,也是导致最近5年内我国失业率不断攀高的原因。结构性失业已经成为我国失业的重要类型。”有的人没事做,一些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有的事没人做,许多技术性岗位、技能型岗位却招不到人,特别是大量灰领型的新职业新岗位严重缺人。上海市社会和劳动保障局发布的2003年《上海市1-7月份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几类供过于求的热门职业,包括计算机操作人员、行政业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等,都是上海人热衷的职业,而供不应求的职业(其中不乏灰领职业)则沦为上海人眼中的“鸡肋”。

  有人估算,全国有50万左右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没找到工作,而不少技校、职校毕业生却成了人才市场的抢手货。据教育部最近在全国171所高职高专院校的抽样调查显示,截至2003年11月底,当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即达84.6%。“找高级技术人员比找研究生难多了!”这是许多招聘经理的感慨。与此同时,不少“土博士”甚至“洋博士”却面临求职尴尬:心理预期与市场行情落差太大,所学专业又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工作不难找才怪!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士指出,灰领这一概念的推出实质上向广大求职者发出了“利好”信息。首先是灰领就业空间广阔,而且随着产业发展,今后对于灰领人才的需求还会越来越大。其次是颇为丰厚的灰领收入。目前灰领月薪的“起步价”就有5000-6000元,而一些如动漫制作在内的新兴行业,其月薪更可高达10000-20000元。灰领为解决当前中国的就业问题,特别是青年人的就业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破译流行灰

职业群体
英语名称
特 征
部分代表职业
白领
white collar 脑力劳动者。社会地位高、收入高、工作环境好。一般身着白色衣领工作服。 教师、公务员、文秘、科研人员
灰领
gray collar 既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对先进技术了如指掌。 一般身着灰色衣领工作服。 广告设计师、汽车维修师、网络管理员
蓝领
blue collar 体力劳动者。社会地位不高、收入低、工作环境差。 一般身着蓝色衣领工作服。 装配工人
金领
gold collar 社会地位较高、工作环境优雅,有着比白领更丰厚 更稳固的收入。 项目经理
粉领
pink collar 从事教育、秘书、售货等工作的妇女雇员。 女教师

  灰领究竟是怎样一种职业群体呢?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权威人士介绍说,灰领即指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的心智技能的新兴的技能人才。简单讲,就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根据工作的行业和工作性质,灰领可以理解为是在制造企业生产一线从事高技能操作、设计或生产管理以及在服务业提供创造性服务的专门技能人员。由此有人归纳了一个公式:创意+动手=灰领。

  目前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初步确定的灰领职业包括:动漫设计、游戏制作、信息防御、模具设计、智能楼宇布线、IT程序、内雕设计、会展设计、广告设计、立库管理、服装制版、服装设计、色彩搭配、现代工艺美术品设计、工艺产品设计制作、包装设计制作、首饰设计制作、IC版图设计、多媒体制作、数字音乐制作、数控编程技术、机械测量技术、视频处理技术、动作捕捉技术等,而其中色彩搭配师、会展设计员、数字音乐制作员等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行当。

  在历史上,人们总是习惯于用工作服的颜色来划分具有相同或相近特征的职业群体,譬如白领、蓝领等等,并由此引申出金领、粉领等概念。

  灰领一词则最早起源于美国六、七十年代,最初是指那些身着灰色制服,操作机床、维修电器、安装设备的技术工人。灰领与白领不同,白领一般是指管理层或者文职人员,而灰领则是那些有娴熟技术、擅长动手的技师。灰领与蓝领也不一样,他们的收入一般是蓝领的3到5倍,他们有着比蓝领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

  这样看来,灰领似乎应该是处于白领和蓝领过渡地带的一个职业群体,不过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并不同意这一观点。他指出,灰领不是蓝领向白领的过渡阶段,不是比蓝领高一点比白领低一点的阶层,也不是蓝领和白领的平均值,灰领应是一种新型的人才类型,是一个有独立智能结构和职业特征的人才类型,他们有较高的学历、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灰领将成为今后青年人求职的主要方向。上海市职业培训研究发展中心的郭秀丽女士认为,目前国内所提出的灰领概念与国外的有很大不同之处。相对国外灰领的概念,我们国内现在所谈的灰领则更强调该从业人员完善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实践积累以及旺盛的创造力。显然,我们关于灰领的界定标准比国外要高得多。(华氏)

人才战略中的灰领之美

乐泉/文

  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首次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此次会议上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也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首次就人才工作专门做出的决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会议显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政府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媒体普遍注意到,此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我国的人才战略提出了五大新观念,即大人才观、大就业观、大开发观、大投资观和大环境观。可以想见,由执政党和政府推出的新人才理念将带动社会生活和社会观念出现巨大变化。面对目前我国人才培养和人才结构失衡的现实,我们更可以从中看到这一人才战略中的灰领之美。

  首先看大人才观。此次人才会议对人才标准进行了重新界定:一要有知识、有能力,二要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三要能在政治、精神、物质三个文明建设中作出贡献。这意味着今后学历、职称将仅仅是人才的外在标志,而不是人才的根本标志。灰领概念提出的意义就在于用“岗位”和“才能”来划分人才。今后只要是“能工巧匠”就有资格被纳入“人才”的范畴。无论学历、职称高低,只要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就是“人才”,打破了城市与农村、办公室与车间之间的“身份”界限。什么是人才?社会需要的就是人才。我们既要承认科学家、工程师是人才,还要承认高级技工、技师等“专家型”工人也是人才。

  二看大就业观。一个人的就业状况分为就业、失业和创业三种,其中创业是最光荣的,因为创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饭碗,还让更多的人端上了饭碗。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通过了一个宣言,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列入高等教育应关心的问题。今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不仅仅是就业者,还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在我国今后应树立创业最光荣的观念,许多灰领职业目前在社会上才刚刚出现,未来市场的需求量必然会越来越大,富于创新精神的年轻人一定能在灰领这块职业园地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广阔创造空间。

  三看大开发观。除教育性和培养性开发之外,开发人才资源还要注重人才资源的适用性开发和政策性开发。没有岗位,一个人再有本事,能力也开发不出来。政策环境也很重要,好政策人才辈出。目前职业培训整体上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专业设置重学科倾向、轻市场导向,培训内容重管理类、轻技能类,培训方式重理论讲授、轻能力训练,难以适应灰领人才的培养要求。今后灰领培训相关教育机构要调整办学方向,增强实践技能,跟上技术进步和职业变化的步伐,尤其是要重视对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面向市场重新定位,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灰领人才的需求。

  四看大投资观。要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资。人才开发的过程就是资本投资的过程,要把人力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本,其中关键一条就是要提高灰领人才的待遇和地位,要摒弃重文凭轻技能、论资排辈的提拔任命制度,引导企业建立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为广大一线技术人才脱颖而出营造一个良好有序的竞争环境。

  五看大环境观。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日前完成的《WTO与中国人才资源开发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影响我国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主要是4种久治不愈的“顽症”: 人事档案变成卡人的“杀手锏”;评价标准以职称官位论英雄;能进不能出,磨平人才锐气;一流人才难获一流报酬。要让灰领职业成为人们热衷的职业,就要外部环境提供一个适宜于灰领成长的土壤,也就是要在全社会逐步树立起“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应以学历论高低,不以职位论短长,不以论文多少论英雄,要提升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通过职称评定改革,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和依据职业资格等级确定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引导更多的青年人投入到灰领一族,而不是一味地热衷于“耍空架子”的学历教育。

  可以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已经为灰领人才黄金时代的到来拉开了序幕。

青年人眼中的灰领

李思川/文

  在灰领概念最先流行的上海,年轻人怎么看呢?他们是否也愿意加入灰领一族呢?带着这一系列问题,笔者在上海街头随机采访了几十位年龄在20到30岁之间的年轻人。

  问题一:你是否知道灰领?

  问题二:你依据什么区分白领、灰领和蓝领?

  问题三:目前灰领的社会地位如何?

  问题四:目前灰领的经济收入如何?

  问题五:你是否愿意加入灰领一族呢?

  问题六:你愿意参加哪种形式的灰领职前培训呢?

  86%的被访者现在都已经知道了灰领这一概念,不过其中很多人还是通过近期媒体报道才知道这一概念的。

  虽然经济收入很重要,但在采访中笔者还是发现,更多的上海青年人是依据某项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来区分白领、灰领和蓝领的。不少被访者承认,目前灰领的社会地位还不是很高。70%的被访者就表示目前灰领的社会地位还比较低。

  关于灰领的经济收入这一问题,被访者的回答分歧较大,认为“灰领的经济收入高”的人和“低”的人各占了一半。这一调查结果其实是与目前灰领一族内部收入的巨大反差有关的。一位职校毕业的小伙子告诉笔者,他本人的工作是铺设网线,也就是人们现在说的灰领一族,可工资并没有笔者想像中那么高。笔者反问,现在不是很多关于“高薪聘请灰领”的报道吗?他则认为,并不代表灰领市场的全部情况。实际上,尽管报纸上经常宣传灰领职业开始走俏,可他们公司目前对灰领员工的态度并没有任何变化,在他们公司内部白领与灰领、蓝领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是非常大的,他一点也没有为身为灰领而感到高兴。当笔者采访另一位年轻女士的时候,却得到与前者截然不同的答案。这位女士告诉笔者,现在的某些灰领职业的确非常火,她认识不少发型师的月收入就有两万多,让她这样所谓的白领也自愧不如。她还告诉笔者,其实也不是每个发型师都有这么幸运,即使是发型师这个职业里面也分为很多层次。笔者问,那么一个发型师月收入从2000元到20000元的门槛是什么?这位女士则很干脆地回答:“就两个字,技术。”

  也许并不是每个灰领都这么幸运,也许是每个被访者对于灰领的印象各不相同,于是选择“加入灰领一族”的人也仅仅占被访者的53%。

  关于“你愿意参加哪种形式的灰领职前培训”,55%的人还是选择现场培训,因为他们认为诸如广告设计师、外科医生这些职业的培训现场的亲身体验非常重要。但是不少被访者也承认,网络教育有很多优势。一个被访者告诉笔者,像他一样每天工作十分繁忙的年轻人在上海很多。对于他们来说,要想在工作之余参加学习,网络培训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与这些被访者的交谈中,笔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现在人们对于职业的选择已经日趋理性和多元化。究竟自己是白领、蓝领,还是灰领,许多人并不十分关心。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从事的职业是否有前途,自己怎样才能进一步在日趋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提升自身的优势。

  笔者进行调查的时间正逢下班时间,许多被访者正忙着赶去上课。这让人不禁感慨:如果有教育机构为这些灰领和将要成为灰领的年轻人提供现场与网络相结合的培训产品(例如工作日提供网络课程,双休日提供现场培训),他们是不是可以免去下班之后赶去上课的劳顿奔波呢?

谁是灰领培训的“领跑者”?

  “找工作难,难于上青天。”不少大学毕业生为找工作愁眉苦脸,一些职业学校毕业生却成了供不应求的“香饽饽”,强烈的反差说明,目前中国人才市场存在的种种矛盾实质上就是“有效供给的不足和无效供给的过剩”。灰领旋风刮起来,倒正好为各类教育机构和学生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提供了一个契机。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说:“目前大学生找工作难,是因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规格大学无法培养。以往国内本科教育培养的基本是学术型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脱钩,导致供需失衡。”而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院院长、终身教授朱自强认为:“过去大学培养的本科生可能就是干部,就是管理人才,而今大学文凭仅仅是一个进入高科技产业的入场券。”迫于就业市场压力,目前许多大学都放下“象牙塔”的架子,开始尝试贴近就业市场,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培养人才,并每年评估原有专业,对过时太冷的专业进行调整,对空缺的新兴专业及时补充,保证了大学教育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吻合。不过,相对于一些职业学校、民办学校,普通大学受限于传统观念、体制的束缚,改革的步伐依然显得较为迟缓、甚至有点“羞羞答答”。

  然而,不少职业学校、民办学校在教育创新方面反而走在了普通大学的前面。灰领的概念是近几个月才被人们所广泛知晓的,令人吃惊的是,许多职业学校、民办学校此前已经开始在尝试对学生进行灰领职业培训,出现了一批成功的办学单位。

  被许多媒体竞相报道的江西蓝天职业技术学院在2003年的就业率高达98.18%,整个学院的就业工作早在6月份就基本结束,一些没赶上的企业只能预定明年的毕业生。而据江西省教育厅的另一项统计显示,该省公办院校2003年的就业签约率却仅为70%左右,比去年还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这几年的就业形势也非常好。这所由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亲自提议,经江苏省政府批准的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五年前。当时苏州工业园内的外资企业需要大量既有较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熟悉和掌握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同时还具备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和外企管理适应性的灰领人才,而在人才市场这样的人才少之又少。于是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培养“灰领”人才的办学目标,以需求为本的办学理念和“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的办学宗旨。办学5年来,学院培养的学生全部被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和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外企聘用,其中60%以上录用在世界500强公司企业。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虽然是“国”字号的,但在办学理念上也显示了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许多办学创新之举与民营学校不谋而合。学院院长徐福缘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谈到该校的办学一是要办“本科”,以区别于以往高职高专学校,二是强调“应用技术型”,又区别于研究型传统本科院校,三是强调应用技术型也要有别于人,即“有自身特色”,以区别于其他应用型技术型本科院校。虽然近年来面临就业形势严峻的考验,该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2003年6月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高职生张烨更是成了全校关注的焦点,他与某会展公司签约后月薪最高可达一万元。该校经济管理系主任曾亚强教授在毕业典礼上曾坦言:“高职就业,只要时效对路,不愁找不到婆家。”

高职教育中的“灰领思维”

  许多人把领先进行灰领人才培训的学校成功的秘密归结为其办学的“灰领思维”,即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培养市场实用型的灰领人才。市场什么人才抢手热门,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而“订单办学”和校企合作更使这些高校真正实现了与市场的零距离。所谓“灰领思维”具体表现为:

  “需求意识”与“订单办学”

  一些学校意识到专业设置必须紧贴市场需求。譬如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每个院系的教师都非常关心人才市场的动向,经常走访企业,参加各类招聘会议,然后根据汇总的市场信息修订课程设置。因此,该学院开设的许多专业都非常受社会欢迎。例如电镀专业的毕业生就很受大众汽车等“三资”企业的欢迎,该校的“王牌专业”,香精香料专业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表面上签约率不高,其实很多学生是不喜欢被公司套牢,而是更愿意自主创业。

  在需求意识指导下,一些学院的“订单办学”颇有卖点。例如企业可以每年两次向江西蓝天职业技术学院提交用人计划,学院再根据其需求挑选学生,修订教学计划,增开相应课程与实训。与此同时,一些企业还积极向学院赠送设备、选派培训教师,并向定向培养的学生发放奖学金。“订单办学”无形中为学院构建了一个关系良好的庞大就业网络。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根据外企用工要求编制,注重培养外企急需的电子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装饰设计工程师、绘图工程师、喷涂电镀工程师等“灰领人才”。该校的教学内容按照“必须、够用”原则由教师自编讲义,教学逻辑是先问“会了没有”、再问“懂了没有”。学生在“教学工厂”中学习,并接受现代企业普遍推行的5S行为规范的教育和管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系则与浙江中企建设集团合作,开办了独立学院,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此外,一些学校还走出国门,积极引进国外的优秀教育资源。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与加拿大戴尔特商学院合办了商务管理专业,还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办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合办了应用化学专业。此外,该校还与东京动漫学院开办了动漫设计、动漫音效、动漫编导三个专业,与法国地中海大学合作开办竞争情报、工业视觉和数据分析专业。而这些专业人才目前在市场上都非常短缺。

  双元制教学

  双元制即文凭+岗位证书的教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教师经常提醒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文凭和能力都很重要,文凭是敲门砖,而能力才是你真正立足社会的基础。”鼓励学生通过职业培训掌握实践技能,在拿到学历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建立的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可以提供电气自动化、平面设计等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部副主任张红女士告诉笔者:拿到职业资格认证证书本身并不容易,考试主要是以考实践应用能力为主,有些考试通过率大约只有20%。为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少民办高校甚至执行着严格的“三证换一证”的制度。即只有在校期间拿到了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三证”,才能换取毕业证书。

  为扩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一些学院和培训机构还引进了国外认证体系教学。例如上海市职业培训研究发展中心引进了韩国的动漫设计师证书、比利时的钻石鉴定证书,以及英国商业管理协会的客户服务等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培训设备、师资。之所以引进国外的职业资格认证,上海市职业培训研究发展中心的郭秀丽女士认为,主要还是因为国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非常完备,有非常成熟的认证规范。学员通过培训之后就可以获得国家和国际两个职业资格证书,今后可以面向国际就业市场。

  与此对应,该学院同样强调教师不一定要走学术这个独木桥,而一定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还要拥有相应的资质证书。该校还邀请一些公司的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并争取与企业合作办学,例如他们与上海焦化厂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训。很多新专业学校缺乏师资,学院的“绝招”是引进学科带头人,通过学科带头人可以获得可观的教学资源和社会关系网。

  动手能力和激励机制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针对低端生源的特点,在制定培养计划的时候特别注重大比例的实践环节,其中实践约占到总课时的35-40%。而且,学校在学生实践环节中还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实训,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密切结合起来。最有特色的还有“零适应期”教学,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具备企业技术骨干能力,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将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这样走上工作岗位,不用“适应”就可以马上投入“实战”。

  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鼓励学生“本插本”,即让优秀学生在大二时报考复旦、交大等高校,大大激发了学生整体学习的积极性。

  正如有关人士指出的,灰领应当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流。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获得白领的职位,但大多又不愿当蓝领工人,因此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成为灰领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一个上策。一些学校的“灰领思维”,使他们的毕业生在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千军万马”冲向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了先机。

灰领培训市场:下一桶金?

  灰领热潮的涌动,是否会带动灰领培训市场的振兴呢?2003年12月11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武汉召开的全国第二次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经验交流会上透露,教育部将启动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在未来5年内,中国将加快培养30万高质量的制造业高等职业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学制也将由现在的3年缩短为2年,并且保证学生实践时间,以加快培养速度。

  这显然是灰领人才培训市场振兴的一个标志。不过,灰领培训是成为2003年“冬天里的一把火”只保持三个月的热度,还是会成为中国教育市场的“下一桶金”?据笔者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可以使我们对这个市场的前景抱有谨慎的乐观。

  首先,在国家和地方政策层面,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完善将为灰领培训市场的拓展扫清障碍。正如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陈宇在首届上海市职业培训国际论坛上所谈到的:“国务院高度重视技术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已制定了国家技术职业证书制度,拥有二级和一级技术证书的人才,享有和工程师同等的经济待遇。国家已制定高技能人才开发计划,要依托中专、高职、高专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在大学推行职业资格培训。”

  2003年11月上海灰领概念推出之后,一系列制度配套措施也紧锣密鼓地出台。在此次上海首次灰领推介会上,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曾表示,上海将大力造就一大批符合知识经济要求的灰领人才,以适应上海城市发展和产业定位的要求。从2003年起实施的为期三年的上海“技能振兴计划”,已将加大对灰领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为此,上海将在在读大专以上学生中推行“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政策,以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根据“技能振兴计划”,今后上海的就业培训也将向灰领倾斜——培训层次将从以下岗人员上岗培训为主转向中高层次技能提升为主,培训的产业方向也将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转向以新兴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为主,力争到2005年后使上海的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占到技术性从业人员比重的15%左右,建立灰领人才高地。

  可以说,实施高校学生职业资格鉴定,改变了大学毕业生只会“纸上谈兵”的窘境,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一个“护身法宝”。而就业市场对于拿“双证书”的大学生也非常青睐,因为这意味着大学生进入“职业角色”的时间大大缩短了。

  其次,国内就业市场对于灰领人才的巨大需求预示着灰领培训市场的巨大商机。有人曾对我国机械加工企业进行过调查,发现用同样的配件,我国组装的手表却达不到瑞士产品的质量标准,真是“有米”难寻“巧妇”!不管多么先进的设计和设备,没有手艺高超的灰领去做“巧妇”,一切都是空想。这是目前许多国内企业在发展中碰到的普遍问题。据统计,我国城镇1.4亿名职工当中,技术工人仅占半壁江山。其中初级工所占比例高达60%,中级工占35%,而高级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灰领)仅占5%,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40%的比例相距甚远。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新兴产业普遍存在人才缺口问题,其中软件行业的高级技术工人缺口即高达42万人。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2002年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共有140万技术人员,其中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加在一起所占的比例只有6.2%。为此有专家呼吁:如再不加大力度培养灰领人才,上海现代工业的新发展将无从谈起。

  第三,国内高等教育结构面临调整,职业教育正在重建,规模迅速扩大。目前我国许多东部沿海地区大学毛入学率都超过了15%,提前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与我国现在所推行的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主体是高等职业教育,其培训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研究型人才数量的比例大致是4: 1,呈金字塔型。而我国高等人才的分布却恰恰与之相反,呈倒金字塔型,搞学术、搞研究的人太多,懂应用的人却太少。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目前全国已有386所中职院校改制为高职院校,学校招生规模和在校生人数都比改制前扩大了8倍和6倍。高职高专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高职高专在校学生达817万人。

  第四,对于灰领的培养,政府和教育界业内人士均给予了充分重视。在本次上海“首届职业培训国际论坛”上,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杨河清教授说:“目前我国建筑行业高级技师仅占0.3%,影响了建筑行业的科技转化。有96%的企业缺少机电方面的技术人才,88%的矿产企业缺少采矿方面的技术人才。综合起来,灰领人才的短缺危机有可能影响到我国成为下一个制造业中心的设想,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可以预见,目前国内灰领培训市场还刚刚萌芽,发展潜力巨大。不仅官方办学机构、民营办学机构要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先下手为强,甚至还会有实力雄厚的企业、海外军团加入进来,争先恐后抢占这块市场,希望能以最快速度分到最大块的“蛋糕”。未来灰领培训市场构成的多元化已经成了必然的趋势。

网络灰领教育:热点还是难点?

  上海职业培训指导中心新兴产业培训基地,曾被国际劳工组织官员称赞为“国际一流水平”。走进基地,穿梭于集成电路生产、楼宇网络布线、数字化印刷、网上超市、环保水处理这些实训教室,你就仿佛在参观一个个“袖珍版”的高科技现代化企业。就拿电子商务系统实训教室来说,面积不过百来平方米,但整个网上超市的运作流程却是五脏俱全。电脑控制的立体化仓库、自动化货物分拣、条形码处理、电子支付系统等都能根据学员培训需求进行仿真化控制。中心还从国外引进了一套能生产四英寸芯片的流水线系统,通过这套设备流水线系统,学员可以掌握芯片生产线所有岗位的技能。据悉,今后几年内,上海将逐步建立十个以上的公共实训基地,为造就灰领人才提供平台。

  据培训研究发展中心的陆瑞芳女士透露,这里从2003年4月开始尝试网络教育,目前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网络教育学员已达几百人。指导中心在网络课程设置上非常重视“应知应会”:“应知”是指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应会”是指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他们还严把网络课程的质量关,他们聘请上海一流的专家做主讲教师,同时请专业公司制作多媒体课件。陆女士给笔者举了这样一个事例:“很多人对汽车维修的网络课程不了解,因此最初来上这门课的学员只有十来个人,可由于课程质量高,专家有名,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来上课的学员就一下子翻了倍。”陆女士告诉笔者,他们中心运用网络教育的最大体会就是效率大大提高了。由于运用了精心准备的多媒体材料,课程平均缩减三分之一的课时,同时课程的信息量也更大。目前他们在上海郊县开办了24个办学点。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部副主任张红女士也告诉笔者,他们目前正在积极尝试开展网络教育。譬如他们继续教育部已经引进了北京大学网络学院的国际经贸、法学、行政管理等专业课程。张女士坦言,网络教育目前在他们部门还只是处于一个“补充”的地位,但从2003年“非典”时期网络教育发挥的关键作用可以预见其未来的美好前景。

  笔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目前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灰领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虽然大多网络学院的招生广告都提出其拥有多么先进的技术手段,但实际效果却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好。许多学生,特别是成人学生,对计算机操作并不熟悉,因此对于网络教育这种形式还不太能接受。有的学生在电脑面前看教师上课的视频画面,感到缺少课堂氛围。另外,在网络教育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一些学生基础本来就很差,加上没有教师面对面的督促,很难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

  张红女士还认为:“网络学院办灰领培训将面临激烈市场竞争。谁家的灰领品牌得到了市场认同,谁家就能取胜。”陆瑞芳女士则告诉笔者,目前最让她头痛的是合适的网络课程太少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打了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现在的苦恼。

  目前,网络学院要开展灰领培训似乎也有自己的难处。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徐伯兴教授表示,他本人非常看好灰领培训市场。不过目前还没有灰领培训的打算。他告诉笔者,包括华东师大网络教育学院在内的大多数网络学院目前主要的任务还是进行学历教育。以华东师大网络教育学院为例,目前该学院的工作重心还是对华东地区师资的学历教育和学历后再教育。今后随着学历教育培训工作量的减少,他们学院将考虑在合适的时候尝试进行灰领培训。

  不过,徐教授也指出,目前上海已经有一些网络学院开始尝试开展行业培训。受前一阵子出现的教师网络联盟的启发,不少网络学院意识到自身很难与一些名牌大学竞争,不如利用自己的特色学科开展一些行业培训。对于开展灰领网络培训最大的难点这一问题,徐教授认为:“当前网络教育学院主要还是依托所在大学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而灰领培训在很多高校还是空白,因此就当前来说要开展灰领培训难度不小。”

 

网站地图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在线调查 广告服务
地址:北京朝阳区建国路88号现代城A座2604 邮编:100022 
电话:010-85806056\85804383 传真:010-85804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