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远程教育试点的成就与不足,还是我国远程教育的定位问题、质量保证问题、资源与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等问题,学术领域近年来一直在持续探讨,也是本刊始终关注的焦点。教育行政部门做出政策调整之后,各个方面对远程教育的重新审视与政策解读相伴而来,并且经由社会舆论的张扬,引发了更为广泛的反响。这种重新审视与广泛反响呈现着多元化的特征,但均应视为对中国远程教育进程的关切。本刊认为,不妨以此为契机,从研究的视角,把相关主题作一番敏锐而平实的综合梳理,并由此开掘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本期刊发这篇专访就是希望体现这样一种思路。
引领与推动:试点院校为远程教育注入新活力
普通高校在远程教育实践中的突出成绩:
● 对远程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 引领了先进技术的应用普及
● 促进了网络学习环境的逐步形成
● 推动了媒体资源的建设发展和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运行机制的变革
记者(以下简称“记”):近年来,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说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也有人称之为“超常规发展”。不论在教育领域,还是在社会舆论方面,都对试点院校在远程教育方面的实践探索给予了高度关注,这其中有肯定、也有批评。2002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人们普遍认为,这一文件的出台,是以远程教育实践过程中出了问题为背景的。您的看法如何?
任为民(以下简称“任”):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的确非常快,在发展当中也确实暴露出一些问题。不过,应当强调的是,现代远程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发展过程当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是“试点”课题中的应有之义。如果对试点院校的网络远程教育实践进行总结、评说,首先应该肯定试点所取得的成绩。我认为,试点院校的网络远程教育实践所取得的进展是显著的。在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普通高校重视发展远程教育就是最大的进展。现在从上到下对远程教育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这种重视首先是思想上的重视,即认识到远程教育是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且认为它对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包括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很大推动和促进作用。学校感受到了这种推动和冲击,大大提高了对远程教育的重视程度,许多院校是由一、二把手负责网络远程教育,采取了支持措施,做了很多工作。
第二,网络学习环境正在逐步形成。高等学校参与远程教育,对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普及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远程教育的设施条件建设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比较先进的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很多是从高校开始的,比如双向视频系统的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天网地网相结合的外交互式的教学系统的建设,都是高校先行推动的。国家进行了大规模投入,而高校起了很大的支撑作用,在先进技术应用上走在了前头,电大系统近年来就受到很大的促进。
第三,网络资源建设取得比较大的进展。在我国的远程教育领域,计算机多媒体资源的发展迈进了三步。80年代中期,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就是在高校发展基础上提出来的。90年代中期,出现计算机辅助学习(CAL),一个词汇的变化标志着一个理念的变化。辅助教学是作为一种手段辅助老师教,而辅助学习是作为一种手段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也就是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变化。90年代末开始,课程整合和网络学习环境资源建设问题被提了出来,这就不仅是以谁为主的问题,而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大变革。媒体资源建设的发展与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媒体资源的发展推动了远程教育的新的发展,进而提出了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等的改革发展问题。在这些方面,必须看到高校网络学院的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此外,高校对远程教育发展的推动还表现在促进远程教育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产业运作上。虽然各个院校在产业运作的成效上有好有差,但都在进行校企合作、产业运作等方面的探索。这是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成立后才出现的新的变革。
总的看来,试点高校在网络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不容否定的。
迷茫与失范:远程教育试点凸现矛盾
目前高校远程教育试点中表现出来的突出矛盾:
● 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明确、不够正确
● 定位有片面性,有偏差
● 忽视教学过程的支持服务
● 有效资源供给不足
● 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不深入
记:对于远程教育试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少人阐述了各自的看法,教育部出台的《意见》中也有一些概括归纳。您能否结合试点院校的远程教育实践,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分析?
任:我的看法是,普通高校在进行远程教育的实践探索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突出的矛盾。这些矛盾表现为:
第一,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明确,或者不够正确。普通高校发展远程教育一般是依托成人教育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这些学院自身大多没有雄厚的教学力量,有些管理人员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不够端正,对远程教育规律不了解,也缺乏远程教育的经验。有的看到国家给了优惠政策,就一味想扩招,结果把网络教育学院变成了变相扩招的手段。也有的追逐功利,觉得多招生就可能多收入;公司、企业是要讲成本效益的,校企合作中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发生问题。这样,就出现了不考虑生源情况乱招生的现象,质量自然难以保证。
第二,定位方面有片面性,有偏差。关键问题是搞远程教育首先为谁服务、面向谁?有的专家已经指出过,目前多数高校的网络教育主要是在搞高起本、专升本和高起专。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自学能力又比较弱,与本校的在校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尖锐的矛盾:针对这些人如何进行教育?
高校的优势在于拥有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人员,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比较快。目前的网络教育在办学层次上却没有体现其本身的优势,反而运用了劣势。由于对未经择优选拔注册学习的学生情况不了解,费了很大力气,可学生并不满意。这就反映了定位不准的问题。我认为,高校应当发挥优势,首先进行较高层次的非学历教育,特别是针对在职人员,开展开放式的、能够自主学习的、能及时提供新知识与新技能的教育。
第三,忽视了教学过程的支持服务。一些高校比较重视选择名师,名师的课也的确讲得不错。但是,这种讲课并不能解决各地学生的所有问题。这些教师以往面对的是在校的高水平学生,而对远程学习者的了解不够;他们熟悉过去的面授教学,却不习惯媒体教学;他们承担着学校非常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没有精力了解、研究远程学习者的需求。尽管这些教师根据经验做了一些教学设计,应用长年积累的教学策略做了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但和学生的需求还是有明显的差距。结果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无人及时给予解决,即支持服务没跟上。学生反应不佳,反映听不懂、收获不大,不符合自己的需求,不能学到真正想学的东西。
第四,有效资源供给不足。教学资源现在并不是没有,已经搞了很多,网上的、各种媒体的都有。但真正适合学生的、有针对性的的资源却很少,缺乏经过整合的、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设计和各种媒体的一体化设计。学生面对的是高校的教材、光盘,此外就是网上课堂。这些资源缺乏针对性、缺乏对学生实际需求的了解,不能提供很多动态的学习指导内容。这样,学生就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不多,很多内容又看不懂,资源也就显得比较匮乏。
第五,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的改革不深入。目前高校并没有真正形成一种学生个体化学习、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多数还是采用远程课堂的形式、自学的形式,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首先就没有达到自主选课,还不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校的在校生可以自主选课 ,基本是学校播什么学生看什么,而且还规定时间。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手段的变化就能解决一切的,而是涉及对远程教育模式、管理模式的改革问题。在高校的网络远程教育中,这方面的改革还较少。
由于出现了这样一些矛盾,教育行政部门也就出台了一系列调整措施。这些调整措施是必要的,否则对远程教育的发展不利。不论是严抓质量,还是强调远程教育的定位,强调公共支持服务体系建设,都是要网络远程教育逐渐走上规范化的轨道。我认为,调整措施是引导型的,并不是堵的政策。当然,对乱办学的应该堵。现在采取的“认证”也好、“评估”也好,都是应该做的,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收”,而是教育行政部门一种引导监控措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规范办学行为,使网络远程教育更好地发展。
从国情中寻找起点:定位当今中国的远程教育
● 发展远程教育是我国国情的迫切需求
● 远程教育首先为谁服务?办什么样的教育是最急需的﹖
● 确定远程教育的发展重点,应当看到更广大的人才市场
记:我国远程教育的定位问题一直是研究、探讨的一个中心问题,它是宏观层面的问题,也直接涉及到具体的操作层面。对远程教育的引导和规范,首先也有明确定位的问题。教育部《意见》中提出了“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要以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为主”等要求,显然与远程教育的定位有关。您谈到试点高校的远程教育定位有片面性,出现了偏差,那么,您认为我国的远程教育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呢?
任:我想从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从大的背景上来看。应该强调,发展远程教育,首先是我国国情的需求。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提高人的素质。从高等学校的发展趋势看包括民办高校的发展 ,尽管扩招之后遇到了质量问题,但到2005年实现平均毛入学率15%的指标并不会太困难。不过,高等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比如,各地区的发展有不平衡的现象,像云南省的平均毛入学率现在也只有8%左右。更重要的问题是:第一,经济要实现持续发展,需要有大量的创新人才,企事业单位的人才素质必须要有大幅度的提高;第二,在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企改革面临持续发展的问题,民营企业的竞争也相当激烈,这都需要有大量的适用人才、创新人才;第三,扩大改革开放,进入WTO,许多方面要与国际接轨,也需要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人才。对比这三方面的人才需求,我国现在的人员素质状况显然是不理想的。2001年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毕业生平均只占4%,高中毕业生占13.8%,初中毕业生占40%,小学毕业生的比例为30-40%,甚至企业中还有个别文盲。这些数字所反映的还不仅仅是学历和文凭问题,更重要的是全民素质的现实状况。这就决定了我们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即怎样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各级各类人才,使之成为国家的财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为六大工程之一,就是要解决多快好省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问题。如果人口素质状况不改变,我国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国家花大力气,要建设开放教育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真正形成一个学习化社会。实现这样一个宏大的目标,仅靠国家办教育是很困难的,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发展多种形式的办学。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当今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们初步具备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条件。截至2002年6月底,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为2056万,网络用户总数5435万,各类网站迅速发展。在教育战线上,信息化的发展除去硬件设施建设之外,还体现在三个层面上: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迅速普及和应用于各级各类学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有了很大发展;以上述两个层面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学习环境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三个层面的发展为我们大力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目前网络远程教育发展迅速,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一种新局面。
其次,从国情的角度做进一步的分析,还要正视和回答这样的问题:远程教育首先为谁服务?办什么样的教育是最急迫的?
远程教育的定位涉及“对象”问题。目前大学适龄人口18-24岁 约接近有1亿人,但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人。我国还有6-7亿从业人员,他们由于多种原因没能接受高等教育。由于工作和择业的需要,企业发展、人才市场竞争的需求,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希望接受不同程度的、相当于高等教育水平的教育,希望接受学历教育,希望接受继续教育,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现代远程教育在确定当前的发展重点时,应当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不要只局限在应届高中生中没能考上大学的那部分,而应首先看到和注重6-7亿这个更广大的人才市场。应该说,为在职从业人员服务,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显得更急迫一些。如果说高中毕业后上大学的途径已经逐渐多了起来,政府对解决大学适龄人口的受教育问题也采取了多种措施的话,在职的这些人不能脱产学习,接受高等教育的现有途径更少,怎样为他们服务,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目标。
远程教育的定位还涉及“面向”问题。我一贯主张要“四个面向”,即应当首先面向地方的需求,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面向广大农村亟须提高人口素质的需求,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需求。对于经济、教育都不发达的地方,远程教育更应该提供服务。这应当是比较明确的。如果把远程教育只办在中心城市,甚至把学生招进来,集中脱产学习,就等于是在变相扩招。把远程教育变成扩招的一种手段当然是不对的。
搞学历教育的确是一种需求,而且需求量相当大,在现有用人机制范围内、在文凭起相当大作用的情况下,远程教育搞学历教育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学历教育主要面向谁、培养谁?内容如何?远程教育的对象、范围不同,需求是不一样的。应该针对学习者的需求搞远程教育,不能把高等教育的课程照搬过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需要进行变革,适应基层的需求。这种需求不单指知识的需求,还有一个在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上适应基层需求的问题。当然,还有非学历教育,即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等,这显然也是远程教育的重点所在。远程教育应该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起来。
这里有一个分工问题。不同层次、基础不同的学校,发展远程教育的任务应该有适当的分工。比如,电大系统以往搞的是大众化教育,更多地面向基层,培养应用性人才,应该把为基层培养适用性的、实用性的人才作为重点;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流高校,同样是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就应该重点培养较高层次的人才,更多地开展本科后、大学后、研究生、培训班等的教育。
总之,远程教育的定位,应该是从国情出发,从国家和学习者的需求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