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年前还被美国《商业周刊》誉为“中国软件业的决定力量”的明星企业,因为资金链条的断裂在两年前轰然倒下。如今,这家靠概念和炒作包装而成的高科技公司正密谋“归来”。
两年前开始淡出人们视线的科利华,如今正以另一种方式宣告着“回归”。
2004年10月29日上午8点半,京城天气依旧晴朗,与平常的日子没什么区别,忙碌的人们一大早就开始忙碌着,没有更多的人知道城市中某个角落正在演绎着什么。
此时此刻,北京长城国际拍卖
办公楼,正在举办一场特殊的建筑大厦的公开拍卖会。其实这个大厦本身很一般,尤其在众多五星级大厦的北京城中,这个大厦便是科利华网络大厦,只是这个大厦的原主人很特别些——科利华。一个当年酣震欲聋的中国IT软件教育的“霸主”,一个曾经自标“要做中国微软”的企业,似乎终于要以“卖楼”告别中国IT历史舞台,终究是这样吗?
拍卖会闹剧
结果很快就传出——“流标!”
“其实这样的拍卖不是第一次,结果我们也有预感。要说为什么会流标,是因为起标额太高,没人响应。”一位原科利华员工道出个中原由。
“我们现在对外称华乐思公司了,科利华和我们没关系。如果大厦被拍卖成功了,我们搬走就是了。”一位还在科利华网络大厦工作的原科利华员工说道。
笔者了解到大厦的起拍价为5838万元,由于大厦占地面积是5709.5平方米,建筑面积12102.5平方米,折算起来相当约4820元/平方米,而该地区写字楼价格为6500~7500元/平方米。
“起拍价一喊出,竞买者没有任何反应,自然是没拍成。但我们现在正在加强招商力度,准备一个月内再度拍卖。”拍卖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道。
这座大厦是科利华在2001年因欠银行贷款换不起钱而抵押给了银行,拍卖公司受托进行公开拍卖的。
“老窝”被掀,通常主人个中滋味自不用说,但现在仍在科利华大厦上班的员工却是超脱的表情,难道新公司真的能“化险为夷”?还是科利华“暗渡陈仓”巧妙躲过债务?这种运作意欲何为呢?这是否意味着科利华作为民营上市公司找到了一种新的退出机制呢?
2004年11月2日科利华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公布债权转让及担保权利转让的公告,是科利华经过几年的沉默之后,
科利华曾经以市场“炒作”闻名,渴望“挣大钱”的极度心态,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闪电般“借壳”上市。但好景不长,三年连续亏损,欠着银行几个亿的贷款资金,于2001年被戴上ST帽子,在一切都暗示着即将退市的今天,科利华在经历资本市场的滑铁卢后还有涅重生的可能吗?如果说,科利华股价因为11月3日的债权转让及担保权利转让的公告有开盘涨停现象,让股民看到重组所带来的期望,也是否有“回光反照”之嫌呢?
好在时间能告诉我们事实。
神秘新公司半遮半掩
坐落在北京中关村园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科利华网络大厦在失去人们神往的目光的同时,也失去了她往日不可一世的“辉煌”。毫无疑问,“科利华网络大厦”几个字不久就要被别的字来代替。
“以前大厦前面的轿车停得满满的,现在你看,没什么车了。”大厦的保安介绍道。大厦一共有五层,走进空荡荡黑暗的首层大厅,花岗岩地面和墙壁,依稀能感觉到主人往日的繁荣和门庭若市景象。两部电梯早已停止运行,有点破烂不堪。整个大厦除去三层有人办公,其余早已是人去楼空,显得颇为荒凉。三层办公的公司就是对外称为华乐思的企业,有三、四十名员工。
2004年初,一家名为华乐思公司低调成立,而这家神秘公司的员工都是由原科利华职员组成。新公司所开发、销售的产品仍是使用科利华商标的原产品,如“CSC电脑家庭教师”学生教育软件,“校长办公系统”软件等等,办公地点现在还在科利华网络大厦内。
说新公司很低调,是因为普通员工在回答“新公司和科利华是什么关系?”时,往往是支支吾吾的,“搞不清楚”就是对你的回答。
“新公司可以说与科利华没有任何关系,科利华只是以产品版权入股;但新公司也可以认为是科利华的子公司。这样的说法,在关键的时候可以左右逢源。当遇到债务等麻烦的时候,新公司就与科没关系;当然在科起死回生时,融到资金了,我们也愿意说是科公司,分享品牌效应。现在我们的产品还是原科利华品牌的产品,毕竟她的知名度要高得多,华乐思公司有谁知道呢?”一位新公司部门负责人说。
笔者给华乐思总经理郑先生打电话,郑总第一次接时,以“正在开会,过几个小时再说。”为由挂掉手机,待笔者以后再和他联系时就是“呼叫人工服务”,郑总的“失语”说明什么呢?新公司与科利华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那还用说吗?想都想得到,新公司依旧是宋朝弟控制着,科利华内幕,要写一本厚厚的书都没问题。”一位深熟科利华内情人士透露道。
科利华重组梦再起?
科利华在1999年5月重组阿城钢铁股份(通过资产置换手段),曲线上市,也就人们所说的“借壳上市”。2000年2月股值飙升到每股58.33元,随后不断下跌,用“一泻千里”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于2001年带上ST帽成为ST龙科,股价创1.24元的历史新低。到2004年10月底降至每股1元多,上市公布的资料表明,到现在科利华除去在1999年、2000年进行过配股外,没有分红,这至少说明,科利华上市以来,对投资人只有索取,而没有回报,不能说“气数已尽”,但说成“风光不现”已经成事实。
2004年11月2日公布科利华债权转让及担保权利转让的公告后,11月1日至11月4日间,一路下跌的ST龙科股市呈现开盘涨停现象,从1.6元涨到2.1元,有文章形容为“超跌重组科技酝酿反弹”。“这有可能是11月3日的债权转让的信息提前透露,有人已经知道,提前在股市中反应。这样行为可能也是认为,债权转让给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后,说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介入了,有可能会对其进行重组。比如通过剥离不良资产,整合产业结构等关联运作,新股东的出现,ST龙科股值上扬,股市朝着好的预期方向发展。”一位著名证券分析师说道。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也不排除,就是当股市超跌时间太久,从系统技术角度上也会要求把它拉起来。
所谓的重组就是上市公司为了更大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资产转让、资产改进以及内部制度改变,引进新的经营机制等手段,他还是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这与卖壳不同,卖壳是上市公司经证券会同意、国资委办理相关手续,国家财政部认可,将其股东控制权转移给第三方,不再是第一大股东。
“我们仍寄望于重组,只要这样,融到一个大企业中去发展,出于这一点,新公司仍然有人在做科利华相关市场工作,最后新公司又是科利华公司。”一位在新公司部门负责的员工道出个中缘由。
说归说,只要债权人不要求破产清算,科利华就还有重组希望,这个梦想能否实现,就看今后的事态发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