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Photocome
编者按
今年2月,全国总工会、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全国工商联联合下发《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通知,并公布相关活动细则。学习型组织这一舶来品能否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九部委此项举措,究竟会给中国的企业和单位带来什么?在“学习型组织论坛”网站上,一些长期关注中国学习型组织和中国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人士就此展开激烈讨论。
本刊记者密切关注这一讨论,归纳整理了网上发言,期望给关心这项事业的人们一个阅读索引。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是提高我们全民族素质的长远大计,推动这一活动健康深入开展,是本刊的义务。在扩大这一讨论的范围及影响力方面,本刊也期待作出贡献。
不仅仅是教育培训
版主:九部委联合下文,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姿态,而且还要评比、颁奖,就像评“劳模”一样,相信政府的本意是好的,也会引起很多企业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易言:我们不希望发生的事和担心的事终于成为现实!年初就有专家说有些单位已经开始评先选优了,当时还作为笑话来谈。如今当九部委下发的评先选优的“白纸黑字”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再也笑不出声来了。
我疾呼那些真正热爱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专家学者们,那些真正致力于这一科学理论的传播者们竭尽我们的全力,为学习型组织这一科学理论正名,否则这一最前沿科学管理理论将夭折,将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江上风清:“学习型组织=教育培训”是许多人理解的含义,尤其是许许多多的领导者。他们并没有潜下心来理解学习型组织所包含的内容,便开始了学习型组织的“实现活动”。为本单位拟订“从管理型向学习型转变”规划的领导可能不是少数。把学习型组织理解为一种管理模式的到底有多少人呢?!
精髓是什么
张善勇:应该说,文件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现在很多单位忽视培训,领导认为培训无用,至少这个文件可以让一些领导能重视培训,员工也会因此获益。另外,学习型组织所强调的创新、创造在文件中也有所体现。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不让培训只是做表面文章,走过场。学习型组织强调的是能力,即知识——专业知识——能力。现在我们企业还是喜欢在培训中只传授知识,员工也只是听听而已,还没有考虑能力的提升。
如果学习型组织是一个汽车的话,用正确的观点来驾驶,它会朝着光明开去,真正为提高中国企业和员工的整体素质而努力;用错误的观点来驾驶,它的前进方向就可能成为历史的闹剧,成为一部分人升官发财的手段以及一部分所谓专家赚黑钱的工具。使得企业大量培训经费流失,而企业却在倒退,员工并没有得到真正所需的培训,文件所希望的结果没有达到,成了一纸空文。
River: 这份文件中,过分强调了职工教育、培训、读书、自学,根本没有体现出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思想与精髓,是对学习型组织的曲解和滥用。另外,文件中提出了所谓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标准,不仅片面,而且是很不严肃的,有可能产生误导。试想一下,具备这些条件的企业就是学习型组织了吗?总之,这个文件毋庸置疑会对学习型组织的普及有积极的影响,但恐怕负面作用会更大一些,进一步把学习型组织推向一场炒作、包装、浮躁、浅薄和走形式的“运动”。
劳心乐:创建学习型组织应该是每个组织自身的事情,与九部委是否下文应该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学习型组织这颗舶来品种子很难在我们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创建学习型组织,系统思考应该是精髓。按我的想象,一个人要懂系统思考并不难,一个组织要懂系统思考也不难;但是,当一个人或一个组织从整体来思考问题或者说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考虑问题,可能要损害到自己的眼前利益时,所谓的学习型组织就会放弃这种思考方法。
要真正做到系统思考就离不开心智模式的改善,而改善心智模式离不开深度汇谈,而要在我们的文化氛围里做到深度汇谈谈何容易?要把自己的心扉敞开,无疑象是在裸奔。
但我仍然不死心。我盼望着奇迹能发生。
关注执行者
Marner:我对各级领导的水平是十分钦佩的。我曾和北京团市委青工部的一位副部长就学习型组织和团建的一些问题,进行过一次彻夜长谈。他对于深度汇谈的理解和运用让我望其项背,对于学习型组织和团建结合的思考更让我望尘莫及。我还经常和我们控股公司的团委书记对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进行交流,他非常专业,并且对于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也很有见地。但是遗憾的是,他们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只是推动者,而不是执行者。有多少基层的团委书记、工会主席听说过《第五项修炼》?又有多少基层的团委书记、工会主席对学习型组织有兴趣呢?更不用去说那些真正在操作的团支部书记和分会主席了。
marner:我一直把严证法师的一句话奉为圭臬: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我也认为,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道路上信心和勇气还有努力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当很多人去选择一条所谓的“捷径”的时候,这条路也就会被引入歧途。非常遗憾的是,我现在已经见到了很多人在走这条“捷径”,而且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在这次活动中选择走这条“捷径”,因为“泛”和“虚”终归要比“真”和“实”省事得多。
探究科学方法
邱昭良:九部委联合发文已成事实,这也就是中国的国情。因此,一味抱怨或担心是没有价值的,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在这种既定情势下,更有建设性的应对措施。虽然我们每个人可能不是决策者,影响也可能微不足道,但我坚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认真作为,并热情地影响身边的人,就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写文章、宣传正确的理念来影响其他人;可以通过搞培训、座谈等传递正确的声音;可以……欢迎大家群策群力,探讨如何把“创争”活动深入搞下去,让它真正发挥效用,而不是变成一场运动或风潮。
傅宗科:学习型组织管理是信息化时代的管理新方法,是从传统的管理方法的蜕变过程。我们在组织内学习、吸收、掌握、运用、实践的过程中,要掌握方法。如果方法错了就会失掉成长发展的机会。
若没有领导层学习了解《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并在运用上达成共识;同时融入组织的发展战略,提炼入组织文化;若没有中层职能部门互相配合,承上启下的组织落实;若没有能引导、诱导、辅导、督导全员学习掌握《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的理论与方法。就不能深入持续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学习型组织是一套没有固定管理模式的管理模式,但它的五项修炼内容基本上概括了组织发展的基本问题,只要整体搭配修炼到位,就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组织文化和管理模式。关键是把握自已的机会。
行动就是进步
sunlei0701:一个先进的理念,一种先进的思想只有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在中国的民众中普及,才能具有生命力,才能最终实现由理论家的书斋走向现实生产力。中国的学习型组织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建设,当然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出版十多年来,为什么只有今天才真正成为社会的热点?这绝不是某位领导人一句话就能发展的历史。
九部委的文件,好就好在把创争的目标锁定在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特别是文化科学技术素质上,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落实在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上,体现了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坚强决心。
九部委的文件可能看起来有点像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我想这也没有什么坏处。试想,从1981年中央8号文件下发以后,20多年来全国的职工教育工作几起几落,而现在又是一种什么趋势呢?在几个不同文件里中央都对用于职工教育的专项经费的提取、使用作出了明文规定,但是有多少单位不折不扣地实行了呢?又有多少单位的领导把这部分教育经费用于自己出国考察、进修培训、获取研究生文凭,甚至建楼堂馆所、吃喝玩乐上?我们一方面苦于找不到有绝技、绝招的高技能人才,并抱怨生产一线的工人师傅们不爱学习不喜欢钻研技术;但另一方面,现实中工人们的大量培训机会得不到保障,受教育权利被剥夺。对此不采取措施行吗?创争活动本身就是一次行动!它提出了口号,制定了目标,这些如能实现,对中国的现代化,对小康社会就是贡献。尽管它可能有各方面的不足和不够完善、规范,至少它在真正为实现中国老百姓的利益而行动,行动就是进步!请珍惜这历史的机遇!
当然,大家对活动难免流于形式、虚化泛化等的担心和忧虑是不无道理的,绝大多数的意见也是善意的,诚恳的。我想,策划这个活动的组织者也好,从事这件事情的个人也好,都会极其谨慎、极其慎重地对待大家的忧虑和意见。我相信他们不是为个人在作秀,因为这个使命是神圣的,历史必将唾弃那些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靠愚弄百姓得以升迁的小人!
解析中国特色
邱昭良: sunlei0701讲得很好,但有一点我要说明。职工教育与企业培训,可以作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一个切入点。但我认为,从学习型组织的定义看,教育与培训只是学习型组织的一项内容或要素,它本身不能也不应成为学习型组织的目的。必须把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与生产、经营、管理、运作结合起来,以组织绩效和核心能力提升为目的,系统地考虑和和推进。
sunlei0701: 我想,在开展创争活动的起始阶段,我们至少应该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不怀疑,不动摇,勇于探索,勇于实践;2、不唯书,不唯上,实事求是,兼容并蓄;3、不浮夸,不浮躁,扎扎实实,务求实效。
根据文件精神,我体会,创争活动的总体目标是: 1、倡导一个理念——终身学习;2、提高三个能力——学习、实践、创新;3、形成一种机制和氛围——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4、搭建一个平台——建设各类学习型组织,为职工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和成材机会。仅此而已。不必要给它赋予太多的内涵,否则,它是承受不了的。
Zhousigen: 九部委的创建活动是以学习型组织为口号,倡导职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它并不要求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中国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国目前的人文基础也做不到这一点。企业的发展并非学习力三个字就能涵盖得了的。况且学习力也是人的素质的一个方面。说不定过几年又有哪位大师研究出ⅩⅩ型组织管理理论,中国学习得过来,普及得过来吗?切实提高职工素质,不失为一个现实理智的办法。学习型组织和改革、创新等词一样,没有固定的内涵,主要是作为一种口号,作为一种理念,提醒你要加强学习罢了。如果能通过这项活动,在广大职工中灌输终身学习的意识,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功德无量!远好过在中国创建几个学习型组织(即便是圣吉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
记者手记
虚拟世界的讨论诚恳自由,无拘无束,不乏真知灼见,记者浏览后亦深受启发。
对九部委联合下发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通知,网上虽多有指摘,但多数人仍肯定其本意是非常好的,它以提高职工队伍的文化科学技术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灌输终身学习的意识,表明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视和积极推进的决心。显然这一文件为有志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虽然目前人们对该文件在学习型组织的内涵表达、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如何在中国特定国情下创建学习型组织,使学习型组织中国化、本土化等问题上仍存在一些争议,但讨论普遍认为文件至少提出了口号,制定了目标,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对于学习型组织在中国的发展,有关专家大都指出,既不能照搬照抄,又不能闭门造车。不仅要充分吸收国外优秀企业的好的实践和先进的理论,而且要挖掘国内的优秀典范,在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同时我们的确需要认真研究学习型组织如何“落地”的问题。在人们习惯轰轰烈烈搞“运动”的中国,落实问题从来都是一大艰巨任务,这是一个需要严谨态度和扎实工作的长期任务,最忌讳的是有的人打着学习型组织“中国化”、“本土化”的幌子,兜售贩卖一些浮躁的东西。
政府出台文件旨在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在“创争活动”开始阶段确实不必贪大求全。但对于企业而言,九部委的文件是一股东风,如能借着这次政府推动的“东风”,本着自主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切入或启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企业应该能够从中有所收益。当然学习型组织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决不能只停留在“借东风”的浅层面上,必须再深入,把它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