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针对以网络为教学环境的课堂中学生所表现的一些问题行为进行分析,力求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提出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科学评价学习等。
【关键词】 网络环境;课堂教学;问题行为
互联网已经成为全民教育的基础设施,基于网络的教学也逐渐成为最受师生们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们考虑较多的是网页设计、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优化等问题,而课堂教学管
理还未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比较多,使网络教学的效率受到极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网络教学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制约。
一、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诱因分析
所谓课堂问题行为,一般指发生在课堂上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果的课堂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国外的有关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不只是影响他自己的学习,同时也破坏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简单地诱发另一个学生不听课,也可能把问题蔓延开来,诱发许多学生产生类似的问题行为,它会蔓及全班,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实地观察和对其它班级师生的访谈,发现网络环境下学生的问题行为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一、与网友聊与学习任务无关的事情;二、收发阅读与学习任务无关的邮件;三、玩与学习主题不相关的网络游戏;四、观看与学习任务无关的影像动画;五、听与学习毫无关联的在线音乐;六、撇开学习任务在网上无目的闲逛。
那么,为什么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中会产生如此多的新的问题行为呢?教育研究结果表明,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的影响因素集中在环境、学生和教师三个方面。
1. 网络环境的影响因素
首先,互联网目前已发展成为当今最大的一个传播媒体,它的内容丰富,进入的方式简单,网络系统开放,面对如此神奇的网络世界,如果学生们没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和积极的学习动机,肯定会产生不良学习行为。其次,置身于互联网的信息海洋中,学生会出现“迷航”现象。当无穷无尽的网络信息包围的时候,其琳琅满目的内容足以令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和无所适从。另外,各种信息诱人的外壳,也影响学生对所需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使学生不知不觉便陷入网络信息的海洋,不能自拔。
2. 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
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主要是:一、学习缺乏动机,自我约束能力差。这类学生平时不爱学习,网络学习刚好为他提供了一个开小差的机会;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而偏离学习目标;三、教学内容太难 学生感到努力也徒劳,于是便放弃完成学习任务;四、学习任务太易,学生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剩余的时间便用来网上娱乐;五、不理解学习要求,也不设法解决,放任自己,随便在网上点击;六、受临近座位上的同学的影响,纷纷效仿他人的不良学习行为;七、不懂网络学习操作方法。
3. 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
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看上去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与教师也有关系,有些学习问题行为就是教师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必须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自身进行一定的约束和调整。一般来说,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影响的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一、教学不当,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缺乏对网络环境这个重要的因素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考虑,在教学组织或表达方面造成失误,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常见的教学不当有教学要求不当,例如对学生要求过高或过低,学习的学习任务交代不清楚;教学组织不当,使学生无法参与教学过程;示范不当,使很多学生因为不知如何操作而放弃学习。二、管理不当,这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只顾在自己的电脑前操作或干别的事情,忽视学生的存在,缺乏自我约束力、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自然不会自觉学习。有的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例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个别不良学习行为经常作出过激反应,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使得其他的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相反有的教师发现有不良学习行为,也视而不见。三、丧失威信。一般说来,以下行为的教师容易在学生心目中丧失威信:网络知识或操作水平低,教学方法不好;对教学不认真负责;不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等。
二、如何避免或减少网络教学环境下的课堂问题行为
1. 转变教学观念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为网上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空间,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角色在发生着根本改变。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学任务将从传统的以教为主,转移到围绕学生的学和给予学生指导、支持和服务为主。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而且是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还是教学网站和教学软件的设计者、教材资科的撰写者、自主学习的评判者、教学问题的诊治者。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网络教学,使得教师和学生处于相同的环境。这一环境对于教师来讲,同样是陌生的具有挑战性的环境。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转变教育观念,特别要掌握互联网的基本理论、手段、方法和技巧,具备较强的操作互联网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2. 精心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最重要的步骤,它决定着最终的教学结果。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习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如将学习者分析和学习策略设计相结合,在有效地对学习者进行前期分析的基础上,设定不同主题,以适应不同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学习需要。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设计也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同时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使它们都能为教学服务。利用网络共享性、交互性、开放性等优势,开展多种富有成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有助于学生认知、情感、技能等多种学习目标的实现。
3. 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对学习活动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的描述。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是一个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是一个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环境。但是,一旦学习任务不明确,学生的学习漫无目的,问题行为也就随之而来,学习效果就要受到严重的影响。
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明确地以多种形式表述学习任务,并对成果形式和活动内容要有明确的规定,同时也要尽量照顾学生的兴趣,不要因为他们有学习问题行为而因噎废食,应该允许他们根据学习主题使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去完成,另外,在活动策略和方法方面,教师必须要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导,以免因此而造成其盲目行动。
4. 创新教学方法
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能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排除影响教学顺利进行的情绪障碍有好处,能给学生带来较大的满足感,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和学生学习系统完整。还要使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发挥,计划安排科学合理,课堂管理严格有序,并有利于学生态度与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养成。
以合作、探究形式为主的网络主题探究活动是一种较理想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另外合作探究式、真实任务式的教学方法均能在网络教学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5. 适当外部干涉
有效的课堂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在网络这个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就不可能将学生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网络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从而减少或避免课堂问题行为。
6. 满足好奇心理
好奇心理是人对客观事物变化的一种自觉意识,自觉心理。它是兴趣的基础,也是产生想象力的基础。学生之所以想在课堂上玩游戏、聊天等,是因为学生对这类活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或兴趣,并能通过此类活动获得某种心理上的满足或者获得某种信息。教师如果一味限制他们的活动,可能会引起他们的不满。教师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分析后,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如约定每星期的某个固定的时间,允许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游戏、聊天、听歌、看电影等)。 教师必须参与他们的活动,并且实施一定的指导,确保他们进入的是安全的、有益的网站,使他们从事的活动是健康的活动。事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交流,引导他们进入正确的轨道,共同制定在课堂上约束自己行为的制度,使他们能安心、高效地学习。
7. 促进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努力完成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它以学生的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控制为其基本要素。
有关资料表明,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里,学生通过教学而获得的知识只占其全部知识总量的10%-20%。可见,人的知识绝大部分是靠自主性学习获得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造就千百万个具有个性化人材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网络教学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网络教育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环境,而且也为学习者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等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自主地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并进行个性化学习训练,进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个环境优势,因势利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创设更多的有利于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学习任务,同时,还要加强外部管理,使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
8. 科学评价学习
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学习的评价应该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评价的发展性。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使学生由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形成积极的学习气氛,同时学生也会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信心也随之增强。学生的学习表现得到及时反馈,学生的评价能力得到了培养。围绕每个阶段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通过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或措施,使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会做学习活动的主人,从而能有效地遏制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1]田慧生. 李如密《教学论》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陈峥. 美国课堂管理的新方法--行为合同《外国中小学教育》J. 2002,(5)
[3]王凤英. 初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研究Z. www.ksjw.net.
cn/xxzhy/syzh/_private/keyan/wenti.htm
[4]曹梅. 网络学习监控初探Z. http//www.edu.cn/20020110/.2002 .01
[5]张胤. 基于网络的课程抉择与实施模式探讨Z. http//www.edu.cn/20020606/3057928.shtml
[5]董艳黄荣怀. 浅析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模式Z. http//www.edu.cn/20020905/3066740_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