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中心│ │ 资源中心远教厂商培训考察网上书城杂志订阅市场研究行业媒体国际远教
论坛远教沙龙群 英 会案例分析名家评论人物专访专家专栏2006 历届大会:05' 04' 03'网友投稿
远程教育要过三重门
上海干部在线培训进入主流
制约网络教育发展的几个因素
志愿者培训靠远程教育 语言加经验成优势
彰显专业本色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深化教学服务
学习中心要出两个成果
教育一卡通 开启网络个性学习新体验
成人教育再也不能边缘化
微软:积极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2007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和特点
人大网院阿里黄山勤工俭学受赞赏
浊水待清
教学模式改革:让我痛并快乐着
影响大学教师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2007教育行业信息化呈高投入低增长态势

 

 

 

 

 

新 闻 >>
  行业动态 行业观察 会议信息 海外传真


互动之旅
2006年3月24日
 

  采访赴台E-Learning考察团之后,记者从他们的兴奋中,感受到了众人推动大陆E-Learning产业发展的信心。他们从台湾E-Learning产业的发展道路和推广经验中发现,简单、实用、自制、集中学习,竟然是台湾E-Learning企业经常挂在嘴上的词语,而且都被当作宝贵经验大力介绍。他们还发现,市场庞大只说明先天条件优越,并不一定是可供产业发展骄傲的资本。应该看到,在大陆,E-Learning(数字学习)这个产业内的浮夸之气还很浓厚,企业急功近利的心情还过于迫切。这些痼疾不改,即使有更优 惠的政策也不能扭转E-Learning现有的尴尬局面。更为重要的是,考察团希望产业界人士都能明白,如果用户不能从数字学习中真正得到收益,无论谁来推动都不可能成功。
  带去大陆E-Learning(数字学习)产业的发展状况、经验和市场资讯,带回台湾E-Learning产业发展和推广的经验,我们由此将这个内地E-Learning从业者首次赴台参观考察的旅程,称为互动之旅。我们期待,两岸互动带给我们双方真正的推动力。


E-Learning如何起飞?
——两岸数字学习“互动之旅”全景透视
    

  日前,海峡两岸数字学习交流获得突破性进展,受台湾数字学习同行与台湾推动数字学习发展的半官方半民间组织——台湾资策会的邀请,本刊执行主编夏巍峰与内地8位业内人士组成考察团队,于2006年1月15日~24日赴台参加“2006华人地区数字学习趋势研讨会”。
  据了解,这是内地E-Learning从业者首次赴台参观考察,对两岸数字学习交流互动发展进程影响深远。同时,这也是台湾数字学习厂商继2004年“两岸E-Learning峰会”与2005年“两岸人力资源发展与数字学习交流访问团”的后续活动。
  短短9天时间,9人考察团几乎走遍整个台湾,参观考察了数家台湾著名数字学习厂商和数字学习实用企业,行业类型涉及IT企业,如纬创公司;航空业,如复兴航空公司;重型企业,如中钢公司;零售业,如OK便利店;培训企业,如巨匠电脑公司、台湾知识库、希伯仑等。对于中国内地方兴未艾的E-Learning产业,这次“互动之旅”所产生的作用将会是持久的。毕竟,几年前还在惨淡经营的台湾E-Learning产业几乎经历了一个腾飞过程,在短短时间里就实现了繁荣,这中间,政府通过半官方、半民间的组织“资策会”与产业形成良性互动的经验,以及台湾各类数字学习提供商在强烈的“实用主义精神”带动下取得的成绩,都是让内地同行刮目相看的。

内地百亿市场空间触动台商心弦
  论坛议程第一天,在台北淡江大学举办“2006年华人地区数字学习趋势研讨会”上,新加坡、香港、大陆、台湾数字学习业者共聚一堂,交换华人各地的数字学习市场规模情况。当本刊执行主编夏巍峰介绍大陆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人民币100亿元时,立刻激起了与会华人地区数字学习厂商的高度兴趣。
  由于与会者对大陆商机都有期待,夏巍峰进一步分析说,在大陆目前超过人民币 100亿元的数字学习市场分类中,网络高等教育占最大宗,约八成多,其他依次是认证、考试的网络培训、网络职业培训,如: IT、英语、会计等,网络基础教育等类别。企业的E-Learning数字学习市场虽然金额不大,但大陆企业界导入数字学习才刚跨入成长期。2005年企业导入数字学习市场达人民币1亿元,预计3~5年后,将迅速成长到8~10亿元,未来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大陆庞大的数字学习市场,使台湾同行看到了后续发展的阳光大道。反观台湾数字学习产业的快速发展,有两大推动力量,其一是大型制造业设立跨境生产据点的产业特性需求,其二是从2002年起,资策会执行“数字学习产业推动与发展计划”的支持,在相关政策引导、政府经费投入及鼓励下,企业导入数字学习率年年成长,数字学习产业日益成形,导致数字学习产值从2002年的 7亿元新台币,飞跃成长到2003年的22.4亿新台币、2004年的40.1亿新台币、及2005年的67亿新台币。台湾数字学习产业已进入黄金时代。
  然而,对于面积仅36000平方公里、人口约2300万的台湾,市场已接近饱和,后续发展如何进行成为急需台湾产业界思考的难题。鉴于华人共同的传统与文化背景,台湾产业界很自然地把目光放在了大陆和华人地区。
台湾同行这种迫切的心情,大陆业者十分理解。考察团成员学友园(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夏伟民认为,台湾地区人口少,市场小,数字学习作为IT产业子项,开发成本高昂,只靠台湾一个地区的市场规模,投资回收周期太长,因此向内地和海外华人地区扩展成为唯一出路。
  考察团成员湖北华大网络教育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良雅表示: “数字学习在台湾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特别是针对华人的数字学习。无论是在资源的丰富性,呈现手段的多样性、互动性,还是商业运营模式的成熟性等方面,在华人社会里,台湾是走在前面的。当然作为一个产业,寻求市场、谋求发展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且大陆是华人的聚集地,数字学习的需求更大。”
  同行成员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智能互联网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讲师吴砥说: “这有三个原因,一是大陆数字化学习市场庞大,而且远未得到充分的开发,虽然已经发展几年,但实际上还是处在初级阶段,有很多的发展机会,台湾厂商实施E-Learning比较早,经验丰富,成果积累也比较深厚,当然很希望在大陆开拓市场。另一方面,台湾和大陆同文同种,文化背景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使得台湾厂商在大陆发展的时候,相比于欧美厂商具有天然的优势,台湾厂商开拓大陆市场的难度比开拓其他地区的市场难度相对要小很多,所以当他们考虑走出岛内发展的时候,当然会首选大陆。第三方面,台湾岛内市场毕竟容量有限,很难做大,虽然台湾民众的个体消费实力比大陆强很多,但毕竟受众太少,规模上远远不能跟大陆相比。”
  考察团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师刘清堂,进一步分析台商进入大陆市场的可行性,“台湾厂商对大陆市场看好的主要原因集中在: 1、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数字化学习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确定了数字产业的发展方向,并将网络教育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之一;2、中国市场需求量大。目前大陆的数字学习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需求、国内的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需求,以及职业培训和下岗职业再培训等需求旺盛;3、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与日剧增,国际间文化交流成为必然的趋势。对汉语的需求和对英语学习的需求都非常突出,目前台湾、新加坡等地区都非常重视英语和汉语数字学习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并确定为下一阶段发展主要方向。4、网络教育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网络教育及其教育模式在中国具有独特的地位。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网络教育的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建成,数字学习产业发展的硬件条件已经具备,产业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

“数字学习计划”推动台湾E-Learning黄金时代
  据了解,台湾的“数字学习计划”2002年立项,在此之前,台湾数字学习产业由厂商自主主导,因为社会认同率低,失败案例比比皆是,厂商长期惨淡经营,几乎丧失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学术界与产业界参考了发达国家的经验,携手提出建立“数字学习计划”。
  “数字学习计划”的构想是由台湾当地政府在2003~2007年5年内投入40亿元新台币执行此跨部会计划,具体工作由政府与民间共同出资成立的半官方半民间组织“资策会”承办。目的是希望借助政府引导,推动数字学习,缩减数字落差,以提升在知识经济时代台湾地区的整体竞争力。计划的前两年着力于数字学习的基础建设,包括数字学习平台、网络、数字学习内容与数字学习服务,最大的成果是数字学习网络科学园区的建立。透过园区,企业可用较低的成本获得高品质的服务内容,数字学习内容的制作者与提供者可以进行交易,而学习者则可以从众多数字学习课程中挑选自己需要的课程来学习。在“数字学习计划”的推展下,台湾的数字学习产业日渐茁壮,不但产值逐年成长,产业结构也日趋成熟。
  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学习计划”的拨款是以奖励的形式发放给企业的。获奖者可以是数字学习提供厂商,也可以是普通企业用户,只要用得好、做得好、营销推广得好,都可以获奖。换句话说,拨款不是扶危济贫,而是锦上添花。获奖者并不依赖奖金推动企业内部数字学习或者对外的数字学习业务,事实上40亿新台币的拨款看似巨大,分到每个获奖企业手上也就一两百万新台币,与有限的奖金比起来,精神上的勉励和荣誉感更让企业心动。几年来,资策会一直致力于示范榜样和标杆企业的树立与宣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效果。除此之外,资策会还经常给需要导入E-Learning的企业开设培训课程,并组织厂商与用户互动。
  OK便利店负责企业内部数字培训的负责人在谈到资策会的作用时,由衷赞叹,“资策会提供了很多专业性课程,这些课程帮助我们消化一些新的概念,使我们在导入E-Learning时有比较正确的方向。而且资策会让我们与厂商有密切的互动,对导入E-Learning也有很大的帮助。在资策会的引导下,现在不知道E-Learning的企业已经不多了。”
  数字学习发展过程中,政府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考察团对台湾的“数字学习计划”感触很深。华中师范大学刘清堂评价: “台湾地区政府实施‘数字学习计划’,积极推动E-Learning产业发展的主要好处体现在: 1、政府的政策牵引和推动作用;2、明确了发展方向和思路;3、将相关企业进行联合,形成核心的竞争力,参与国际数字学习产业的竞争;4、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技术共享,推动技术的进步;5、通过数字学习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华大网教科技公司胡良雅说: “台湾地区政府在积极推动数字学习计划,对导入E-learning的业界给予奖励,其成效是明显的,好处也是明显的,不仅推进了数字学习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导入E-learning的企业体会认识到了导入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完整的培训体系,进而打造一个终身学习平台,形成了一个学习型社会氛围,值得我们借鉴。”

让E-Learning回归实用
  “数字学习计划”对台湾数字学习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目共睹,但计划并不是台湾数字学习产业兴起的唯一理由。参加此次考察团的学友园(北京)科技公司夏伟民指出,任何政府行为都不能对产业的兴衰起决定性作用,台湾同行给我们最宝贵的经验是追求实用。
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团发现,台湾企业实施E-Learning总体以“实用”为原则,注重前期的咨询服务,E-Learning实施与企业业务发展紧密结合。他们不追求空泛的所谓“现代化学习手段”,不是为了E-Learning而E-Learning,而是认为投入必须要有效益。
  “数字学习计划”中虽然要求企业导入E-Learning时,平台须购买专业厂商的产品,一部分课程交由专业厂商委制,但是这种考虑主要是为了提升数字学习的整体水平和技术含量,让厂商贡献出更好更规范的模板,并非授予厂商一个常吃常有的铁饭碗。
  事实上,用户更喜欢自制课程。粗略估计,台湾企业用户的E-Learning课程,70~80%为自制,一些特殊行业甚至达到90%左右。因为课程大部分为自制,所以使用的技术及工具都很简单,office软件、real player、flash等都是用户喜欢用的工具。而企业会用绩效、奖励、表彰等方式鼓励优秀员工制作课程。看到企业普通员工用免费工具做出来的精美课程,考察团员们都惊叹不已。
  考察团团长上海嘉旭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高鹏认为: “委制、购买、自制,是台湾企业E-Learning课程的三种来源方式。而自制比例高,肯定是用得比较好,当然工具简单也是一个方面。大陆的课件工具技术非常复杂,设计也复杂,企业基本没有能力用起来。”事实上,自制的课程成本远远低于委制,制作时间上也会大大缩短,而那些需要导入E-Learning的企业,绝大多数属于需要快速更新知识的行业。
  关于E-Learning应该更重技术还是更重实用,几年前,当数字学习遭遇障碍时,台湾厂商与用户便开始就HOW(怎么导入E-Learning)和WHY(为什么导入E-Learning)展开过讨论。自然,厂商更关心运用什么技术及导入步骤,用户则关心成本与效益,毕竟导入E-Learning要花钱,而公司的每一块钱都是为了创造更大的效益。争论结果,厂商决定帮助企业找到WHY——导入E-Learning的目的,然后用最适合的方式实现它。
  对比大陆数字学习现状,吴砥觉得: “大陆部分企业和机关在实施E-Learning的时候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往往以大规模的硬件平台、网络平台建设为第一步,然后再架设应用系统,推动资源开发,这样在收到实际效果之前往往已经做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成本上讲不太划算,而且因为硬件设备更新、升级很快,甚至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台湾也有一些企业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我们所接触的大部分台湾企业,在实施E-Learning的时候还是很强调‘实用’原则的,这可能跟他们有强烈的成本核算意识分不开。台湾厂商之所以强调‘实用’,是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来的经验。他们也并非没有过因为过分强调硬件投入,导致先期投入过大,E-Learning实施失败的例子。但正因为有过这些实践失败的教训,所以很多台湾厂商意识到了E-Learning的实施过程是一个以实用为先导的过程,在投入之前一定要有详细的核算,不能盲目投入。
  事实上,目前大陆一些厂商现在也逐渐趋于理智,在投入方面开始转移注意力,强调资源、强调服务,而不是仅仅强调平台了。”
  刘清堂认为: “台湾企业实施E-Learning的主要特点在于: E-Learning已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E-Learning是为企业的发展服务的;E-Learning是用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E-Learning是以实用为原则。相比之下,大陆企业对于E-Learning关心不够,在企业中还处于萌芽阶段,有些单位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学习体系和鼓励机制。未来的几年,相信企业会对数字学习与业务发展的关系引起足够重视,促进企业E-Learning的发展。”
  胡良雅说: “企业导入E-Learning,实质上是一种投资行为,投资是要讲回报的。要说区别,应该说台湾厂商更多的体会到了导入E-Learning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是有明显作用的。因而,无论是商业零售企业,还是大型钢铁生产企业,或是民航营运公司,都成功导入了E-Learning,成为企业的主动行为。相对讲,大陆企业导入E-Learning的不多,还处在初步认识阶段。其二,台湾厂商导入E-Learning更注重实用性,即密切结合自身业务的发展需要,进行量身打造,一切服务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而我们的企业更多地对带有共性、原理性的知识实施E-Learning。其三,台湾地区政府部门在推广实施E-Learning过程中,措施更为具体,且落到了实处。而我们在这方面显得不够。”

两岸合作的基点应是“拓展市场”
  在前面我们提到,大陆市场对台湾厂商意味着后续发展的重要通路。现在他们已整装待发,寻找机会进入这个庞大的市场。此次考察团参观的企业中,就有好几家坦承: “我们把简体版都做好了,但是不是适合我们就不知道了。”更有企业表示,他们公司早就在大陆设过分公司,因为疏于管理,导致失败。
  当台商抱怨在大陆找个合作者为什么这么难时,考察团的一位团员应声而出,“找我不就行了。”现场立时笑声四起。两岸互动交流中撞出火花正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考察团团长高鹏认为: “华人地区的数字学习产业具备工具和内容的便利,彼此有很高的商机潜力,大家可以先从报道了解各地企业导入数字学习的成功案例开始切入,而后共同举办论坛,最后是数字内容进入各地市场的定制化、平台销售或租赁、建立产业大学等。相信华人地区数字学习业者的合作契机将日益明显。”
  据了解,两岸合作萌芽已经出现,例如: 台湾音象和大陆百年树人在少儿教育领域的合作。令人兴奋的是,本次考察团成员中也有类似的合作案例。那就是学友园与台湾儿童英语学习公司巨玑的合作。此次考察,夏伟民目的性很强,他说: “我这次主要是去向合作伙伴学习。”
  销售采用软硬结合是台商营销策略的重点之一。虽然台湾当地的人均收入比较高,但是消费者对于购买虚拟的网络产品依然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台湾企业大都采取软硬结合的产品包装来打动消费者。用网络学习产品捆绑高档的电子产品销售。巨玑公司在销售产品时,就捆绑销售笔记本电脑或者平板电视和三年的宽带接入费用。分期付款也是营销策略之一。数字产品价格昂贵,恰好台湾信用卡比较普遍,这样10万元新台币的产品,分期三年付清,首付3000元新台币,赠送电脑或电视一台,免宽带费,如果是两个孩子,就给两个学习账号(台湾一般家庭都有两个孩子)。家长看到这么多优惠条件,就会觉得比较划算。
  夏伟民十分羡慕台商灵活的营销方式,但他认为,要把它引进到大陆却遇到几个难题: 第一,台湾直销业发达,所有销售人员,上至销售总监,下到普通直销员都没有底薪。而且销售点的办公费、房租、电话,都由销售总监自掏腰包。公司和销售总监之间只是提货与结算的关系。销售人员的收入采取分成方式。每销售一套产品,提成和各项补贴累计,相当于当地月平均工资的50%。在台湾,直销氛围浓厚,直销人才很多。如果把这种销售方式拿到大陆,实行无底薪、提成制,很多人观念上接受不了。
第二,大陆分期付款业务不普遍。信用卡普及率不高,使用范围有限。不同银行的信用卡,只能在不同的几个商户消费使用。所以定价要重新包装策划。
  夏伟民透露,在台湾每月卖2000多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00多元)的儿童数字学习产品,大陆普通家庭肯定无法接受,他们最多只能接受每月100多元人民币的定价。夏伟民补充说: “引进台湾数字学习产品不但定价要调整,产品结构也要改变。比如: 儿童数字学习产品按低中高划分,不是按六个年级段划分的。不支持拼音。有些名词说法不一样。像台湾说‘地道’为‘道地’,‘男女平等’为‘女男平等’。另外,两岸合作要想合作愉快,双方都应该认识到早期合作先得培育市场,而不是获利。你有开发成本,我有宣传成本,大家先不要计较眼前利益,要看到市场,让市场成熟,把市场做起来。”

E-Learning从何处起飞?
  我们期待两岸合作为大陆数字学习产业带来发展的新气象、新契机,但同时我们更希望大陆厂商在参考了台湾经验后,振作精神,开创新思路,新举措,使大陆的E-Learning焕发新活力,重新起飞。
  高鹏建议: “既然政府倡导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政府就应该适度地在政策上扶持数字化学习产业,促进产业发展。我建议成立跨部的机构,设专项基金给做E-Learning的厂商。奖励要通过评比、竞标,先做工作,有结果再评比,再奖励。政府要做的就是制定高标准,然后推动,鼓励企业发展。而企业要不断学习,必须要有教学设计这个环节。我们是一步从传统教育迈到远程教育来的,很多产品是简单再现课堂教育。我们应该重视规划和教学设计,重视研究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重视网络教师资格认证。台湾网络教师要培训3~5个月,持有上岗证才能讲课。”
  吴砥说: “单纯从技术上讲,其实台湾厂商和大陆厂商相比并无明显的优势,我所看到的台湾厂商的产品与大陆相比在技术上也并没有什么特别先进的地方。很多大陆厂商看了之后可能会说: ‘这个我也做得出来。’台湾很多企业的网络、硬件环境也并不比大陆企业好。但是台湾厂商的产品市场化应用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他们对产品实用性的把握,对用户实际需求的了解,都非常到位。我认为大陆数字学习产业应该更强调细分市场、需求导向、区域定位、应用为先。大陆E-Learning市场潜力巨大,用户远超其他地区,假以时日,相信E-Learning会有很好的发展成果。”
  刘清堂认为,大陆要推动数字学习产业的发展,关键因素主要在于: 政府的推动,切中市场的需求,以应用带动产业。“大陆数字学习产品开发企业应注重内容开发,找准切入点,促进应用。”
  胡良雅认为: “数字学习产业题目太大了。参照台湾企业导入E-learning的经验,我认为,大陆的企业界可借鉴其经验先行在企业导入E-learning,为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服务,这应该是现实的,必要的。既然在台湾某种营销模式可以在OK便利店成功推行,既然对飞行员的培训可以通过E-learning及知识管理在台湾的复兴航空公司有效实施,那我们的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管理精英的本领和经验,就应该能在我们的企业里进行复制,借助不受时空限制的E-learning,为什么不呢?”

 

台湾经验让我们增添信心                

  大陆的企业E-Learning产业持续低迷,非学历继续教育举步维艰,当我们在自我划定的怪圈中牢骚满腹、愁眉不展时,台湾同行为我们增添了信心。
  在考察团进入台湾之前,他们不会想到便利店也能导入E-Learning,而且运用得相当好,课程竟然是基本由自己制作。在我们大部分数字学习供应商的意识中,E-Learning还属于高消费品,只有大中型企业或者跨国公司才用得上,用得起。
  当然,这与台湾零售业的高度发达有密切关系,台湾的便利商店数量去年超过日本,成为全世界便利店密度最高的地区,总共有8000多家便利店,平均2800人就有一家店。据考察团观察,在台湾一条马路有五六家店是常事,生活相当方便。但是对于便利店经营者,“便利”已经不是成功因素,反之服务才是重点,如果顾客对职员的服务不满意,他就有可能再也不来这家店了。对顾客来讲,换一家店购物不会多花多少时间成本,顶多是多走30秒或者1分钟路程。但是对便利店来讲,却会永远失去一位顾客。不过顾客对便利店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但台湾便利店的从业人员状况却十分复杂,兼职员工比例很大,其中包括家庭主妇、学生等。因为台湾零售业人力需求很大,愿意进入基层工作的人有限,所以小时工居多。考察团参观的台湾OK便利店目前有860多家店,员工6000人左右。由于员工流动率很高,每年的新店员训练就需要3000多人次,每周的周报促销培训不计其数。而要做到统一服务标准,就需要选派优秀员工授课,如此繁重的培训业务压在为数不多的优秀员工身上,显然不行。这种情况下OK便利店采用E-Learning方式恐怕是唯一的选择。E-Learning通过“E化”把知识准确无误地录制下来,保证课程的优质与快捷,同时也方便了被培训人能够利用闲散时间学习。
  考察团看到的台湾中钢公司,有8600人的员工队伍,但员工的平均年龄偏高,平均年龄48岁,2010年公司就将面临退休高潮,老员工会带着二三十年的工作经验逐渐离开。这样的现实使台湾中钢公司急需将员工个人累积的工作经验和知识转化成组织知识予以保存和传承,以便让新员工踩着中钢30年的经验往前迈进,而非从零开始。中钢要建构一个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将中钢30年来孕育的“know-how”(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积累)转化为未来集团发展和创新的基础。而今,中钢最大的难题是时间。在中钢,虽然有时员工做培训课程可以被列为工作绩效,但大多数课程制作属于额外工作,员工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做。中钢公司只能做员工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培育后继人也是他们的工作职责,把个人累积的知识聚集起来是一种成就,在未来这些知识将再创他们的价值。
  对比中钢,台湾相当一部分企业自制课程是不算工作量、不计加班费用的,台湾纬创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考察团了解到,纬创的内部讲师将上课视为工作的一部分,各部门如有训练需要,由主管指定人员担任讲师,即使是周六上课,不但没有讲师费,也没有加班费。据了解,由于IT产业技术发展很快,委托制定课程却需要两到三个月的制作时间,所以纬创的专业课程都是自制,从不与其他公司合作。纬创认为内部讲师更了解内部流程,因此公司不外聘讲师。在纬创,精神奖励绝对大于物质奖励。每个人都可以为公司贡献一些心力,当一年一度的“孔子诞辰”到来时,老板会给每个讲师颁奖。
  怎么使所有员工都成为讲师,考察团了解到的纬创经验是工具简单。只要制作工具简单,讲师就有信心运用起来。据考察团员讲,考察中,台湾一家公司讲过他们的一个案例: 公司集中培训几位讲师学习课程制作新技术,到最后只有一个人学会了,而他用新技术做出的课程还不如旧课程好用。这个案例给我们一种启示,盲目追求技术先进是危险和无效的,简单则意味着好用、方便,而且不可能每个用户都能学会使用某项新技术。如果进一步发掘,可以发现台湾同行的经验回答了我们产业界的老大难问题——为什么用户不接受E-Learning方案?因为你没有让他用起来感觉简单而方便。
  另外,再周到及时的服务也有滞后性,哪怕用户遇到问题第一时间给你打电话,你第一时间赶去了解他想要什么,还是有滞后性。即便电话可以说得清楚,他还得花费时间跟你说,让你了解他的需求,你才能帮助他,为他服务。但如果客户能在与服务商说话和交流的时间,自己做出想要的东西,那有多好。所谓“求人不如求己”即在于此。毕竟在做课程方面,厂商不是专家,即使技术人员再努力,也不可能了解所有行业的内部需求。也许应该让用户更主动一点儿,厂商只需从旁指导即可。
  实际生活中,从现实到达梦想目标的最短路线常常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当我们不能直达目标时,为什么不能曲线前进,一方面聚集力量,一方面等待时机。譬如在不局限时间、空间的数字学习逐渐成为学习的新趋势时,考察团看到以传统辅教业起家的台湾知识库却反其道而行,台湾知识库开办的“数位学堂”是在实体教室开展E-Learning课程,透过宽频直播,在台湾各地设立教学中心,把学生集中在教学中心学习。“数位学堂”的学生只能在教学中心上课,不能带走课程,也无法在其他地方上网学习。这种“现代返祖”模式不但解决了带宽问题,杜绝了盗版问题,还制造了学习氛围,使得那些在家里无法集中精神学习或感到独自学习孤独的人,找到了图书馆的感觉。结果“数位学堂”大受台湾民众欢迎,没想到台湾知识库竟然用E-Learning课程把过去实体课程时代消失的消费群体找了回来,让不少业界人士跌破眼镜,也让我们的考察团大开眼界。
  采访赴台参加“2006华人地区数字学习趋势研讨会”考察团后,记者从他们的兴奋中,感受到了他们推动大陆E-Learning产业发展的信心。他们从台湾E-Learning产业的发展道路和推广经验中发现,简单、实用、自制、集中学习,竟然是台湾E-Learning企业经常挂在嘴上的词语,而且都被当作宝贵经验大力介绍。他们还发现,市场庞大只说明先天条件优越,并不一定是可骄傲的资本。虽然影响数字学习产业发展的有些因素不是企业能解决的,比如: 人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忠诚度等,还要靠整个社会风气来改善。但是应该看到,在大陆,E-Learning(数字学习)这个产业内的浮夸之气还很浓厚,企业急功近利的心情还过于迫切。这些痼疾不改,即使有更优惠的政策也不能扭转E-Learning现有的尴尬局面。更为重要的是,考察团希望产业界人士都能明白,如果用户不能从数字学习中真正得到收益,无论谁来推动都不可能成功。

 

良性互动  推动两岸合作

  台湾“资策会”,全称“台湾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是由政府与民间共同出资,于1979年成立的财团法人机构。资策会长期协助政府进行资讯产业环境建构及信息化社会推动等工作,致力于推动台湾成为亚洲最e化的地区。

  多年来,凡是台湾资讯产业竞争力的分析、前瞻科技相关法规的研议,以及信息服务业发展方向的规划等,资策会无不竭智尽力,在台湾重要资讯政策形成及制定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刊执行主编夏巍峰在此次访台期间,特意专访了资策会数字教育研究所园区发展中心主任林立杰、资策会数字教育研究所园区发展中心产业顾问组组长黄进烽。

资策会是什么组织?
  夏巍峰: 台湾资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负责哪方面的工作?
  林立杰: 台湾资策会是由台湾政府与民间共同出资,于1979年成立的财团法人机构。资策会的宗旨为推进台湾信息科技的创新与应用,协助发展知识经济,致力于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主要的任务则包括:
  ● 担任政府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科技应用及建构知识经济环境的智库。
  ● 协助建构信息产业及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与环境建设。
  ● 推动台湾各界信息科技的应用,以提升其生产力及增进民众福祉。
  ● 研发及引进前瞻创新的信息技术,以协助掌握新兴产业机会,并提升台湾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 培育信息产业及知识经济所需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夏巍峰: 资策会何时开始介入台湾数字化学习?资策会在台湾数字化学习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黄进烽: 资策会自1997年执行“规划及建置终身学习网计划”,开始介入台湾数字学习。从2002年起,资策会执行“数字学习产业推动与发展计划”,为期五年,分别通过企业推广、产业辅导、奖励机制、数字学习网络科学园区建置、相关政策修正与人才培训等方式,期望能建立数字学习产业、开创企业竞争优势、提升台湾国际地位、促进社会民生,扮演让台湾成为终身学习社会的推手。

大陆是台湾数字学习产业后续成长的关键
  夏巍峰: 台湾数字化学习发展现状、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怎样?有哪些经验值得推荐与借鉴?
  黄进烽: 台湾的数字学习现状,若就需求端的1000家大制造业、500家大服务业及100家大金融业来看,2005年的导入率约35%,有意愿导入的比例则达40%。若就中小企业而言,1~200人的企业,在2005年的导入率约12%,201~1000人的企业导入率约34%。再就产值而言,2005年约达新台币65亿元。至于目前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别为: 由一家厂商提供Total Solution服务为数字学习业界趋势;套装教材及学习网站为一般消费者青睐;企业市场对于内容及平台需求持续成长;大陆市场为后续成长的关键。

  夏巍峰: 台湾方面如何看待大陆数字化学习市场和大陆同行?台湾数字化学习市场与大陆有哪些不同点?
  黄进烽: 台湾许多数字学习业者的技术已成熟,然因受限于台湾市场规模较小,未来发展关键将在于海外市场尤其是大陆市场的开拓,故业者都对大陆的数字学习市场抱着高度期望。
  至于台湾数字学习市场与大陆的不同点应在于,台湾在企业市场及K12等B2C市场较为成熟,且接受度较高;大陆市场则似乎以高等教育市场为主流,双方似有互补之势。

  夏巍峰: 台湾厂商一直对大陆市场的前景有所期望,但是直到今天进入大陆市场的厂商并不多,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台湾同行的介入和经验输出是否能够加快大陆数字化学习的发展进程?
  黄进烽: 台湾厂商进入大陆市场不多的原因,主要应是对大陆市场的运作不熟悉。相信如果大陆同行能提供更多当地信息,甚至进一步提供合作机会,台湾同行进入大陆市场的门槛将因而降低,尤其以台湾过去在数字学习推展的成功经验,相信在企业应用、k12领域应能对大陆的数字学习发展有所贡献。

华文学习是两岸合作的试金石
  夏巍峰: 未来,资策会是否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台商进入大陆拓展市场,或者创造两岸厂商合作的机会?除了举办论坛和组织访问团,还会有哪些活动?资策会是否会加强与大陆相关媒体的沟通与合作?
  林立杰: 台湾因为起步较早,数字学习产业已逐渐成型,不少企业不但在台湾本地市场表现突出,甚至在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中也有成就,像希伯仑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数字学习业者是否到海外市场发展,完全由业者自己决定,但是我们的数字学习网络科学园区,会搜集海外数字学习的最新信息,提供给台湾业者参考,如果大陆市场真的存在商机,我相信业者自己一定会有所决定。
  我一直认为,搜集情报亦即市场信息透明化,是协助业者开拓商机的第一步。因此如果《中国远程教育》杂志能够定期提供当地市场信息让我们参考,同时我们也提供台湾数字学习业者及产品动态让大陆民众更加了解,长久持续下来,双方可望展开进一步的良性互动。

  夏巍峰: 您认为,加强两岸数字化学习合作,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双方在合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两岸企业应该如何携起手来,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林立杰: 现在,学习华文已成为全球的流行风潮,我建议两岸可以以华文学习作为合作的试金石,台湾的数字学习平台发展和教材设计都具有一定水准,由于到大陆发展的外国人日渐增多,我相信如果大陆厂商能找到当地华文学习的通路,两岸合作的分工就十分可行。至于合作的可行性、分工细节,还是得由业者自行评估决定。

  夏巍峰: 今后几年,资策会在台湾数字化学习的普及方面,将会有哪些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
  黄进烽: 未来几来,资策会仍将持续执行“数字学习产业推动与发展计划”,以有效推动台湾的数字学习。这一计划仍将如前所述,通过企业推广、产业辅导、奖励机制、数字学习网络科学园区建置、相关政策修正与人才培训等持续执行。

 

亲历台湾
十分国际化,不遗余力地引入数字学习的基本概念,再加上充分与本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台湾已形成完整、独特的E-Learning体系。

台湾在线学习行业众生相

  2006年1月16日到-19日,作为2004年大陆和台湾资策会联合举办《两岸两地E-Learning企业峰会》的延续, 应台湾资策会的邀请,我和大陆其他在线学习行业的同仁一行九人,参加了由台湾淡江大学(该大学在台湾私立大学中排名第一)承办的ADL(数字学习互通性测试嘉年华)国际会议,并在资策会的精心安排和全程陪同下,分别走访了台湾在线学习业内的资策会及近十家E-Learning标杆企业与机构。因此得窥台湾该行业之全豹。

台湾E-learning行业扫描和点评
  ADL(数字学习互通性测试嘉年华):
  由美国国防部及白宮科技会推动的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 Co -Laboratory,成立于1997年,主旨为: 利用学习科技缓解政府与军事人员庞大的在职训练需求和费用。其目的是确保学习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及时获取所需的高品质培训或学习资源。其SCORM (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标准已成为数字学习业内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第二届国际互通性测试嘉年华(International Plugfest II),为 ADL最著名的活动之一,也是展示全世界最先进的数字学习科技的盛会。第一届在2004年2月于瑞士举办,集合了国际实作先驱分享数字学习标准平台、教材以及工具的相关开发经验,成为全球数字学习界的一大盛事。
  现在,第二届ADL International Plugfest在台湾举办,共有全球300余人参会。除了对SCORM标准内容有更进一步的介绍外,亦提供难得的机会与各国平台和教材进行实机互测及产品展示,以促进国际间标准实作产品的互通性,协助国内业者掌握数字学习国际标准趋势的新脉动,营销国际市场。

OK便利店
  1988年9月,台湾丰群企业集团与全球第二大便利商店连锁体系美国Circle K合作,在台北同时开幕三家OK便利店(即大陆所称的连锁超市),从此展开OK便利店在台湾全面发展的序幕。目前OK便利店已成长为岛内四家主要的便利店之一,共有830家门店。
  OK是继“全家便利”之后,导入在线学习的第二家。也是我们在台湾走访的第一站。在我的理解和消费习惯中,超市经营以地理位置方便为第一要素,顾客又主要是自助式购物为主,似乎与员工素质与技能的高下没有太大关系,与“数字学习”这样新潮的培训方式更加不沾边。这是去台湾访问前,我心中最大的疑惑。
  2005年,台湾岛内连锁超市的密度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位。这意味着这类业态的生意在迅疾成长中,也意味着不同品牌门店之间的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
  如果一家便利店员工的服务态度、工作技能和商品知识不能令顾客满意的话,顾客改换另一家只是从此换个方向,另走几十步的问题,轻而易举。因此,将每个员工的服务态度、工作技能和商品知识提升到一个整齐划一的高度,以构成最大的整体竞争力,就只能通过持续有效的培训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
  鉴于830家门店的地理位置高度分散、50%兼职人员的高度流动性、厂家与产品频繁的月度促销活动,“数字学习”倒不失为十分合适的培训与信息传递方式,兼具“灵活性”和“高效性”。
  OK便利店目前的“数字学习”主要涵盖三方面内容:
  1、 新进员工培训;
  2、 店长培训;
  3、 月度促销活动。
  学习的范围已覆盖到上至总经理下到新进的兼职员工,并已形成近70门E化课程。虽然导入在线学习他们不是最早的,但是其运用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对经营绩效的提升,却是台湾便利店中最好的。

希伯仑/LiveABC英语教学集团
  凭借高质量、低成本,台湾IT产业的制造能力在上个世纪独步全球。但随着台湾制造业生产线的逐步向大陆迁移,台湾岛内产业“空心化”的趋势很难扭转。因此,台湾在新的世纪,提出“数字内容”和“生物工程”两大新的产业发展重点。
  从第一本《CNN互动英语》杂志开始,已成长为大中华区重要互动英语教学服务商的希伯仑成功地打入了韩国、泰国、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及印度等地的市场,迎合了亚洲国家及地区大众学英语的需求。 由希伯仑设计制作的互动型多媒体英语杂志在韩国一上市就能连续数周列销售排行榜首,甚至获得韩国教育部颁发的“英语学习内容类第一名”。
  在成功地打开了亚洲其他国家英语学习市场之后,希伯仑也开始为大陆外研社制作多媒体教材。
  希伯仑居然在英语内容的代理加工业务方面,做得与IT制造业一样出色,成为这一新的产业布局下的佼佼者。

纬创公司
  宏基的故事很精彩,纬创同样值得期待。2001年,根据业务种类的不同,宏基集团分拆为宏基、纬创和明基(BENQ)三间全新的公司。纬创转为电脑的设计、制造、客户服务的代理加工业务模式。
  “在全球十大品牌中,我们从2个客户,发展到8个。从700亿营业收入到1400亿,几乎都是靠的数字学习”,公司行政人力资源总监吕财裕先生的开场白,如此肯定“数字学习”在公司经营中的重要作用,令我们印象十分深刻!

两岸E-Learning产业必须互动
  一、政府为主推动,是整个台湾E-Learning产业发展迅速的主要因素。 
  台湾2002年的“数字学习科技计划”不但投入了40亿新台币资金,而且形成由高官领衔,经济部工业局和资策会共同承办的组织运营架构。之后,在台湾满大街都是“数字”字样,充斥在电视、报纸、杂志上,连小小的门店都会有醒目的“XX数字”。
  而在大陆这边,政府并没有如英国、爱尔兰等国家,制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对于在线学习的国家战略。具有明确的国家政策导向的只有教育部在1998年开始推行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政策。因此,大陆在线学习的主体是高等学历教育的部分,无论是规模,还是在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均局限在小范围里。而企业和政府对于在线学习战略的实施,大多是自身的行为,并无太多规划,零星而不系统。这种情况导致我们在全球数字学习准备排名中,仅列第46位。
  二、在线学习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最佳方式与手段
  “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这些概念在大陆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必须要有政策、资源建设、传输系统等一整套体系配套实施,才能将概念与口号,逐步转为现实。可以说,在线学习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最佳方式与手段。在台湾,除了纬创这样的高科技企业之外,数字学习已深入到我们目前还不敢想象进入的传统企业中,如: 农药、钢铁、水产、航空,而且同样取得成功的功效。而已实施“数字学习”的企业,此项目已经与企业的经营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且已收到明显的和可以量化的成效。
  尽管数字学习(或者叫做E-Learning)诸多概念与传统的学习相仿,但时至今日,数字学习与传统学习已有天壤之别,而成为崭新的学习类型和方式,产生出许多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资源建设、教学设计、教学岗位、教学职能。在台湾,连其中的教学分工,都产生了“数字学习规划师”、“数字教学设计师”、“数字媒体设计师”、“数字学习讲师”这样分工明确的岗位,乃至制定出相应的工作技能规范对其做引导。比如,2002年已经由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制定了“线上课程带领技能规范(v1.1版)”。台湾十分国际化,不遗余力地引入数字学习的基本概念,在充分与本地的具体情况结合后,已形成完整独特的数字学习体系。大陆在这方面的研究与专业化的建设最为薄弱,最需要加强。
  三、未来两岸合作发展趋势
  尽管大陆的在线学习项目在规模和由此产生的学习服务、运营管理方面的经验上、广度上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及商业机会都胜于台湾,但总的来说,台湾在整体发展、市场环境、政府扶持、项目流程、专业规划、制作精细、实施规范、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等许多方面都要领先于大陆3~5年。我一直认为,台湾的经验最适合大陆学习和借鉴。若是配合与配置恰当,两岸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特别是对于台湾业者而言,向欧美发展既无操作工具之便,亦无文字内容之利,似乎较难再现当年IT资讯产业全球硬件制造基地的辉煌。大陆不失为本地业务已日趋饱和的台湾业者对外拓展的首善之地。
  而对于大陆市场而言,台湾厂商具有工具之便和内容之利,且经验完备,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台湾厂商如果秉承互信互利,加强与大陆厂商在各方面,尤其是定制化的工程项目上的交流与合作,应该在大陆是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在平台销售、课件制作、ASP、产业大学等各种业务领域和模式上,均会有商机。

 

亲历台湾
注重包装、重视直销、价格高昂,是竞争激烈的台湾数字学习市场的重要特征。

饱和竞争下的台湾E-Learning产业 

  能够近距离观察台湾的数字学习企业是如何经营运作的,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产品: 制作精良,包装“虚实结合”
  虽然台湾经济富庶,人民收入相对较高,但是消费者对于购买虚拟的网络产品依然有一定障碍。为了刺激消费者购买,企业大都费尽心思,采取“虚”“实”结合的产品包装来打动消费者。虚: 即产品本身,所有网络学习产品其实只是一个帐号而已,消费者登陆即可使用;实: 即捆绑流行、高档的电子产品。
  举例来说: 斯坦福美语是台湾巨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儿童美语网络学习课程,在销售的时候就捆绑销售笔记本电脑或者平板电视(购买者可以任选其一)和三年的宽带接入费用,定价是10万元新台币,相当于2.5万人民币。对于消费者而言,电脑和三年宽带的接入费用就大概需要5万元的新台币,产品本身大概要5万元新台币。在台湾,给孩子请英语家教或者补习班蔚然成风(华人世界大都如此),而一个英语家教的费用1年就可能要超过5万新台币,如果有两个孩子花费将更多。而这个产品设计的功能三年内让儿童从ABC学起可以通过台湾的初级英检(相当于国内初中水平),消费者仔细一算,自然感到划算。
  从产品本身的质量来说,台湾企业莫不投入大量的资金,力求尽善尽美,让消费者觉得好用,实用。虽然前期研发耗资巨大,但是一旦研发成功,就基本没有生产成本。如果行销得当,成本1-2年之内就可以收回。

行销: 重视直销
  数字教育产品大多采用直销的方式,这是产品性质所决定,因为虚拟的数字教育产品在销售的时候绝非一句话就可以把产品的诸般好处向消费者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况且它又不像有形的产品,消费者可以凭借自己的认知和经验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而是非要借助人工花上一定时间向消费者演示不可。绝不能像超市货柜上的产品,任人挑选,而无需说明,否则结果肯定是无人问津。
  所以,数字教育产品一定要采用直销的方式,而台湾直销业的人员和经验非常丰富。我所去的巨玑股份有限公司的行销主管以前都从事过保险行业,做起直销来更是轻车熟路,公司对这个销售团队的管理也借鉴保险业的模式。
  与大陆企业不同的是,台湾的销售团队从最低层的业务到销售总监都没有底薪,完全靠业绩,业务人员动力也很大,个个做起业务来莫不全力以赴,如果碰到好的产品,业绩就如同火箭上升一般。好的业务员1个月可以收入100万台币,差的也可能颗粒无收。笔者向巨玑公司的一个业务员了解,他一个月高的话可以收入三四十万新台币,远远超过办公室行政人员。而普通一个行政人员一个月工资收入也不过是6万元新台币左右,相比之下,虽然辛苦一点,还是从事销售所得较多。

价格: 高价,支付用信用卡
  台湾的数字教育产品定价高是因为采取直销的方式,只有定价高,业务员才有足够的动力和空间进行直销。一般来说,产品的定价都相当于台湾1个人1-3个月的收入。但是,由于台湾信用卡流行,只需像大陆买房一样,可以按揭付款,一般为期3年,这样消费者的压力大大减轻。对于厂家来说,要付给银行15%的费用。
  由于信用卡实在太过泛滥,现在台湾出现“卡奴”一族: 即消费过度,无力偿还银行的债务。现在台湾银行对于信用卡的发放和使用已经开始紧缩,信用审查日益严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这些企业的销售。

市场: 市场狭小,竞争激烈
  台湾的市场狭小,竞争激烈,而且营销手段大都雷同,所以这对企业的压力也比较大。2005年整个台湾数字教育产业的产值只有64亿台币,也就是16亿元人民币。由于市场比较小,每每谈起大陆的市场,台湾同行都是羡慕不已,特别是近年来大陆企业成长的速度往往令台湾企业界感到匪夷所思,例如盛大就是一个例子。台湾从事网络游戏例如像华义软件,已有10多年的历史,论经验和技术、研发已经很成熟,就是由于市场狭小,成长空间有限。而盛大网络短短3年的时间,已经到美国上市,多半是因为大陆市场大的缘故。再拿台湾巨玑公司来说,他们主要通过学校的渠道销售产品,但是台湾学校人数比较少,当我提起广州市少年宫周末的人流量就有10000多人时,台湾同行都啧啧称奇。
  因为台湾岛内竞争已接近饱和,现在台湾数字教育企业都想进军大陆,本来双方同种同语,文化相同,应该说先天优势很多,但是就是由于台湾政府的政治因素阻挠,反而让韩国、香港、美国等国外企业占了先机,谈到此处,台湾同仁更是扼腕叹息。尽管如此,各个企业还是各显神通,通过各种渠道到大陆投资。例如台湾音象公司就和百年树人集团在大陆开始合资,开发数字教学产品。

 

亲历台湾
台湾复兴航空的基础设施平台并不高档,技术也不很先进,但是他们以实用为导向,以内容为核心,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来,成果丰富。

一个航空公司的“E化”样板

  在台湾,笔者对复兴航空公司实施E-Learning的成功经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复兴航空公司并不大,主要以岛内客运和部分国际航线客运为业务范围,拥有18架飞机,其中8架空客、10架ATR72。为保障飞行安全,及时调整纠正机师在飞行过程中的细小问题,公司对飞行机师的培训任务非常繁重。以往的解决办法是短期集中培训,但是这样的方式往往必须使机师停飞,且教官也要停飞,因为教官本身也是有经验的机师。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机师停飞一天就等于少飞一天的班次,减少了公司收益。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由于航班班次时间不好调整,往往不能把需要培训的机师一次性召集齐,于是只好采用分期轮训的方式,这样每个机师每月将固定有一段时间必须停飞参加培训,且由于不同内容,分时培训,培训效果很难保证。
  为解决以上问题,复兴航空从三年前开始导入E-Learning。经过三年的努力,从对E-Learning一无所知,到现在内部E-Learning的运用已经得心应手,所有员工都采用在线学习的方式从E-Learning获益,企业也从实施E-Learning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实际利益。

从“委制课程”到“自制课程”
  现在,复兴航空已经把E-Learning广泛应用于航务处的机师培训,以及空勤人员的训练等环节。机师竞升职位,需要在E-Learning平台上学习一定的课程,并通过在线的考试;机师一进入公司网上报到系统,即可以看到要求自己当天学习的课程,以及前次飞行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调整的方向。据复兴航空的E-Learning实施主要负责人徐崇明先生介绍,这样的方式还起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即避开了人情麻烦。许多担任飞行监督的职员往往碍于情面不好当面指出机师的问题,即使指出也比较缓和,尽量避免尴尬,而有了E-Learning平台后,指出问题不必面对面,也没有旁人在场,机师出现的问题只有监督人和机师自己知道,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人情麻烦。
  资源建设问题是实施E-Learning的核心问题,也是最不易做好的环节。复兴航空在E-Learning的实施阶段也认识到资源建设的重要性,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用于资源建设。最初,他们跟其他教育机构一样,花钱委托专业制作机构制作培训课程(即所谓的“委制课程”),但是他们很快发现,委制课程往往要花费较多的资金和时间,因为制作单位虽然拥有精良的制作设备和技术,但是并不熟悉具体业务,尤其对于航空公司机师培训这样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领域,委制课程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于是他们开始同步展开自制课程的开发,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分析委制课程的制作技术,复兴航空的自制课程质量大幅提高,以至于现在已经不需要委制课程,全部采用自制方式实现,他们甚至还自己搭建了一个简易摄影棚。当我们看到复兴航空的机师自己制作的生动逼真的多媒体课程时,我们简直都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位机师之手。
  资金问题是企业实施E-Learning的又一个障碍,这倒不是因为企业真的没有钱投入,而是在没有看到实际的效果、没有真正从E-Learning得到好处之前,企业大都不愿意投入大笔经费。这其实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没有经费,自然就难见到效果,见不到效果又会导致进一步的得不到经费,于是很多企业的E-Learning就因此半途而废。复兴航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先自行开展小规模投入,同时积极对外争取经费。
  在最初阶段,复兴航空投入E-Learning的经费很有限,主要依靠实施人员的热情和领导的协调,逐步在公司内部形成一致意见,当所有人都看到实施E-Learning的必要性后,经费投入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另一方面,复兴航空积极争取对外交流、合作,将自己制作的资源拿出去参加评奖、展示,终于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最后竟然因为是全行业实施E-Learning的先进单位而得到了政府的基金投入。

实用精神贯穿始终
  从整体考察情况来看,我认为复兴航空之所以能成功实施E-Learning,主要有三点经验值得借鉴:
  一、内容优先,平台其次
  复兴航空的E-Learning实施主要负责人徐崇明先生在给我们进行介绍的过程中非常强调内容的重要性,他谈到在复兴航空实施E-Learning的第一年中他们基本都在做培训课程。生动、逼真的多媒体课程是他们说服企业主管同意实施E-Learning的主要法宝,也是吸引公司职员投入培训的利器。很多时候,生动的内容胜过刻板的制度约束,高质量的内容自然就会吸引员工去学习它。在参观中,我们现场看到了复兴航空的一个空客A320客机发动机启动过程操作示意和迫降逃生方法教学的课程,其中的多媒体表现手段极为丰富,效果比传统课堂面对面的黑板教学要精彩很多。也难怪他们采用这样的课程说服了主管对E-Learning进行投入。
  对比而言,复兴航空在平台建设方面的投入则要少很多,在实施E-Learning的第一年中,他们仅仅有一台普通的PC级服务器提供资源存储和Web访问服务,进入第二年之后,才开始对网络带宽进行扩容,对服务器进行升级。但是总体而言,在复兴航空实施E-Learning的每个阶段,平台升级都是最后进行的,而内容开发都是投入精力最多并且最先进行的。这跟我们国内很多企业或教育机构实施E-Learning的步骤恰好相反,很多国内企业和机构都认为良好的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是有效实施E-Learning的前提和基础,实施E-Learning的第一步,往往是大笔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而在复兴航空,平台建设却处于次要地位,似乎也并没有因此而对提升E-Learning的实施效果产生什么大的影响。
  2、需求导向,主管支持
  也许是因为商业运作而导致的实用主义作风,复兴航空的E-Learning非常强调需求导向,所有的投入和实施都是因为有确切的需要,比如,复兴航空为开发课程自行搭建了一个简易摄影棚,没有采用专业的摄影机、灯光设备,后期合成也是采用免费的Microsoft Producer,没有购买专业软件,在我们看来简直可以用“简陋”来形容。但是,他们认为只要效果可以就行了,不需要很多投入;公司并不是没有钱购买,只是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虽然环境并不高档,但是制作出来的课程效果还相当不错,满足培训需要已经足够了。
  同时,最高主管的支持也是复兴航空成功实施E-Learning的重要保证。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即最高主管往往并不熟悉信息技术,对采用E-Learning的方式实施企业培训持怀疑态度。没有一把手的支持,很多事情就不好办,E-Learning很难实施成功。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似乎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不同的是,复兴航空的E-Learning实施人员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千方百计说服老总,并先期在投入很少的情况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通过详细的成本核算给出了实施E-Learning后的投入/回报情况报表,让主管亲眼看到了E-Learning的实施效果,终于说服主管投入资金实施E-Learning,并要求内部各部门予以配合。有了这样的保障条件,后面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3、 杜绝独立,趋向融合
  复兴航空对于企业实施E-Learning的一个观点我非常同意,即企业实施E-Learning绝不应该孤立地进行,而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协同,所建设的E-Learning平台或资源也绝不仅仅服务于企业培训,而是可以在企业内部办公自动化、业务流程自动化等各个方面发挥作用。因为,企业实施E-Learning的教学内容与员工的实际业务密切相关,其培训课程有非常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
  从这一点上说,企业培训也许是最容易看到直接效果的E-Learning实施领域。靠市场吃饭的企业对于成本是非常敏感的,如果投入巨资建立信息化平台仅仅专门用于企业培训,则太奢侈了。所以企业往往希望一次投入,多方受益。复兴航空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是比较好的,其建设的E-Learning平台不仅仅服务于内部员工的日常培训,而且也用于新进公司员工的初始培训,还与公司的OA系统融合,实现在线测试,测试情况与员工绩效挂钩,报到系统跟员工完成学习的情况挂钩,信息交流平台、内部业务平台和E-Learning系统的融合、集成,使E-Learning系统能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的整体需要,也避免了信息化平台的重复建设,节约了资金和时间。
  总体而言,复兴航空实施E-Learning是卓有成效的,在短短三年内即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尝到了甜头的复兴航空当然不会就此收手,他们很快把下一步的目标定在了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上,打算在一年内为所有机师配备手持终端(PDA),使机师不需要在PC上参与学习,同时PDA还可以服务于机师的起飞前检查、日志记录、与总部的网上信息沟通等工作,又是一个设备共享的良好例子。
  我想复兴航空的成功经验可以作为我们国内很多企业实施E-Learning的借鉴,复兴航空的基础设施平台并不很高档,技术也并不很先进,但是他们以实用为导向,以内容为核心,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来,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果。相比之下大陆很多企业的资金、技术条件都更好,如果能够扎实运作,取得成效也应该不是难事。E-Learning已经成为国际企业培训的发展方向,衷心希望我国企业在这个领域越走越好。

 

相关评论
以下所有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保留删除攻击具体个人与单位的留言的权力。
 
目前没有评论。欢迎发表个人观点!
帖  第 / 页  
 
 发表评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本站保留删除攻击具体个人与单位的留言的权力。
 
作 者:
 
邮 箱: (不公开显示)
 
内 容:(内容要少于500个字符) 目前字符:
 
网站地图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团队风采 在线调查 广告服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大楼11层1107室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840286 传真:010-5884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