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在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举办的“高校德育论坛——网络思想教育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上,60多位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关注和思考的课题。
“双刃剑效应”:机遇与挑战并存
与会专家认为,网络时代的到来正在引起人们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社会行为等各方面的显著变化,特别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更为
强烈和深刻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我国所有高等院校都已基本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大学生在图书馆、开放实验室,甚至在宿舍里都能够上网学习、交流和娱乐。网络的扩展和延伸以及它作为校园综合信息中心地位的形成,其双刃剑效应愈发明显。
一方面,网络不仅是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和渠道,而且成为他们自由表达思想和进行感情交流的主要场所,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网络又是各种文化垃圾和许多负面信息传播的方便之门。
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看,网络的发展,一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空间和渠道,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得到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封闭的、被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体能”型,向开放的、主动的,全社会参与的“智能”型模式转变。
网络的发展和运用,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发展和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一是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面临着转变观念和更新知识的挑战;二是西方腐朽文化借助于互联网进行强势传播和扩张,会导致思想活跃、可塑性极强的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不加分析地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从而对我们所主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动摇;三是网络的开放、自由、隐匿、异化、快捷和难以控制等特点,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局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观念和方法亟待更新和完善。如果我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识不充分,就会在实际工作中陷入被动。
文化冲突: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双重影响
有专家指出,网络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成果的大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大创新。这些新的人类文化成果,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形成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网络环境的公开性为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创造了更为开阔的空间和更为便利的条件,网络所构筑的虚拟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范围的社会实践环境,促使他们关心世界、关注社会、了解和认识自我,从而在社会化过程中趋于成熟和完善。
但网络也带来了文化的冲突和矛盾。当前,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有意识地把互联网作为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新手段。借助网络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新闻跟帖等多种方式,雇佣网络写手,在网上鼓吹西方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观,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利用热点和敏感问题,传播政治谣言,煽动社会不满情绪,大量制造传播不良信息,宣传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诸如此类的信息轰炸,致使一部分大学生失去辨别和驾驭能力,沦为网迷、网虫,形成“网络依赖”;而虚拟世界与个体的交互作用,又使部分大学生忽略了法律和道德规范,理想和价值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
对此,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高校必须从关系社会主义生死存亡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网络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和改造,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信息网络系统,牢牢占领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阵地。
两手都要抓: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针对一部分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失德、违法甚至犯罪现象,与会学者认为,高校对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忽视,是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得以发展并加剧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无论是网络法治教育还是网络道德教育都非常欠缺,严重滞后于对学生的网络技术教育,正是二者的脱节使得网络空间“无规范,无道德”的错误认识长期得不到纠正。
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历来是相辅相成的,二者都是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在法制教育中,一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特别是增强网络空间的权利、义务观念,使其认识到任何科技成果包括网络技术,都要受到法律法规约束;二是要增强大学生的网络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明辨在网络社会中,由于主体的匿名隐姓而导致的合法与非法,有罪与无罪等问题,提高对网络陷阱的识别能力,正确运用网络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网络道德建设中,必须加强“网德网风”建设,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网络技术发展与人文精神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使道德成为网络文明最坚实的依托。专家建议,要在原有道德规范基础上,提炼和总结网络道德规范,如提倡爱国守法,诚信友善,文明自律等,同时要在教育内容上突出强调道德意志力的培养,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增加“遵守社会公德,创建网络文明”、“依法使用网络,作文明守法网民”等专题内容,促使大学生自主构建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
创新与发展:建设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教育队伍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特别能战斗的网络思想教育队伍,是网络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通常比受教育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因而具有教育的威信和信息优势,这使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容易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从而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网络的应用使这一优势正在消解甚至被取代,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高度的责任感,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信息把握和处理方面的素质,能够熟练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努力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还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因此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既懂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又懂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显得尤为迫切。高等学校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理论和业务培训,针对存在的弱点,特别要加大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运用网络开展思想工作的能力,以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