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体有多方面的功能,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传播信息。但由于社会制度、价值观和个人趣味格调不同,五花八门的信息在网上出现,使得网上处于无政府状态。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营造积极的网络舆论环境,主动参与,走进网络,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条件成熟的可以创办网站、网页,发布健康有益的信息、言论和知识。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通过媒体给学生一些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自身的免疫力和判断力,起到应有
的引导作用。
在新的形式下,思想工作者应该及时转变角色,教育者、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摆脱过去那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要发展成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思政工作的实施是教育者、被教育者和教育环境三方面互相作用的结果。只有形成合力,思想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网络时代大学生应当构筑起一种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和引导他们的选择性。
在这种新型的互动关系中,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强化两种角色形象:现代知识的开门人。青年对现代知识的渴望胜于他们的长者,况且,思想教育本身也是一种做人的知识;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网络扩展了人们的思维视野,增添了自主的选择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能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之能够把思政工作者视为自己心灵的守护者,那么思政教育的功能就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面对当今时代,传统的良好切人点既要坚持,更要进一步创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注意需要驱动。对学生来说,其内在需要是多指向的,而且并非所有需要自己都能清醒地知觉到。因而,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内在需要,根据这种需要及其变化,选择教育的切人点,往往事半功倍。
注意利益的拉动。“利益”在今天已不用人们加以掩饰,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利益这个起决定作用的问题上,青年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行分离的状况。如果我们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明辨自己的长远利益,知晓自己的重大利益,拉动眼前的现实利益,并和国家社会的大目标结合起来,就有可能促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既获得利益,更受到教育。
注意情感调动。对正处于情感丰富期的大学生来说,思想教育的过程不仅是认知参与的过程,更是情感介入的过程。甚至在相当程度上,情感的好恶、亲疏直接影响着认知的接受。凡是学生所推崇的人格魅力、所喜爱的环境氛围、受感染的事件人物,都会因参与者情感的充分介入,取得“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所以,我们应当重视情感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有效地给予调动,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