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校重生
本刊记者 李轩仪
网络教育的行业特点时刻在磨砺着他们的性格,而他们的个性和人格魅力也在不断影响着这个行业的发展。他们早期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事业,其奋斗史也定格为我国远程教育产业“拓荒史”上最初的身影。他们是商人,但身上却透出那么一股子社会责任感和令人敬重的人文情怀。
一个“回暖”的过程
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整体“回暖”,又一批新锐的身影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以其稳定的营收增长、精准的市场定位、明
晰的经营模式、良好的社会口碑在行业内为自己开辟了一方天地。
在《互联网周刊》评选的2003年度最具商业价值的中国网站100强中,我们很高兴地看见了7家教育类商业网站的名字: 101远程教育网、网上人大、北京四中网校、洪恩在线、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新东方教育在线。
商业模式、成长性和战略价值成为此次评选的三大指标,而教育网站的上榜理由是“由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到大放异彩”。
按照客户群和核心竞争力来划分,我国的教育类商业网站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专注于高等学历教育领域的各类网院,如网上人大;二是专注于中小学基础教育领域的,如101远程教育网、北京四中网校、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三是专注于职业培训领域的,如中华会计网、新东方教育在线。当网院正经历着成长期“阵痛”时,其他两个领域的市场情况正在趋向良性发展。我们看到,随着影响力和巨大市场潜能的日渐显露,教育类商业网站不仅丰富了互联网行业的外延,为自己奠定了行业内不容忽视的地位,而且其本身就是互联网行业特点和互联网精神较为全面而精确的典范;更为重要的是,站在教育类商业网站后面的网络教育服务公司具有的某些特性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综合网络教育服务公司各自的发展情况,我们观察的结果是,网络教育市场正在向精细化耕种方向发展。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精、做深,适应社会需求,聚焦市场定位的专业性网站都找到了自己不错的生存之路。
以网校和网上培训为主的网络教育服务公司,相比其他互联网行业来说,其增长速度不是最快的,但却是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增长稳健而持续的一类。这里不会上演一夜暴富的神话,但也不会经历狂热的沸点和低落的冰点。
正如北京四中网校校长黄向伟的感叹:“……我们需要通过自己不断地‘布道’,去挖掘一个群体来付账,我们走的路比别人的要长。”而这,恰恰是一种像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互联网业的新兴力量
互联网来到中国有十年左右的时间,整个行业也走过了跌宕起伏的十年。在这个大气候下面诞生发展的教育网站,行业“温度”也经历了一个混乱躁热、逐渐回落、日趋平稳的过程。现在,中国整个的互联网业终于“乌云散尽,风和日丽”,网校也迎来了它的“花季生存”——一切回归本真:理性而稳健。
“山洞探宝”
101网校被认为是“中国网络教育的先行者”
1996年是中国网校的诞生之年,国内首家中小学远程教育网“101远程教育教学网”在这一年“呱呱坠地”。北京高拓公司作为投资方,与北京101中学一起,从此开启了中国网络教育消费的“大门”。
但在当时互联网普及率较低、互联网知识普遍薄弱的环境下,很多中国人对网络的认识还停留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阶段。知道互联网的都不多,别说要用网络来进行学习了,网络教育在教育消费市场就更是“闻所未闻”了。
恰似儿时的“山洞探宝”游戏,来到一个洞口,隐约觉得里面藏着宝贝,但脚下却并没有路,而远方始终有诱惑,于是试着往前走,心在欢喜地活蹦乱跳的同时,也有些惶惑甚至忐忑不安,因为不知道走下去会有什么。这就是“中国网络教育的探路者”——101网校创办者黄勇当时的感受,或许也正是当时整个互联网行业给众多跃跃欲试的创业者的感觉。
1996年8月,张朝阳在美国依托风险投资创办了搜狐公司。
1997年6月,网易公司成立。
1998年12月1日,四通利方宣布并购海外最大的华人网站公司“华渊资讯”,成立“新浪网”。
三大门户网站分别成立,互联网业开始掀起“波澜”。
1996年9月就已成立的101网校,此时的身影还显得有点单薄而孤独,以至于黄勇自问:“我们是不是太超前了?”但是当我们把网校的发展投影在当时中国整个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时,一切都显得再自然不过了:市场需要培育,观念尚待改变。
1996年到1999年,101网校一直都在“艰苦地摸索”,包括如何起名、内容设置、更新期限、收费模式以及市场推广方式等等,所有的一切都仿佛孩童在幽长而神秘的洞穴中游走,睁大眼睛,寻找答案——“有点意思”,黄勇说。
近期在作客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网络十年》的时候,张朝阳对自己在内的第一代网络人有个精妙的比喻:“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一种新理念的传播,一种新文化的建立。网络选择中国是一种必然,而中国选择谁则是一种偶然。101网校恰巧在这个时期充当了网络教育概念的先行者和传播者的角色,走得不易。
从1996年到1999年,中国市场上的网校还为数不多。除去101网校,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司法领域的北大法律信息网、IT认证培训领域的思达网校等职业培训网校也开始“崭露头角”。总的来说,这段时间中国网校的发展尚处在一个观念传播和市场导入阶段。
“生如夏花”
网校成长八年,现在刚有点“拨云见日”的感觉。
2000年到2002年,一股前所未有的互联网狂潮席卷中国。在技术驱动和资本驱动的作用下,.com经济风起云涌。而在互联网业“体温”普遍升高的影响下,加上前几年市场孕育和观念传播的积淀,网络教育消费和投资“热潮”也在这段时间逐渐显现。
首先是网络教育市场开始引起产业公司的广泛关注,一些产业公司开始把投资方向甚至战略重点放了过来。
2000年8月,北大附中与联想集团共同投资创立北大附属中小学远程教育网校,总投资为3000万元人民币,北大附中和联想集团各占51%和49%的股份。
2000年12月,联想集团选中第二个目标,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合资创办了新东方教育在线,专营以提供英语培训为核心的在线教育服务。
2001年4月,TCL集团、南洋教育发展集团、北京四中共同投资合作成立了北京四中网校,整合了北京四中以往的远程教育资源,目标人群定位为小学毕业至高三各年级学生。
联想与TCL国内两大IT业巨头此时都将“温暖之手”伸向网络教育,这恰恰证明了网络教育服务行业自身蕴涵的巨大商机。
而国家“校校通工程”的推出和68所高等教育网络教育学院的陆续试点,表明了国家在发展远程教育事业上的长期性和坚定性,既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策环境,也让各位投资者更加放心。从高校“211工程”建设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九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
政策导向更造就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在整个IT市场不景气的1999年-2002年,教育市场却活跃异常。截至2002年,近75%的高等院校建有校园网,近15万所中小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建立城域网和校园网近2万个,发展势头不可阻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市场对IT的需求。
巨大的市场需求、资本的有力推动、国家政策的保障,使网校勃然兴起、温度骤增。基础教育领域网校的三大巨头: 101网校、北京四中网校、北大附中网校,其增长速度都保持在50%以上。据统计,目前全国面向中学生的网校已超过200所。以北京为例,从1996年北京第一所网校在国内率先开通以来,至今已经达到了30家以上,注册学员在10万至12万之间,仅北京地区具备上网条件的中小学生估计就有50万人。
互联网“狂飙突进”风潮同样传染给了网校,一股躁热的氛围开始在网校弥漫,网络教育消费在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大,网络教育也成为各大商业主流媒体与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
此时网校繁荣的背后是存在着隐忧的。同网院的发展一样,社会关注的是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的问题。由于缺乏相关部门和行业法规的规范,加上与网院运作机制的不同,网校市场的“门槛”相对较低,这就难以保证进入市场的网校都具有严格的办学资质。在商业利益的刺激下,乱开“空头支票”的事情时有发生,鱼龙混杂、短视近视的结果曾将整个网校市场弄得混乱不堪。
不过从长期来看,在这一时期网校虽然“生如夏花”般混乱而疯狂地滋长着,显得很没章法,但却显示了强劲而野性的力量,并一直在经营模式和市场营销方面不懈探索,各自作出了不同的道路选择,也为下一个阶段的平稳过渡做好了准备。
“成人礼”
当互联网业告别“烧钱”时代进入“赚钱”阶段的时候,网站也走出了混乱而迷惘的青春期,朝更加成熟而稳重的成人阶段过渡。而对网校而言,促成这个“成人礼”的就是2003年的“非典”。
“非典”的突然来袭,扰乱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节奏,网校却借助“非典”时期紧急开办的“空中课堂”翩飞进千家万户,由“跑龙套”变成了“男一号”,并因此找到了一个反观自身的明镜。
4月22日,北京市教委通知全市中小学停课,有条件的学校开办虚拟课堂,并协调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开办“空中课堂”。包括101网校、景山教育网、汇文网校在内的几家网校随之热烈响应,提供免费的教育服务。
赢得良好社会声誉的同时,得以清醒而客观地评估自身——“空中课堂”把一面澄亮的镜子放在了网校面前:该如何体现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如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市场竞争中如何准确定位,如何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网校在积极思索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在不断进步。
从1996年到2003年,市场在披沙拣金的时候,网校也在“适者生存”的商业法则下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活法。黄勇爱说的话是“只要符合市场需求就不难,不符合市场需求就难”。结合自己已有的资源,聚焦市场,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精、做深。活下来,并且活得不错的网校大多沿袭的是这条路子。
“教育网站是网络泡沫时代的积淀。当泡沫吹起来的时候,它也许没有得到最灿烂的光环,但她积淀了网络赖以生存的根本,服务和内容。”业内人士的这句话较为精确地概括了教育类网站在整个互联网业中的特点和位置。
网校成长八年,走过了草创时的艰难,探索时的迷茫,现在终于“拨云见日”。可喜的是,网校的消费群体也不再似往日的盲目和冲动,而是更多地综合考虑品牌、师资、质量、服务等方面之后再作出选择。所有这些都在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网校已经进入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十年、网校八年,两者的运行轨迹基本是一致的。作为应社会发展所需而诞生的教育类商业网站,就其行业划分来说属于服务行业,因为沾上了互联网,成为了互联网行业中的新兴力量。这支新兴力量能否成为互联网业的一支中坚力量,还需要时间来揭示答案。当然,我们希望成功。■
基础网校:模式决定一切
有了清晰的商业模式,网校的发展才逐渐走上正轨
商场如战场,无情、争夺、拼杀,种种坚硬、冷酷的词语,我们见得太多,听得太多。教育类商业网站,这个“时代的混血”,恰似是西方社会严酷的市场竞争法则与东方细腻温婉的人文情怀、教育思想共同孕育的产物,而且还穿上了一层时髦的外衣,叫做“互联网”。
用纯粹商业化的思维来做教育不行,学究式的学院派风格也经不起市场的风浪,惟有驾驭好这两翼,分寸拿捏适当,才能生存。
资本和资源的联姻
与高等网络教育由学校牵头、与企业合作的模式不同,网校从一开始就是由企业“催生”出来的。走的多是某个企业看重网络教育市场,寻找到合适的优质教育资源,再进行合作的路子,是资本和资源联姻的产物。
虽然切入市场的角度各不相同,但与企业渊源颇深的“出生背景”,都决定了网校商业化气息浓厚这一特点。大多数基础网校资金来源充足、目标客户明确,按照公司制进行严格管理,股份制运行。
北大附中与联想集团的合作之路可以作为我们解读校企合作的一个样本。1997年成立的联想网校实际上开始了联想集团在远程教育方面的“试水探路”。1999年,联想集团正式确立了大举进军互联网行业的战略,并把教育、财经、旅游作为其主攻方向。而北大附中也排在了联想在教育领域物色的几个合作伙伴之首。2000年8月,北大附中联想远程教育有限公司成立,目标定位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学生,并计划注入3000万资金。“大树底下好乘凉”,公司总经理杨壮也承认,联想集团在品牌、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等方面提供的支持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先天条件”。
2001年7月,运行将近一年的北大附中网校亏损500万;2002年7月,网校创收3000万;2003年7月,盈利1个多亿。是眼看着直线上升。
缺少网院拥有的国家政策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网校却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作为网校的企业法人,北大附中联想远程教育有限公司(人称北大附中网校)、北京四中龙门网络教育技术有限公司(人称北京四中网校)、北京高拓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人称101网校),得以放手在商业模式、内部管理、收费方式、新业务和新项目开拓等方面大胆尝试,一方面不断培育市场,一方面也获得良好的市场回报,并接受考验。
探索独特业务路线
究其本质,教育类商业网站是一个提供教育产品和服务的网络教育服务公司,同任何公司一样,讲究的是营收状况、股东利益、内部管理。能否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找到明晰的商业模式,加强核心竞争力,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命脉。
在基础教育领域,经过众多网校的辛苦探索和实践,两条不同的业务路线清晰地凸显出来:一是以101网校为代表的B2C模式,即直接面向学生用户,通过连锁加盟方式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拓展各地市场,各分中心和代理机构发挥着销售学习卡和品牌宣传的作用。学习卡类似我们的手机充值卡,学生只要购买或进行学费充值就能够上网进行学习。二是北大附中网校首创、发展规模也最突出的B2B模式,即不直接面向学生用户,而是面向各地学校,通过与各地学校结成合作院校,最终达到为最终端用户学生提供服务的目的。
但随着各个网校业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网校之间也在彼此学习和相互借鉴,两种商业模式也逐渐呈现出融合的态势,现在网校基本上是“两条腿走路”,尽力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101远程教育网除了继续巩固自己庞大的营销网点之外,也在积极尝试发展合作示范院校。目前已经拥有十几万正式交费会员及近150万的受益用户、500余家分中心和代理机构、3000多所学校集团用户。而北大附中网校的B2B模式其实走了“曲线救国”的路子,在发展了学校集团用户之后,学校内部所属学生自然也就成了网校用户,达到了B2B再B2C的目的。而这样一来,学校内部学生具有的放大效应,让学校之外的学生也可以直接从网校获取服务,B2C的模式也就此完成。目前,北大附中网校已经有超过50万名学生参与网上学习,发展的示范合作院校达到800所。
在当前各个网校经营模式、销售规模、产品种类甚至客户群都比较雷同的情况下,如何在已有资源基础上,开辟各类新业务和增值产品服务,成为各网校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据了解,101网校除了将继续巩固目前基础教育、学龄前教育这两块核心业务之外,2004年还将在成人高考和非网络的MBA培训方面有所扩展。
而北京四中网校在发展连锁加盟B2C模式和合作院校B2B模式这两条业务线的同时,正在积极探索着其他方式,即家长学校和电子商务。家长学校是以“指导家长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和相关能力,帮助两代人缓解紧张的家庭关系”为目的,利用网络平台,为广大中学生家长提供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交互性特点的服务。作为一种附加和增值的服务项目,北京四中网校目前并没有将其扩展成公司主要业务线的想法,每年300元的象征性收费也说明了这一点。而发展电子商务则是公司重要的一次业务扩展。有物流可以出售试卷和教学产品,而没有物流可以将高考串讲做成VOD形式在网上点播。据悉,2004年北京四中网校将成立“电子商务部”,黄向伟校长计划通过一年时间的研究摸索,到2005年,电子商务模式基本确定,成为第三条业务线。
除了卫星(天网)和互联网(地网),北大附中在“人网”,即面授交流方面做得也颇有特色。北大附中网校会定期组织合作学校的校长、老师、学生到北大附中、附小进行交流,甚至组织与北大、清华的专家教授进行交流探讨;并举行“现代新型学校管理校长高级研修班”、“高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等培训活动。作为一种“特色产品”,对地方的老师而言,吸引力不小。
从“分封制”到“君宪制”
同任何一个正在发展的公司一样,网校也面临着一个内部管理的问题,这样的问题都曾经烦恼过三大网校的管理者。而比较典型的,是北京四中网校的例子。
当黄向伟接手北京四中网校的时候,他面临的是这样一种局势:“各地诸侯纷争,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削弱”。公司在全国有多少个分支机构不知道,有多少学生也不清楚。这是北京四中网校的前身——北京四中继往网校在“专网时代”留下的“后遗症”。
如此松散的一个北京、省、市、县四级的枝状管理结构在两方面造成了恶果,一是管理混乱,二是利益分配失调。具体而言,内部管理上的混乱,影响着本部教育服务的传递和教育质量的保证;另一方面,省级机构每年只向总部上缴10万元的固定收益,实际上是“侵吞”了本部在市级、县级市场的收益。
黄向伟由此开始“整顿内务”,从2001年接手一直到2002年上半年,公司一直都在理顺内部关系,调整利益机制。通过学费的分成,与代理机构形成新的合作关系。他们是以263个地级市为结点成立分校,现在为止有239个分校。分校实际是一种连锁加盟的性质,分校可以在市下面的各个县发展咨询服务处。
这样一来,北京四中网校内部就形成了北京总校、地级市分校、县级咨询服务处这样一个三级管理构架。通过内部管理平台,总校可以随时洞察分校的招生情况、教学服务质量、学生投诉情况等等。学生的注册信息都在总校,由总校统一注册管理,分校间的垮区域招生是严格禁止的。通俗地说,内部管理机制由“分封制”,成功转变成了“君宪制”。
北大附中网校在早期也面临过相同的问题,经过清理,现在形成的是两级代理制,即省级和县级代理制。一个地区只批准成立一家合法的代理机构,省级和县级都直接面向本部,接受本部管理,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而代理商既面向学生,也面向学校,通过代理商来发展学校用户。自2002年开始,北大附中网校开始有意把学校用户转变为合作伙伴,在更大范围内谋求合作。
有了明晰的商业模式,网校的发展才逐渐走上正轨。有了明晰的商业模式,网校才终于在历经“只有耕耘难有收获”的艰难之后,迎来了“市场突进效益可观”的重生。■
职业网校:“激增”的上升曲线
2003年,中华会计网在线注册学员达到30万人。
新东方教育在线能成为远教产业的“大鳄”吗?
与基础教育领域的网校相比,职业培训网校的发展势头显得更加迅猛一些。多样的社会需求,孕育了各类职业培训网校的诞生;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使职业培训网校具备更广阔的上升空间和商业前景。
会计师培训领域,每年都有120万名左右的在职人员参加职称考试,68万的考生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而每名考生都至少参加两门考试。如此之大的一个会计师培训市场,中华会计网几乎处于半垄断地位。2003年,中华会计网在线注册学员达到30万人,日访问量已达6万IP/每天。到记者截稿(2004年3月19日)为止,根据www.alexa.com的最新排名,按流量计算,中华会计网居世界第1279位。
自2000年公司创立之时起,中华会计网走的就是一条“激增”的上升曲线。2001年,公司收入40万学费;2002年销售收入400万,开始赢利;2003年,猛增到3680万;2004年,公司预计销售收入将达到5000万,注册人数将突破50万人的规模。
由最开始租用一幢二层白色小楼的一间房间到整个小楼,再到白色小楼只作为公司的客服部门使用,其余部门将全部移入1000多平米的新一层写字楼,员工扩充到上百人,中华会计网的崛起所用时间也就两三年。
中华会计网得以进入职业网络培训领域,完全是在“恰当的时候做了一件恰当的事”。2000年恰逢国家财政部一个“为1200万会计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项目招标,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中标,拿到了进入会计培训领域的“门票”。“中标政府项目”这样的背景在公司前期品牌宣传和市场开拓方面作用不小。中华会计网最初的资金很少,只有一百万,在当时众多网校之中,这样单薄的财力恐怕为数不多。创立者朱正东当时把自己的房子和车子都投进去了,几乎倾其所有。酷暑季节,在一个没有空调的房间里挥汗如雨,制作基于流媒体的视频课件。而当真正开始招生的时候,第一期只招了10名学员,总收入不过几千元。“要说当时不失望,是不可能的”,朱正东这样回忆道。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些学员电话咨询时提出的关于电脑基本知识的幼稚问题,比如输入密码为什么是星号,并怀疑自己的电脑中毒了等等。这样贫乏的电脑知识怎么接受网络教育呢?朱正东和他的同事觉得很沮丧,开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了怀疑。
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又坚定了他们的信心。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前一天,竟然还有人来交钱报名,说是有疑难问题,希望得到在线辅导老师的指点,问一点是一点。“对几乎已经习惯接受长期打击的人来说,偶尔的一次喜悦就足以让我们高兴很久了”,市场营销部副总胡国杰笑谈当年。就这样,来自市场的刺激让他们又继续上路了。
除此之外,采取买断教师的方式达到垄断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也是中华会计网“致胜”的又一策略。目前除北京总校之外,中华会计网在网上建立了上海、华东、华中三个分校,组成虚拟的授课团队,汇集上海、武汉、南京3地的名校名师,为学员提供服务。
新东方教育在线是联想集团的又一投资对象,也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下属的子公司之一。立志成为国内最大远程教育服务提供商的新东方教育在线,把网络的潜力挖得很深,各种增值服务开展得如火如荼。网络课堂、网上书店、短信课堂、留学咨询、新东方英语俱乐部,各个栏目相得益彰,颇具吸引力。北京四中网校校长黄向伟曾说过这样的话:“在教育行业里是比较难出现‘大鳄’,但新东方教育在线不错。”
另据专家预测,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培训类的网络教育服务公司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总体利润也会随市场扩展越来越大。综合网络教育服务公司各自的发展情况,我国网络教育市场正在向精细化耕种方向发展。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精、做深,适应社会需求、聚焦市场定位的专业性网站都找到了自己不错的生存之路。网络教育服务公司相比其他互联网行业来说,其增长速度不是最快的,但却是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增长稳健而持续的一类。这里不会上演一夜暴富、身价上亿的神话和传奇,但也不会经历狂热的沸点和低落的冰点,就象朝阳产业中的“朝阳”带给人的感觉,暖暖的,热热的,既没有火热的温度,也没有肃杀的严寒,只有养精蓄锐、缓缓上升的过程。另一方面,网络教育产业虽前景喜人,但仍需辛勤“耕耘”。既需要行业领导企业的推动作用,也需要各企业遵循一定市场规则,加强行业自律以及相关部门的良好管理。
看似不温不火的网络教育市场正在孕育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又一轮“热潮”,这颗“新星”终将璀璨夺目。■
黄向伟的幸福宣言
本刊记者 王铁军/文
在接触黄向伟之前,他的一张照片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黄向伟穿一身对襟圆领的深褐色唐装,背后的天空一派清明,看上去温文含蓄,像一个中国的传统文人,全然不见他所属的“职业经理人”圈子里其他人物外露的锐气。
黄向伟1989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获电子应用技术学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在美国SCUPS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博士——这份简历是标准的现代IT经理人的求学轨迹,与他本人的气质似乎很不相称。这种貌似矛盾的东西使记者大感困惑,也使得他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更具独特的吸引力。
网校行业第一代领袖
网校行业的第一代领袖,毫无例外地都是创业型人物,比起安分守业,他们更喜欢在市场中摸爬滚打。黄向伟也如是。1989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还是完全包分配,但黄向伟那一年从北京联合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毕业以后,没有像他的同学那样等待学校分个饭碗,而是随便找了个单位把档案存起来,就直接到中关村打了1年工。他开的店是中关村第一批笔记本电脑专卖店之一。随后,他开始做杀毒软件,到1994年已经小有名气。其后又以发起人的身份,出任翰林汇软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成为IT领域颇具影响的领军人物。
当初敢于孤身走进中关村开拓自己生存空间的青年黄向伟,一定是充满锐气的。而眼前的他看起来十分沉静。现在一切锋芒似乎都被深深隐藏在谦逊温和、波澜不惊的外表下——这是一种暗流,比表面的张扬拥有更大的爆发力和持久的能量。他的敏锐是内在的,经常能够“灵光一闪”,从一片空白中寻找出机会。北京四中网校最初的诞生,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进入教育领域,并非一开始有什么人生规划或者阶段性的计划,完全是‘一不留神’”。黄向伟回忆道。翰林汇成立软件事业部之后,他任事业部主任,在选项目的时候,突然想到教育这个市场,琢磨一番,认为这一块的潜力相当大,于是第一步就这样迈开了。
“选定北京四中作为合作对象以后,我们也不认识人家,就打114查询台,查到他们办公室的号码,直接打过去说我们有个项目,想跟你们合作,等等。”黄向伟说起北京四中网校最初有些“不伦不类”的诞生,还是透出几分得意。
赚钱不能换来感动
黄向伟说,做网校很辛苦,做四中网校更辛苦。
真正开始在这个领域开垦以后,他发现,这个行业并非像一般媒体所鼓吹的那样,处处有金子可捡。与其他行业,如通讯、汽车、家电等相比,网络教育的“出油率”要小得多。他形容说:“这就像一块没有开采的油田,挖一锹下去,伸手摸摸,有油;再挖一锹,再摸,还有油;油总是有的,总让你觉得有希望,但你永远看不到井喷的那一刻。”他引用一位同行的话自嘲道,他们这群人都是“沧桑的脸,疲惫的心。”自从坐上北京四中网校校长的位置以来,他没有休息过一天,对这个事业的热情和责任感驱使着他不断前行,一步也不能停下。他们这群教育信息化的“行业之父”们在一起交流时,同行们对他长年绷紧的状态曾经这样调侃:“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去做四中网校;如果你恨他,也让他去做四中网校吧。”他坦承:你看我很镇静,很从容,其实坐在这个位置上,压力很大的。这个企业就像一条船,这个角色就是船长,在某种意义上,你掌握着整条船和它上面所有人的命运,搞不好就会翻船。“但是我不能慌,我一沉不住气,大家就都慌了”,他说。
在黄向伟看来,做教育行业需要有超人的耐心。但只要做下来,学校的生命比企业的生命更长,在这一行里做更有成就感。事实上,在北京四中网校刚刚创办时,黄向伟自己也对这项事业没有把握——自己的角色究竟是商人,还是教育者?改变了黄向伟想法的是他去贫困地区的一次捐助。1999年张艺谋的影片《一个也不能少》轰动一时,看完片子,黄向伟很受感动。当时他还在翰林汇公司做教育软件,决定去女主人公魏敏芝的学校河北省赤城县镇宁堡中学捐助电脑和教学软件。黄向伟记得非常清楚,到那里的那天,正好是他33岁的生日,而那一次捐助,决定了他以后人生的选择。
电脑捐助仪式搞得很认真,当地的县领导都参加了,他们说黄向伟捐助的电脑是他们县镇宁堡乡的第一台电脑。但是黄向伟很快发现他所做的事离当地的孩子们距离太远了———他们根本没见过电脑,更别提用教学软件了。仅仅离开北京车程4个小时的地方,他仿佛进入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当地教育资源的缺乏,不可能是几台电脑所能解决的。”创办四中网校后,黄向伟念念不忘此事给他带来的震撼,他给四中网校确立的使命是:“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这句话被制成大红的标语贴在四中网校门边的橱窗里,任何人进门一抬头就能看见。
在一年年的办学和市场推广中,他的脚步几乎踏遍了全国各地。他说,他办网校是想赚钱——这是任何一个商人的正常思维;但是,对他来说,网校并非单纯为了赚钱。他说,自己为网校拼命,连自己的儿子都冷落了,是想在中国远程教育领域有所作为,为更多的孩子提供教育资源。现在,北京四中网校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设了160多个分校,这些分校遍布到云南、新疆等许多边远地区。黄向伟说,每次到这些地区参加分校的挂牌仪式,他都觉得非常激动,能把最好的教育资源带给这些求知若渴的孩子们,是他觉得最幸福的事。
“做教育不仅仅是挣到很多钱,而是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能让你看见人生的很多侧面,得到很多感动——这些是钱换不来的。”
网校是教育者的王国
他并不愿意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将工作仅仅当作职业,一下班就甩手走人,毫无“思念”——黄向伟用了这样一个词语。他说,自己相对来说更加感性,对每一件事情都是投入全部感情去做。对黄向伟来说,网校已经成了他的化身,是他的社会角色之所在,也是他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他毫无保留地用心血去浇灌心爱的四中网校,目睹它从1997年开始,像朵花儿一般一天天成长、开放,并感到极大的欣慰。如今他已经习惯了随时都在网上的状态;对他来说,那儿是一个世界,一个他与孩子们离得最近、交流得最平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在与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他能够清晰地摸到自己事业的脉搏——事业对他来说 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或死气沉沉的结构,而是跟他自己一样有呼吸有生命,有三病六痛;他与它一同生活。他有个6岁的儿子叫贝贝,让他遗憾的是,他把时间给了网络和别的孩子,陪贝贝的时间太短了。
现在,黄向伟感到了从容。前五六年一直是在摸索之中,从招生到考试到处理与下面分校的关系,一切都是创造——而现在,2004年,他进入教育信息化行业的第6个年头,他终于感到从容了。“一切都差不多驾轻就熟了,我现在可以将网校的规划清晰地做到未来五年。”他说这话时,自信的光从他眼中闪过。网校是他的王国,他给这里布下了平等和人情味的祥瑞,并以成熟的眼光审视它与周边世界的关系,把握大局。这个王国如今已经屹立于中国网络基础教育最强者之列,黄向伟将以自己的方式,引领着它走向更大的强盛。■
“两条船”上的人
本刊记者 李轩仪/文
黄勇
黄向伟
杨壮
朱正东
钱永强
曾有一个比喻,教育类商业网站是“时代的混血”,是西方社会严酷的市场竞争法则与东方细腻温婉的人文情怀、教育思想共同孕育的产物。既然脚踏教育和商业“两条船”,那么其经营者身上应存留着亦商亦教的混合气质。采访结果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三所基础网校和两所职业网校的老总,大多具有教育行业的从业背景。北京四中网校黄向伟长期在翰林汇软件产业有限公司工作,与教育行业渊源颇深。北大附中联想远程教育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壮到任之前一直是联想集团教育投资方面的负责人。而新东方教育在线CEO钱永强,大学还未毕业就毛遂自荐到新东方讲授GMAT逻辑学,后在证券公司工作4年之后,奔赴美国耶鲁大学攻读管理学院学位,2000年归国创建新东方教育在线。
黄向伟将自己定位为互联网行业的一个“冲浪者”,而杨壮则觉得自己比较符合“儒商”的称谓。101网校的黄勇也是文质彬彬,气质温和。这个小小群体的特点其实是大同小异的:不温不火、从容踏实、耐得住寂寞,还带点忧国忧民的文人色彩。
虽然切入市场的角度各有不同,但初创期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过徘徊、有过迷惑,甚至怀疑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正确。黄向伟说是“黎明前的黑暗”也好,朱正东当时的“不知道何去何从”也罢,市场的酸甜苦辣都曾品尝。与别的行业不同的是,网络教育服务公司能够与用户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来自市场的刺激和鼓励,或者说来自学习者的正面支持,让各网校坚持了下来,一步步走过“寒冬”。
教育是塑造人的,是让人获得生存和更好发展的必需。现代人对教育和培训的渴望,给了从事远程教育事业的人们精神上的鼓励和坚持下去的信心。这是除了经济利益和物质回报之外,在社会效益和精神层次上的收获。来自学员真挚的谢意和尊敬,不仅包含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也是经营者精神上的甘露。
杨壮曾向记者谈到他们到某地方学校参加挂牌仪式时曾受到“让人吃惊”的热烈欢迎;而黄向伟则讲述了一位孩子由母亲带领着到公司“当场拉手风琴给我们听”的真实故事。“做教育能‘净化人的心灵’,这是用钱换不来的”,黄向伟这样说。
网络教育的行业特点时刻在磨砺着他们的性格,而他们的个性和人格魅力也在不断影响着这个行业的发展。他们早期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事业,其奋斗史也定格为我国远程教育产业“拓荒史”上最初的身影。他们是商人,但身上却透出那么一股子社会责任感和令人敬重的人文情怀。■
科利华网校:失败的反思
本刊记者 王铁军/文
转型的困境
从网络教育业务的角度看,2000年是科利华的一个分水岭。2000年以前的科利华,以软件公司自诩;自2000年始,它对外自称为一家网络公司,即使是在互联网泡沫开始崩溃之后,它仍然坚持如此。但事实上,对互联网业务的介入真正拉开了科利华衰败的序幕。
虽然收购阿城钢铁借壳上市为科利华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但应当看到,当时的科利华在软件方面的业务仍然维持着较强的增长势头(当年创造了1.2亿元的利润),上市也为其进一步融资铺平了道路。
如果继续巩固自己在教育软件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利用上市公司在资本领域所能够得到的有利条件,科利华本可以期待完成又一次精彩的跳跃。但是科利华CEO宋朝弟却将目光盯在了日后赔得血本无回的互联网项目上。
“公司绝大多数的人转向开发互联网项目,教育软件开发几乎停掉了,”一个受访员工回忆道:“那一阵子被砍掉的项目很多,大家虽不满意,但也只好服从领导。”据悉,从2000年以后,之前计划的很多软件产品都被废除掉了,包括很多已经成形准备上市销售的产品。“对此,上层从不做过多解释,只说公司觉得这个产品不太能赚钱。”在重点转向互联网之后,公司的利润以及融来的资金都被投到“购书网”、“中运网”、科利华网校等项目上了。现在,除了与教育沾边的网校项目仍在维持,创立时大张旗鼓的“购书网”和“中运网”都已名存实亡。据知情人透露,科利华赔在上面的投资至少有四个亿。而这些不产生效益的投资也成了科利华新的债款,因为还不起,这一数额滚雪球般地每年递增。
网校项目原本被寄予厚望,科利华也投入了相当的力量和资金,但是据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注册用户少得可怜。科利华显然不想放弃这一颇具潜力的项目,直至最近仍在扩大建设。但是,要想推广开来,就要进一步投入资金。以目前科利华几近弹尽粮绝的现状来看,再注资网校已是万分困难。
事实上,科利华的所谓扩大建设,看起来也的确力不从心。目前除了科利华网上联合中学和科利华北师大附中网校之外,曾经大量发展的各地实验网校,还有曾经被科利华大肆渲染的概念化网络教育平台——科利华网上智慧世界,它们的链接已经完全打不开了。从网上许多BBS的言论来看,曾在科利华各种网校注册过的学员,相当多的人由于2000元学费打了水漂,以及数年时光白白浪费,对科利华早已出言不逊。
记者曾希望通过科利华的外部人物,了解一些关于科利华网校的真实情况。但是现在所有人的口风都很紧,他们一致表示,自己无法对科利华作任何介绍,也不能提供科利华任何核心人物的电话或电子邮箱——现在一切采访都必须由科利华办公室转交老总审核并通过后才能进行。
冒险者并不总幸运
一个企业的成功或失败,除去个人的作用,总是与其外部环境和它所遵行的内部制度密切相关。
科利华崛起于90年代初期,最初靠卖教育软件起家。当时的中国网络市场尚处于婴儿时代,宋朝弟治下的科利华,凭借民营企业特有的灵活性,占尽天时——网络神话风行的时代;地利——几乎一片空白的教育软件市场;人和——宋朝弟自己和他的一群支持者。
但在随后的十年,IT行业走过了疯长的童年和混乱的青春期,渐趋成熟。昔日孕育和纵容投机的温床,逐渐冷却为正常的竞争生态——不再“遍地有黄金可捡”,现在你必须自己动手一锹一锹地动手去挖。民营企业立足市场的首要条件,不再是冒险,而是踏实。但市场变了,科利华没变。它终于遭遇了失败,并且一败再败乃至三连败。宋朝弟还抱着一贯的高蹈姿态——但是现在资本市场已经对他失去了信心,其实连他自己也不再那么自信了。
虽然中国金融体制的缺陷、阿城钢铁作为并购方诚信缺失等等一系列外部因素,都是科利华衰落的原因;但在笔者看来,使科利华和宋朝弟走到眼下这一步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科利华容许宋朝弟的个人行为凌驾于公司行为之上。其中更深层次原因,则是科利华没有建立现代公司制度。
1998年,绝大部分中等规模的中国民营企业,其内部管理体制尚处在这样一种幼稚状态——介于小作坊的无制度和大公司的分级管理体制之间的“第三态”。科利华也是如此。但是此时的科利华,它的业务范围和实际发展规模标志着它已经走过初创阶段,将进入迅速膨胀期,这种“第三态”已经成了妨害它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此时它应该及时向建立现代公司制度靠拢,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公司整体的能量,并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预警和规避机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科利华却始终踌躇不前。
科利华内部管理机制历来是事无巨细都由老总亲自过问的“中央集权制”,而且这种集中在今天的科利华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位科利华内部人士曾撰文指出:“纵览科利华的企业发展过程,犹如天马行空,根本谈不上企业战略……整个集团没有专业的市场分析人员,对于市场的动态、需求、发展方向、竞争对手情况、国家政策等方面了解不够,不能有效地应对变化,及时适当调整销售政策……各个业务部门没有自主权,必须听从公司最高领导的意见。往往是市场人员认为可行之事,因为没有经过批准,就不能执行,只能眼睁睁看着很好的市场机会溜走。”现代企业大部分必要机制的缺失,使得科利华看起来像个聪颖过人却不成熟的“大小子”,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时时刻刻被风险的乌云笼罩,一步不慎就容易受到大伤害。科利华的实际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
“普适模式”等于天方夜谭
对科利华的观察没有完全从网校行业的角度进行,是本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则,想以这种方式求得对这个行业更加宽广的视野。此时再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来,一切就更为清晰了。
网校这个行业与其它任何正常的行业一样,经历过童年、少年,正在进入成年。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个行业和它所代表的市场都有不同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就是对在其中生存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筛选生杀的法则。科利华的失足是缘于对市场的傲慢,即使宋朝弟有天才的销售才能,也不得不在一再碰壁之下低头。这已经足以为前车之鉴。
同时,从公司内部管理来看,中国的网校目前所处的状态与科利华很相似——科利华在这一方面向其它发展中的网校举起了预警牌。随着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的不断扩张,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复杂化,企业成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应当迅速主动脱离老总把握一切的“中央集权制”阶段,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从制度和结构的层次充分发挥出公司整体的能量,跟上市场的节奏,并有效地规避风险。
观诸网校,凡是现今还活得好好的,如北大附中网校、北京四中网校、中华会计网、山西慧光学院、洪恩在线等,莫不拥有严谨踏实的领导者和企业文化,有自己的一套观察和应对市场风云、开拓生存空间的方式。但我们对他们各自“商业模式”的报道,并非意在提倡模仿,而是想说明:他们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在走自己的道路。在这个行业中,每家企业,每个参与竞争的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道路——这些道路需要从自身条件和既定目标出发,自己选择,没有一个模式是普适的;即使存在互相学习的情况,那也只是顺应时势的自我调整而已。
成功者的经历和思想,是网校行业史的成功代表,也是市场挑选出的学习典范。但是这些成功同样只能代表过去,而不能代表将来,他们的现在至多只能作为把握将来的参考——这是历史的理智。■
摄影阿健
我国部分网校
中小学网校
北京四中网校
北大附中附小远程教育网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网校
北京101网校
人大附中网校
北京二中网校
北京五中网校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网校
北京宏志网校
精华听课网
中国国讯网校
北京汇文中学网校
北京景山远程教育网
北京育才网校
k12中小学教育网
8211名校名师联盟
江苏名师教育网
希望网校
黄冈网校
齐鲁网校
吉大附中网校
启东中学网校
百灵山师附中网校
深圳学子网校
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网校
东北师大附中网校
巴蜀网校
阳光网校
……
培训网校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教育在线
北大法律网校
银河网络教育中心
华夏大地远程教育网
天极网校
首信中财
福来得前沿培训网
我要培训网
环球职业教育在线
思达网校
山西慧光网络学院
21世纪中国电子商务网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