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盘还没下完的棋,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我们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们会耐心地等待。”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东方卫星网络公司合作建设中国农村远距离教育网开通仪式(点击可看大图)
众所周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重点中的重点,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非常重视,仅今年就召开了两次关于农村问题的会议,强调我国的未来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
繁重、最艰巨的任务是在农村。而发展农村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9月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 “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等,都迫切需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然而,农村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国民教育,农村人口现有8亿多,劳动力4亿5千万,其中文盲、半文盲1.35亿,小学、半文盲61.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0.1%。受教育人口数量巨大,分布广泛,是农村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对此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常务副校长曾一春深有体会。这所成立了23年,一直以农民教育为己任,深入基层第一线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多年来在农村教育、农民素质提高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了一套教育培训、信息传播及科技普及的教育体系。培训对象从普通农民、技术推广人员到农村基层干部,共培养农业技术人才近2000万名。全国同期在校生120万。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和基层干部1/3以上是农广校的学员。虽然拥有斐然的成绩,农广校却仍然要考虑“穷国如何办大教育”的问题。曾校长说,随着十六大的召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对农广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广校在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科学素质、人文环境等诸多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
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工作,但财力有限。这样,投资少、见效快、覆盖面广、灵活度高的远程教育就非常适合农村教育。原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常务副校长、现任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张凤桐曾经论述过远程教育在农村推广的性质、特点、优势和发展,通过总结农广校20多年的办学成效和经验,指出远程教育是解决我国量大面广的农民培训以及快捷传播技术和信息的有效形式和必由之路,强调发展农民远程培训要重点加强培训资源建设,要综合应用各种传播媒体和传输途径提高培训资源利用率,加速培训资源以及技术和信息“落地”速度,满足农民的迫切需要。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张凤桐司长在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网络视频会议上讲话(点击可看大图)
技术和服务为农村远程教育提供条件
农广校自成立以来就与远程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最初的第一代的广播技术、到后来发展的第二代的电视技术,再到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平台的对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发展,中央农广校的领导就敏锐的提出“把第一代、第二代教育技术同第三代同步协调发展,包括互联网技术、卫星网络等多方面,逐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发挥农广校的教学基础,特别是在第三代教育技术上下功夫,构建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农民教育体系。”而如何实现第一代、第二代技术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对接成为他们思索的问题。中央农广校与现代远程教育联手的最初体验始自与东方集团卫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常务副校长曾一春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世界银行学院和东方卫星网络公司合作举办的远程培训上讲话(点击可看大图)
曾一春校长回忆当时合作时说,2000年当东方卫星网络敲开农广校的大门时,农广校对远程教育中的卫星技术只有模糊的认识。经过几个月的沟通,双方不谋而合、达成共识,由东方卫星网络无偿提供所有的系统设备和技术服务支持,把农广校的中央校和38个省级校先武装、统集起来,加强农广校全国系统的管理同时也旨在提高省级校的领导信息化水平和推进省级校的信息化建设。另一项合作内容是帮助农广校建一个网站,由东方卫星网络提供设备,人力,资金,农广校负责具体管理和应用。
这是东方卫星网络开展的第一项业务,虽然没有成型的模式,但是从技术角度来看,当时国家正在铺设地面光纤干网,由于幅员辽阔,偏远地区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地面网完全铺设到偏远农村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而卫星网络是地面光纤干网的补充,在农村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东方卫星网络非常重视这项业务,运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并出于农村长远发展需求考虑,为农广校搭建了双向交互宽带卫星远程教学网络平台。农广校给系统的评价为操作简便,维护简单,能够保证信息安全、完整和高效的实时传输,有效地保证数据传输质量,并可以实现实时交互。克服传统广播和电视教学的枯燥与呆板,同时也弥补了互联网教学带宽狭窄的严重不足。
如今,东方集团卫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为中央农广校在全国的主要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立卫星小站六十多个,形成了以东方卫星网络公司卫星主站为技术服务中心、中央农业广播学校为行政中心、全国各地小站为节点的全国性农村教育卫星网络体系。该体系每周一至周五,传播由中央农广校制作的农业技术教育课程,覆盖面涉及全国各个省份,有效地帮助了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
此外,除了日常的农广校教学工作,农业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学院都多次使用这个网络对全国农广校系统进行了农业发展方面的培训。特别是在非典期间利用这套技术举办农业农村经济和卫生方面的讲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东方卫星网络公司无论在技术支持还是会议组织上都得到了参加培训人员的一致好评。
在多年的合作中,农广校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也给东方卫星网络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东方集团卫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英华评价农广校这个合作对象时说: “农广校的领导水平高,办事力度强。工作人员非常积极,仔细、认真,他们的工作比较艰苦。如果没有他们的积极推进,这个项目就达不到今天的程度。我们的合作一直都是非常愉快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正加强在专项实施、系统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同时对一些用于农广校内部体系中,加强农广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合作项目也正在启动中。对下一步的发展双方领导层充满信心。”
但是目前的发展现状离预期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农广校系统架设的六十多个卫星小站形成的规模,与整个农村教育大市场相比,卫星网的规模还很小;与东方卫星网络蓬勃发展的遍布全国的400多个卫星小站的高校业务网相比,业务发展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东方集团卫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赵竑分析原因时指出,“这个网的规模现在很小,只是一个管理用的网。只有继续扩大规模后,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网络,为农村信息化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才有可能实现以网养网。”
东方集团卫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赵竑对农村教育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
农村远程教育需要打“持久战”
规模的扩大需要资金的推动。曾一春表示: “目前农广校的奋斗目标是: 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构建新型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质。这一目标首先是考虑社会效益,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已成为国家、政府行为的工作,我们就是在完成国家和政府的任务。但是完成任务需要基础,那就是成规模发展的卫星网络。”农广校一直希望通过卫星网能够普及到县级以下的乡,据统计全国共有54000多个乡镇。这就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扶持,而资金恰恰是当前最难解决的问题。
构建农村教育培训体系除了在硬件投入,还需要在资源建设与体制上投入。赵竑也认为,面向农村的远程教育和城市一样,核心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内容建设,一个是组织管理体系需要体制创新。但是在我国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同农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村人口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内容建设需要过程和投入。卫星网络只有内容丰富了,才可能有更大发展价值。
现在东方卫星网络公司正在积极做好资金引进和市场培育工作。赵竑认为: “与农广校合作的农村项目,在经营方面来看,收益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眼光要放的更长远些,看的是社会效益,同时也为以后在农村中广泛长期开展远程教育奠定基础。当然,收益比较少,会限制这个项目的发展,因为一个企业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会尽最大努力配合农广校。可以说我们是在稳步发展,没有快速扩张。我们正努力获得政府、国内企业、国外资金的注入,同时也积极引进国外的优质内容资源。另一方面,农村教育这个市场还在培养阶段。农民的思想认识、经济条件都是我们遇到的困难。让农民认识到通过学习培训,可以增长才干、增长收益,愿意来学习还有一个过程。”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东方卫星网络公司是唯一一家进入农村教育领域的卫星网络技术公司。中国农村如此广阔的教育市场,光靠一家公司提供服务远远不够。对此刘英华表示其他企业或机构能够进入这个领域,协同合作、参与建设,对农村教育的发展是件好事。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够给予参与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企业更多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通过长期的合作和连续多次为中央农广校成功举办全国范围的培训,东方集团卫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已经与中央农广校建立起了良好而稳固的合作关系。东方集团卫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还将在今后更长的时期内共同合作,通过先进的卫星网络技术手段,为推进中国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促进中国农业和乡村教育信息化、提高农民素质,加速农业发展的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赵竑说: “这是一盘还没下完的棋,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我现在仍然是这样一个看法,面向三农建卫星网,基本判断方向是正确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我们很愿意继续往前走。虽然项目进程没有达到当初的设想,但是我们没有退缩。这是个长线项目,我们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们会耐心地等待。”
(赵倩 李轩仪/协助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