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试用标准印发施行
教育部2月6日印发《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2000年11月,教育部即组织国内8所高校有关专家开展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研制工作,
并成立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并且产生了11项规范。作为部颁试用标准发布施行,不仅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开发的基本技术规范,也可作为在网络条件下开发其他各种教学应用系统的参考规范,对于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另据报道,在9月16日至21日举行的国际ISO/IEC
JTC1 SC36会议上,中国提交的“平台与媒体标准组谱规范”草案获全票通过,表明该标准不久将成为一项国际标准。
2.教育部就推进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意见
教育部3月1日印发《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当前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并提出了加快教师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加强师范院校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等专业建设;培养、培训适应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需要的中小学教师;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积极探索和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教学与教学管理新模式等措施。据报道,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4月27日召开;年内多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站陆续开通,教师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也取得了明显进展。
3.教育部高教司召开高校远程教育质量管理研讨会
教育部高教司4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了高等学校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研讨会。会议首次将各省教育行政部门、60多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和44所省级电大的代表聚在一起共商远程教育,被认为本身就是个颇有深意的“突破”。高校网络教育的质量管理问题近年来受到不少批评,在“两会”上也成了代表关注的话题。与会者围绕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管理问题进行了讨论,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介绍了经验和做法。教育部高教司继2001年底批准中央电大现代远程教育校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立项后,在研讨会上推介了体系建设方案。该体系采用企业运作机制,以电大系统为主要依托,探索社会化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模式、管理方法以及相应的服务规范和标准,为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提供教学支持服务。
4.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启动
“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项目5月9日正式启动。该项目将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建设西部152所大学校园网网络基础设施;实现校园网和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高速连网;建设一批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应用系统。该项目是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批复立项,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9亿元,全部由中央国债资金安排。项目实施范围包括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3个自治州,共152所本科高校。国家计委、教育部和财政部专门成立了“国家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项目领导小组”以具体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和管理。
5.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教育部关于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意见
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朱镕基7月8日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听取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工作和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汇报。朱镕基指出,我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师资不足和师资素质不高的问题相当突出。必须大力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运用信息化特别是音像录放手段,把最优秀的教育资源送到偏远农村、山区学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中西部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教育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和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意见。其后,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强调,今后将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在此前后,教育部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运用多媒体资源提高教育质量项目,农业部、科技部也相继推出了加强农业和农村发展远程教育项目和旨在消除“数字鸿沟”的西部行动。
6.教育部采取措施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停止招收“零起点”学生
教育部8月1日印发《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旨在规范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办学行为,保证教学质量,维护学习者的合法权益。文中提出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学质量”,“加强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资源共享,提高校外支持服务水平”等意见,特别是明确提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要以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为主,减少并停止招收全日制高中起点普通本专科网络教育学生(即“零起点”学生),对于解决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定位”问题有现实指导意义,对于今后远程教育格局的形成显然也有直接影响。其后,教育部多次明确提出停止招收近年来颇有争议的所谓“零起点”学生,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响,被认为是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重要“转折”。
7.中央电大试点项目覆盖全国大陆所有省、市、自治区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西藏学院8月14日在拉萨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网络覆盖了中国大陆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电大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2000年全国电大学历教育在校学生超过200万人,其中被列入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注册学生至2002年秋达到87万人,占67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注册学生总数的7成以上。教育部对中央电大试点项目的中期评估于年底基本结束,教育部办公厅10月30日印发的评估结论及整改意见称,试点实践和中期评估反映出,已评电大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和正在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可,试点专业的学生普遍持欢迎和肯定的态度,显现了试点项目改革的良好势头和广泛的社会基础。
8.中国科学院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开通“空中教室”
中国科学院9月5日正式开通空中教室。中科院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以北京的中科院研究生院本部为主体,覆盖全国5个教育基地和101个培养单位,在读研究生规模达到1.8万余人,授课老师更是多达4800多人,其中包括300多位两院院士和4500多位教授和研究员。远程教育系统是中科院“十五”信息化建设规划中的重要项目,按照规划,中科院将用5至10年的时间建立起“电子科学”的信息平台,使科学家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全球性、跨学科的科研活动,而分布在各地的研究生也将能够在空中教室中进行课程学习。另据报道,中科院上海教育基地9月3日正式成立,4日开通的远程教育系统首先实现了北京远程教育中心与上海分中心的远程卫星交互直播。
9.《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编制完成并颁布施行
教育部9月23日宣布,备受教育界和IT界关注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部分编制完成,并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正式全面实施这部相对完整、实用的技术标准与行业规范。
《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包括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信息标准、信息交换标准、管理软件设计规范等4个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是整个标准的最核心部分。
为配合该标准的实施和应用,教育部办公厅年底又印发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实施办法试行》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强调《标准》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教育管理软件产品的研制、生产、检测、使用和技术服务等项活动的技术依据。
10.“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通过教育部鉴定
由教育部批准、北京百年树人集团承建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10月通过教育部鉴定。据称,这是教育部参照发达国家建设“国家级教育资源库”的思路,遵循“政策主导、专家指导、企业运作”的原则,批准建设的大型国家级教育资源库。专家认为,该库所完成内容在资源建设的丰富性、实用性和规范性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资源管理系统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的技术标准的要求;资源应用系统在设计思想、技术实现和体系建设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受到企业关注,如4月召开的2002年基础教育软件企业高峰会形成“南昌共识”,倡导基础教育软件企业在教育软件和资源开发中共同遵守、维护和发展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清华同方思科公司则于9月推出“基础教育资源库普及大行动”,提出了“让学校用得起、用得好、用的全是精品的教育资源库”的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