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中心招生平台市场研究资源中心远教厂商企业培训专家专栏行业媒体国际远教BBS
本篇票数: 145  
  返回列表
这一切应该不再是梦想
李芳军

奥鹏杯"我与网络学习"全国大型有奖征文活动征文选登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协办)

这一切应该不再是梦想
——与时俱进,其乐无穷

  说到网络学习,不知为什么有很多人喜欢把它与“梦”联系在一起。我个人猜测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吧:第一,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第二,网络学习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种新生事物,但其魅力无穷,深入其中使人对未来充满遐想。我这里所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本人几年来在网络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想,同时也想证明一点——那就是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四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与网络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我在美国一所大学做访问学者,但为了生计我不得不在学校里承担一些教学工作。具体是教授美国学生一门名为“中国历史与文化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的课程。可能是由于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魅力加上最近二十多年来经济腾飞的缘故吧,我所教授的课程出乎意料地受到了该校师生的欢迎。比如,在第一学期时只有一个班,第二学期增加到了两个班,第三学期则增加到了三个班,而且每班人数都超出了该校规定的选课人数。有一天系主任找到我表示希望我能将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搬到网上以便在我回国后继续教授。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她肯定找错人了,因为我当时对于网络教学几乎是一窍不通。不过,试一试总该可以吧?我首先看了一遍该校所使用的网络平台Blackboard的演示光盘,之后又与网络课程管理员进行了一番沟通,就这样我便开始了自己的网络教学生涯。
  通过短短几年的积极探索和亲身实践,如今网络教学已经成为我生命中难以割舍的一个组成部分。我简直无法想象没有了网络我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首先,网络教学使我彻底懂得了什么叫做“超越时空”。2003年夏天,在回国途中我在洛杉矶逗留了一段时间,期间为身在纽约上州的学生开设了为期5个星期的暑期网络课程。8月下旬,我在洛杉矶又准时为秋季选课的纽约学生开始上课;二周后,我飞抵香港并在那里停留了一个星期,后又抵达上海并逗留了一个星期,最后才回到了西安。这期间不管我身在何处我的网络课程始终未曾停止过。通常情况下,我在白天旅游观光而只需晚上上网对课程进行维护或与学生交流,学生甚至可以看到我当天旅游过程中所拍摄的照片……如今,我身在中国,而我的学生全都在美国;我晚上可能在家里看电视或休息,而我的学生却忙于讨论、阅读、完成作业或做小测验,他们的校方还得为我计算课时并支付美钞(就连退税现在也可在网上进行,呵呵)。
  其次,网络教学可以使有些比较枯燥的课程变得有趣、富有吸引力。我是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过去上课只需一本书、一根粉笔,尤其是写作课上得总有些死气沉沉,学生的作文也总是写不长且内容空洞。本学期将课程搬到网上后情况却大变了样儿,所有学生对英语写作似乎突然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人仿佛都有问不完的问题,而且他们所有的Email及论坛上所发的帖子全部都是英文写的,同时作文的长度和质量也明显提高了。
  第三,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实践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基于网络的中外合作教学模式对于当今中国普通高校——尤其是目前尚无网络平台的普通外语院校——极具推广价值,它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优势。
  (一)从学校方面来看,通过网络教育的形式可以及时而有效地缓解高年级和研究生层次因“扩招”而导致的师资短缺的状况;另一方面,普通外语院校一般不具备自行研发网络课程平台的能力,而购置成品的教学平台动辄几十万元,实属一笔高额开支。利用合作伙伴提供的先进的网络课程平台进行教学犹如利用“外资”来发展壮大自己,或者可以通俗地比喻为“借鸡生蛋”,这样可以使我们提早抓住发展机遇,而无需等到购置了自己的网络平台后再开始网络教学。同时,与传统上聘请外教的做法相比还可节约许多不必要的开支,例如通常情况下为外教所提供往返机票、免费住房及旅游费用等等。
  (二)从学生方面来看,虽然在外语院校一般都聘有一定数量的外教,但由于种种原因,外教的素质往往参差不齐。有些在其国内根本就未从事过教学工作,因此其教学质量难以有保障。而在国外大学里能开设网络课程的教师一般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和水准,因此,通过网络教学的形式可使我们的学生接触到比普通外教更优秀的教师。
  (三)从教师方面来看,尤其是对那些教学与行政工作“双肩挑”的教师来讲,这种非共时性(asynchronous)的网络教学形式既可以有效地减轻他们的工作量,同时也可使他们的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例如,教师出差在外期间仍可利用空余时间上网指导学生学习。
  (四)网络课程的教学和管理要求校内各个部门分工协作、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来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因此,开展这种形式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增强教师、教辅及管理人员的凝聚力,从而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全面和协调发展。
  (五)目前国内的许多网络学院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其市场定位主要面向国内教育市场,而且大多以自学考试和继续教育为主,而国外的许多院校从一开始就将目光投向了全球教育大市场。那么,既然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均等的机会,我们也完全有理由将目光投向国际级教育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实际上,从我们已成功地为美国学生开设网络课程的先例来看,外语院校在这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比如,我所在的学院现设有九个语种专业,从理论上讲我们完全可以将目前用英语为美国学生开设的《中国历史与文化概论》这门网络课程同时用其它八种语言克隆后向全球其它相关国家和地区开设。这将不但使学校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各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而且最终会为学校争取更大的国际发展空间。

 【奥鹏杯"我与网络学习"全国大型有奖征文活动征文选登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协办)

 
作者声明: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保证此作品没有在其他任何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发表过。我同意中国网络教育网chinaonlineedu.com 无偿刊登此作品并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一旦其他媒体决定刊用,我将及时通知中国网络教育网chinaonlineedu.com。
 
转载以上文章请注明出处!

 
 相关评论
  以下所有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保留删除攻击具体个人与单位的留言的权力。

Caleb  发表时间:2006-11-29 13:55:50
Nicesite!
http://rwpedtao.com/cmlq/jsxo.html|http://hpgtmikf.com/jkao/kuob.html
 IP地址: 72.232.206.★

Marla  发表时间:2006-11-29 13:55:23
Gooddesign!
Myhomepage|Pleasevisit
 IP地址: 72.232.206.★

Gloria  发表时间:2006-11-29 13:55:01
Greatwork!
[url=http://rwpedtao.com/cmlq/jsxo.html]Myhomepage[/url]|[url=http://gtvthucg.com/gnsq/zvea.html]Coolsite[/url]
 IP地址: 72.36.178.★

反映  发表时间:2006-10-7 10:55:05
垃圾啊,垃圾
 IP地址: 222.172.138.★

房琨  发表时间:2005-10-31 19:10:29
我看了李老师的文章。很具前瞻性,值得中国教育界关注。我作为李老师的朋友和曾经的同学深感自豪。希望他作为“onlineeducation”的旗手和开拓者,在国际间的教育网际交流和互动方面,再接再厉、创造更大的辉煌!!
 IP地址: 222.90.72.★

SLIN  发表时间:2005-8-15 11:50:29
评选结果什么时候才能出来?
 IP地址: 61.51.141.★

陈晓秋  发表时间:2005-8-7 16:40:50
看到李老师的回复很高兴。虽然看没有标点的英文吃力,还是看懂了。:)
近来学习较紧张,但过几天我会抽空和你聊聊。
我的email:fzbrchen@tom.com
 IP地址: 130.88.182.★

李芳军  发表时间:2005-8-5 0:21:49
本网站似乎不大支持英文,因此,这里请允许我再留一遍联系方式。

lifangjun@canton.edu
jxk@xisu.edu.cn

谢谢!
 IP地址: 61.185.224.★

李芳军  发表时间:2005-8-5 0:16:28
DearSir/Madam

Idbemorethanhappytocommunicatewithyouregardinganyissuesinonlineeducation.AsaprestigiousinstitutionofhigherlearningtheUniversityofManchestermusthavebeenalreadysuccessfullyestablishedinthefieldinquestion.AndIamlookingforwardtohearingfromyouaboutthelatestdevelopmentsaswellasyourinsights...

Sincerelyyours

LiFangjun(Mr.)

lifangjun@canton.edujxk@xisu.edu.cn
 IP地址: 61.185.224.★

陈晓秋  发表时间:2005-7-28 1:36:49
看了李芳军老师的文章,我能想象网络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将来的大学的教学模式。我虽在曼大的时间还短,但也明显感到了网络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相比之下,我们国家能做的事真是太多了。李老师的文章很现实,也充满了idea有机会真想和李老师谈谈。
 IP地址: 130.88.182.★

 
 发表评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本站保留删除攻击具体个人与单位的留言的权力。
 
  作 者:  
         
  邮 箱: (不公开显示)  
         
  内 容:(不能超过800个字节)  
   
  当前字节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大楼11层1107室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840286 传真:010-5884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