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国网络教育网尽一切可能地将网友的优秀作品与所有网友共享,特地开放网友投稿专区。《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将会不定期的到这里选择优秀的作品刊登。欢迎网友积极投稿!在线投稿 文章列表页 |
|
|
|
|
|
|
投稿须知:
1、来稿、图片一律要求作者原创,严禁弄虚作假,如因抄袭或剽窃等相关原因引起的一切纠纷,文责自负。
2、作者拥有著作权,中国网络教育网、《中国远程教育》杂志拥有编辑权和使用权;如被《中国远程教育》杂志选择刊登,将获丰厚稿酬。
3、其他媒体或者个人使用、转载或部分摘编网友原创文章,必须征得《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及作者本人同意。
4、本投稿专区仅供投稿使用,投稿专区刊发的文章并不代表文章被《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中国网络教育网录用。
5、如果文章含图片、表格等,请采用邮件投稿方式。邮箱:
[email protected]
(在邮件中写清您的个人信息,所需信息详见在线投稿中的填写项目)
6、投在网友投稿专区中的文章将实时的显示在专区网页中。
|
|
返回列表页 |
|
|
网络教育环境下学生学习方法浅探 |
|
|
|
|
摘要:本文讨论了网络教育环境下学生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参加学习讨论,如何处理学习、生活、工作的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网络教育、网络学习模式、学习方法
网络教育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组织方式,学生成为了网络教育的主体,成为了网络教育学习能否正常进行的主导因素。学生个体因学习目的、学习时间、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和个体性格的差异,他们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等都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学模式的构建、管理方式的转变和支持服务的建设,要着重关注个体的“特殊”性,要以有利于学习者的个体发展为重要标准。但是现状却是,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料和教学管理方式基本上还是沿袭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另外更加突出、更加完固的是,不论是我们的教学组织者还是管理者,我们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学生群体,要兼顾学生群体中的每个个体,我们能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只能是力求面面俱到,在所有的“特殊”里找出一般性的规律和特点,开展工作,组织教学。这从组织者的角度来看,似乎是一个困惑,一方面要尽可能的丰富资源和服务项目,另一方面却在寻思着,怎样让给学习者的服务更加个体化?但是我们从学生的角度来考查,一切都是明析的,需要什么就搜索什么,不懂什么就学习什么,从“一般”里寻找出适合自己学习的“特殊”。
但是我们的现状是什么呢?我们的学习者习惯了传统的学习模式,习惯了把学习的主动权移交给教师,习惯了盲目的学习。在需要自主学习的网络教育形势下,显得孤立无助。如果这种形势得不到改观,网络教育就只会成为一个文凭加工厂。
为此,我仅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探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生学习方法。因为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加之本人水平有限,只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对“网络”产生一种敏感
我先给大家说一个故事:两个小孩,一个小孩吃过肯德基,另外一个小孩没有吃过肯德基,当两个孩子都哭的时候,我们分别对他们说,“如果你不哭,我带你去吃肯德基”,你会发现,吃过肯德基的孩子会止而不哭,而另外一个没有吃过肯德基的小孩,却依然哭而不止。这是因为,他们一个对肯德基产生了敏感,而另一个对它不敏感。用行为主义强化理论者的话来说,止住哭的小孩与肯德基之间建立了一种反射条件关系,所以才发生了他止而不哭的行为。他们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在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
我们把网络学习又叫在线学习(Online-Learing)、基本于网络的学习(Web-based Learing)或是数字化学习(E-Learing),顾名思义,是主要通过浏览和访问网络学习资源、进行网络交互等形式来实现的学习。既然具体学习过程基本上依赖网络来实现,那么,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也需要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与网络产生一种敏感,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你对网络学习方式的理解与接受,否则只会像那个对肯德基不敏感的小孩一样,哭而不止,吃不到肯德基。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对计算机或是网络产生一种敏感呢?行为主义强化理论认为,强化可以使外界刺激与学习者之间形成条件反射,并通过不断地重复,使两者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从而形成一种形为方式。对于网络学生来说,这种对网络语言和系统平台的适应越快越好。我们的建议是:新生在入学第一学期,因为公共课相对比较多一些,而且公共课在学习前接触得多,有的课程甚至可以通过某种形式进行免修,这样学习任务相对松一些。那么学生就有条件在适应网络方面多下功夫:利用教师或是教学组织者的引导,熟悉网络平台的各项工作和功能;掌握课件的点播方法;了解进入论坛、聊天室、答疑室等路径和方法;熟悉网站链接所指向的内容。在不断的操作中,逐步形成对网络语言和系统平台的敏感,为适应网络学习各提高网络学习效率做好准备。
(二) 学习基础知识,搭建知识框架
一个生活事例,也许能引发我们的灵感:你在洗头时,会有少许的头发脱落,然后被冲到了下水管里,也许有几根可能会因为下水道的粗糙,而被挂在了下水管里。这挂住的头发又有可能堵住其它的头发,久而久之,可能会堵住下水管。
认真思索这个生活事例,你就会发现,知识的积累就像这一根一根堵住的头发,一个知识点的积累会为下一个知识点的接受提供条件,当你积累的越多,就会有接受更多知识的机会。
如果用理论的话来表述的话,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生原理最为准确:学习者在接受新的知识时,是用原先的认知图式整合新的知识,最后经过学习主体的内化,形成新知识、新见解和新能力,最后这种新的知识经过整合、理解又会扩展原有认知图式。
根据这一原理,我建议大家,在学习一门课程的时候,着重学习基础性的、概念性的知识,这样你会很容易扩充你的知识经验。学习这些知识时,你需经常与老师交流,弄清概念的性质和概念的范畴,当你的基础知识构架起一个知识网络的时候,你再浏览整个课程或是教材,速度会提高很多,有的甚至只需要看目录就可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当然,更有效的方法是你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参加小组交流讨论,在讨论中你会更加稳定又快速的巩固、扩充你的知识(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再论述)。
(三) 熟悉语言语境,加快文字材料的阅读速度和知识的理解力
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有一个感受,当你第一次接触外文译本时,你们发现,很难进入阅读状态,而且有些语句又感到很绕口,阅读速度还慢,更加难理解。但是如果你坚持阅读的话,会慢慢地发现,情况会逐步好转。
这一境遇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像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论述的一样)那就是熟悉了文体的语句,会让增强我们的语言感知力,提高学习速度。
像我们前面提到的网络“敏感“一样,所有专业或课程,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语言体系,有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学习者通过对专业或课程的语言系统的考察和强化训练,深刻理解语言的符号“所指”,以强化自己对语言文字材料的感悟和兴趣,提高阅读速度。另外我们强调了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在各种学习材料上都会有所涉及或论述,你在浏览各种教学材料时,都会一遍遍地熟悉该课程的语言体系,强化对知识的敏感度,快速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
(四) 带着问题学习或讨论,加强学习的针对性
我们再为大家做一个试验:我们找两组智力都正常的学生,分别给这两组的学生布置了30个英文单词,让他们在10分钟内进行记忆。所不同的是一组学生在背诵之前,我们不对他们做任何性的提示,而在另一组学生背诵之前我们先让他们读一篇英文短文 (这些单词就包括在这篇短文里,尽管他们不可能完全看懂这篇短文) ,再让他们去记忆。10分钟后,把这篇短文发给两组学生,让他们对这篇短文进行翻译,我们看到的结果是,事先看过短文的同学翻译的效果比另一组学生普遍翻译的好,单词的记忆个数也多。
这个试验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效果比较好。一般的网络学院,都会为学生提供作业或是练习题,如果学习了基础性知识之后,再带着作业上的问题去逆向学习课件或是阅读教材,这样不仅可以完成了作业,同时也加强了学习的针对性,不大相关或是不重要的问题就可以一目而过,以免浪费时间。在参与讨论的时候也一样,带着问题进入论坛有目的地讨论,或是向老师请教,效果都会比较好。否则,就会像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不知该讨论什么问题,向老师请教也没有针对性,比如:“老师,这门课程考什么?”,“本期的期末复习重点是什么?”,“怎样才能考试过关?”等等之类的问题。这样根本就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教师也没有办法针对性地辅导。
(五) 积极参加互动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具有社交的需求,当人的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感到孤独,丧失对更高需求的追求。网络教育的学习者,大部分时间是与老师、同学相分离的,没有了传统的班级归属群体,很容易导致孤立学习,增添孤独感,影响学习积极性。有幸的是,目前的网络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流方式,比如论坛、聊天室、电子邮件、辅导答疑室等交流互动工具和平台,用来满足学生的交往需求。但是经常的情况却是,这些并不能让我们的学习者找到感情的寄托,原因不是因为技术的,而是来自于心理的。我们有很多的学生会使用论坛、聊天室等,但是进去了之后,不知道要谈什么,聊天的人虽然多,找不到能聊的人,论坛帖子虽然丰富,却不知道该看什么,答疑室老师天天在,却不知道该问什么……久而久之,并无法排寂孤独,只有湆然离去。
其实这个问题,我在前面不至一次地提到过,熟悉网络平台和操作技巧会让你习惯使用网络工具,掌握基础知识可以让你讨论有依据,带着问题讨论会让你的讨论有针对性。所有这些,在此我不想一一赘述。只是想说,当你在论坛里的言论受到别人的认同,或是当你讨论后发现你从中受到启发时,你会乐于参与,兴趣也会逐渐地培养起来。找到归属就不再孤单,得到认同,就会更有兴趣。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六) 学会利用各类网络资源,扩展知识视野
前面我们提到要经常参加小组交流讨论,但是只讨论基础知识和作业问题也许并不能完全满足你的需要,这时你还需要有一些技巧,用一些前沿性的话题来吸引更多的人与你交流。那么你就需经常利用因特网上的其它学习资源,以扩充你的知识视野。比如新闻组/学科论坛、数据库/资源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等,都可以为你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知识,学会用搜索和加工使用这些信息,会让你受益匪浅。
(七) 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工作的关系
我在这里并不是要阐述学习、生活、工作之间的本质性关系,而是想强调两个问题:第一,如何保证学习时间;第二,如何让学习、生活、工作和谐起来。下面我们就一一寻求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案。
第一,如何保证学习时间
要保证学习时间,我们首先就要知道,你至少需要多少时间。我们假设每个学期开设5门课(网络每学期开课程的平均门数),我们按平均每门课60个学时计算,那就是总共需要300个学时。我们按一个学期四个月的学习时间来计算,那就是每天最少需要抽出的学习时间为2.5个小时,再加上复习和计划的时间,每天至少需要3个小时。
有了时间观念,就要周密地计划利用这些时间,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计划要详细到每一天必须学习掌握的内容,和各部分内容的学习方式,同时还需要参考教师辅导的时间和进度安排。你制作的计划越详细周密,越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如果偶然因为工作或生活上的事而耽误学习,要纪录下来,利用周末抽更多的时间补上。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我想时间总会是够用的。
第二,如何让学习、生活、工作和谐起来。
在保证了学习时间的基础上,我们再利用前面论述到的学习方法,着重学习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保证了学习效率。接下来就是要尽量的减少工作、生活对学习造成的影响。我们首先考虑到的是如何让工作和学习谐调起来,毕竟我们的学生所选择专业的时候,都考虑到了自己的工作实际。这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成人教育,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善于把这些经验和学习结合起来,至少可以加快对知识的理解。
另外,运用所学知识或是原理来设计工作,让工作和学习统一起来。比如你是中小学化学教师,你所选择的专业是化学,那么你就可以利用给学生做实验的机会,通过加深知识或是改变参数的方式加做你学习中的相关实验,这样不仅拓展了你的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完成了你自己的学业,岂不是两全其美的方法。总之只要你用心寻找,总能找到学习与工作的关联点,总能把学习和工作和谐起来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些方法,其实这些只是一些学习小技巧,未必就完全适合你,甚至比起你的方法还显得有些笨拙。但只要对你有哪怕是有一点点的启发或是帮助,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同时欢迎您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
|
|
作者声明: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保证此作品没有在其他任何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发表过。我同意中国网络教育网chinaonlineedu.com
无偿刊登此作品并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一旦其他媒体决定刊用,我将及时通知中国网络教育网chinaonlineedu.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