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推动教育变革
——本刊执行主编与英特尔(中国)公司总经理杨旭对话
自今年3月英特尔在全球同步发布了崭新品牌——Centrino(迅驰移动计算技术)以来,在近半年的时间里,这个新一代移动计算中心的概念即刻风靡了整个笔记本市场,海外知名的笔记本大厂和国内的笔记本厂商都纷纷推出了基于迅驰技术的相应机种,与此同时英特尔所倡导的新的应用方式也渐渐被人们所接受。迅驰技术将对教育领域产生怎样的影响?新技术将如何推动教育变革?在与本刊主编的对话中,英特尔(中国)公司总经理杨旭阐释了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理念及其见解。
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的优势
夏巍峰: 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推出,您认为其优势有哪些?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会带来什么变化?
杨旭: 迅驰的推出体现了新的应用和新的应用模式的启动。这项新技术正好迎合了目前大环境的变化趋势,即通讯与计算的融合。现在传播的内容越来越多样化了,如果要获取这些信息,就要增加很多数据化的运算和传播,不管是GPRS或者是无线局域网。运营商推出的服务也都朝数字服务这个方向走,这样看来,将来的设备绝不只是做纯通讯语音的,也不是完全做纯技术计算的。所以我们说迅驰是一个先驱性的产品,它集成了技术和通讯,可以使用户体会到高性能价值比,体会到很强的通讯价值,体会到很长的电池使用寿命,很轻薄的设计,以上这些都是它的优势。至于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会带来什么变化,我认为就是应用模式的变化,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能用任何设备获得他想要的任何信息,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人们未来的生活模式。
夏巍峰: 您认为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有哪些应用前景?目前应用得如何,有哪些成功案例?
杨旭: 迅驰本身是一项新的技术,它集成了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目前是全世界最关注的通讯技术,全世界范围内每3分钟就有一个无线局域网的热点启动起来,所以它也是全世界最热门的技术。它具有局域网性能高、成本低的特点,还有无线的方便性和移动性。如果学校用上这种笔记本,就可以实现移动教学。所以我对这项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是有信心的。天津耀华中学这所历史悠久的中学有笔记本中学之称,学生全用笔记本。在我们与这所中学联络之前,他们已经建成了有线校园网,并在校园网上提供了基于B/S结构的网络应用,如网上信箱、网上教学等。但是当我们问他们,“如果有一个更新的移动技术,叫作迅驰,它把无线局域网集成在一起,这样的笔记本,你们会不会感兴趣?”
他们表示很感兴趣。后来我们就把我们的合作伙伴方正科技介绍过去了,结果他们一拍即合。现在耀华中学的学生可以拿着笔记本在草坪上上网了,因为有了无线局域网。如今天津有两个这样的学校,未来天津市要搞35个这样的学校,都以耀华中学为示范。
转变应用模式是巨大的挑战
夏巍峰: 我们了解到有些学校的电脑和其它硬件设备没有很好地应用起来,很多学校和老师更认为配置性能高的电脑没有什么用途,您怎么看这件事?
杨旭: 这个问题很实际,不光是教育,这与我们今天市场上电脑的应用现状有关系。我们国内IT产业发展得很快,比如联想、方正等,但是他们大部分的成绩和业绩都是对PC的研发、生产,还有销售,建店很多,电脑在销量上上涨得也很快,最新的电脑、最新的技术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如果只看这些是已经跟国际接轨了,但实际上中国所有的用户,包括商用客户、家用客户、教育客户,他们的电脑本身的技术应用水平是非常滞后的。原因是这么多年来,中国的硬件产业发展很快,软件产业却不景气,盗版导致软件产业不可能有很多资金投入到市场里面去做市场开发,没有人告诉中国的老百姓今天有哪些最新的应用出来了,该怎么更好地应用电脑,没有人去引导消费者。所以现在很不正常的一个情况就是,没有人知道最新的软件是什么。这导致中国老百姓不太懂应用,也不清楚软件能够帮自己做什么事情。这也使得很多在国外已经做得很成熟的应用模式,在国内却没有人听说过。
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老百姓第一次买电脑的还很多,包括很多学校,刚开始接触电脑,一下子让他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去完成运用模式的过渡,非常艰难。在国外,电脑已经用了20多年,开始打打字,后来用多媒体,上互联网,再进一步到和数码设备连接,是一步一步用过来的。所以对国外来说每次新的应用就是学个新的东西,应用本身是逐渐加上去的,过渡很平稳。而中国老百姓很痛苦,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要完成一个人家已经走了20年的应用模式的转变,这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战。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国外很多学校用电脑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而咱们现在才开始上校校通。教育部要求学校全部都要上,这是对的。今天中国完全可以走些捷径,不一定按照国外以前走过的应用模式再重复一遍,中国可以直接跨到更好的应用模式。比如无线电话,中国发展得比美国市场好,而咱们的有线电话比美国就差得很远。
夏巍峰: 英特尔跟教育软件厂商有没有过一些合作?
杨旭: 我们在上海有一个部门,专门做软件产业支持,就是把最新的技术给软件厂商,让他们更好地开发应用软件,商用的、家用的、游戏的,还有教育的。他们做出来以后,再给我们的合作硬件厂商介绍。这个过程中我们担任一些牵线搭桥的角色。
其实我们很多的合作伙伴都非常关注教育,他们也确实花了一些精力,找了很多教育方面的资源,但是捆绑销售后成本加大,最后只好拿掉了。联想专门有一个团队搞教育,他们有一个很全面的教育信息网络,也有很多优秀的解决方案。我问他们为什么没有把这些东西集成为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展示出来?他们说今天中国的应用水平就是这样,把这些增值的东西加上去以后,人们需要这个但却不愿付钱,导致成本太高,最后只好不加了。今天有一个好一点儿的方法就是,厂家不配置好软件,但是至少在卖场展示出来,引导人们。如果人们觉得软件有价值,需要这个软件,厂家可以单独卖给你,或者隔壁有个软件店,你可以到那里去买。这个方法至少可以让人们知道这方面的信息。所以,怎么找一个最适合进入市场的方式,来宣传推进这样的东西是很重要的。
杨旭: 大家都看到教育市场是个机会。
教育市场的商机及竞争策略
夏巍峰: 教育市场日益成为IT厂商关注的热点,可以说是群雄必争,包括英特尔的竞争对手AMD,也从教育行业入手向英特尔发起进攻。英特尔如何看待教育市场的商机和竞争?有哪些面向教育领域的解决方案?
杨旭: 大家都看到教育市场是个机会。教育这块市场太大了,中国有70万学校,如果有20万学校在3年之内装电脑的话,一个学校50台电脑,一下就是1000万台。但大家看到的商机是表面的东西,市场本身面临着挑战,要发展就要把本质的东西解决,不能简单地做数字游戏。我们说挣钱,是怎么去挣得教育市场和这个机遇,而不是因为教育市场大,学校又没什么钱,就减一些功能,让产品便宜卖出去就好。目前很多公司是采取这样的策略,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因为让客户习惯这种应用模式但却不能够满足未来5至10年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教育?第一是老师能够接受,第二是学生能够接受,真正对教育有正面的帮助和拉动,这样的应用模式在信息技术启动的产品里体现出来以后,对厂商才是良性循环的。
所以我觉得不管是英特尔也好,英特尔的竞争对手也好,关键的还是: 能走多远?能走多深?是你真的为学生老师拿出些什么样的方案?而不是简单地满足于一包硬件卖出去就完事了。未来5至10年教育产业要成功,绝不能只完成现在这种表面上的东西。
教育与产业要加强沟通
夏巍峰: 现在学术界正在探讨信息技术发展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和影响,您能否从企业的角度来谈一下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杨旭: 作为企业,我们在教育领域做了很多尝试,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信息技术真正能够为教育提供它所应该提供的功能”这个目标。我个人觉得我们只是刚摸到门儿,因为我们不是搞教育的专家。比如我们觉得这项技术什么都能干,但是它具体能为教育做些什么?怎么样帮助老师更好地去备课,更好地传播给学生信息,更有效地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老师与家长沟通?我们不清楚这些怎么去实现,教育和信息技术在这中间各自扮演什么角色,但是教育专家能够回答这些问题。
因此现在最关键的是: 教育专家与信息技术专家要沟通。不能只是教育专家在谈,我们的教育是什么,信息技术应该怎么样来帮助我。因为教育专家有时候可能对信息技术不清楚,他们脑子里的应用模式可能是10年前的,如果靠10年前的应用模式来支持今天的教学,本身就已经滞后了。所以教育专家一定要和信息技术最前端的公司多沟通,让信息技术专家定期跟教育专家小组讲今天的信息技术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这样可以促进教育专家联想,这样的技术用到教育界来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怎么样来帮助教学。
江苏省两三年前曾经搞了一次这样的沟通。把江苏省1000多名优秀教师分批地组织起来,和一个软件开发商举行座谈会,教师们谈他们的教学经验,包括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什么事物感兴趣,软件商同时在想这些经验怎么用信息技术表现出来,做出相应的产品辅助教学,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一年,出了很多好点子。而后一些优秀的教育软件和一些好的教学方式,比如网上辅导班都出来了,效果非常好。
当然,不管你启动什么样的方式来教学,不管你用信息技术如何去辅助教学,还要照顾到学生的兴趣。最终学生能不能吸收,学生是不是有兴趣在这样的应用模式下学习,至关重要。因为学生相对于教育来说,就是客户,如果学生不接受,那这个教育模式就会再一次留在实验室,永远是一个研究性的课题。
夏巍峰: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迅速应用,对学生来说有好的一方面。但“非典”期间学生们在家里学习却出现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视力却降低了。这是个很表面现象而已,从更深层次来讲,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缺陷?
杨旭: 任何事情都有正负面,包括信息技术。我们说电脑不能取缔人们的工作,人们还得用脑,用手,电脑只是一个工具。同样电脑也不能取缔教学。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该是一个辅助功能,而不是取缔功能。特殊的时期,比如“非典”时期是取缔的功能,因为学生不能到学校去,只能依靠电脑上网学习。这是一个短期现象,不能长期地依赖这种模式,否则一天看8小时电脑谁都受不了。电脑未来在放射性、显示技术和计算上还需要有一系列突破。这个挑战我们愿意接受,我们会不断地改进、创新技术去保护人们的健康,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但不管技术发展到哪一步,永远不可能取缔人文本身。
夏巍峰: 英特尔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如何使教育界人士比较快地认识到新技术的好处,并主动应用新技术?
杨旭: 英特尔的教育和很多公司不一样,英特尔有一个完全独立的教育部门,他们的工作是支持教育,和业务部门不挂钩。他们每年有自己的预算,并通过与教育部沟通,在当地教委的帮助和学校的配合下,来启动预算的项目。比如“未来教师计划”,这个计划中的教材全是帮助教师更多地了解信息技术,没有任何商业性的东西,这个项目在中国已经培养了11万名教师。还有“电脑俱乐部”项目,让家里没有电脑的,特别是工薪阶层家庭的小朋友可以在这里接触到电脑。
英特尔之所以关注教育是因为,英特尔对教育有着长期的、战略性的承诺。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员工对公司发展以至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利。我们投资教育的目的是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并作为产业人才输送。英特尔的CEO以前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他对教育完全赞同。他认为英特尔做的是高科技产业,需要大批人才,但是美国学工的年轻人每年在递减,这是很麻烦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更长远地看待人才市场,在人才上面去投资,而且不寻求短期回报。现在很多公司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不光是英特尔。这也说明很多公司都在帮助教育界,探索信息技术如何与今天教育界所需要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吻合。
本刊记者吕瑶/策划整理
摄影/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