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搜索]≡≡≡≡
本版  全部
---------------------
≡≡≡≡≡≡≡≡≡≡≡≡≡
   
   
  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不适合在本论坛存在,您可以建议删除


版主:忘末
倚天:中国网络教育产业化现象透视
本论题共有0人回复

欢迎光临中国在线教育网
                                    2003/09/27
                        首页  |  信息中心  |  学习中心  |  资源中心  |  产品中心  |  企业培训  |  专家专栏  |  交流中心  |  人才中心  |  行业媒体|  
                        国际远教





                                        
                                    行业观察
                                                经费  管理  技术——教育信息化面临三大问题
                                                走好远程教育产业化之路
                                                从“双卫网”看中国医疗卫生培训体系的建设
                                                网络教学不是目的
                                                网络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
                                                2003年教育信息化印象



                          
                          
                          
                          
                          
                          

                         本周经典 新闻 人物专访 精彩专题 远教研究 在线调查
                          新 闻  >>  行业动态 行业观察 会议信息 海外传真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
                        中国网络教育产业化现象透视


                        2003年9月1日
                                    出处:《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10作者:倚天

                        [摘要]  网络教育试点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网络教育是在教育应不应该产业化的激烈争论中,悄然探索前进的
                         
                          
                                
                        网络教育试点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网络教育是在教育应不应该产业化的激烈争论中,悄然探索前进的。这一探索过程是在法律不清、政策不明、争论激烈、随时会被叫停等众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坚定不移地努力开拓前行的。这一探索过程又时时地将网络教育的产业化实质、根源、前景和运作方式、途径以及内在的诸种矛盾揭示出来,既等待着政策的认可,又催动着网络教育探索者在实践中做进一步尝试  

                          我们这一组中国网络教育产业化专题报道,在零售有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推出,它力图展示网络教育产业化的运作背景,回放探索者激情澎湃又忐忑不安的探索历程,直指网络教育产业化内外环境中诸多矛盾纠结的状况,一并提供给决策者、实践者和研究者深思。
                          相当多的人将2001年作为中国的网络教育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网络教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资本激情,感受到市场大潮的澎湃汹涌。继网络经济风险投资热潮之后,社会资本“咸鱼翻生“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上百家IT巨头纷纷抢滩。专家估算,网络教育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投资热点。
                        网络教育产业化:红玫初绽
                          1997年我国网络教育开始展示她的独特魅力和风采。除了自身带有与人们已经习惯了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不同之外,其独特之处还表现在悄然地、坚定地探索产业化运作方式。产业化不仅使网络教育勃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也激励着教育政策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方向变革。其结果,单是网络高等教育,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里,在政府投入不大的情况下,竟创造出近百万人获取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而这还仅仅是只有67所大学参与试点。中国网络教育产业化运作,就像一朵美丽的玫瑰花,羞答答地悄然绽放!
                        产业化运作催生的鲜花  
                          网络教育前景看好,引无数英雄心驰神往,然而,美丽的网络教育,却有着极高的进入门槛,任何一个实力一般的主体很难独立承担。  
                          网络教育巨额的资金投入要求汇集社会力量,也只能汇集社会力量巨额投入搭建高门槛创办网络大学,有几个大项目资金必须首先到位:  
                        基础设备、数据库、课件、带宽、学习支持系统等,而数据库、课件和学习支持系统更需要巨额投入。寻求巨额资金成为网络教育创办者挥之不去的梦魇。  

                          其中,数据库的投入要占到总投资的50%以上。一门多媒体课件要占到  2000兆左右容量,几十门要多大容量?  
                        几百门呢?此外还有数字化图书馆、教师科研论文、学习档案等资料文库,等等,所有这些使网络大学的数据库大得惊人,同时所有重要的数据都需要备份。  

                          制作课件同样需要投入巨资。教育部要求的一般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课件制作标准是每门课20万元至30万元。如果一所学校的课程在200门左右,仅这一块就需上亿元投资。尽管教育部计划做出3500门课的课件,而教育部只能投资一部分其余则要寻求多渠道融资。为此,目前开办网络教育的学校都把课件的投资列入了计划。有些网络大学,为了实现实时互动,不得不使用卫星对大数据进行跨省传输,因而还须做两套传输格式的课件——用于卫星传输的  
                        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数字视频广播)课件和用于网络传输的IP课件。据说一门DVB格式课件成本竟高达100多万元,还有卫星的带宽租用费每兆带宽每年约5万元。另一些不用卫星的,则需要配发大量的光盘和其他相关资料。  

                          学习支持系统也是一个很花钱的项目。为了保证网络教育的教学效果,建立强大的助学系统就势在必行。因此,各网校还须建立几十甚至几百个远程教学点,以辅助完成全部教学活动。这又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不包括教师工资和其它相关的各种费用,仅以上几项,就使得每个稍有雄心的网校计划都要求数亿元的投资。试想:  
                        目前全国67所网络大学,估计需要投入超过百亿元以上,如果全国1000所高校、数十万所中学、小学都开办网络教育,投资数额之巨大可想而知。  
                          近几年来,教育部倾巨资建设CERNET也才不过四五个亿。靠政府拨款来发展如此浩大工程,在现有的条件下,岂不是天方夜谭?目前网络教育发展的现实是,除中央政府对卫星电视网络、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硬件以及部分实验性的资源建设投入外,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资金投入主要依靠各试点学校自筹,包括财团捐赠、从公司引资、电信部门优惠、地方政府投入、学校自筹和教学点自建等多种形式。根据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数据显示:  
                        从校园网建设的各种资金来源看,31.3%的建网资金源于学校自筹,位居各种资金来源首位。  
                        巨额投资要以产业化求双赢  
                          但是,学校自筹资金和地方政府支持又谈何容易?远程教育平台的先期投入就非常大,但教育产业投资的回报周期却相对较长。而非盈利教育机构的公立学校又无法承受太大的、长期的市场培育期。如果根据“学校按照网络远程教育的成本收费“的原则,那么要把多大的成本直接转移到学生身上?如果完全按照市场化操作,已经偏高的学费标准势必吓退学习者。  

                          为此,目前更多的学校倾向于和企业合作,通过部分利益转让的方式,把市场压力转嫁到以市场方式运作的企业身上,按产业化方式运作,双方达到共赢。  

                          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许新副院长在和记者谈到这一问题时说:  
                        “网络教育是一个需要投资非常大的行业,除了教师以外还需要很多的高薪技术支持服务人员。这些人员如果单纯依靠一个学校,例如北外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网络高等教育还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的。目前的许多IT公司都希望投资网络教育,它们的参与方式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单纯投入资金,另一种则是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北外目前采用的就是第二种方式,它的好处是合作的双方可以彼此监督。”  
                        多主体投入无法靠计划  
                          传统大学的资源基本上是由政府投资,相对集中,而且独立,因此,资源的配置主要体现在学校内部的管理。这种资源管理,由于投资主体单一,长期沿用计划经济体制,因而,资源配置更多地体现计划性。虽然扩招冲击了这一资源配置机制,带来了一些变革,但这些变革极其有限。然而,实施网络教育却不可能以实施计划的方式来配置资源。  

                          首先是地域上分布很广。既有教育中心网络学院,也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服务站点,将这些资源按计划经济的方式组织起来,几乎不可能,就是组织起来,效率也会非常低下。就目前来看,各个网络大学的下级学习支持服务站点与主体之间的资源配置关系,因处于初创时间,既有计划性的特点,又有市场配置的成份。  

                          其次投资主体多元化。网络教育开展初期,有高校之间的联合、有高校与信息产业部门之间的合作、有高校与公司之间的合作等多种形式。随着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与企业尝试各种形式的合作,主要形式有:  
                        企业自主开发产品,为实施远程教育的学校提供硬件、软件及网络管理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学校负责远程教育的技术人员及相关资产独立出来与企业合资成立公司,为该学校的远程教育服务,或同时为其他学校服务;学校的远程教学网络资产独立出来,由企业进行投资改造,网络资产实行企业化运作;企业直接与学校进行远程教育的合作办学,收入按某种方式分成;企业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创办基于Internet的网络学校,建立自己的教育网站。合作主体的多元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利益的分割也就必须要采取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范的方式来进行。  

                          以上特点,决定了网络教育从一开始就需要纳入到市场经济体制中,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来运作。依照市场化的方式来配置资源,即是产业化的根本特征。  

                        准公益性特点令产业化理论成立  
                          按现在理论界的分析,教育从总体上说是一种公益性的事业,以追求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但如果细分的话,义务教育是完全公益性教育,除了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追求社会效益以外,没有盈利性目的;而非义务教育,尤其是继续教育类,则是半公益性教育,因而可以作为产业来投资。作为产业部门,按产业进行经营的教育,就不仅具有公益性,而且具有盈利性。而网络教育,依据教育部的说明,恰恰属于继续教育。  

                          另外,有人误认为网络教育=传统教育+网络技术,并从这一简单的概念推演:  
                        传统教育是由政府提供或部分提供经费而得以实现,它属于国家公益性事业;而网络基础设施,也是政府投资来予以支持的,如CERNET中国科教网、中央广播电视教育节目网、中国教育电视台等都是政府投资,利用这些网支持的网络教育,当然也属于国家公共基础设施。因此,网络教育不应该有营利取向。  

                          显然,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国家支持这些网络教育的环境只是初步的,或者说是仅是骨干性的,从量上难以支撑网络教育的发展,很多开展网络教育的院校不得不采用由企业投资建设专网或租用企业的网络。关键的是网络教育决不简单地等于传统教育+网络技术,不是简单地教室搬家,而是将教育数字化、多媒体化,从教师教学的传授式到交互式和协同式、教学基本理论、管理手段、学生学习方式都有着重大的甚至根本性的变革。而要实现这些变革同样需要筹资,这些筹资常常要由市场来运作。  

                          事实上,在教育能否产业化的争论中,引起争论较小的倒是网络教育。持  
                        “网络教育绝不可进行产业化经营“观点的专家极罕见,更多的人认为网络教育可以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运营。争论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如何更好地保住教育的公益性问题。  

                        产业化凸显旺盛生命力  
                        产业化催生的鲜花,将在五个方面凸显生命力。  
                        ●  企业涉足远程教育必然带动资本市场介入。  
                          这不仅有助于解决网络教育的资金投入问题,而且由于涉足网络教育的企业一般都有教育产业或网络产业背景,对教育市场、网络技术、市场管理都比较了解,这就使得既可以发挥学校资源、教学管理的优势,又可以发挥企业运作市场的优势,通过企业整合教育资源,学校可以快速扩大教学的范围,由学校的本科、研究生、MBA等学历教育,扩展到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短期培训及资格认证等,避开学校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冲突
                        ●  网络学校的产业化,促使市场格局形成。  
                          目前我国大约有1.3亿小学生、5800万中学生、1000万高中生。2001年全国普通高中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到2005年全国初中生也要开设,2010年全国所有小学也都必须开设这一课程。尽管建设一个规模完整,功能强大的网校需要数以亿计的资金为后盾,建成后的维护  
                        门槛也不低,但在北京101中学、五中、四中等一批把目标指向高考的初、高中生而收益颇丰的学校的表率作用下,很多学校或企业都热情有加,这使得网校建设速度之快,数量之多令人惊叹。商业利益刺激了市场拓展的加速,很快引发了企业与一些名牌中学的合作触网热。  

                          因此,网络教育发展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多实施产业化运作的学校加入,必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市场,围绕着网络教育资源的市场分配格局,将初步形成。  

                        ●  社会资本进入,市场竞争烈度迅速增加。  
                          社会资本竞相进入,必有一番激烈的龙虎斗。早进入者,已经打下营盘,形成势力范围,积累了经验,踌躇满志;后来者,携雄厚的资金,凭更先进的技术,意气风华,欲后来者居上。与此相应,网络学校也会跟着进行洗牌。各商家放开手脚搏击,必然形成激烈的竞争局面。竞争造就优胜劣汰,脱颖而出和黯然退出都是可能的。  

                        ●  各种监督认证机构建立起来,竞争在有序中发展。  
                          网络教育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发展迅速。有些主办者急功近利,导致市场竞争不规范,缺乏市场自律机制,市场“倾销“行为盛行,影响了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网络教育的质量问题一度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为此,政府教育机构最终会建立起一套严密而又灵活,精简而又多层次的管理体系,进行督导和调控;会在必要的预算监控前提下,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和补贴;会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舆论导向;会制定并实施教育基础产业优先发展的产业引导政策,包括财政、金融、信息、人才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措施,最终保证教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实现。  

                          第五,共享加强,公共服务体系会建立起来。  
                          北外网络学院许新副院长谈到网络大学的现状时说道:  
                        “网络教育产业化的目前问题是各自为政,这就造成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不足。”然而,这种状况将会在未来得到改善。  
                          如今,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三所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2002年将首先完成通过三校的远程教育系统实行校际合作办学、互选课程、互认学分,并且将有可能做到学生在哪所学校的学分修得多,就获得哪所学校的毕业证书。教育部也已提出了依托电大系统这一宝贵的国家远程教育资源,建立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想,并委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电大在线远程教育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建设“中央电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任务。  

                        产业化引发强劲投资热潮  
                                令资本热血喷张的金矿  
                          据IDC数据显示,1997年全球网上教育市场份额不过2.34亿美元,而到2003  
                        年时,将可达到230亿美元,亚太地区的网上教育市场总值将达到10亿美元。从  
                        1998年至2003年市场价值的上升幅度为15.9%。由此各种风险投资不断涌入教育网站,早已引发世界性的网络教育投资热。  
                          在我国,今后5至10年中,信息技术教育将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从1999年起,我国政府已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并广泛吸取地方、企业及个人资金和力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远程与继续教育处处长李茂国说,为推动网络教育“自1998年以来,国家已投入资金3.6亿元,社会资金达10.7亿元。”在未来5年,以卫星电视和闭路电视网、邮电通讯网、INTERNET为基础的网络教育体系将形成,而远程教育课程开发、网上教学节目制作开发、教学资源管理等应用项目的投资比例会突破80%,具有市场极大潜力。  

                          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曾经说过,中国3亿学生,按每10人一台计算机来算就是一个3000亿元的市场,这还不包括相应的网络、外设、软件等产品,而且要两年一更新,这是一个上万亿元的市场,也是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市场。按照张司长的算法,大学的教育信息化市场应该有百亿规模。  

                          有关人士曾算了这样一笔账:  
                        如果能将全国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提升1个百分点,每人接受2年、平均每年5000元的教育,市场规模就能达到数千亿级;如果我国居民把储蓄的10%投资于各类教育,则未来教育市场将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网络教育以其便捷、灵活的“五个任何  
                        “优势,将成为市场增长最大的受益者。
                          统计显示,中国现有各类网校约200多家,教育部批准开展远程学历教育的院校已达67所,远程教育课程已经送达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今年秋季招生后,远程教育在校生将达到80万人以上。赛迪顾问(CCID)的研究认为,中国网络化远程教育市场在未来五年将以平均150%的速度增长,按人均每年7000元学费计算,每年增加的市场容量就是42亿元!如此巨大的市场,怎不让时刻寻找商机的资本“眼热心跳”!  

                                涌动的投资热潮  
                          为争先机,名牌学校纷纷成立独立运营的网络学校,注入庞大的资金。早在  
                        1999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就以无形资产参股方式,与万通集团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东方兴业网络教育服务公司,首期投资达2000多万元,预计3年总投资将达3亿元。2000年3月,湖南大学斥资3000万收购ST石劝业,30%的股份用于建设湖南大学网络教育项目;而清华大学启动网络教育投入150万美元,浙江大学投入213  
                        9万元。为建立“北大在线”,北大也筹资5.6亿元,将教育放到网络上。  
                          各种来路的国内资本,也早纷纷张开大网,捕获包括网络学院、网校、教育网站、网络教育服务企业等各种目标。  
                          2000年11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TCL集团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现代远程教育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宣布双方合资组建“电大在线远程教育技术有限公司”,这标志着全球最大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正式启动并开始产业化运作。  

                          北京金洪恩电脑有限公司总经理池寒峰说:  
                        “网络泡沫破灭后,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以传统教育软件起家的洪恩来说,我们将争取成为未来5年中国最大的数字化教育企业,同时借入世的大好机遇,全面投资教育。”  

                          中国教育热线(EOL)与微软联手;申银万国与上海成浦企业集团签订了委托代理股票发行协议书,拟上市公司下属的“东方教育”;其它的上市企业如清华同方、科利华、五矿发展、天大天财、前锋股份、青鸟天桥、富华实业等等都活跃在网络教育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上市公司中出资5000万元以上投资教育的项目就有10项,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4项。  

                          仅今年上半年,我们就可以随手撷取几例:  
                          6月18日,同济大学校长吴启迪教授与中国卫星宽频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文杰签订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网络教育的协议。同济大学将提供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成熟的教学管理模式,中国卫星宽频公司将提供总额为600万美金的设备和卫星通信支持网络教育产业。5月,可口可乐在北京设立了一个“CocaCola  
                        e-Learning  Center”供青少年以  e-Learning  
                        的方式快乐地学习和接受更高等的教育。“ZIDA(华基)电子网络教育系统研讨会”首场会议9月份在北京举行,INTEL和ZIDA将与活跃在中国教育行业的SI  
                        (系统集成商)、教育行业的人士及IT行业媒体记者等汇聚一堂,共同探讨2002  
                        年网络教育市场的发展前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美国3Com公司及北京威通网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将携手在中国最大的研究生院中建立了一流的校园网。  
                        6月,由戴尔计算机公司支持建设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计算机教学实习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教学实习中心宣告落成。此外,网梯与IBM合作计划正式启动,华硕欲投3亿人民币进军多媒体教育,美国ESI理工学院与北工大携手打造“软件蓝领”,复旦与日本青山大学合作启动远程教育,等等。  

                          人们不难看出,不仅国内资本向网络教育汇集,国际资本注入的力度也在迅速加大。正如澳大利亚澳星公共关系有限公司的董事长BillSun认为,中国加入WTO后,教育产业会进一步地开放,将允许更多外资投入,调动各方力量来办教育会成为中国发展教育产业的一次浪潮。

                        网络教育产业化:欲说还休
                          网络教育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网络教育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前飞奔。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社会和政策环境下,网络教育又不得不像一朵带露的花蕾—含  
                        “羞”待放。
                        悬在头上的法律之剑  
                          中华学习网首席执行官黄波这样对记者说。“教育产业化是一个大家都不会去提的敏感话题,高等教育这一块的政策因素非常强,中华学习网的规模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降低政策带来的巨大风险。”黄女士的话具有代表性,对于扑身网络教育大潮的众公司来说,虽然面对网络教育的商机,心痒难耐,但做每一重大决策之时,《教育法》就如同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让他们小心翼翼地小步前行,甚至裹足不前。  

                          从经济发展的规律看,产业化一定要求市场化,教育产业化必然要求教育活动市场化,教育机构企业化,学生教育投资化。但企业投资,就必须要求按照市场的方式运作,其目的当然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这种教育活动尚与现行的教育法规相矛盾。  

                          我国新的教育法将教育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领域并具有如下特征:  
                        教育组织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育活动须体现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教育组织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在一定限制和范围内不具有排他性,即不产生竞争和排斥现象。教育法又明确规定:  
                        民办教育举办者不得以营利为目标,学校停办后校产归国家所有,举办人只可以取得当初的投入。  
                          这样,国家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社会投资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囿于教育法和对教育质量的担心,试图出台一系列法规对营利性办学加以限制;网络教育营运者希望多招生、多收学费、多占领教育市场,实施规模化经营;而教育部门因要对教育质量、学生的道德观培养负有责任,又希望有节制地、力所能及地发展。在网络教育既能产业化,又不能完全产业化的矛盾之下,对于目前网络教育领域的各种试验,教育主管部门均保持沉默。  

                          这种沉默并非没有理由,只要看看国内家电业为占领市场进行的以损失质量和利润为代价的残酷竞争,只要看看杀毒软件市场一次又一次的为打垮竞争对手进行的惨烈的价格战,审视一下这些恶性竞争带来的利润的损失,质量的难保和产业的困境,就会明白,在教育领域这一原本就涉及公益行业的谨慎是多么重要。  

                          可是,这种政府的沉默既让网络教育的投资者看到希望,又让他们始终忐忑不安,即热望又担心地等待着政府对网络教育产业化做出明确的判定。在他们前面并非没有前车之鉴:  

                          北京大学曾与香港Edutime、澳大利亚的Telesat、澳门的Macauweb(澳门万维网)以及国内的华通泰丰公司4家公司组成联合体,共同开发中国医学卫星宽频网。Edutime公司、Telesat公司以及澳门万维网三方共投资1亿美元。北京大学医学部出教学资源,华通泰丰公司负责承建。但是不久前下发的《教育部、卫生部关于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从2002年10月31日起,自学考试、各类高等学校的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等)、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全部停止举办医学类专业学历教育。国家卫生部规定,自考、远程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校等办学形式(机构)将于2002年10月31日起退出医学类学历教育舞台。在此之后注册的学生,毕业后不得以此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也就是不能当医生。  

                          这就是政策风险,而且教育与文化向来是政策高风险地带。对于企业来说,投资教育与投资其他产业没什么不同,都要求回报。但业内很多人认为,企业要当心击鼓传花式的管理:  
                        鼓声停,谁也不许再动,因为教育网站始终身处中国的所能及地发展。在网络教育既能产业化,又不能完全产业化的矛盾之下,对于目前网络教育领域的各种试验,教育主管部门均保持沉默。  

                          这种沉默并非没有理由,只要看看国内家电业为占领市场进行的以损失质量和利润为代价的残酷竞争,只要看看杀毒软件市场一次又一次的为打垮竞争对手进行的惨烈的价格战,审视一下这些恶性竞争带来的利润的损失,质量的难保和产业的困境,就会明白,在教育领域这一原本就涉及公益行业的谨慎是多么重要。  

                          可是,这种政府的沉默既让网络教育的投资者看到希望,又让他们始终忐忑不安,即热望又担心地等待着政府对网络教育产业化做出明确的判定。在他们前面并非没有前车之鉴:  

                          北京大学曾与香港Edutime、澳大利亚的Telesat、澳门的Macauweb(澳门万维网)以及国内的华通泰丰公司4家公司组成联合体,共同开发中国医学卫星宽频网。Edutime公司、Telesat公司以及澳门万维网三方共投资1亿美元。北京大学医学部出教学资源,华通泰丰公司负责承建。但是不久前下发的《教育部、卫生部关于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从2002年10月31日起,自学考试、各类高等学校的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等)、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全部停止举办医学类专业学历教育。国家卫生部规定,自考、远程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校等办学形式(机构)将于2002年10月31日起退出医学类学历教育舞台。在此之后注册的学生,毕业后不得以此作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学历依据,也就是不能当医生。  

                          这就是政策风险,而且教育与文化向来是政策高风险地带。对于企业来说,投资教育与投资其他产业没什么不同,都要求回报。但业内很多人认为,企业要当心击鼓传花式的管理:  
                        鼓声停,谁也不许再动,因为教育网站始终身处中国的强政策市场。北外许新副院长道出了其中的无奈:  
                        “投资商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国家的政策法规能否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问题。因为国家目前在这个方面没有什么明确的态度,所以社会上也基本都是持一种等待观望的态度。”  

                        躲不过的产权界定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运作的一个前提性条件,就是产权明晰。投资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投资,清晰产权的归属是顺理成章之事。然而,这一顺理成章之事,在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这里却是件尴尬事。  

                          所谓产权,系指所有者对其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网络教育的资源包括国家的直接或间接支持、其他投资者的投入、学生缴纳的各种费用等。如果按照产业化运作的默认方式,谁投资谁受益,不投资不受益,那么投资于远程教育的所有主体均将从中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自己投入份额的权利。然而,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社会力量办学条例》(1997年10月由国务院颁发)中规定,社会力量办学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若有资本入主教育机构的话,遇有经营利润,概不得分配和另行投资的方式来处理。这显然与目前网络教育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是矛盾的。  

                          实际上,产权之所以必须明确界定,根源上在于分工的问题。网络教育整个来看,分工已经相对明晰。明晰的分工下,共同做事,就必然要求对产权有一个清楚的界定。对此,教育信息化专家俞晓鸿说:  
                        “网络教育产业是网络教育的各种生产、经营事业。从经济学角度讲,网络教育产业是指因网络教育生产经营分工而形成的社会体系。从早期用于企业培训的局域网的出现,到校园网的建设,到互联网上教育网站的涌现,到近来高等远程教育和中小学‘校校通’的飞速发展,在网络教育这个范畴里面,已经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分工,例如: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提供、网络教学、网络教育管理、网络运营等。因为网络教育的社会分工是从一开始就出现的,因此,网络教育从一开始就具备了产业的特征。”  

                          所以,作为民事主体的网络教育经营机构已经存在,经营机构的民事权利和义务也早已经转给相应的服务公司。服务公司与相关的其它行为主体打交道,进行各种合作时,必然要求一切行为与市场运作的要求保持一致。因此,所有的网络教育投资者,都在等待国家对网络教育产权的明确界定。  

                        盈利VS非盈利  
                          我国教育基本法明确规定: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而产业经济学明确提出,“从事赢利性经营活动”是产业概念质的内涵。网络教育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产业性,作为公益性事业它不该盈利,作为产业化经营它必须盈利,于是陷入左右不是的尴尬境地。  

                          那么,到底如何认识和把握呢?且听听专家和主办者如何说。  
                          专家们如是说: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周济院士个人的看法是:  
                        “教育资源充分利用,重要的指导思想是下一个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发展,还要通过多元化的资本投入,光靠国家是不行的,人民教育人民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定想好办法,规范化地赚钱。”  
                        北大教授经济学家萧灼基认为:  从经费来源来说,教育分为两类:  
                        由政府提供经费的义务教育和由受教育者或其家庭交费的收费教育。从总体上说教育是一种公益性的事业,以追求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但其中的一部分,如职业技术教育,可以作为产业来投资。义务教育完全是公益性教育,除了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追求社会效益以外,没有盈利性目的,而作为产业部门,按产业进行经营的教育,就不仅具有公益性,而且具有盈利性。人们投资教育产业,也是为了取得回报,这种盈利性,有助于增加教育投资,有助于降低教育成本和提高教育质量。当然,教育产业的盈利性,与其他产业有所不同,即使收费教育,也不能以盈利为唯一目的,不能片面追求盈利,更不能为了盈利而弄虚作假,降低教学质量。作为经营教育产业的投资者,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需要把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叶之红认为要冷静分析“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与教育产业的盈利问题。他指出:  
                        首先,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公益性,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保障;教育产业链中主体产业之外的服务与经营,应当讲求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力求有所盈余,以反哺主体产业。因此,只要教育产业政策加以指导,教育活动的公益性和教育产业的赢利要求绝非水火难容,而是教育产业特性的真正体现。因此,发展教育产业并不违背教育法规。其次,对教育主体产业组织--学校而言,也必须树立服务与经营的意识,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  

                          俞晓鸿认为:  
                        盈利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并更好服务的前提。在网络教育产业链中某个环节的主体如果它能盈利,那么它会继续在这个链中发挥作用,并与整个产业一起发展。如果这个主体没有设计盈利模式或事实上没有盈利,但同时它却获得其它形式的收入,例如:  
                        拨款、项目资助、捐赠、补贴等,它仍然会在这个链中很好地生存和健康发展,但如果它既不盈利又没有其它形式的收入,那么它迟早会退出这个产业链。  

                          厉以宁教授认为:  
                        办教育有了盈余,是完善服务有效经营的结果,并不会因此而改变教育的公益性,就如同办企业亏损了,只是经营不善的结果,并不会因此改变企业的营利性。  

                          但走产业化道路就必然会出现“金钱交易”、“惟利是图”、不顾教育质量等问题,因而反对网络教育产业化的学者也很多。  
                          公益性和营利性都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属性,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学术界目前也无法给出一个定论。  
                          网络教育的主办者如是说: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严继昌指出,从实践来看,目前网络教育服务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公共服务机制支持。作为高校来说,开展网络教育的优势是师资强、课程好,管理比较严格,劣势是开展网络教育没有经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一个公共服务体系,会推动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  

                          耶鲁MBA新东方教育在线的CEO钱永强对于教育产业的营利性如此评述:  
                        “教育本身并不生产产品,而是一种咨询服务。在一定意义上讲咨询与教育等价,咨询就是一种高端的教育。企业请人做培训,并不只是教给员工知识,而是获得对企业有用的东西,咨询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教会你怎么发展。因而教育也具有咨询业的特征,靠咨询师的脑子赚钱,麦肯锡的投入是什么?就是咨询师的一张嘴。教育投入的就是老师的头脑。”他介绍说,在国外做教育都会有营利,但国外的教育机构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营利性的机构大都指的是职业教育类,像美国的阿波罗教育机构这样的上市公司,其市值达几十亿美元,完全按照市场的规律来运作,其利润要分给股民和经营者;另外一种非营利的机构,像哈佛、斯  
                        坦福这些著名的私立大学同样也要营利,他们的项目经理手中掌管的资金流量是可观的。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上市,是否让更多的人分取利润。  
                          华夏大地教育网董事长张宏任认为:  
                        “发展中国的网络远程教育,必须实行市场化的运作。只有这样,才能吸引社会各界包括企业界的积极参与,而企业一旦参与,就必将成为我国开发网络远程教育的一支生力军。”  
                        北京著名的101网校总经理黄勇说:  “我认为教育和网络的结合,就是教育电子商务。”  
                        身在网络教育大潮中的弄潮儿们,毫无例外地认为,网络教育应该按产业化发展,按产业化发展,当然要有盈利的问题。孰是孰非最终要实践来说明,最终要由政策来界定。  

                          正是我国法律、产权、盈利三个方面的尚无定论,投身于网络教育的公司或是宣布自己只限于服务(如中华学习网),有的声称自己从事的是资讯类(如耶鲁MBA新东方教育在线),更多的在媒体上都是绝口不提产业化、不提商业化、不提盈利,媒体自身也极少在这方面渲染。网络教育产业化这扇门打开得悄无声息,你听不到习惯了的熟悉的市场喧哗和媒体炒作。毕竟“教育改革”一词已经承载了太多的内容,网络教育更把老问题和新争论全部推到前台,把一个最敏感的题目清楚直白地提了出来:  
                        教育能不能以一种大规模的产业化的方式来运营?

                        网络教育产业化:鲜花悄然盛开
                          有关教育产业化问题的争论一直在继续,但政府既然决意“试点”,就意味着在观念冲突中决意尝试。而且,正是政府的推动,掀起了网络教育产业化的浪潮。事实上,教育产业性开发、运作与经营的探索与实践,从未因为理论方面的局限和争论而停止快速奔跑的步伐。  

                        政策的门正逐渐开启  
                          “摸着石头过河”与“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都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经验,在加速发展与慎重谨慎的结合上,政府的教育管理部门煞费苦心,充分发挥了政治和管理智慧。  

                          无疑,教育领域的行业大法是《教育法》和《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这两部法律无一例外地强调了教育不能以盈利为目的。然而新形势下诸多新问题要求政策给予新的回答,因此,政府依据新的形势,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正是从这些相关的政策和领导的讲话中,我们嗅到了教育产业化政策松动的气息。  

                          IT业1999年底显出下滑趋势之时,众多的IT投资人士就将眼光投向了网络教育领域,各种网校、教育网站如雨后春笋。为规范管理,教育部于2000年4月发布《关于加强对教育网站和网校进行管理的公告》。《公告》的发布,意味着宣布网络教育必须纳入国家的严格管理之内。  

                          2000年7月5日颁布的《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第十一条中提及:  
                        “由学校与企业合资开办教育网站和网校的,应该提供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资信证明或者验资报告。”“应提供申办机构的公司章程、股东协议书等文件。”允许高校与“资质良好的企业”合办教育网站、网校。这对他们不仅是鼓励,更是对其数年来披荆斩棘努力的追认。第二十三条指出:  
                        “有关教育网站和网校收费标准与办法,由开办机构提出申请,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工商物价管理部门确定;对跨省区办学单位的收费,由开办机构商所服务区域的物价主管部门确定。”确认了网络教育可以收费。  

                          2000年7月28日,教育部下发《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对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试点学校的基本条件、试点工作的管理方式等进行了规范。《意见》对网络教育的发展给予了政策性的支持,显示出对网络教育的限制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的宽松。《意见》也谈到了网络教育的收费问题:  
                        “对网络教育学院的学生,可按教育成本收费,其收费标准和办法由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学校所在地收费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网络教育学院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与半个月前的《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收费规定相比,追加了“网络教育学院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明确规定。这既是对原有教育法律法规的一种遵守,也是对当时争论非常激烈的教育产业化问题的回应。  

                          2001年8月13日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现代远程教育招生工作管理的紧急通知》,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以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的名义乱发招生广告、乱招生、乱收费的现象进行规范。再一次重申“现代远程教育招生的收费标准必须由试点学校向学校所在地的省级物价部门报批并向社会公布。没有办理报批手续的,应立即补办报批手续,  
                        否则不能招生。”  
                          2002年7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在《加强管理,促进高校网络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讲话中谈到现代远程教育今后发展时指出:  
                        “逐步建立校外远程教育服务体系,规范管理,加强资源共享和质量控制。”“采用市场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积累,逐步建设、逐步完善。经教育部批准、属于公共服务体系的学习中心到教育厅备案、目前主要由电大系统承建,利用现有资源和经验、采取公司机制走'双赢'道路、各校的校外学习中心要逐步向公共服务体系转移、通过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软硬件平台标准(使用的标准)。”“加强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好网络教育。做到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明确责、权、利,亲兄弟、明算帐;严禁唯利是图,搞乱网教。”这一讲话,既强调了“严禁唯利是图,搞乱网教”,保持教育的公益性;又明确提出了“采用市场机制”、“加强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好网络教育”、“明确责、权|利,亲兄弟,明算帐”的产业化运作方式。  

                          梳理以上相关的教育政策和教育部门领导的讲话,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三点:  
                        ●  教育部对网络教育的发展整体上是满意的,对存在的问题是清楚的。今年  
                        7月25号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此进行了确认。  
                        ●  教育的公益性始终都要坚持,严禁唯利是图。从《教育法》到后来发布的一系列政策、通知和讲话中,无不贯彻着这一思想。  
                        ●  按产业化方式运作网络教育,推动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早在1999年11  
                        月成立了南海市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时,针对香港华茂集团、著名的软硬件商和系统集成商纷纷解囊投资一事,该中心咨询国家教育有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  
                        如果政府能少花钱办大事,“何乐而不为呢?”教育部张尧学司长在《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颁布时对记者就谈到“学校和资质良好的企业可以合作开办网络教育,包括网站和网校,但要事先上报教育部审批,并经工商部门登记。通过审批的学校和企业若建立合资公司,具体持股比例目前由合资双方商定。”在《加强管理,促进高校网络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讲话中,更是明确地强调了这一点。  

                          今年上半年交由人大讨论审议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有这样一条:  
                        “举办者投入学校的资产属举办者所有。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和按国家有关规定必须提取的费用后,举办者可以取得合理回报。”此事得到了媒体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以此为作参照,整体来看,国家对于继续教育这一块的政策在松动!  

                        实践跑在政策的前头  
                          列宁在面临亡党亡国的形势下,曾极力推行新经济政策,面对不同意见他提出“不争论”;邓小平在改革初期和在南巡讲话时,两次都提出“不争论”。他说:  
                        “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试、大胆闯。“在实践与理论的相互关系中,我们经常习惯于“理论—实践—理论“的思维模式,使得面对新的情况时,我们往往会忘记在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中“实践——理论——实践”这一思维模式更为重要。  

                          回首教育领域的改革,同样具有这一特点。教育部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不争论,不张扬,脚踏实地地探索,让实践走在结论的前面,依据新的形势,逐渐发文规范。由此,我们的网络教育实践跑在了政策的前头。  

                          1996年9月,北京高拓公司与北京101中学共同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基础教育远程教育网:  
                        “101远程教育教学网”;1997年4月,万恒盛业网络公司与北京五中开出“五中网校”,现更名为“万恒远程教学网”。二者有两点共同的独特之处:  
                        第一,切入点一样——提供中小学生课外补习。这使收费成为可能,而且收入不菲,并引来更多的企业与学校创办网校,仅在北京,接下来就有北京四中、实验中学、育才学校等重点中学分别上网。第二,都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学校提供同步教学的课外补习课程,企业提供网上教学平台和网络技术,将教学资源搬上网,并负担网校的费用和日常运营,学校与企业不合资,但学费收入协商分成。101  
                        中学和五中的网校,属于早期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  
                          1997年,湖南大学第一个与湖南电信合作,建起了网上大学。1999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就以无形资产参股方式,与万通集团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东方兴业网络教育服务公司。1999年开始,中华学习网等一批网络教育服务公司诞生,与名牌大学展开各种各样的合作,“教育  
                        +商业”模式迅速展开。2000年3月,以教育软件起家的企业科利华和北京师大附中共同斥资500万元,推出了科利华北京-师大附中网校。网校由科利华与师大附中的合资公司运作,科利华占六成股权控股。公司里专设教学管理委员会,由师大附中校方负责主持,而整个网校的运作则由科利华负责,其中包括网络技术和市场开发。网校的收入按持股比例分成。也在同一个月内,湖南大学斥资  
                        3000万收购ST石劝业,30%的股份用于建设湖南大学网络教育项目。这些已经是非常典型的产业化运作。  
                          这些事实说明,一方面产业化从网络教育试办之初,就已经开始了;另一方面,这种情况并非作为继续教育的网络教育所独有,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领域也在发生着类似继续教育领域内的变化。在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氛围中,高等教育实行教育补偿性收费,教育价格体系逐步参照成本而趋于合理;民办学校以服务和效益的竞争获取生存发展空间,使教育不依赖于政策拨款的产业经营有了一定经验,可喜的是《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对此有了明确的认可;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公办学校之间、民办学校之间正在形成教育与服务、生源与资源、效益与发展的广泛竞争;教育事业里开始出现类似企业的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合作制,以及组建教育集团等经营方式;各类教学仪器、考试服务、留学服务、升学与就业指导等服务系统的组建与运营,开始成为教育产业拓宽服务、扩大资源的重要环节;学校后勤服务公司、学生接送服务公司、校外学生公寓管理公司正在“应需求而生”……情况表明,教育产业开发、经营与运作所需要的市场需求导向、市场价格调节、自主办学机制等等,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内出现。  

                          如果把网络教育产业化,比作鲜花的话,那么它就像带剌儿的、很可能会扎伤人的、含苞待放的玫瑰花。  
                          网络教育产业化究竟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



            网站地图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合作单位 在线调查 广告服务

            地址:北京朝阳区建国路88号现代城D座2211 邮编:100022 
            电话:010-85806056-8006  85806057 传真:010-85806056-8888
              

以下是对中国网络教育产业化现...的回复:
------- 目前此主题没有相关的回复 -------
您可以在下面回复此主题:
回复信息前,请确认您发表的信息符合“中国网络教育网论坛规范条例”。


※文章内容:

用户名:  密码:

注:
1.如果你你还不是中国网络教育网的会员,请在这里免费会员注册
2.如果您要发表的文章包含图片、表格等,您可以把文章发Email给我们,我们会尽快为您发表,谢谢!
网站地图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在线调查 广告服务
地址:北京朝阳区建国路88号现代城A座2604 邮编:100022 
电话:010-85806056\85804383 传真:010-85804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