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搜索]≡≡≡≡
本版  全部
---------------------
≡≡≡≡≡≡≡≡≡≡≡≡≡
   
   
  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不适合在本论坛存在,您可以建议删除


版主:忘末
倚天:网院发展新特征
本论题共有0人回复

直面质疑和问题,网院有调整也有创新——来自网院院长的声音
                        网院发展新特征
                        本刊记者    王鹏/文
                          为探寻网院在面对质量质疑和办学问题时的态度以及采取的措施,本刊记者采访了多位网院院长。这些来自网院院长的声音,鲜明地勾勒出中国网院在调整中发展的崭新特征。
                        由技术本位转向教育本位
                          历经周折,中国网络高等教育界终于清醒地认识到,高等教育是网络技术的目的,网络技术是高等教育的手段。2002年12月,为了增强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北京师范大学网院安排了16位主讲教师对20多个学习中心进行实地面授活动,受到了学生和学习中心的热烈欢迎。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网络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德芳认为:  
                          “中国网络大学开始出现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站在教育哲学高度上的建设和运营理念。”
                          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晋南说:    
                        “目前的网络大学已经逐步改变了将网络技术置于至高无上地位这一极其危险的倾向。用科学的定位寻找从事网络高等教育的立足点,就意味着网络大学必须根据自身的教学资源情况和优势,确定适当的定位点。特别是中国网络大学的发展已经正确认识到必须视教育整体趋势而定。”
                          复旦大学副校长兼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徐忠说:    
                        “网络教育教学质量可以通过用高水平的师资、深入的管理指导和充足的资金设备三项措施来加以保证。”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副部长、远程教育办公室主任侯建军说:  
                          
                        “网络大学之间以携手合作取代恶性竞争必然会成为明智的选择。同时,试点高校如何在中国网络高等教育界脱颖而出,创造性地走出自己有特色的道路,将是网络教育人士,尤其是网络大学的领导者们不容回避的必然选择。”
                        网络和教育开始相互渗透融合
                          目前,中国网络大学内正在起着主导作用的人才,既要对网络信息技术有深刻的理解,又要有深厚的教育理论根基和丰富的教育从业实践经验。这些复合型人才将改写中国网络高等教育的未来,开始一场网络和教育在深层次上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变革。
                          2002年11月19日,北京广播学院现代远程教育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利用Netmeeting对全国17个教学点的35名管理人员进行了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使用培训,并于11月22日对各教学点的管理人员进行了考核。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杨纪生说:  
                          
                        “作为新兴的教育形式,当前中国的网络教育有新的文化理念作支撑,必然导致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融合、在校主导教育与网上多元化教育的融合、传统教育全面性、基础性、系统性与网络教育对这三者的超越性的融合。”
                        全面理解贯彻国家政策
                          试点高校的网络教育工作,首先必须经过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的严格考核评估,这是试点高校必须遵循国家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宗旨、进入国家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正确轨道的根本立足点。但是严格考核不等于限制发展。
                          2002年2月以来,因中国教育电视台不断对原有的数据广播技术进行升级工作,使得使用该系统的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远程教育机构等教学传播效果大大改善。2003年1月,北京广播学院在原有基础上经过第三批网络教育教学点发展后,办学合作对象由以前局限在广播电视系统内部,扩大到了电大系统。
                          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晋南说:    
                        “试点高校要全面理解国家有关网络教育的政策,重视办学质量,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应将发展网络教育基础设施、技术支持和实施手段作为主要工作,特别是要在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课件开发和技术服务上下功夫;对建立校外教学站点要严格把关,对已有的校外教学站点要严格管理。”
                          2002年6月28日,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上海协作组课件交流会在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召开,与会人员认为各个高校应加强合作,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共享。政府部门对网络高等教育导向的主要工作包括政策上统一、宣传上重视和措施上得力。中国农业大学网络学院常务副院长谢咏才说:  
                          
                        “政府内部特别是国家教育部内部各业务主管部门对于开展网络教育的管理意见必须统一,避免出现由于政策前后缺乏一致性而导致试点高校进退两难和不知所措,从而影响到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顺利发展。”
                        增强竞争实力求得社会认可
                          中国网络大学的成功发展不仅需要国家教育部的严格考核评估,而且还要有社会上的充分认可。北京外国语大学网院副院长许新说:    
                        “必须破除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重面授、轻网络’的传统教育思想;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注重学历证书、不注重学习内容和培养质量的不良社会倾向;必须破除多数学生‘重校内、轻校外’的偏见。”
                          国家教育部提出将“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振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明确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即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不断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到2010年基本形成多规模、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兼网院院长陈乃芳教授说:  
                          “网络大学的学生要通过认真学习做出高质量的成绩,以便赢得国家承认的、货真价实的高质量文凭。”
                          要改变社会上对于网络高等教育的怀疑甚至是否定的态度,就必须让社会认可网络高等教育。2002年11月,作为《北京市公安局科技发展“十五”及2010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额达5000万元的北京人民警察学院校园智能化建设系统项目投入建设。2002年12月28日,安徽大学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占地2000亩的智能化新校区。考虑到未来数字化图书馆的存储容量和未来5年数字资源增长趋势和应用需求,北京理工大学根据“十五建设”规划,开始大幅度提高存储设备的容量,此次扩容的总存储容量定位在TB级。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网院院长吕兆丰说:  
                          “网络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景广阔,但网络大学应找准自身定位,增强竞争实力,不断进步与时俱进。”北师大网院院长谢维和说:    
                        “网络大学教育质量的好坏,根本在于远程教育的发展和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同时政府还应加大网络教育发展的投资。”全国著名教育和计算机专家、重庆大学校长吴中福说:  
                          “虽然远程网络教育不能代替全日制教育,但其在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上有着独特优势,应发挥其优势,引导建立终身教育的体系。”
                        出台改革措施调整运营理念
                          目前,中国网络高等教育行业众多改革措施的不断出台,都是对网络教育试点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反思、论证,站在教育哲学高度上研究建设和运营理念,中国网络大学在经历短暂阶段盘整后即将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在现代远程教育连续三年进行的自考自招的探索中,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中心得到了有关站点的大力支持与配合,绝大多数承担入学考试任务的站点都按照全国成人高考的组考工作要求,严密考试组织,严格考场管理,严肃考试纪律,保证了自考自招工作顺利进行。
                          2002年10月18日,浙江大学组织的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院校有关专家对该校远程教育设施建设项目通过了验收。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充分利用学校重点项目基金,建立了卫星网、广电网、互联网、宽带网等天地网结合、多网集成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架构了一个辐射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96个分院、教学站的以协同式学习和交互式学习为基础、集中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相结合的远程教育学习环境。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网院院长程焕文说:  
                          
                        “网络大学要具有旺盛、长久的生命力,就必须重质量、树品牌。网络大学让更多的人能接受高等教育并不意味着来者不拒,只有具备一定学历的人才可进网络大学。同时,网络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不可忽视,在实践层面上一步走错,全盘皆输。”大连理工大学网院院长助理翟钢军说:  
                          
                        “中国网络大学的未来发展前提是适应社会需求、保证质量。网络大学的发展趋势是以产业化的运作模式进行发展,因为网络教育是大众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产业化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变冲击替代为共存互补
                          发展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是中国网络高等教育的主要优势,是教育资源可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的最大市场。中国网络高等教育服务的对象和教育目标应该结合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加以明确,尽量开展合适层次与形式的网络教育。2003年1月18日,根据东北农业大学文件(东农人字[2003]1号)精神,东北农业大学决定组建“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中心”。将“网络教育学院”与原“成人教育处(成人教育学院)”合并,对内组建“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中心”,对外仍保留“网络教育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的建制和牌子。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于永杰说:    
                        “要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教学课件是关键,只有保证了课件的质量,才能真正体现网络教育的优势。”中国国家教育基础设施和上层建筑的特征决定了中国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相互促进,通过与社会资源的有效结合实现快速发展,通过法律规范使网络教育的发展逐步走向正规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以优质服务来提高教育质量,以严格管理来提高网络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使得网络教育在未来的发展中和传统教育方式相得益彰,共存互补。北京广播学院副院长任金州说:  
                          
                        “现代远程教育要抓住机遇,扩大办学规模,谋求更大发展;有了规模才能有效益,规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对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定位,要‘立足(广电)系统,面向社会’。如果单纯面向系统内招生,生源迟早要匮乏。因此,将来要面向社会拓展培训项目,加强与地方教育机构的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视质量鉴定规则和质量监控操作体制
                          目前,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初起阶段开始逐步形成完善的质量鉴定规则和质量监控操作体制,国家教育部门在充分利用管理权限保证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维护现代远程教育的信誉上正在努力形成完善的机制。
                          华东师范大学网院副院长徐伯兴说:    
                        “网络教育学院应该从实际做起,认真执行教育部的精神,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考风考纪,严惩考生作弊行为,切实把好入口关,保证生源质量,保证网络教育质量,树立中国网络高等教育的品牌。”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考试领导小组组长、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德人说:  
                          
                        “考风建设是保证远程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一定要从严治考,加强管理,要在源头上杜绝考试作弊行为,确保大学良好的办学声誉。为进一步明确外派老师的责任,学院与每一位参加远程教育学院外派督考的老师签订协议,明确奖惩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考试中不良情况的发生。”
                        提高网络化管理水平
                          教育服务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正式加入WTO之后教育领域参与国际合作的进程,意味着中国网络高等教育事业与世界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关联度加大。2003年1月16日,伦敦大学医学系主任Peter教授访问了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并就远程教育合作交流了看法,达成了初步意向。2002年12月18日,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分制项目需求分析及技术方案论证会在杭州召开。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分制项目方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思想,在学、考分离,自主学习,灵活管理与质量控制以及理顺各层次管理关系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为保证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教学、教务、招生、考试、教学站管理、学生管理等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网络化管理水平,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于2002年12月19日完成了远程教育管理系统预期的开发目标。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杨纪生说:    
                        “其实网络教育规范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更好地为在读学生服务,为在读学生的学习过程排除一切不利因素的干扰。规范管理是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基础,规范管理的落实是对学生负责,对网络教育事业负责,也是对大学和网络教育学院的品牌负责。同时,完善的管理同样也是网络教育向规模发展和纵深发展的基础。”
                        加快联合与开放进程
                          研究中国网络高等教育近期为何频繁出现问题的资料显示,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社会上的大部分高等教育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共享。也就是说,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没能以合理的定位和保障进入网络高等教育传播领域,教学与辅助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原教育部长现任国务委员陈至立说:  
                          
                        “‘211工程’在‘九五’期间完成了对79所高校和中国教育科研网、高校文献保障系统两个公共服务体系的验收,实际完成建设资金108亿元,带动了高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杨纪生说:  
                          
                        “随着社会服务体系的逐步形成和联合,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之间、以及试点高校与电大和其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机构之间的问题,最终都会通过联合与开放的方式来解决。远程教育考试和网上考试不再各自为战的结果,会使已有教育系统和其他系统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在保证质量控制的前提下逐步解决中国网络高等教育领域中实际存在的简化操作、提高效率的问题。”
                          在2002年8月召开的远程教育学院工作研讨会上,东南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兼远程教育学院院长左惟说:    
                        “远程教育学院是东南大学唯一准市场化运作的教育、教学单位,应主动适应政策的变化和市场的变化,寻求新的市场热点和增长点……远程教育可以共享全球教育资源使教育方式更加自由,再加上中国网络高等教育由“强政策市”到“产业运作市”推进过程中批评报道的频繁出现、WTO教育条约的影响,相比之下,中国网络高等教育领域内的联合与开放进程会不断加快。
                        发挥教育改革主力作用
                          网络教育绝不仅仅是传统教育的网络翻版,它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它带来的是信息化社会的学习革命。
                          浙江大学远程学院副院长杨纪生说:    
                        “随着网络教育向纵深发展,问题会越来越多,也必然会越来越深入,但应该看到,网络教育是机遇大于挑战,对网络教育的前景还是应该有信心的。在开展网络教育的工作过程中,要切忌浮躁,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康飞宇说: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当前主要业务之一成人教育部(成人教育学院)由于占用太多学校资源,将逐渐停止面授招生;而远程教育部(远程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目前在全国已有100余家远程教学站点,建立了三网互补的立体教学网络,是清华大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支持与管理部门。同时,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将在清华昌平校区成立国际培训中心(正在规划和审批中)和国际工程学院(暨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国际交流中心)。”今后,网络教育在中国教育领域中的改革主力作用将进一步体现。



            网站地图 工作机会 友情连接 联系我们 合作单位 在线调查 广告服务

            地址:北京朝阳区建国路88号现代城D座2211 邮编:100022 
            电话:010-85806056-8006  85806057 传真:010-85806056-8888
              

以下是对网院发展新特征的回复:
------- 目前此主题没有相关的回复 -------
您可以在下面回复此主题:
回复信息前,请确认您发表的信息符合“中国网络教育网论坛规范条例”。


※文章内容:

用户名:  密码:

注:
1.如果你你还不是中国网络教育网的会员,请在这里免费会员注册
2.如果您要发表的文章包含图片、表格等,您可以把文章发Email给我们,我们会尽快为您发表,谢谢!
网站地图 工作机会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在线调查 广告服务
地址:北京朝阳区建国路88号现代城A座2604 邮编:100022 
电话:010-85806056\85804383 传真:010-85804384